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566,分105頁顯示  上一頁  89  90  91  92  93  95  96  97  98 下一頁
佛類詞典(續(xù)上)
光明土
有漏凈土
有馀土
印土
色相土
此土耳根利
足指現土
忍土
見諸佛土愿
身土
佛土
二種佛土
三種佛土
佛土嚴凈經
妙土
光明土
【佛學大辭典】
(界名)無量光明土之略。西方極樂國之德名。平等覺經曰:「速疾超便可到安樂國之世界,至無量光明土,供養(yǎng)無數佛?!?br />【佛學常見辭匯】
無量光明土的簡稱,是西方極樂世界的尊稱。
有漏凈土
【佛學大辭典】
(術語)依有漏心變作之凈土也。據群疑論一,謂阿彌陀佛之凈土,雖由佛之無漏心變現而為無漏,然凡夫之心為有漏,故不得直生彼無漏之凈土,但于佛所變之無漏凈土上,由自己之有漏心,變作似無漏之凈土,而往生其中云:申言之,即極樂凈土者,就佛之本土而論,為無漏之凈土,就凡夫之所變及受用而論,不免即為有漏之凈土也。此準于唯識家之法相而判之。
【佛學常見辭匯】
依有漏心而變現的國土。
有馀土
【佛學大辭典】
(雜名)具云方便有馀土。四土之一。如阿羅漢斷三界煩惱之圣者死后所生之處。故有馀土者在三界之外。然小乘之宗義,謂阿羅漢得無馀涅槃。則畢竟不生,無復生所,大乘之宗義則謂阿羅漢非畢竟不生。三界之生盡,則直生界外之有馀土。故彼之所謂無馀涅槃,尚為有馀涅槃。是大小乘之差別也。為無明未盡之人所生之土,故名有馀土。天臺之觀經疏曰:「方便有馀者,修方便道,斷四住惑,故曰方便。無明未盡,故言有馀。」
【佛學常見辭匯】
方便有馀土的簡稱,四土之一,為無明未盡的人所生的國土,亦即斷除了世界之煩惱的圣者(阿羅漢)死后所生的地方,在三界之外。依小乘的說法,阿羅漢得了無馀涅槃之后,即畢竟不生,不會再有生處,但是大乘卻認為阿羅漢不是畢竟不生,當他們把三界的生死斷盡了,便生到界外的有馀土去,因此小乘所說的無馀涅槃,其實還是有馀涅槃。
【三藏法數】
有馀土者,謂二乘等已斷三界見、思惑盡,出生彼土,尚馀無明之惑未盡,故名有馀也。(二乘者,聲聞乘、緣覺乘也。三界者,欲界、色界、無色界也。)
印土
【佛學大辭典】
(地名)指印度。印度國土之義。出生義曰:「收跡都史天宮,下生中印土。」梵網經本疏曰:「是故印土持菩薩戒者,無不背誦?!拐卣撔率柚性唬骸柑祗没蛟挥⊥辽矶??!?/div>
色相土
【佛學大辭典】
(界名)如來微塵相海身所依之土也。
【三藏法數】
謂如來微塵相海身所依之土,以自行后得智為體。此由萬德成就眾寶莊嚴,周圓無際,是名色相土。(自行后得智者,謂如來自行滿足,覺體圓明,后起妙用之智也。)
此土耳根利
【佛學大辭典】
(術語)法華玄義六曰:「他土馀根皆利,隨所用塵起之令他得益,此土耳根利,故偏用聲塵?!顾鹜林娚蛴醒鄹撸饘χ鹕珘m使得益,或有鼻根之利者,佛對之而起香塵使入于益,即六塵說法是也。今此娑婆界,耳根最利,故佛偏起聲塵而說法也。此謂之作音聲佛事。
足指現土
【佛學大辭典】
(術語)佛之足指按地,按而現出凈土也。(參見:足指按地)。
足指按地
【佛學大辭典】
(術語)形容佛之神通。言其足觸處盡為黃金珍寶也。維摩經佛國品曰:「于是佛以足指按地,即時三千大千世界,若干百千珍寶嚴飾,譬如寶莊嚴佛無量功德寶莊嚴土?!?/div>
忍土
【佛學大辭典】
(界名)娑婆世界也。娑婆譯曰忍,又云堪忍世界。(參見:娑婆)
【佛學常見辭匯】
娑婆世界。娑婆華譯為忍,又名堪忍世界。
娑婆
