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68詞典 1分類詞匯 67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答 → 荅答”轉(zhuǎn)換方式進行查詢。
《漢語大詞典》:無對(無對)
(1).無雙;無敵。 南朝 陳 徐陵 《〈玉臺新詠〉序》:“真可謂傾國傾城,無對自傷者也?!?span id="1pserjh" class="book">《南史·任昉傳》:“時 瑯邪 王融 有才儁,自謂無對當時,見 昉 之文,怳然自失?!?唐 皇甫冉 《同李蘇州傷美人》詩:“歌舞嘗無對,幽明忽此分。”《三國志平話》卷中:“ 趙云 使一條槍,名曰涯角槍,海角天涯無對?!?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黃英:“ 陶 飲素豪,從不見其沉醉,有友人 曾生 ,量亦無對?!?br />(2).不回答。法苑珠林卷十引 唐 唐臨 冥報記:“﹝ 司馬文 之弟﹞沉吟俯仰,默然無對?!?/div>
《國語辭典》:應聲(應聲)  拼音:yìng shēng
1.回聲、應和的聲音。如:「山谷間傳來響亮的應聲?!?br />2.隨聲應和。形容才思敏捷?!度龂?。卷一九。魏書。陳思王植傳》:「每進見難問,應聲而對?!?br />3.回答?!度龂萘x》第二二回:「此婢應聲曰:『薄言往愬,逢彼之怒?!弧?/div>
《國語辭典》:答問(答問)  拼音:dá wèn
1.應答問題?!睹献?。盡心上》:「有如時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達財者,有答問者,有私淑者?!?br />2.以一問一答體式記述的書。如清朝易本烺有《春秋楚地答問》。
《國語辭典》:廷對(廷對)  拼音:tíng duì
1.在朝廷中當眾對答?!逗鬂h書。卷二一。邳彤傳》:「彤廷對曰:『議者之言皆非也?!弧?br />2.科舉時代,皇帝殿試,稱為「廷對」。
《漢語大詞典》:對日(對日)
回答有關太陽問題的故事。出處有二:(1)后漢書·黃琬傳:“ 建和 元年正月日食……太后詔問所食多少, 瓊 思其對而未知所況。 琬 年七歲,在傍,曰:‘何不言日食之餘,如月之初?’ 瓊 大驚,即以其言應詔,而深奇愛之?!?2)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夙惠:“ 晉 明帝 數(shù)歲,坐 元帝 膝上,有人從 長安 來……因問 明帝 :‘汝意謂 長安 何如日遠?’答曰:‘日遠。不聞人從日邊來,居然可知?!?元帝 異之。明日,集群臣宴會,告以此意,更重問之。乃答曰:‘日近?!?元帝 失色曰:‘爾何故異昨日之言邪?’答曰:‘舉目見日,不見 長安 ?!焙笠蛞浴皩θ铡睘樾稳萦啄曷敾壑洹?北周 庾信 《傷王司徒褒》詩:“青衿已對日,童子即論天?!?唐 王維 《恭懿太子挽歌》:“翀?zhí)焱踝尤ィ瑢θ帐ゾ龖z?!?/div>
《漢語大詞典》:陛對(陛對)
在殿堂上回答皇帝的咨詢。宋史·徽宗紀四:“乙未,詔監(jiān)司未經(jīng)陛對毋得之任?!?span id="1j5b90n" class="book">《續(xù)資治通鑒·宋神宗熙寧四年》:“ 贄 初除御史,未及陛對,即奏論:‘ 亳州 獄起,小人意在傾 富弼 以市進?!?/div>
《漢語大詞典》:不讎(不讎,不讐)
亦作“不仇”。
