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玄圣(玄聖)  拼音:xuán shèng
1.前賢先圣?!段倪x。孫綽。游天臺山賦》:「皆玄圣之所游化,靈仙之所窟宅?!?br />2.伏羲。南朝梁。劉協(xié)《文心雕龍。原道》:「爰自風(fēng)姓,暨于孔氏,玄圣創(chuàng)典,素王述訓(xùn)?!?br />3.對孔子的尊稱?!逗鬂h書。卷四○。班彪傳下》:「先命玄圣,使綴學(xué)立制,宏亮洪業(yè),表相祖宗?!拐聭烟幼⒁洞呵镅菘讏D》曰:「孔子母徵在夢感黑帝而生,故曰玄圣?!?/div>
《國語辭典》:圣賢(聖賢)  拼音:shèng xián
1.圣人與賢人。南朝宋。顏延之北使洛〉詩:「在昔輟期運,經(jīng)始闊圣賢。」《三國演義》第八六回:「古今興廢,圣賢經(jīng)傳,無所不覽?!?br />2.神佛。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數(shù)了羅漢,參了菩薩,拜了圣賢?!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七:「壇中有一重菩薩,外有一重金甲神人,又外有一重金剛圍著,圣賢比肩,環(huán)繞甚嚴(yán)?!挂沧鳌纲t圣」。
《國語辭典》:圣人(聖人)  拼音:shèng rén
1.有完美品德的人,如禹、湯、文、武、周公、孔子等。
2.專稱孔子?!睹献?。公孫丑上》:「子夏、子游、子張,皆圣人有之一體?!埂度辶滞馐贰返诙兀骸付〖廊馊羰遣怀裕ト司鸵嬢^了。」
3.古時對天子的敬稱。《禮記。大傳》:「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埂缎绿茣?。卷一三九。李泌傳》:「著黃者圣人,著白者山人?!?br />4.清酒。《三國志。卷二七。魏書。徐邈傳》:「平日醉客謂酒清者為圣人,濁者為賢人?!?br />5.佛教稱見道位以上的修行人,相對輪回中的凡夫而言?!赌υX般若波羅蜜經(jīng)》卷二三:「復(fù)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住五陰,如夢、如響、如影、如焰、如幻、如化,能具足無相尸羅波羅蜜,具足戒不缺、不破、不雜、不著,圣人所贊?!?/div>
《國語辭典》:圣旨(聖旨)  拼音:shèng zhǐ
古時對天子詔命的專稱。唐。杜甫江陵望幸〉詩:「甲兵分圣旨,居守付宗臣?!埂度辶滞馐贰返谌呕兀骸钙缴俦5昧耸ブ?,星飛出京,到了松藩駐劄?!?/div>
《漢語大詞典》:圣德(聖德)
亦作“ 圣惪 ”。 猶言至高無上的道德。一般用于古之稱圣人者。也用以稱帝德。史記·五帝本紀(jì):“ 昌意 娶 蜀山氏 女,曰 昌僕 ,生 高陽 , 高陽 有圣惪焉?!?span id="ebfqzzq" class="book">《后漢書·李固傳》:“四海欣然,歸服圣德?!?唐 杜甫 《哀王孫》詩:“竊聞天子已傳位,圣德北服南單于?!?明 宋濂 《送劉永泰還江西序》:“圣德神功,巍巍煌煌,固非前代帝王所可及。”《京本通俗小說·拗相公》:“那 周公 姓 姬 名 旦 ,是 周文王 少子,有圣德,輔其兄 武王 伐 商 ,定了 周 家八百年天下?!?span id="uehi7k4" class="book">《清史稿·禮志八》:“惟 世祖皇帝 神功圣德,纂述成書,光華萬世,羣臣歡忭,禮當(dāng)慶賀。”
《國語辭典》:圣心(聖心)  拼音:shèng xīn
1.德智完備的仁心?!逗鬂h書。卷二六。韋彪傳》:「勿妄遷徙,惟留圣心?!?br />2.天子的美意?!段倪x。謝靈運。九日從宋公戲馬臺集送孔令詩》:「良辰感圣心,云旗興暮節(jié)?!?/div>
《漢語大詞典》:圣意(聖意)