【佛學大辭典】
(界名)Saha%,又作沙訶,娑訶樓陀。新云索訶。堪忍之義,因而譯曰忍土。此界眾生安忍于十界而不肯出離,故名為忍。又諸菩薩行利樂時,堪受諸苦惱之義。又此界眾生有貪瞋癡等煩惱之過,眾生忍之,故名。又作雜惡。雜會。以是為三惡五趣雜會故也。此為三千大千世界之總名。一佛攝化之境土也。法華文句二曰:「娑婆,此翻忍,其土眾生安于十惡,不肯出離,從人名土,故稱為忍。悲華經云:云何名娑婆?是諸眾生忍受三毒及諸煩惱故名忍土,亦名雜會,九道共居故。」法華玄贊二曰:「梵云索訶,此云堪忍。諸菩薩等行利樂時,多諸怨嫉眾苦區(qū)惱,堪耐勞倦而忍受故,因以為名。娑婆者訛也。(中略)是三千大千世界,號為娑婆世界?!固叫浰脑唬骸告镀耪叽嗽瓶叭?,悲華經云:此中眾生貪瞋癡等過,梵王忍之,故為名也。」西域記一曰:「索訶世界三千大千國土,為一佛化攝也,舊曰娑婆,又曰沙訶,皆訛。」玄應音義三曰:「沙訶,又云娑訶樓陀,或云娑婆,皆訛也。正言索訶,此云能忍,或云堪忍,一言雜會世界?!?br />【佛學常見辭匯】
娑婆世界的簡稱,娑婆華譯為堪忍,因此世界的眾生堪能忍受十惡三毒及諸煩惱而不肯出離,故名堪忍世界,或簡稱忍土。
見諸佛土愿
【佛學大辭典】
(術語)四十八愿之第四十。使諸人見凈土莊嚴之愿。無量壽經上曰:「設我得佛,國中菩薩,隨意欲見十方無量嚴凈佛土,應時如愿于寶樹中皆悉照見,猶如明鏡睹其面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div>
身土
【佛學大辭典】
(界名)凡圣之依正二報也。身為正報,土為依報。
【佛學常見辭匯】
身與土,乃凡圣的依正二報,身為正報,土為依報。
佛土
【佛學大辭典】
(術語)佛所住之國土,佛所化之領土也。有凈土、穢土、報土、法性土等之別。法華經方便品曰:「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勾蟪肆x章十九曰:「安身之處號之為土,約佛辨土名為佛土。」
【佛學常見辭匯】
指一佛所住的國土,或一佛所教化的領土,有凈土、穢土、報土和法性土等的分別。
【佛學次第統編】
佛所住之國土,佛所化之領土也。有凈土穢土報土法性土等之別。
二種佛土
【佛學大辭典】
(名數)一真土,真佛之住處也。二應土,應佛之住處也。大乘義章十九曰:「佛土或分為二,唯真與應。自所托名之為真,隨他異現說以為應。」【又】一真佛土,同于上之真土。二方便化身土,同于上之應土。日本見真大師以此二土分別西方彌陀之凈土。見教行信證五六。
【佛學常見辭匯】
1。真土和應土。真土是真佛的住處;應土是應佛的住處。2。一真佛土和方便化身土。一真佛土即真土;方便化身土即應土。
【佛學次第統編】
二種佛土者:
一、真土 真佛之住處也。
二、應土 應佛之住處也。
三種佛土
【佛學大辭典】
(名數)佛地論七,立法性土、受用土、變化土,如其次第,以為法性身、受用身、變化身之住處。此中法性土為理土,而受用變化之二土為事土。又法性受用之二土唯為凈,而變化土通于凈穢。大乘義章十九曰:「一法性土,二實報土,三圓應土?!古c前異名同體。
佛土嚴凈經
【佛學大辭典】
(經名)文殊師利佛土嚴凈經之略名。
妙土
【佛學大辭典】
(術語)佛之報土殊妙者。無量壽經上曰:「一向專志,莊嚴妙土。所修佛國,恢廓廣大,超勝獨妙。」贊阿彌陀佛偈曰:「妙土廣大超數限。」
【佛學常見辭匯】
美妙的國土,即諸佛的報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