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幽奇
(1).指玄妙的哲理。 南朝 宋 宗炳 《答何衡陽書》:“夫神光靈變,及無量之壽,皆由誠信幽奇,故將生于佛土,親映光明,其壽無量耳?!?br />(2).幽雅奇妙。 宋 梅堯臣 《寄滁州歐陽永叔》詩:“爛漫寫風(fēng)土,下上窮幽奇?!?清 姚瑩 《游欖山記》:“是鄉(xiāng)在 香山 治東北七十里,居稠而民富,無幽奇壯勝之觀,而人士彬彬有文采。” 朱自清 《懷魏握青君》:“他輕輕地訴說他生平冒險(xiǎn)的故事。說一會,默一會。這是一個幽奇的境界?!?/div>
《漢語大詞典》:重玄
(1).天,天空。文選·陸機(jī)〈漢高祖功臣頌〉:“重玄匪奧,九地匪沉?!?李善 注:“重玄,天也。” 唐 王勃 《游山廟序》:“俯臨萬仞,平視重玄。” 明 葉憲祖 《鸞鎞記·論心》:“自有漫漫浩氣,直貫重玄?!?br />(2).指很深的哲理。語本老子:“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晉書·隱逸傳·索襲:“味無味於慌惚之際,兼重玄於眾妙之內(nèi)?!?唐 李白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黃金師子乘高座,白玉麈尾談重玄?!?王琦 注:“重玄,即老子‘玄之又玄’之義?!?清 方以智 《〈物理小識〉自序》:“推而至於不可知,轉(zhuǎn)以可知者攝之,以費(fèi)知隱,重玄一實(shí),是物物神神之深幾也?!?/div>
分類:哲理
《國語辭典》:玄遠(yuǎn)(玄遠(yuǎn))  拼音:xuán yuǎn
幽深眇遠(yuǎn)。如:「《易經(jīng)》的道理非常玄遠(yuǎn)?!埂稌x書。卷四九。列傳。阮籍》:「籍雖不拘禮教,然發(fā)言玄遠(yuǎn),口不臧否人物?!?/div>
《國語辭典》:味道  拼音:wèi dào
體察道理?!段倪x。潘岳。楊仲武誄》:「鉤深探賾,味道研機(jī)。」《文選。任昉。王文憲集序》:「至若齒危發(fā)秀之老,含經(jīng)味道之生。」
《國語辭典》:味道  拼音:wèi dao
1.舌頭嘗東西所得到的感覺。如:「這湯味道很美?!挂沧鳌肝秲骸埂?br />2.鼻子聞東西所得到的感覺。如:「甚么味道那么臭?」也作「味兒」。
3.趣味、意味。如:「這本書很有味道。」也作「味兒」。
《漢語大詞典》:幽玄
(1).幽深玄妙。周書·武帝紀(jì)上:“至道弘深,混成無際,體色空有,理極幽玄?!?魯迅 《準(zhǔn)風(fēng)月談·夜頌》:“夜是造化所織的幽玄的天衣,普覆一切人,使他們溫暖、安心?!?br />(2).謂玄虛的釋道哲理。 晉 葛洪 抱樸子·論仙:“況乎神仙之遠(yuǎn)理,道德之幽玄,仗其短淺之耳目,以斷微妙之有無,豈不悲哉?” 唐 駱賓王 《代女道士王靈妃贈道士李榮》詩:“自言少小慕幽玄,只言容易得神仙?!?span id="diccwq7" class="book">《云笈七籤》卷八八:“實(shí)為聾瞽之徒,豈覺幽玄之理,步步就死,兀兀不知人間?!?br />(3).幽昧,昏暗。 唐 黃滔 《課虛責(zé)有賦》:“夫如是則洞啟幽玄,曾無險(xiǎn)隘。”
(4).猶幽冥。陰間。后漢書·皇后紀(jì)下·靈思何皇后:“逆臣迫兮命不延,逝將去汝兮適幽玄?!?/div>
《漢語大詞典》:俗書(俗書)
(1).通俗流行的書體。 唐 韓愈 《石鼓歌》:“ 羲之 俗書趁姿媚,數(shù)紙尚可博白鵝?!?沈德潛 注:“隸書風(fēng)俗通行,別于古篆,故云俗書,無貶 右軍 意?!?清 顧炎武 《贈張力臣》詩:“削柎追 宜官 ,俗書嗤 逸少 。”
(2).品格不高的書法。 清 王士禛 香祖筆記卷十一:“ 元章 論 唐 人書,最不喜 柳 ,云 柳 出 歐陽 ,而為怪丑惡札之祖。自此世人始有俗書?!?br />(3).通俗流行而有別于正體的字。 宋 黃庭堅(jiān) 《山谷題跋·辨菴字》:“今俗書‘庵’字,既於篆文無有,又菴非屋,不當(dāng)從廣。” 清 周亮工 《書影》卷十:“俗書不可從者,謂古無此字,近人譌用者耳。”
(4).民間流行的通俗讀物。 清 周亮工 《書影》卷六:“今《百中經(jīng)》前所繪小兒樹,想沿於此。乃知俗書,亦有所本?!?br />(5).佛門指佛教經(jīng)典以外的書籍,如老子莊子等具有哲理性的書籍。 湯用彤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九章:“ 遠(yuǎn) 引莊子為連類,乃似格義之?dāng)M配外書。 安公 聽 遠(yuǎn) 不廢俗書,則其通常令弟子廢俗書可知?!?/div>
《漢語大詞典》:參玄(參玄)
(1).佛教語。猶參禪。 明 于潁 《暑中偕文將泛湖謁牧雪師》詩:“參玄過 白社 ,破浪狎清流?!?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紫花和尚:“時有僧善參玄,因遣人邀至,使就榻前講《楞嚴(yán)》?!?br />(2).泛指探究哲理。 唐 楊炯 《〈王勃集〉序》:“ 揚(yáng)子云 之暮年,遂起參玄之嘆?!?揚(yáng)雄 晚年曾仿《太玄》,故云。
《漢語大詞典》:情禪(情禪)
指有關(guān)情愛的道理、哲理。 清 錢泳 《履園叢話·雜記下·琴心曲》:“花月姻緣事有無,情禪參破成鴻雪?!?/div>
《國語辭典》:口頭禪(口頭禪)  拼音:kǒu tóu chán
原指不曾領(lǐng)會佛教禪理,只襲用它的一些常用語作為談話的題材。后泛指說話時的慣用語。《老殘游記》第九回:「不如弄兩句辟佛老的口頭禪,就算是圣人之徒,豈不省事?」《文明小史》第五九回:「他們的口頭禪是『維新』兩個字,因此引為同志,誰想性情卻大不相同的?!挂沧鳌缚陬^語」。
《國語辭典》:古話(古話)  拼音:gǔ huà
流傳下來或見于文獻(xiàn)的古老的話語。如:「你這套長篇大論,全是三千年前的古話,不合時代潮流啦!」
《國語辭典》:退藏于密(退藏於密)  拼音:tuì cáng yú mì
退隱藏身,不使人知,而使才能存養(yǎng)于內(nèi)。《易經(jīng)。系辭上》:「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div>
《國語辭典》:素隱行怪(素隱行怪)  拼音:sù yǐn xìng guài
探求隱僻之理,而行為怪異,以求名聲?!抖Y記。中庸》:「素隱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為之矣。」也作「索隱行怪」。
《國語辭典》:哲學(xué)家(哲學(xué)家)  拼音:zhé xué jiā
精研哲理的學(xué)者、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