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1028 【介紹】: 宋滄州清池人,字用晦,一字晦之。太宗端拱二年進士。累遷河陽節(jié)度判官。真宗咸平中奏言當世要務,召試舍人院,權右正言。進右司諫,出知鄧州,賑關右饑民。擢龍圖閣待制,再遷工部郎中,建言矯任官重內輕外之弊,自請補外。大中祥符九年拜參知政事。以與王欽若議論相失辭位。仁宗即位,召為樞密副使,天圣三年拜相。慎名器,無毫發(fā)私,雖顯貴,清約如寒士。卒謚文節(jié)。全宋文·卷一八九
張知白(?——一○二八),字用晦,滄州清池(今河北滄州東南)人,端拱進士。累遷河陽節(jié)度判官、權右正言、判三司開拆司,權管勾京東轉運司事,知鄧州。大中祥符九年,遷給事中、參知政事。以議論與宰相王欽若不合,稱疾辭位,出知大名府。徙南京留守,復徙亳州。仁宗即位,進尚書右丞、樞密副使。天圣三年以工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卒于相位。見《宋宰輔編年錄》卷三、四,《宋史》卷三一○本傳。又,今人楊殿珣《中國歷代年譜總錄》據張秀民《始祖文節(jié)公年譜》,謂其生于建隆二年(九六二)。
人物簡介
【生卒】:969—1018 【介紹】: 宋高郵人,字希顏。真宗咸平五年進士。歷著作佐郎、直史館,遷太常博士、判三司都磨勘司。出為京東轉運副使,奏還東平監(jiān)所侵民田,決古廣濟河以通運路,罷夾黃河,歲減夫役數萬。遷右司諫,徙湖南路轉運使。召還,拜比部員外郎、知制誥。后判司農寺,糾察在京刑獄。有文集。全宋詩
陳知微(九六九~一○一八),字希顏,高郵(今屬江蘇)人。真宗咸平五年(一○○二)進士。解褐通判歙州。擢為著作佐郎,直史館,充三司戶部判官。景德四年(一○○七)奉使契丹(《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六六)。遷判三司都磨勘司,出為京東轉運副使。大中祥符七年(一○一四)知制誥(同上書卷八三),又判司農寺,糾察在京刑獄。天禧二年卒,年五十。有集三十卷,已佚?!?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七有傳。全宋文·卷二六九
陳知微(九六九——一○一八),字希顏,高郵(今江蘇高郵)人。咸平五年進士。通判歙州,擢著作佐郎,直史館,充三司戶部判官。奉使契丹,遷太常博士。判三司都磨勘司,再為戶部判官,出為京東轉運副使。遷右司諫,徙荊湖南路轉運使。召還,拜比部員外郎、知制誥?;茨橡?,遣知微按撫,使還,判吏部銓,兼刑部。又判司農寺,糾察在京刑獄。天禧二年卒,年五十。有遺集三十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七有傳。
人物簡介
【生卒】:972—1049 【介紹】: 宋洛陽人,字表臣。石熙載子。性疏曠,好諧謔。初補西頭供奉官。擢直集賢院,與李宗諤、楊億、劉筠等友善。校讎秘書,凡經其手者,人皆傳之。仁宗景祐四年,拜參知政事,次年罷。后以太子少傅致仕,遷少師。卒謚文定。熟悉臺閣故事,不汲汲近名,喜賓客。有文集。全宋詩
石中立(九七二~一○四九),字表臣,洛陽(今屬河南)人。以父蔭補西頭供奉官,后擢直集賢院,校讎秘書。累遷尚書禮部侍郎,判吏部南曹。改判戶部句院,遷史館修撰,糾察在京刑獄。以吏部郎中、知制誥領審官院。歷右諫議大夫,給事中,翰林學士,判秘閣。仁宗景祐四年(一○三七)拜參知政事。以太子少傅致仕。皇祐元年卒,年七十八(《隆平集》卷九)。謚文定。有文集二十卷,已佚?!?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六三有傳。全宋文·卷二七七
