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唯 → 惟唯”轉換方式進行查詢。
《漢語大詞典》:表色
(1).佛教語。唯識所立三種色境之一。行住坐臥、取舍屈伸等顯然可表示于人者,稱為表色。 章炳麟 《國家論》:“凡言色者,當分為三:青、黃、赤、白,是名顯色;曲、直、方、圓,是名形色;取、捨、屈、伸,是名表色。凡物皆屬顯色、形色,凡事皆屬表色;表色已過,而其所留遺之功能勢限未絶,是名無表色?!?br />(2).外表的顏色。 王統(tǒng)照 《沉船》:“兩個推車子的人臉上滿流著很大的汗珠,背膊上的皮膚在炎灼的日光下顯出辛苦勞動的表色。”
《漢語大詞典》:有相宗
佛教宗派之一。認為萬法之相,唯識所變,故稱。如法相宗。
《國語辭典》:瑜伽師地論(瑜伽師地論)  拼音:yú jiā shī dì lùn
佛教典籍。無著者。唐代玄奘譯,百卷。內容總述唯識理論及瑜伽行者修行的經驗歷程、成就的果位。是瑜伽行派的根本論典。本論在玄奘之前已有部分的漢譯,如北涼曇無讖譯的《菩薩地持經》十卷、南朝宋求那跋陀羅譯的《菩薩戒經》九卷、南朝陳真諦譯的《決定藏論》三卷皆是。也稱為「十七地論」。
《國語辭典》:成唯識論(成唯識論)  拼音:chéng wéi shì lùn
佛教典籍。十卷。唐玄奘譯。為一部解釋世親唯識三十頌的著作,屬于集注性質的論書。玄奘依弟子窺基建議,取印度十大唯識論師之注釋,以護法的觀點為主糅譯而成,主要在闡述印度佛教有相唯識系的哲學理論。為中國唯識宗所依據的要籍。重要的注釋有:《成唯識論述記》二十卷、《成唯識論掌中樞要》四卷、《成唯識論演秘》十四卷、《成唯識論了義燈》十三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