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無罪歡喜戒
【三藏法數(shù)】
無罪歡喜戒者,謂菩薩遠(yuǎn)離五欲,而于諸戒無所毀犯,故得歡喜之樂也。(五欲者,色欲、聲欲、香欲、味欲、觸欲也。)
歡喜意
【三藏法數(shù)】
謂菩薩修行,常行六度之行,利益一切眾生,而于自他皆生無等歡喜,是名菩薩歡喜意。(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進(jìn)、五禪定、六智慧也。)
歡喜意樂
【三藏法數(shù)】
謂菩薩能以六度饒益有情,由此所作,心生歡喜,是名歡喜意樂。
喜夢
【三藏法數(shù)】
喜夢者,謂因內(nèi)心有所欣喜,而形于夢也。
喜覺分
【三藏法數(shù)】
喜,即歡喜。謂心契悟真法,得歡喜時,善能覺了此喜不從顛倒法生,住真法喜,故名喜覺分。
為隨喜樂
【三藏法數(shù)】
謂佛隨眾機(jī),有喜樂偈頌者,即為演說偈頌也。
可喜樂言
【三藏法數(shù)】
謂法師說法,須有經(jīng)文證據(jù)。其未解者,更為譬喻而說。文句清雅,言詞顯了,人若聽者,無不欣喜好樂,故名可喜樂言。
定生喜樂地
【三藏法數(shù)】
定生喜樂地者,即色界二禪天也。謂此天已離初禪覺觀動散,攝心在定,澹然凝靜,而生勝定喜樂。住于此定,如人從暗室中出見日月光明,朗然洞徹也。
善不隨喜
【三藏法數(shù)】
謂諸眾生,內(nèi)外惡緣既具,即內(nèi)滅善心,外滅善事;又于他人所作善事,不生隨喜之心,是以流轉(zhuǎn)生死也。
皆生歡喜
【三藏法數(shù)】
菩薩初出世時,令諸有情,悉得遠(yuǎn)離煩惱,而生喜樂;如月初出,見者皆得清涼,心生悅樂也。
信樂歡喜
【三藏法數(shù)】
菩薩自性信順三寶,樂求出世間法,心清凈故,即生歡喜,復(fù)能令他一切有情,亦皆信樂,而生歡喜;譬如大水,自性流潤,復(fù)能潤物也。(三寶者,佛寶、法寶、僧寶也。)
歡喜地斷障證真
【三藏法數(shù)】
謂菩薩見諸眾生,心墮邪見,皆成障礙,故發(fā)起大愿慈心,而修舍行,于內(nèi)身外財,無所吝惜。由因感果,而登初地,心生歡喜,即斷異生性障,而證遍行真如,是名歡喜地斷障證真。(異生性障者,性即凡夫之性,障即執(zhí)著我、法,障于初地功德也。遍行真如者,謂此真如,由人法二空所顯,無有一法而不在也。)
歡喜地寄人乘
【三藏法數(shù)】
謂初地菩薩,明修布施之行,而復(fù)示現(xiàn)生于世間,以作人王。故云歡喜地寄人乘。
不離喜樂
【三藏法數(shù)】
謂修菩薩行者,常懷慈忍之心,利益眾生,令其各獲安隱,是以自之身心,亦不離于喜樂也。
無食喜樂
【三藏法數(shù)】
謂菩薩習(xí)諸禪定,既得禪悅之味,以資道體;雖無飲食之奉,而自然欣豫,是為無食喜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