石中立(九七二——一○四九),字表臣,河南洛陽(今河南洛陽)人。初,以父熙載恩補西頭供奉官,轉光祿寺丞。咸平三年,以殿中丞直集賢院。仁宗即位,以戶部郎中充史館修撰,糾察在京刑獄。稍遷右諫議大夫、給事中,入為翰林學士,判秘閣。后遷禮部侍郎、學士承旨兼龍圖閣學士。景祐四年拜參知政事。明年轉戶部侍郎,判尚書都省。皇祐元年八月卒于京師,年七十八。贈太子太傅,謚文定。有文集二十卷。見宋祁《景文集》卷五九《石太傅墓志銘》,《宋史》卷二六三《石熙載傳》。
人物簡介
【介紹】: 宋人,字景升。以父任為殿前承旨,改右班殿直。真宗咸平中,以閤門祗候為蘇、杭、湖、秀州都巡檢使,遷左侍禁。明敏有干略,數受命出外按察亂事。累遷如京副使、知登州。歲饑賑恤,全活甚眾。歷知桂、滑、鄆州,官終提舉在京諸司庫務。
人物簡介
【生卒】:978—1048 【介紹】: 宋建州浦城人,字希言。真宗咸平五年進士。授大理丞、知玉山縣。歷知臺、南雄、洪州。入翰林為學士,積官禮部侍郎兼龍圖閣學士,進承旨兼侍講學士。在翰林十二年,劉太后聽政時能獨立自守,為仁宗所賞識。景祐三年,擢同知樞密院事,改戶部侍郎。寶元元年拜相。居中書八年,不用宗黨親戚。慶歷中,于范仲淹等推行新政持緘默態(tài)度,遂以久居相位無所建明遭劾。五年,出判陳州及河南府,尋以疾致仕。卒謚文憲,改文簡。全宋詩
章得象(九七八~一○四八),字希言,世居泉州(今屬福建),高祖家浦城(今屬福建)。真宗咸平五年(一○○二)進士,知邵武軍歸化縣。大中祥符四年(一○一一)以屯田員外郎知泉州(《嘉定赤城志》卷九)。仁宗景祐三年(一○三六)擢同知樞密院事。寶元元年(一○三八)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慶歷五年(一○四五)為鎮(zhèn)安軍節(jié)度使。七年進封郇國公。次年以司空致仕,六月卒,年七十一。謚文憲,皇祐中致謚文簡。事見《名臣碑傳琬琰集》中集卷四宋祁《章丞相得象墓志銘》,《宋史》卷三一一有傳。今錄詩十七首。全宋文·卷三二○
章得象(九七八——一○四八),字希言,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咸平五年登進士第,為大理評事、知玉山縣,歷知臺、南雄、洪州。為楊億所薦,召直史館,知制誥,為翰林學士,累遷禮部侍郎兼龍圖閣學士,承旨兼侍講學士,同知樞密院事。寶元元年,以戶部侍郎拜集賢相,進工部尚書、昭文館大學士。慶歷五年,拜鎮(zhèn)安軍節(jié)度使,封郇國公,徙判河南府,守司空致仕。八年卒,年七十一,謚文憲。皇祐中,改謚文簡。著《國朝會要》一百五十卷。見宋祁《景文集》卷五九《文憲章公墓志銘》,《宋史》卷三一一本傳。
人物簡介
【生卒】:979—1044 【介紹】: 宋壽州人,字坦夫。呂蒙正侄。真宗咸平三年進士。歷官刑部郎中、權知開封府。仁宗即位,進右諫議大夫、參知政事。天圣六年拜相。贊成仁宗廢郭后,貶逐進諫言官孔道輔等,又因范仲淹屢言事,指為朋黨而加以貶斥,頗為時論所少。后拜司空、平章軍國重事。被劾罷相,以太尉致仕。卒謚文靖。有文集。全宋詩