(1).不回答。《詩·大雅·抑》:“無言不讎,無德不報。” 朱熹 集傳:“讎,答?!?br />(2).不相等。新唐書·信安王李袆傳:“ 褘 功多,執(zhí)政害之,賞不讎,為當時所恨?!?br />(3).無征驗;不實。漢書·郊祀志上:“ 五利 妄言見其師,其方盡,多不讎?!?顏師古 注:“讎,應當也。不讎,無驗也。”明史·宦官傳二·陳奉:“奸人訐奏,語多不讐?!?br />(4).不售。逸周書·小開:“汝恭聞不命,賈粥不讐,謀,念之哉!” 朱祐曾 校釋:“讐、售古今字?!?漢 賈誼 新書·春秋:“酤家不讎其酒,屠者罷列而歸。”
《漢語大詞典》:答詔(答詔)
皇帝回答臣下奏疏的詔書。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三》:“奏疏諫,請薄其葬,有答詔優(yōu)奬?!?/div>
《國語辭典》:作答  拼音:zuò dá
回答。如:「對于老師的詰問,他只冷哼一聲,并不作答。」
《漢語大詞典》:對問(對問)
(1).互相問答交談。三國志·吳志·闞澤傳:“性謙恭篤慎,官府小吏,呼招對問,皆為抗禮?!?唐 陸龜蒙 《復友生論文書》:“未嘗干有司對問希品第,未嘗歷王公丐貸飾車馬?!?br />(2).古代文體之一。 戰(zhàn)國 時 宋玉 作《對楚王問》,以答問形式抒寫情志,后因名其體為“對問”。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雜文:“ 宋玉 含才,頗亦負俗,始造‘對問’,以申其志?!?范文瀾 注引 紀昀 評:“《卜居》《漁父》已先是對問,但未標對問之名耳。然 宋玉 此文,載於新序;其標曰對問,似亦 蕭統(tǒng) 所題?!?魯迅 《漢文學史綱要》第四篇:“然則《騷》者,固亦受三百篇之澤,而特由其時游説之風而恢宏,因 荊楚 之俗而奇?zhèn)?;賦與對問,又其長流之漫於后代者也。”
(3).應詔回答帝王的問難。 北周 庾信 《故周大將軍義興公蕭公墓志銘》:“無雙對問,實踵武於 丁鴻 ?!?唐 沈佺期 《自考功員外授給事中》詩:“何幸鹽梅處,惟憂對問機?!?br />(4).指受審問。朱子語類卷一二三:“ 周勃 終身有功,后來也下獄對問?!?span id="0anas6p" class="book">《水滸傳》第二二回:“現(xiàn)有刀子是 宋江 的壓衣刀,必須去拿 宋江 來對問?!?/div>
《漢語大詞典》:還拜(還拜)
回答別人的跪拜敬禮而下拜。兒女英雄傳第八回:“那 十三妹 把身子閃在一旁,也不來拉,也不還拜,只説了一句:‘這倒不敢當此大禮。’”
《國語辭典》:對答(對答)  拼音:duì dá
回答。《三國演義》第三九回:「今見景升,當若何對答?」《文明小史》第四八回:「幸虧勞航芥機警過人,便栓自己曉得的事情一一對答,談了半日,尚不致露出馬腳?!?/div>
《國語辭典》:問題(問題)  拼音:wèn tí
1.事態(tài)的嚴重性足以引人研究討論,或尚待解決者。如:「犯罪問題」、「公害問題」。
2.考試時的題目。如:「期末考的問題出得太偏僻了。」
《漢語大詞典》:訪對(訪對)
回答皇帝的咨詢。漢書·敘傳下:“抑抑 仲舒 ,再相諸侯……讜言訪對,為世純?nèi)??!?顏師古 注:“訪對,謂對所訪也?!?span id="60boqy6" class="book">《后漢書·孔融傳》:“每朝會訪對, 融 輒引正定議,公卿大夫皆隸名而已?!?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文選·任昉〈為蕭揚州薦士表〉》:“ 暕 坐鎮(zhèn)雅俗,弘益已多; 僧孺 訪對不休,質(zhì)疑斯在?!?劉良 注:“ 僧孺 有應對定疑之美?!?/div>
《漢語大詞典》:奏覆
回答帝王的問話。 宋 丁謂 《丁晉公談錄》:“ 晉公 嘗云:‘居帝王左右,奏覆公事,慎不可觸?!?/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