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部人
(1).轄境內(nèi)的居民。北齊書·王懷傳:“ 高祖 東出, 懷 率其部人三千餘家,隨 高祖 於 冀州 ?!?br />(2).猶部下。新唐書·解琬傳:“為政引大體,部人順附?!?/div>
《國語辭典》:條支(條支)  拼音:tiáo zhī
古代西域國名。三國時(shí),屬波斯國,約在今西亞兩河流域一帶,即希臘化時(shí)期的塞流卡斯王國。見《史記。卷一二三。大宛列傳》及《漢書。卷九六。西域傳上。安息國》。也作「條枝」。
《漢語大詞典》:雷澤(雷澤)
(1).古澤名。本名 雷夏澤 。在 河南省 范縣 東南接 山東省 菏澤市 界。傳說 舜帝 曾在此捕魚。管子·版法:“ 舜 耕 歷山 ,陶 河 濱,漁 雷澤 ,不取其利,以教百姓。”史記·五帝本紀(jì):“ 舜 耕 歷山 ,漁 雷澤 ?!?張守節(jié) 正義引《括地志》:“ 雷夏澤 在 濮州 雷澤縣 郭外西北?!?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漢書·地理志下》:“ 舜 漁 靁澤 ?!?br />(2).借指 大舜 。 唐 張說 《帝在潞州祥瑞頌·大人跡》:“皇帝從 臨 潞 州還京后,其宅內(nèi)及州街并有大人跡,長(zhǎng)二尺五寸,自東而西,布武相繼。頌曰:百神從王,一舉西適,眾觀空廨,連步云跡,躡似郊媒,痕同 雷澤 ,曠古奇事,存乎帝籍?!?br />(3).神話傳說中雷神的居處。山海經(jīng)·海內(nèi)東經(jīng):“ 雷澤 中有雷神,龍首而人頭,鼓其腹。在 吳 西?!?span id="ge8vwds" class="book">《晉書·陶侃傳》:“ 侃 少時(shí)漁於 雷澤 ,網(wǎng)得一織梭,以掛于壁。有頃雷雨,自化為龍而去?!?元 任士林 《蟠松賦》:“桎梏 禹 宮之梁,斲削 雷澤 之梭。”
(4).古縣名。在今 山東省 鄄城縣 境內(nèi)。《元和郡縣圖志·濮州》:“ 雷澤縣 ,本 漢 成陽縣 ,古 郕伯國 、 周武王 封弟 季載 於 郕 , 漢 以為縣,屬 濟(jì)陰郡 。 隋 開皇 六年,於此置 雷澤縣 ,因縣北 雷夏澤 為名也,屬 濮州 。”
《漢語大詞典》:梅市
地名。在今 浙江 紹興 境內(nèi)。相傳 漢 梅福 避 王莽 亂,至 會(huì)稽 ,人多依之,遂為村市。 唐 劉長(zhǎng)卿 《送人游越》詩:“ 梅市 門何在, 蘭亭 水尚流?!?宋 秦觀 《望海潮·越州懷古》詞:“ 梅市 舊書, 蘭亭 古墨,依稀風(fēng)韻生秋?!?清 錢謙益 《奉贈(zèng)會(huì)稽倪太公十四韻》:“花深 梅市 詩嘗徧,月滿 柯亭 酒自斟?!眳㈤?宋 樂史 太平寰宇記·江南東道八·越州。
《漢語大詞典》:魯?shù)溃數(shù)溃?/div>
(1). 魯國 境內(nèi)的道路。《詩·齊風(fēng)·南山》:“ 魯 道有蕩, 齊 子由歸?!?孔穎達(dá) 疏:“言 魯 之道路有蕩然而平易, 齊 子 文姜 從此道而歸於 魯 ?!?高亨 注:“ 魯 道,往 魯國 去的大道。”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汶水:“ 汶水 又南逕 鉅平縣 故城東,而西南流,城東有 魯 道,所謂‘ 魯 道有蕩, 齊 子由歸’者也。” 清 錢謙益 《曲阜道中》詩:“日落郊坰瞻 魯 道,霜清場(chǎng)圃繪 豳 風(fēng)?!?br />(2). 魯國 的治國之道。史記·魯周公世家論:“余聞 孔子 稱曰‘甚矣 魯 道之衰也! 洙 泗 之閒齗齗如也’。觀 慶父 及 叔牙 、 閔公 之際,何其亂也?” 章炳麟 《游仙與黃侃聯(lián)句》:“羵羊出深井, 魯 道棼難修。”