呂夷簡(九七九~一○四四),字坦夫,壽州(今安徽鳳臺)人。真宗咸平三年(一○○○)進士,補絳州軍事推官。通判通州,徙濠州,知濱州。擢提點兩浙刑獄,入為刑部員外郎兼侍御史知雜事。使契丹,還,知制詔。再遷刑部郎中,權知開封府。仁宗即位,進右諫議大夫,以給事中參知政事。天圣六年(一○二八)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明道二年(一○三三)罷,同年復相。景祐二年(一○三五)加右仆射,封申國公。次年,與王曾爭事,同時罷相??刀ㄔ辏ㄒ弧鹚摹穑┯膳刑煨圮姀腿胂唷c歷元年(一○四一),徙封許國公,判樞密院,改兼樞密使。二年因病以太尉致仕。慶歷四年卒,年六十六。謚文靖。有集二十卷,不傳。事見《隆平集》卷五,《宋史》卷三一一有傳。今錄詩十一首。全宋文·卷三二一
呂夷簡(九七九——一○四四),字坦夫,壽州(治今安徽鳳臺)人,呂蒙正侄。咸平進士,歷任地方官,知制誥,進龍圖閣直學士,權知開封府。仁宗立,除參知政事。天圣七年拜相,后封申國公。景祐四年以與王曾爭事罷,出判許州,徙天雄軍??刀ㄔ陱腿胂?,改封許國公。后以疾授平章軍國重事。慶歷三年,以太尉致仕。次年卒,年六十六,謚文靖。有集二十卷。《宋史》卷三一一有傳。
人物簡介
【介紹】: 宋南劍州沙縣人,字德繇。第進士。為巴州軍事推官。以御寇受知于真宗。主廣寧監(jiān),歲余,所鑄贏三十萬緡。歷轉運、發(fā)運使,入為三司度支、鹽鐵副使,累遷右諫議大夫、知并州。奏復市番部馬,從之。仁宗寶元中為樞密直學士、工部侍郎。知通進銀臺司、應天府,改龍圖閣學士,徙杭州。累官至尚書左丞致仕。所至有循良跡,不激訐取名。全宋文·卷二八○
張若谷,字德繇,南劍沙縣(今福建沙縣)人。進士及第,為巴州軍事推官,調全州軍事推官,改大理寺丞、知濛陽縣,監(jiān)廣寧監(jiān),擢知處州。歷江淮制置發(fā)運使、三司度支、鹽鐵副使,知并州、澶州、成德軍、揚州、江寧府,入知審官院,糾察在京刑獄,知通進銀臺司、應天府、杭州、洪州,累官至尚書左丞致仕?!?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九九有傳。又《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七九原注,謂知處州者或為別一張若谷,存疑俟考。
人物簡介
【生卒】:986—1039 【介紹】: 宋兗州曲阜人,字原魯。初名延魯??鬃铀氖宕鷮O,孔勖子。真宗大中祥符初同學究出身,五年復舉進士及第。知仙源縣。歷龍圖閣待制,糾察在京刑獄,知許、徐、兗、鄆、泰五州,留守南京。召為左正言,知諫院,受命日,上書請章獻太后歸政天子。論奏曹利用、羅崇勛竊弄權柄,宜早斥去,太后可其言乃退。仁宗明道二年,權御史中丞,以諫廢郭后出知泰州,徙徐、兗州。復入為御史中丞,性鯁挺特達,遇事彈劾無所避。因為程琳辨,出知鄆州,道卒。全宋詩
孔道輔(九八六~一○三九),字原魯,初名延魯,曲阜(今屬山東)人,孔子四十五代孫。舉進士第,為寧州軍事推官,遷知仙源縣。召直史館、判三司理欠憑由司,歷判吏部流內銓,糾察在京刑獄。出知鄆州、青州,還判流內銓。復出知徐、許二州,徙應天府。仁宗明道二年(一○三三)召為右諫議大夫。出知泰州,徙徐州、兗州,在兗三年,復入為御史中丞。寶元二年(一○三九),出知鄆州,至韋城卒,年五十四(《臨川先生集》卷九一《給事中贈尚書工部侍郎孔公墓志銘》)?!?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九七有傳。今錄詩四首。全宋文·卷三五九
