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內(nèi)侵
一國侵入另一國的境內(nèi)。例如:外敵內(nèi)侵時,應(yīng)同仇敵愾。
《國語辭典》:縣民(縣民)  拼音:xiàn mín
縣境內(nèi)的人民。如:「由于縣民的鼎力支持,本縣的各項(xiàng)建設(shè)才能如期完成。」
《國語辭典》:葉縣(葉縣)  拼音:shè xiàn
位于河南省中部的一縣。境內(nèi)地勢頗高,農(nóng)業(yè)不發(fā)達(dá)。
《漢語大詞典》:二江
(1).指 四川 境內(nèi)之 郫江 、 流江 。史記·河渠書:“ 蜀 守 冰 鑿 離碓 ,辟 沫水 之害,穿二江 成都 之中?!?張守節(jié) 正義引 任豫 《益州記》:“二江者, 郫江 、 流江 也?!?晉 左思 《蜀都賦》:“帶二江之雙流,抗 峨眉 之重阻?!?唐 杜甫 《大雨》詩:“三日無行人,二江聲怒號。”
(2).借指 成都 一帶。隋書·于文仲傳:“ 王謙 竊居二江,叛換 三蜀 ?!?前蜀 杜光庭 《自到仙都山醮詞》:“ 蜀王 扶天茂績,命世雄姿,八國二江,早列封圻之內(nèi); 黔 城 楚 硤,皆歸陶冶之中?!?br />(3).相當(dāng)于 北宋 的 江南東路 與 江南西路 。 宋 王安石 《金陵懷古》詩之一:“ 霸祖 孤身取二江,子孫多以百城降?!?br />(4). 四川 宜昌 段 長江 中有 葛洲壩 和 西壩 兩個洲,將 長江 分成三條水流,即大江、二江和三江。二江介于兩洲之間。
《漢語大詞典》:雪海
(1). 唐 代西北邊境地名。故址在前 蘇聯(lián) 境內(nèi),距 伊塞克湖 不到百里。 唐 岑參 《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四邊伐鼓 雪海 涌,三軍大呼 陰山 動?!?陳鐵民 等校注:“《西突厥史料》謂應(yīng)指 乏驛嶺 上諸小湖?!?span id="rzlc222" class="book">《新唐書·西域傳下·康》:“出 安西 西北千里所,得 勃達(dá)嶺 ……北三日行度 雪海 ,春夏常雨雪?!?br />(2).廣闊深厚的積雪。 宋 陸游 《雪中登云泉上方》詩:“滃滃云堆上,茫茫雪海中?!?br />(3).比喻如海洋似的梅花。《隨園詩話補(bǔ)遺》卷三引 清 陳岸亭 《憶梅》詩:“相思雪海應(yīng)同漲,一笛江城忍便吹?!?br />(4).白色海濤。 唐 劉禹錫 《客有為余話天壇遇雨之狀因以賦之》:“滉瀁雪海翻,槎牙玉山碎?!?/div>
《漢語大詞典》:邗江
古水名。也稱 邗溝 、 邗溟溝 。即 江蘇 境內(nèi)自 揚(yáng)州市 西北至 淮安市 北入 淮 的運(yùn)河。左傳·哀公九年“ 吳 城 邗 ,溝通 江 淮 ” 晉 杜預(yù) 注:“於 邗江 筑城穿溝,東北通 射陽湖 ,西北至 末口 入 淮 ,通糧道也,今 廣陵 韓江 是?!?清 李斗 《和答對琴比部再用前韻》之三:“好是 邗江 耆舊在,今朝理架為求書?!?/div>
《漢語大詞典》:房陵
古地名。在今 湖北省 房縣 境內(nèi)。 秦始皇 曾徙 嫪?dú)?舍人四千余家及 呂不韋 、 趙王 遷 于此; 西漢 諸侯王有罪亦多徙于此; 唐 武則天 徙 中宗 于此; 宋太祖 徙 周恭帝 、 宋太宗 徙 秦王 廷美 于此。《淮南子·泰族訓(xùn)》:“ 趙王遷 流於 房陵 ,思故鄉(xiāng),作為山水之謳,聞?wù)吣粴屘椤!眳㈤?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jì)要·湖廣五·鄖陽府》