(1).圣人及其經(jīng)典的意旨。后漢書·徐防傳:“ 防 以‘五經(jīng)’久遠,圣意難明,宜為章句,以悟后學(xué)?!?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論說:“論者,倫也。倫理無爽,則圣意不墜?!?br />(2).帝王的旨意。史記·秦始皇本紀(jì):“大矣哉!宇縣之中,承順圣意?!?宋 蘇轍 《龍川別志》卷上:“ 欽若 曰:臣得以圣意喻 旦 ,宜無不可?!?元 黃溍 日損齋筆記·辯史:“臣奉旨集客,而 良祐 不至,是違圣意也。”《花月痕》第四六回:“還是 明經(jīng)略 到京,慢慢的回轉(zhuǎn)圣意,方得歸結(jié),救活了多少人?!?br />(3).謂神靈的啟示。《漢書·兒寬傳》:“六律五聲,幽贊圣意,神樂四合,各有方象,以丞嘉祀,為萬世則?!?/div>
《國語辭典》:先圣(先聖)  拼音:xiān shèng
1.古代的圣人?!段倪x。班固。答賓戲》:「皆及時君之門闈,究先圣之壺奧?!?br />2.尊稱能制作禮法制度以教后世者。后漢崇儒,立學(xué)必廟祀孔子,魏正始至隋大業(yè)間皆尊孔子為先圣。唐初曾改尊周公為先圣,配以孔子,后復(fù)升孔子為罷周公。
《國語辭典》:睿旨  拼音:ruì zhǐ
深遠的意旨。南朝梁。劉協(xié)《文心雕龍。史傳》:「然睿旨〔存亡〕幽隱,經(jīng)文婉約?!?/div>
《國語辭典》:列圣(列聖)  拼音:liè shèng
歷代的帝王或圣人賢士。晉。左思魏都賦〉:「先王之桑梓,列圣之遺塵。」《三國演義》第六回:「于太廟基上,草創(chuàng)殿屋三間,請眾諸侯立列圣神位,宰太牢祀之?!?/div>
分類:帝王圣人
《漢語大詞典》:圣神(聖神)
(1).封建時代稱頌帝王之詞。亦借指皇帝。 漢 班固 《東都賦》:“登祖廟兮享圣神,昭靈德兮彌億年。” 南朝 宋 顏延之 《陽給事誄》:“逮 元嘉 廓祚,圣神紀(jì)物,光昭茂緒,旌録舊勛?!?唐 柳宗元 《平淮夷雅》之一:“ 度 拜稽首,天子圣神?!?明 李東陽 《會試策問》之二:“恭惟我 太祖高皇帝 天縱圣神,驅(qū)天下之豪杰,掃蕩六合,挈斯民於衽席之上?!?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續(xù)資治通鑒·宋仁宗慶歷八年》:“今事已往,且無救解之嫌,止祈圣神此后詳審庶事,毋輕置詔獄?!?br />(2).泛稱古代的圣人。 宋 朱熹 《〈中庸章句〉序》:“蓋自上古圣神,繼天立極,而道統(tǒng)之傳有自來矣。” 明 王世貞 《二酉山房記》:“上而皇帝王霸之猷,賢哲圣神之藴,下及乎九流百氏,亡所不討覈?!?br />(3). 太平天囯 稱上帝為“圣神”。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囯·欽定敬避字樣》:“圣神、真神、天父、神父是上帝也。”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囯·欽定前遺詔圣書批解》:“圣神即上帝,非圣神自圣神,上帝自上帝也。”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囯·欽定前遺詔圣書批解》:“上帝是圣神,連圣靈俱來。”
《漢語大詞典》:圣訓(xùn)(聖訓(xùn))
(1).圣人的教導(dǎo)。指儒家相傳的訓(xùn)諭。 漢 蔡邕 《釋誨》:“且用之則行,圣訓(xùn)也;舍之則藏,至順也?!?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正緯:“經(jīng)顯,圣訓(xùn)也;緯隱神教也。圣訓(xùn)宜廣,神教宜約?!?明 陳汝元 《金蓮記·構(gòu)釁》:“ 章老先生 ,你背圣訓(xùn)了,怎么説一個似可去?!?清 陳夢雷 《抒哀賦》:“委吉兇以任運兮,永圣訓(xùn)以自強?!眳⒁姟?圣教 ”。