孔道輔(九八六——一○三九),初名延魯,字原魯,兗州仙源(今山東曲阜)人,孔子四十五代孫,孔勖子。大中祥符五年舉進士,釋褐彭原幕,擢知仙源縣,主孔子祠事。召為左正言,未幾為直史館、判三司理欠憑由司,奉使契丹。歷判吏部流內銓、糾察在京刑獄,出知鄆州,徙青州,還判流內銓,復出知徐、許二州,徙應天府。明道二年,召權御史中丞,因諫止廢郭皇后,出知泰州,徙徐州、袞州,復入為御史中丞。寶元二年,因言程琳事,為宰相張士遜所賣,出知鄆州,道卒。事跡詳張宗益《宋守御史中丞贈太尉孔公后碑》(《闕里志》卷二四),《宋史》卷二九七有傳。
人物簡介
【介紹】: 宋興仁府濟陰人,字儀父。李濤孫。真宗咸平五年進士。歷官監(jiān)察御史、右諫議大夫、翰林侍讀學士,終戶部侍郎。卒年七十。性醇易,好飲酒。言談不及勢力,時稱長者,然吏事非所長。有《冠鳳集》。全宋文·卷二七八
李仲容,字儀父,濟陰(今山東曹縣西北)人。咸平五年進士,除大理評事、知三原縣。累擢監(jiān)察御史,詔試中書,擢左司諫、直史館。天圣中,以起居郎為知制誥,累遷右諫議大夫、集賢院學士、翰林侍讀學士、兼龍圖閣學士。官至戶部侍郎,卒年七十。自集制草為《冠鳳集》十二卷。《宋史》卷二六二《李濤傳》有附傳。
人物簡介
【介紹】: 宋開封尉氏人,字元之。家本茶商,娶劉美女。初補越州上虞尉,入為刑部詳覆官。仁宗初,太后臨朝,遷光祿寺丞。累擢兵部郎中。因緣以進,無他行能。太后崩,降屯衛(wèi)將軍,滁州安置,徙壽州,致仕卒。
人物簡介
【生卒】:988—1042 【介紹】: 宋歙州新安人,字長孺。真宗大中祥符五年進士。嗜學好古,尤工詩。大臣交薦,由連州軍事推官召試學士院,??别^閣書籍。與撰《景祐廣樂記》,特遷刑部郎中、直集賢院。奉使遼,遼主慕其文詞,禮遇甚厚。累遷翰林學士、判昭文館兼侍讀學士。有《蘄春集》等。全宋文·卷三六四
聶冠卿(九八八——一○四二),字長孺,歙州新安(今安徽歙縣)人。大中祥符五年進士,授連州軍事推官,遷大理寺丞,為集賢校理、通判蘄州。再遷太常博士,預撰《景祐廣樂記》,特擢刑部郎中、直集賢院。以兵部郎中、知制誥判太常禮院。使契丹,還為翰林學士,同知通進銀臺司、審刑院。慶歷二年九月卒,年五十五。冠卿嗜學好古,工詩,有《蘄春集》十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九四有傳。
人物簡介
【生卒】:988—1026 【介紹】: 宋蔡州上蔡人,字平叔。少博學,為楊億等所知。真宗大中祥符元年進士。授大理評事。累官史館修撰。仁宗天圣初,以附丁謂落職,知吉州。義為言者劾以在郡不修飾,降監(jiān)江州稅。全宋詩
祖士衡(九八七~一○二五),字平叔,蔡州上蔡(今屬河南)人。真宗大中祥符元年(一○○八)進士。通判蘄州。召直集賢院,遷起居舍人,知制誥,為史館修撰。仁宗天圣初,以附丁謂落職,知吉州,復降監(jiān)江州稅。三年卒,年三十九。有《敝帚》、《西掖》、《乾興》等集,不傳。事見祖無擇《宋尚書禮部員外郎中祖公墓志銘》(《輔仁學志》民國十九年二卷一期),《宋史》卷二九九有傳。全宋文·卷三六三
祖士衡(九八八——一○二六),字平叔,蔡州上蔡(今河南上蔡)人。大中祥符九年舉進士甲科,授大理評事、通判蘄州,再遷殿中丞、直集賢院,改右正言、戶部判官。遷起居舍人,知制誥,為史館修撰。天圣初,以附丁謂,落職知吉州,復降監(jiān)江州稅。三年卒,年三十九。士衡博學有文,為李宗諤、楊億、劉筠等所知,著有《西齋話記》一卷(存)。見《龍學文集》卷一四《狀元紫微始末》,《宋史》卷二九九本傳。