《漢語大詞典》:云頂(雲(yún)頂)
(1).山名。在 四川 境內(nèi)。 前蜀 貫休 《游云頂山晚望》詩:“ 云頂 聊一望,山靈草木奇。 黔 南在何處,堪笑復(fù)堪悲?!?宋 陸游 《自小云頂上云頂寺》詩:“躍馬上 云頂 ,欲呼飛仙人?!?錢仲聯(lián) 校注引 曹學(xué)佺 《蜀中名勝記·金堂縣》:“《名山志》云:‘ 金堂 三學(xué)山 ,乃 漢州 北山,一名 云頂 ,一名 石城 ,亦名 棲賢 、 開照 ,其實(shí)一山也?!?br />(2).山名。在 浙江省 瑞安縣 東。 元 倪瓚 《送僧游天臺次張外史韻》:“坐尋 云頂 千峰石,歸趁江頭八月潮?!?br />(3).高山頂上。 宋 陳著 《念奴嬌·獻(xiàn)再一兄成室大任》詞:“笑指舊隱逍遙,分猿鶴地,云頂栽花木?!?明 高啟 《題瀑布泉》詩:“千山云頂一泉飛,仰面時驚雨溼衣?!?/div>
《國語辭典》:晉江(晉江)  拼音:jìn jiāng
河川名。位于福建省境內(nèi)。源自安溪縣西北,至南安縣會桃溪后,始稱晉江,東流注入泉州灣。也稱為「南安江」。
《漢語大詞典》:保境
保護(hù)境內(nèi),使不受侵犯。南史·齊紀(jì)上:“ 破釜 之捷,斬馘蔽野, 石梁 之戰(zhàn),禽其渠帥,保境全人, 江陽 即序,此又公之功也?!?span id="cpcqjdu" class="book">《周書·令狐整傳》:“二州合勢,則東軍可圖。然后保境息人,計(jì)之上者?!?span id="vjitobz" class="book">《明史·云南土司傳二·麓川》:“敕 任發(fā) 保境安民,不得侵鄰疆,陷惡逆,以滋罪咎?!?/div>
《國語辭典》:贛江(贛江)  拼音:gàn jiāng
位于江西省境內(nèi)的河川。有二源:西源為章水,源出該省崇義縣聶都山;東源為貢水,源出福建省長汀縣。二水在贛縣北方交會,北流注入鄱陽湖。
《漢語大詞典》:離堆(離堆)
(1).亦作“ 離碓 ”。古地名。在 四川省 都江堰市 境內(nèi) 都江堰 。史記·河渠書:“ 蜀 守 冰 鑿 離碓 ,辟 沫水 之害,穿二江 成都 之中?!?裴駰 集解引 晉灼 曰:“﹝碓﹞古‘堆’字也?!?宋 范成大 《懷古亭》詩題注:“ 懷古亭 在 永康 離堆 之上。 離堆 分 岷江 水,一派溉 彭 蜀 ,而支流道 郫縣 以入於 府江 。”
(2).山名。在今 四川省 南部縣 東南。 唐 顏真卿 《鮮于氏離堆記》:“ 閬州 之東百餘里,有縣曰 新政 。 新政 之南數(shù)千步,有山曰 離堆 。斗入 嘉陵江 ,直上數(shù)百尺,形勢縮矗,欹壁峻肅,上崢嶸而下逥洑,不與眾山相屬,是之謂 離堆 。”
《國語辭典》:百濟(jì)(百濟(jì))  拼音:bǎi jì
國名。位于今朝鮮半島西南部。相傳是東漢末年扶馀王尉仇臺的后代,因以百家濟(jì)海立國,故稱為「百濟(jì)」。晉時盡據(jù)馬韓地,吞并諸國,屢與高麗、新羅作戰(zhàn)。隋末唐初頻頻遣使來華。后因頻侵新羅欲斷其通華之路,而為唐高宗所滅。見《舊唐書。卷一九九。東夷傳。百濟(jì)傳》。
《漢語大詞典》:部人
(1).轄境內(nèi)的居民。北齊書·王懷傳:“ 高祖 東出, 懷 率其部人三千餘家,隨 高祖 於 冀州 ?!?br />(2).猶部下。新唐書·解琬傳:“為政引大體,部人順附?!?/div>
《國語辭典》:條支(條支)  拼音:tiáo zhī
古代西域國名。三國時,屬波斯國,約在今西亞兩河流域一帶,即希臘化時期的塞流卡斯王國。見《史記。卷一二三。大宛列傳》及《漢書。卷九六。西域傳上。安息國》。也作「條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