(2).帝王的訓(xùn)諭、詔令。 宋 何薳 春渚紀(jì)聞·姚麟奏對:“ 麟 恐伏而對曰:‘誠如圣訓(xùn),然臣自行列,蒙陛下拔擢,使掌衛(wèi)兵於殿庭之間,此豈臣當(dāng)以私恩結(jié)下,為身計耶?’” 元 耶律楚材 《和平陽王仲祥韻》:“洪恩浹四海,圣訓(xùn)宜書紳?!?清 昭梿 嘯亭雜錄·太宗讀〈金史〉:“諄諄數(shù)千言,詳載圣訓(xùn)?!?br />(3).阿拉伯文的意譯,原意為傳聞、傳述。后專指對 穆罕默德 言行的傳述--“ 穆罕默德 言行錄”。在 中國 ,圣訓(xùn)也稱“圣訓(xùn)經(jīng)”、“至圣寶訓(xùn)”、“至圣寶諭”、“圣諭”等。
《漢語大詞典》:圣教(聖教)
(1).舊稱 堯 、 舜 、 文 、 武 、 周公 、 孔子 的教導(dǎo)。 漢 王充 論衡·率性:“ 孔 門弟子七十之徒,皆任卿相之用,被服圣教,文才雕琢,知能十倍,教訓(xùn)之功而漸漬之力也?!?三國 魏 阮籍 《樂論》:“故圣教廢毀,則聰慧之人并造奇音?!?span id="cjfn61p" class="book">《新唐書·柳渾傳》:“﹝ 柳渾 ﹞早孤,方十餘歲,有巫告曰:‘兒相夭且賤,為浮屠道可緩死?!T父欲從其言, 渾 曰:‘去圣教,為異術(shù),不若速死?!?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經(jīng)學(xué)理學(xué):“ 東吳 之 惠氏 、 東浙 之 萬氏 ,經(jīng)學(xué)皆宗 漢 ,而未嘗悖圣教也?!?梁啟超 《致伍秩庸星使書》:“今 中國 之人,號稱奉圣教,而農(nóng)工商賈,終身未登夫子廟堂,不知圣教為何物?!?br />(2).宗教信徒對各自宗教的尊稱。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吠舍厘國:“時諸大圣莫不悲感,即召集諸苾芻,依毘奈耶訶責(zé)制止,削除謬法,宣明圣教?!?唐 盧士衡 《寄天臺道友》詩:“且住人閒行圣教,莫思天路便登龍?!?/div>
《漢語大詞典》:賢圣(賢聖)
(1).道德才智極高。六韜·盈虛:“君不肖則國危而民亂;君賢圣則國安而民治。” 漢 劉向 列女傳·周室三母:“蓋 太姜 淵智非常,雖 太王 之賢圣,亦與之謀?!?宋 洪邁 《容齋三筆·吾家四六》:“念疊矩重規(guī),當(dāng)賢圣之君七作?!?br />(2).道德才智極高的人。戰(zhàn)國策·趙策二:“故去就之變,知者不能一;遠近之服,賢圣不能同。” 唐 楊炯 《遂州長江縣先圣孔子廟堂碑》:“ 周京 赫赫, 成 康 之至教蔑聞; 魯國 巖巖,賢圣之餘風(fēng)可墜。” 清 昭梿 嘯亭雜錄·陸中丞:“六歲受孝經(jīng)、論語,以古賢圣自期?!?郁達夫 《初秋雜感》詩之二:“何必珊瑚夸斗富,本來賢圣不言貧?!?br />(3).佛;菩薩。
(4).賢人酒和圣人酒的并稱。 宋 林逋 《答潘司理》詩:“岑寂園廬何所對,酒中賢圣藥君臣?!眳⒁姟?賢人 ”。
《國語辭典》:賢人(賢人)  拼音:xián rén
1.志行崇高,才德兼修的人。北周。庾信道士步虛詞〉一○首之一○:「無妨隱士去,即是賢人逃?!埂度辶滞馐贰返谒摹鸹兀骸感〉苁且粋€武夫,新到貴處,仰慕賢人君子?!挂沧鳌纲t者」。
2.酒。《三國志。卷二七。魏書。徐邈傳》:「平日醉客謂酒清者為圣人,濁者為賢人?!顾巍?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34522' target='_blank'>陸游 對酒詩:「氣衰成小戶,醅濁號賢人?!?/div>