人物簡介
【生卒】:990—1059 【介紹】: 宋洪州南昌人,字昭譽。陳恕子。以父任為秘書省正字。向真宗進《演要》,乞立太子,擢右正言。仁宗慶歷初以工部侍郎再知青州,鎮(zhèn)壓王倫。四年,召拜參知政事。累遷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凡權勢者所引為三司勾當公事及監(jiān)場務官,皆奏罷之。在中書八年,人不敢以私事相求。以事劾罷,出判亳州。以司徒、岐國公致仕。卒謚恭。全宋詩
陳執(zhí)中(九九○~一○五九),字昭譽,洪州南昌(今屬江西)人。真宗時以父蔭為秘書省正字。累遷衛(wèi)尉寺丞,知梧州。后歷知江寧府、揚州、永興軍。仁宗寶元元年(一○三八)同知樞密院事(《宋宰輔編年錄》卷四)。慶歷元年(一○四一)出知青州,改永興軍。四年,召拜參知政事。五年,同平章事兼樞密使?;实v元年(一○四九)出知陳州。五年,再入相。至和二年(一○五五)充鎮(zhèn)海軍節(jié)度使判亳州(同上書卷五)。逾年辭節(jié),以司徒致仕。嘉祐四年卒,年七十(《樂全集》卷三七《陳公神道碑銘》)。謚恭。《宋史》卷地八五有傳。今錄詩三首。全宋文·卷三九六
陳執(zhí)中(九九○——一○五九),字昭譽,豫章南昌(今江西南昌)人。以父恕蔭授秘書省正字,擢右正言。明年,謫監(jiān)岳州酒務,改判撫州。累遷三司戶部副使。明道中,歷知應天府、江寧府、揚州,同知樞密院事。以資政殿學士知河南府,遷工部侍郎、陜西同經略安撫招討使。慶歷四年參知政事。次年,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实v中,改兵、吏部尚書,出判大名府?;实v五年再為相,前后在中書八年。嘉祐四年六月卒,年七十。見張方平《陳公神道碑》(《樂全集》卷三七),《宋史》卷二八五有傳。
人物簡介
【生卒】:998—1074 【介紹】: 宋大名魏縣人,字延之。仁宗天圣八年進士。歷任州縣官,審獄明察,辦事干練。召為侍御史、知雜事,屢詆權幸。奉命安撫河北,還為鹽鐵副使。相視決河,坐訟李參失實,黜知濠州。旋加直史館、知江寧府,復副鹽鐵,進天章閣待制,知鄧州、河中。種諤取綏州,乃謂邊患將自此始。及夏主李諒祚死,奏請捐前故,聽其子襲爵。主張以重將守邊,不邀功生事,著《邊鄙守御策》。以給事中致仕。
人物簡介
【生卒】:999—1055 【介紹】: 宋壽州人,字仲裕。呂夷簡子。以蔭補將作監(jiān)丞。累遷太常博士、同判太常寺兼提舉修祭器。嘗以郊廟祭器制度多違禮,請悉更造,又編集《郊祀總儀》進上。后歷龍圖閣學士、翰林侍讀學士。官至右司郎中,未拜卒。其父執(zhí)政時,多涉干請,嘗泄漏除拜以市恩,時人比之竇申。全宋文·卷五四九
呂公綽(九九九——一○五五),字仲裕,壽州(治今安徽鳳臺)人,夷簡長子。蔭補將作監(jiān)丞、知陳留縣。天圣中為館閣對讀。改集賢校理,遷太子中允。景祐二年判吏部南曹,慶歷元年同判太常寺。遷尚書工部員外郎,為史館修撰。三年父罷相,直集賢院,同管勾國子監(jiān),出知鄭州。慶歷末,歷知制誥、龍圖閣直學士、集賢殿修撰?;实v中知永興軍,改樞密直學士、知秦州。遷刑部郎中,召為龍圖閣學士、權知開封府。遷右司郎中,未拜。至和二年卒,年五十七。見王圭《華陽集》卷三八《呂公墓志銘》,《宋史》卷三一一《呂夷簡傳》有附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