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亞羅船事件(亞羅船事件)  拼音:yà luó chuán shì jiàn
清咸豐六年(西元一八五六年),廣州官兵登上掛英旗的亞羅號船搜捕,英領事抗議,為粵總督葉名琛拒絕,粵民縱火燒英使館,問題擴大,引發(fā)第一次英法聯(lián)軍之役。
《國語辭典》:新疆回變(新疆回變)  拼音:xīn jiāng huí biàn
清咸豐六年至光緒三年(西元1856~1877),回教徒對清廷的叛變。先起于云南,后陜西、甘肅、新疆等地趁機跟進,新疆地區(qū)更建立回教汗國,于光緒三年為左宗棠所平定。
《國語辭典》:云南回變(云南回變)  拼音:yún nán huí biàn
清咸豐六年,云南因回人與漢人不和睦及宗教信仰、生活習慣的不同,回教掌教馬德斯暗中勾結回眾起事,以馬如龍部最強,史稱「云南回變」。后于同治十二年,岑毓英巡撫得湘軍援助始將之肅清。
《國語辭典》:大拉翅  拼音:dà lā chì
一種清咸豐以后的婦女發(fā)型。髻式逐漸增高,雙角也不斷擴大,上戴有形如牌樓的固定飾物。以綢緞為之,再加插一些絹制的花朵。也稱為「兩把頭」。
《漢語大詞典》: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總理各國事務衙門)
清 統(tǒng)辦洋務的中央機構。 清 咸豐 十年末(1861年初)設立,總掌外交、通商、海關、海防、訂購軍火、派遣公使等事,并管轄北洋通商大臣與南洋通商大臣。清史稿·職官志六:“十年, 文宗 北狩,特置專官辦理撫局。其冬,設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命 恭親王 奕訢 領之…… 光緒 二十七年,辛丑和約成,更名外務部?!币嗍》Q“ 總理衙門 ”。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國日記·光緒十六年十一月初六》:“丁亥七月總理衙門咨行各省將軍督撫有案,茲將咨稿照録?!?清 郭嵩燾 《擬陳洋務疏》:“朝廷設立總理衙門,專辦洋務,亦不能不內(nèi)恤人言,周章顧盼,無敢直截辦理?!?/div>
《國語辭典》:捻亂(捻亂)  拼音:niǎn luàn
清代咸豐、同治年間(西元1852~1868)發(fā)生于北方的民間動亂事件。原為安徽、河南一帶的鄉(xiāng)民點燃油紙捻玩龍戲來驅(qū)疫避災,久而聚結成為盜匪,勢力擴大至北方數(shù)省。首領為張洛行、張宗禹、賴文光,與太平軍互相聯(lián)絡照應,行蹤飄忽難以捉摸。同治六年(西元1866)分為東、西二股。西捻為左宗棠、李鴻章所平定,東捻則滅于曾國藩。
《國語辭典》:幗匪(幗匪)  拼音:guó fěi
清朝咸豐、同治間四川的亂黨。
《國語辭典》:北京條約(北京條約)  拼音:běi jīng tiáo yuē
清咸豐十年(西元1860),因清廷有意毀棄《天津條約》,英法聯(lián)軍再度北上,攻入北京,是年簽下《北京條約》。條約內(nèi)容為賠償英法兩國軍費各銀八百萬兩,并割讓九龍半島于英。另外開瓊州、潮州、臺灣、淡水、鎮(zhèn)江、九江、漢口、登州、牛莊、天津為口岸,且享有內(nèi)河航行權及內(nèi)地游歷權,允許傳教士自由傳教。俄國亦藉此得外興安嶺以南、烏蘇里江以東之地。
《國語辭典》:璦琿條約(璦琿條約)  拼音:ài hún tiáo yuē
清代咸豐八年(西元1858)俄國乘英法聯(lián)軍北犯的機會,強迫黑龍江將軍奕山訂立的條約。其要點如下:一、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的地方,割給俄國。二、烏蘇里江以東的地方,由中俄兩國共管。三、允許俄國航行黑龍江及烏蘇里江。這是使中國喪失最多領土的一個條約。
《國語辭典》:慈安太后  拼音:cí ān tài hòu
清文宗咸豐帝之后。(西元1837~1881)姓鈕祜祿,滿洲人。咸豐元年英法聯(lián)軍進犯北京時,隨咸豐帝逃往熱河。次年咸豐死,清穆宗同治帝即位,尊為「皇太后」,與慈禧太后共同垂簾聽政。
《國語辭典》:快蟹船  拼音:kuài xiè chuán
清代咸豐、同治年間的水師船。
《漢語大詞典》:湖北大鼓
曲藝的一種。 清 代 咸豐 年間由 光州 (今 河南省 潢川縣 )一帶的大鼓傳入 湖北省 發(fā)展而成,流行于 武漢市 和 鄂 東一帶。初用鴛鴦鐵板按節(jié)拍,后改用木板,并以三弦、二胡伴奏?;厩{(diào)有四平調(diào)等。
分類:曲藝咸豐
《漢語大詞典》:石玉昆
清代子弟書演員。道光、咸豐年間人。滿族。演唱西城調(diào)子弟書,自彈三弦自唱。嗓音嘹亮,所唱曲調(diào)被稱為“石韻”。小說《三俠五義》是在他說唱的《龍圖公案》基礎上改編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