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345,分23頁顯示   2  3  4  5 下一頁
分類詞匯
文會
輿論界
事業(yè)
元氣
地下
中心
中央
公家
公所
白社
自治
領(lǐng)袖
書記
紀律
并入
《國語辭典》:文會(文會)  拼音:wén huì
文士觀摩切磋詩文的集會?!杜f唐書。卷六二。楊恭仁傳》:「師道退朝后,必引當時英俊,而文會之盛,當時莫比?!埂度辶滞馐贰返谌兀骸敢蚴青l(xiāng)試年,做了幾個文會。」
《國語辭典》:輿論界(輿論界)  拼音:yú lùn jiè
泛指社會上表達各種不同言論與意見的群眾或團體。
《國語辭典》:事業(yè)(事業(yè))  拼音:shì yè
1.做事、創(chuàng)業(yè)有成。《莊子。駢拇》:「故此數(shù)子者,事業(yè)不同?!埂都t樓夢》第五五回:「我但凡是個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業(yè)。」
2.有條理、規(guī)模且有益于公眾的事。如:「慈善事業(yè)」。
《高級漢語詞典》:元氣
元氣
分類:元氣
《國語辭典》:地下  拼音:dì xià
1.地面之下。如:「地下資源」、「地下水」。
2.秘密、不公開活動或不合法的。如:「地下舞廳」、「地下工廠」、「地下工作」。
《國語辭典》:地下  拼音:dì xià
地面上?!都t樓夢》第一五回:「鳳姐在里間,秦鐘寶玉在外間,滿地下皆是家婆子打鋪坐更?!?/div>
《漢語大詞典》:中心
猶稱心。《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七:“隨你左看右看,無不中心像意的?!?/div>
《國語辭典》:中央  拼音:zhōng yāng
1.中間或中心地方?!对娊?jīng)。秦風。蒹葭》:「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埂盾髯?。大略》:「欲近四房,莫如中央。」
2.指國君?!俄n非子。揚搉》:「事在四方,要在中央?!骨?。王先慎。注:「四方謂臣民,中央謂主君。」
3.最高政府所在地。相對于地方而言。如:「中央政府」。
《國語辭典》:公家  拼音:gōng jia
國家或公眾。《禮記。王制》:「是故公家不畜刑人,大夫弗養(yǎng)士?!埂度龂?。卷一二。魏書。毛玠傳》:「公家無經(jīng)歲之儲,百姓無安固之志。」
《國語辭典》:公所  拼音:gōng suǒ
處理某一地區(qū)公眾事務的場所。如市公所、鄉(xiāng)公所、鎮(zhèn)公所。
《漢語大詞典》:白社
(1).地名。在 河南省 洛陽市 東。 晉 葛洪 抱樸子·雜應:“ 洛陽 有道士 董威輦 常止 白社 中,了不食, 陳子敍 共守事之,從學道。”亦見《晉書·隱逸傳》。 唐 吳筠 《高士詠·董威輦》:“ 董京 依 白社 ,散髮詠玄風。”
(2).地名。在 湖北省 荊門市 南。《清一統(tǒng)志·湖北·荊門州》:“ 白社 ,在 荊門州 南一百二十里。《名勝志》:古隱士之居,以白茅為屋,因名。 唐 都官 鄭谷 常居此。”
(3).借指隱士或隱士所居之處。 南朝 梁 蕭統(tǒng) 《錦帶書十二月啟·林鐘六月》:“但某白社狂人,青緗末學。” 唐 白居易 《長安送柳大東歸》詩:“白社羈游伴, 青門 遠別離?!?宋 范仲淹 《唐異詩序》:“華車有寒苦之述,白社為驕奢之語。”
(4).特指某些社團。 清 吳偉業(yè) 《茂苑相公謝政遄歸招邀燕賞》詩之二:“蟲鶴變餘存白社,刼灰飛盡表青山?!贝酥笍蜕?。 沈礪 《感懷》詩之八:“忘機白社閒揮麈,息影 青門 學種瓜。” 汪文溥 《題亞子〈分湖舊隱圖〉》詩:“仍世筑壇盟白社,一朝避地驅(qū)黃犢。”以上指南社。 郁達夫 《胡邁來詩會有所感步韻以答》:“歡聯(lián)白社居千日,淚灑 新亭 酒一杯?!贝酥赴籽嗌纭?br />(5).白蓮社的省稱。 唐 賈島 《巴興作》詩:“寒暑氣均思白社,星辰正別憶皇都。” 明 何景明 《游賢隱寺》詩:“自能來白社,不用 遠公 ( 慧遠 )求。” 清 吳偉業(yè) 《靈巖觀設戒》詩:“不信 黃池 會,今看白社開?!眳⒁姟?白蓮社 ”。
(6).特指 隋 末農(nóng)民起義的一個團體。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一章第四節(jié):“ 李密 大破自 洛陽 出擊的 隋 軍,聲威大振…… 譙郡 黑社、白社、 濟北 張青特 、 上 洛 周比洮 、 胡驢賊 等都來歸附?!?/div>
《國語辭典》:白蓮社(白蓮社)  拼音:bái lián shè
一種佛教團體。晉高僧慧遠在廬山虎溪東林寺與慧永、慧持及名儒劉遺民等共結(jié)白蓮社,立彌陀像,同修西方凈土業(yè)。因寺院有池栽植白蓮,故稱為「白蓮社」。簡稱為「蓮社」。
《國語辭典》:自治  拼音:zì zhì
1.自己處理自己的事務,含有能約束自己行為之意?!度龂?。卷一二。魏書。崔毛徐何刑鮑司馬傳。毛玠》:「用人如此,使天下人自治,吾復何為哉!」
2.實行民主政治,在各地方由選舉產(chǎn)生權(quán)力機構(gòu),管理地方事務。如:「民族自治」、「自治團體」。
《國語辭典》:領(lǐng)袖(領(lǐng)袖)  拼音:lǐng xiù
1.衣服的領(lǐng)子和袖子?!独m(xù)漢書志。第四。禮儀志上》:「皆服都纻大袍單衣,皂緣領(lǐng)袖中衣,冠進賢,扶杖?!?br />2.國家或團體的領(lǐng)導人?!冻蹩膛陌阁@奇》卷一二:「誰知這人,卻是揚州一個大光棍。當機兵、養(yǎng)娼妓,接子弟的,是個煙花的領(lǐng)袖,烏龜?shù)陌囝^?!埂度辶滞馐贰返谝黄呋兀骸高@位是浦墨卿先生,都是我們詩會中領(lǐng)袖?!?/div>
《國語辭典》:書記(書記)  拼音:shū jì
1.書籍?!逗鬂h書。卷四九。仲長統(tǒng)傳》:「少好學,博涉書記,贍于文辭?!?br />2.函札、奏記?!缎绿茣?。卷一二二。韋安石傳》:「常以五采箋為書記,使侍妾主之,其裁答受意而已?!?br />3.古代稱掌管書牘記錄的人。今通稱在機關(guān)團體中擔任文書抄寫諸事的人。
4.共產(chǎn)黨各級組織中的主要負責人。
《國語辭典》:紀律(紀律)  拼音:jì lǜ
綱紀規(guī)章。《左傳。桓公二年》:「百官于是乎戒懼,而不敢易紀律?!埂度龂萘x》第一五回:「原來太史慈所招軍大半是山野之民,不諳紀律?!?/div>
《國語辭典》:并入(併入)  拼音:bìng rù
合并在一起。如:「由于手機的使用費未達收費標準,所以并入下個月帳單核計?!?/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