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駢字類編》:堤埒
宋史河渠志:開治工畢,按行新舊廣深丈尺,以校工力,以所出土于溝河岸一步外筑為堤埒七。
《駢字類編》:紅堤(紅堤)
武元衡 桃源行 送友詩見綠岸下。
《漢語大詞典》:白銅堤(白銅堤)
古代 襄陽 境內(nèi) 漢水 堤名。 唐 劉禹錫 《故相國燕國公于司空挽歌》之二:“ 漢水 青山郭, 襄陽 白銅堤 。”一本作“ 白銅鞮 ”。《全唐詩》卷七八五載《春》之一:“ 白銅堤 下煙蒼蒼,林端細(xì)蕊參差香?!?前蜀 韋莊 《浣溪沙》詞之四:“緑樹藏鶯鶯正啼,柳絲斜拂 白銅堤 。”一本作“ 白銅鞮 ”。
《駢字類編》:榆堤
劉詵銅雀臺賦:出相州以西騖兮,澹落日之榆堤。
《分類字錦》:葑堤  拼音:fèng dī
宋史河渠志:元祐中,知杭州蘇軾奏以新舊菱蕩課利錢送錢塘縣收掌,謂之開湖司公使庫,以備逐年雇人開葑撩淺,縣尉以管勾開湖司公事系銜。軾既開湖,因積葑草為堤,相去數(shù)里,橫跨南北兩山,夾道植柳林其旁,曰蘇公堤,行人便之。
分類:水利
《國語辭典》:堤壩(堤壩)  拼音:tí bà
筑于河中用以攔河蓄水的建筑。如:「此地雨量不穩(wěn)定,當(dāng)?shù)卣赓Y興建堤壩蓄水,以備缺水時(shí)使用?!?/div>
《駢字類編》:堤堨
宋書長沙王義欣傳:芍陂良田萬馀頃,堤堨久壞,秋夏??嗪怠Ax欣遣咨議參軍殷肅循行修理,有舊溝引渒水入陂,不治積久,樹木榛塞,肅伐木開榛,水得通注,旱患由是得除。 魏書崔楷傳:至若量其逶迤,穿鑿涓澮,分立堤堨,所在疏通,預(yù)決其路,令無停蹙,隨其高下,必得地形,土木參功,務(wù)從便省。 宋史崔嶧傳:嘉陵江歲調(diào)民丁治堤堨,嶧更用州兵代其役。
《漢語大詞典》:堤圍(堤圍)
即堤。沿河或沿海防水的建筑物。如:洪水涌過堤圍,把這里的幾百畝稻子都淹了。
《漢語大詞典》:堤梁(隄梁)
堤防與橋梁。荀子·王制:“脩隄梁,通溝澮,行水潦,安水藏,以時(shí)決塞。” 楊倞 注:“隄,所以防水;梁,橋也。”
分類:堤防橋梁
《漢語大詞典》:堤埂
用泥土筑成的較矮的堤。也叫“堤埂子”例如:這條堤埂很長,很寬。
分類:泥土
《漢語大詞典》:楚堤
指 漢水 堤岸。 唐 張籍 《送李司空赴鎮(zhèn)襄陽》詩:“ 商 路雪開旗旆展, 楚 堤梅發(fā)驛亭春?!?/div>
分類:漢水堤岸
《漢語大詞典》:塸堤
有底座的甌。 唐 陸龜蒙 《和茶具十詠·茶甌》:“昔人謝塸埞,徒為妍詞飾?!?/div>
分類:有底底座
《駢字類編》:蓼堤(蓼堤)
隋書于仲文傳:軍次蓼堤,去梁郡七里,讓擁眾數(shù)萬,仲文以羸師挑戰(zhàn),讓悉眾來拒,仲文偽北,讓軍頗驕,于是遣精兵左右翼擊之,大敗讓軍。王仲敷南都賦:登蓼堤以東,望見高臺之百尺。
《漢語大詞典》:鸞堤(鸞堤)
借指京官。 明 陳汝元 《金蓮記·詩案》:“頓起 孫 龐 之隙,奪卻鸞堤史職,謫為熊軾守臣?!?/div>
分類:京官
《漢語大詞典》:魏堤
指 魏王堤 。 前蜀 韋莊 《代書寄馬》詩:“穩(wěn)上云衢千萬里,年年長踏 魏堤 沙?!眳⒁姟?魏王堤 ”。
《漢語大詞典》:魏王堤
唐 時(shí)名勝之一。 洛水 流入 洛陽 城內(nèi),過皇城 端門 ,經(jīng) 尚善 、 旌善 兩坊之北,南溢為池, 貞觀 中賜 魏王泰 ,故名 魏王池 ,有堤與 洛水 相隔,名 魏王堤 。 唐 白居易 《魏王堤》詩:“何處未春先有思?柳條無力 魏王堤 ?!?唐 劉禹錫 《三月三日泛洛禊飲》詩:“唯餘蹋青伴,待月 魏王堤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