《國語辭典》:鞍山  拼音:ān shān
城市名。位于遼寧省沈陽市西南,因境內(nèi)山形似馬鞍,故稱為「鞍山」。境內(nèi)盛產(chǎn)鐵礦,儲(chǔ)藏量居全國第一,因與產(chǎn)煤區(qū)相距不遠(yuǎn),原料和燃料取得容易,因此生鐵和鋼鐵的產(chǎn)量均居全國之冠。
《漢語大詞典》:錢清(錢清)
江名。一名 豐江 。在今 浙江省 境內(nèi)。 東漢 延熹 間 會(huì)稽 太守 劉寵 ,以清廉得民,及去,父老人赍百錢送之, 寵 各選受一錢,出境,投之江,是以得名。 明 代 天順 以后堙沒。 宋 陸游 《夜歸》詩:“晡時(shí)捩舵離 西興 , 錢清 夜渡見月升?!眳㈤?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jì)要·浙江一·紹興府》。
《漢語大詞典》:夏盟
(1).古代華夏諸侯國間的結(jié)盟。左傳·襄公二十四年:“ 晉 主夏盟為 范 氏,其是之謂乎?” 杜預(yù) 注:“ 晉 為諸夏盟主?!?br />(2).泛指 中國 境內(nèi)的結(jié)盟。 宋 文天祥 《平原》詩:“公家兄弟奮戈起,一十七郡連夏盟?!?/div>
《國語辭典》:句驪(句驪)  拼音:gōu lí
國名。位于今朝鮮半島,介于黃海、日本海之間。晉。江統(tǒng) 徙戎論:「滎陽句驪本居遼東塞外,正始中,幽州刺史毋丘儉伐其叛者之域,可為寒心?!挂卜Q為「高麗」、「朝鮮」。
《漢語大詞典》:內(nèi)平
(1).謂中國境內(nèi)各諸侯國和平安定。左傳·文公十八年:“舉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義、母慈、兄友、弟共、子孝,內(nèi)平外成。” 杜預(yù) 注:“內(nèi),諸夏;外,夷狄?!?br />(2).謂平定內(nèi)部,使安靜無事。《公羊傳·成公十六年》:“ 公子 喜時(shí) 者仁人也,內(nèi)平其國而待之?!?何休 注:“和平其臣民,令專心于負(fù)芻?!?br />(3).星官名。屬星宿,共四星,今屬小獅座。晉書·天文志上:“爟北四星曰內(nèi)平,平罪之官,明刑罰?!?/div>
《漢語大詞典》:喬山(喬山)
即 橋山 。 黃帝 葬地。在今 陜西省 境內(nèi)。陳書·沈炯傳:“臣聞 喬山 雖掩, 鼎湖 之靈可祠?!?/div>
《國語辭典》:嵊縣(嵊縣)  拼音:shèng xiàn
縣名。位于浙江省紹興縣南,因縣境內(nèi)有嵊山、嵊溪,故稱為「嵊縣」。
《漢語大詞典》:茅嶺(茅嶺)
即 茅山 。山在今 江蘇省 句容縣 境內(nèi)。晉書·許邁傳:“立精舍於 懸霤 ,而往來 茅嶺 之洞室,放絶世務(wù),以尋仙館。” 南朝 梁 蕭綸 《隱居貞白先生陶君碑》:“既而到于 句容 ,登於 茅嶺 ,以此地神仙之宮府,靈異之棲託,往不能返,遂卜居焉?!眳⒁姟?茅山 ”。
《國語辭典》:茅山  拼音:máo shān
山名。位在江蘇省句容縣東南,山有華陽洞。相傳漢景帝時(shí)茅盈曾偕弟固、衷居此,故稱為「茅山」。也稱為「良常山」、「句曲山」、「三茅山」。
《國語辭典》:劍潭(劍潭)  拼音:jiàn tán
1.湖泊名。位于臺(tái)北市圓山。相傳潭底有荷蘭人古劍,故稱為「劍潭」。今因水源污染,已失去往日清澈見底的風(fēng)貌。
2.地名。位于臺(tái)北市。因境內(nèi)有劍潭而得名。
《國語辭典》:松漠  拼音:sōng mò
地名。在圍場(chǎng)縣及經(jīng)棚縣克什克騰旗境內(nèi),因產(chǎn)松最多,故稱為「松漠」。也稱為「平地松林」、「千里松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