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玉瑱
(1).古人冠冕上垂在兩側以塞耳的玉器。詩·鄘風·君子偕老:“玉之瑱也,象之揥也?!?毛 傳:“瑱,塞耳也?!?span id="h7mbujy" class="book">《周禮·夏官·弁師》:“諸侯之繅斿九就,瑉玉三采,其餘如王之事,繅斿皆就玉瑱玉笄?!?鄭玄 注:“玉瑱,塞耳也。”
(2).引申為耳邊。舊唐書·后妃傳下·代宗貞懿皇后:“遺音在於玉瑱,陳跡留於金戺?!?br />(3).美石制的柱礎。文選·班固〈西都賦〉:“雕玉瑱以居楹,裁金璧以飾璫。” 李善 注:“言彫刻玉礩,以居楹柱也?!?/div>
《漢語大詞典》:環(huán)瑱(環(huán)瑱)
(1).兩種玉制的耳飾。環(huán),耳環(huán)?,櫍诿嵘系娜?。國語·吳語:“鼓而行之,至於軍,斬有罪以徇。曰:‘莫如此以環(huán)瑱通相問也?!?韋昭 注:“環(huán),金玉之環(huán)?,櫍?。”
(2).泛指首飾。戰(zhàn)國策·齊策四:“ 北宮 之女 嬰兒子 無恙耶?徹其環(huán)瑱,至老不嫁,以養(yǎng)父母。是皆率民而出於孝情者也?!?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幽怪一·漢宮老婢:“后自守寡以來,撤環(huán)瑱,去簪珥,屏脂粉。”
《漢語大詞典》:玄紞
(1).古代禮冠上系塞耳玉的絲帶。國語·魯語下:“王后親織玄紞?!?韋昭 注:“説云:‘紞,冠之垂前后者?!?昭 謂:紞,所以懸瑱當耳者也?!?span id="y2hyx4s" class="book">《晉書·禮志下》:“﹝ 惠帝 ﹞加冕訖,侍中繫玄紞。”
(2).古代有皇后親織玄紞之事,后因以玄紞指女紅。 晉 葛洪 抱樸子·疾謬:“今俗婦女,休其蠶織之業(yè),廢其玄紞之務。”梁書·皇后傳·丁貴嬪:“玄紞莫脩,褘章早缺?!?/div>
《漢語大詞典》:充纊(充纊)
冠冕兩旁的綿制飾物,用以塞耳。晉書·劉頌傳:“冕而前旒,充纊塞耳?!?/div>
《漢語大詞典》:瑱紞
古代冠冕上懸系塞耳玉的帶子。《詩·齊風·著》“充耳以素乎而” 漢 鄭玄 箋:“我視君子則以素為充耳,謂所以縣瑱者,或名為紞,織之,人君五色,臣則三色而已,此言素者,目所先見而云?!?唐 李商隱 《祭韓氏老姑文》:“冕紘瑱紞,山蕨澗蘋。”
《漢語大詞典》:紞纊(紞纊)
古代帝王冠冕上垂于耳旁用以系瑱的絲繩及塞耳用的絲綿絮。 唐 楊炯 《盂蘭盆賦》:“圣神皇帝乃冠通天,佩玉璽,冕旒垂目,紞纊塞耳?!?/div>
《國語辭典》:以規(guī)為瑱(以規(guī)為瑱)  拼音:yǐ guī wéi tiàn
瑱,古代冠冕上懸垂兩側以塞耳的玉石。以規(guī)為瑱指把規(guī)過勸善的話,視為塞耳的瑱玉,而完全沒聽入耳。語出《國語。楚語上》:「賴君用之也,故言。不然,巴浦之犀、犛、兕、象,其可盡乎?其又以規(guī)為瑱也?」后比喻不聽別人的規(guī)勸。
《國語辭典》:袖如充耳(褎如充耳)  拼音:yòu rú chōng ěr
比喻士大夫服飾華美,卻不能與德行相稱?!对娊?。邶風。旄丘》:「叔兮伯兮,袖如充耳?!?/div>
《漢語大詞典》:蔽明塞聰(蔽明塞聰)
蒙住眼睛不視,堵塞耳朵不聽。謂對外界事物不見不聞。 宋 曾鞏 《洪范傳》:“立於無蔽之地者,其於視聽如此,亦不用之於小且近矣。夫然,故蔽明塞聰,而天下之情可坐而盡也?!?/div>
《國語辭典》:蔽聰塞明(蔽聰塞明)  拼音:bì cōng sè míng
蒙住耳目。比喻對外界事物不予聞問。如:「人活著,有些時候不妨蔽聰塞明,麻木一些?!?/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