《國語辭典》:非圣(非聖)  拼音:fēi shèng
詆毀圣人之道。《漢書。卷六八?;艄饨鹑沾攤?。金日磾》:「非圣誣法,大亂之殃。」
分類:詆毀圣人
《國語辭典》:三圣(三聖)  拼音:sān shèng
三位圣人:(1)伏羲、文王、孔子?!稘h書。卷三○。藝文志》:「人更三圣。」顏師古注引韋昭曰:「伏羲、文王、孔子?!?2)堯、舜、禹。漢。董仲舒 元光元年舉賢良對策:「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變,道亦不變,是以禹繼舜、舜繼堯,三圣相受而守一道。」(3)文王、武王、周公?!稘h書。卷一四。諸侯王表。序》:「昔周監(jiān)于二代,三圣制法?!固?。顏師古。注:「三圣謂文王、武王及周公也?!?4)夏禹、周公、孔子?!睹献印k墓隆罚骸肝乙嘤诵摹⑾⑿罢f、距诐行、放淫辭,以承三圣者?!?jié)h。趙岐。注:「孟子言我亦欲正人心、距诐行,以奉禹、周公、孔子也?!?/div>
《漢語大詞典》:圣謨(聖謨)
(1).語出書·伊訓(xùn):“圣謨洋洋,嘉言孔彰?!北局^圣人治天下的宏圖大略。后亦為稱頌帝王謀略之詞。 唐 李白 《明堂賦》:“雖暫勞而永固兮,始圣謨于我皇。” 宋 沈括 《〈夢溪筆談〉自序》:“圣謨國政及事近宮省,皆不敢私紀(jì)。” 元 鄭光祖 《智勇定齊》楔子:“武略文韜體圣謨,深通兵法運神術(shù)?!?明 蔡汝楠 《創(chuàng)建大復(fù)何先生祠記》:“嗟呼!是孰知文章之關(guān)於世也固至鉅哉!上之經(jīng)緯兩儀,彌綸三極;其次恢展圣謨,潤色洪業(yè)?!?br />(2).猶圣訓(xùn)。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明詩:“ 大舜 云:‘詩言志,歌永言。’圣謨所析,義已明矣?!眳⒁姟?圣訓(xùn) ”。
(3).猶圣旨。 清 曾國藩 《覆僧格林沁書》:“ 蔣凝學(xué) 等不甚知 李中丞 前后張弛之道,悉秉圣謨,猶或拘泥春間辦法,不免陽撫陰防之意。”參見“ 圣旨 ”。
《漢語大詞典》:圣訓(xùn)(聖訓(xùn))
(1).圣人的教導(dǎo)。指儒家相傳的訓(xùn)諭。 漢 蔡邕 《釋誨》:“且用之則行,圣訓(xùn)也;舍之則藏,至順也?!?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正緯:“經(jīng)顯,圣訓(xùn)也;緯隱神教也。圣訓(xùn)宜廣,神教宜約?!?明 陳汝元 《金蓮記·構(gòu)釁》:“ 章老先生 ,你背圣訓(xùn)了,怎么説一個似可去。” 清 陳夢雷 《抒哀賦》:“委吉兇以任運兮,永圣訓(xùn)以自強?!眳⒁姟?圣教 ”。
(2).帝王的訓(xùn)諭、詔令。 宋 何薳 春渚紀(jì)聞·姚麟奏對:“ 麟 恐伏而對曰:‘誠如圣訓(xùn),然臣自行列,蒙陛下拔擢,使掌衛(wèi)兵於殿庭之間,此豈臣當(dāng)以私恩結(jié)下,為身計耶?’” 元 耶律楚材 《和平陽王仲祥韻》:“洪恩浹四海,圣訓(xùn)宜書紳?!?清 昭梿 嘯亭雜錄·太宗讀〈金史〉:“諄諄數(shù)千言,詳載圣訓(xùn)?!?br />(3).阿拉伯文的意譯,原意為傳聞、傳述。后專指對 穆罕默德 言行的傳述--“ 穆罕默德 言行錄”。在 中國 ,圣訓(xùn)也稱“圣訓(xùn)經(jīng)”、“至圣寶訓(xùn)”、“至圣寶諭”、“圣諭”等。
《國語辭典》:圣旨(聖旨)  拼音:shèng zhǐ
古時對天子詔命的專稱。唐。杜甫江陵望幸〉詩:「甲兵分圣旨,居守付宗臣。」《儒林外史》第三九回:「平少保得了圣旨,星飛出京,到了松藩駐劄?!?/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