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yàn)
詞格校驗(yàn)
曲格校驗(yàn)
對聯(lián)校驗(yàn)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37
詞典
4
分類詞匯
33
共33,分3頁顯示
1
2
3
2
3
下一頁
分類詞匯
志銘
志文
幽銘
幽篆
哀石
高出
邦媛
銘章
閟幽
篆蓋
埋銘
石志
志石
先銘
志壙
《漢語大詞典》:
志銘(誌銘)
即墓志銘。 宋
曾鞏
《與王介甫第三書》
:“ 深父 殂背,痛毒同之,前書已具道矣。示及誌銘,反復(fù)不能去手。” 清
趙翼
《
陔馀叢考·碑表志銘之別
》
:“
《曾子固文集》
有云:碑表立於墓上,誌銘則埋壙中?!?金天翮
《文學(xué)上之美術(shù)觀》
:“碑文有辭,皆為韻語, 中郎
《郭有道碑》
已有之,即誌銘之濫觴也?!眳⒁姟?墓誌銘 ”。
分類:
墓志銘
《國語辭典》:
墓志銘(墓誌銘)
拼音:
mù zhì míng
古時埋葬死人,為防陵墓變遷,放在墓中以備稽考的石刻文字。內(nèi)容分墓志與墓銘兩種,墓志是散文,記死者姓名、生平;墓銘是韻文,是對死者的稱頌、安慰或悼念。
分類:
墓志銘
刻有
死者
事跡
石刻
兩部
《漢語大詞典》:
志文(誌文)
即墓志銘。 宋 莊季裕
《
雞肋編
》
卷上:“今葬者,必瘞誌文,蓋備其必發(fā)?!?明
徐師曾
《文體明辨序說·墓志銘》
:“又有曰葬誌,曰誌文?!碧刂改怪俱懼杏浭鲂陨⑽?,對有韻的墓志銘而言。 明
徐師曾
《文體明辨序說·墓志銘》
:“又有純用‘也’字為節(jié)段者,有虛作誌文而銘內(nèi)始敘事者,亦變體也?!眳⒁姟?墓誌銘 ”。
分類:
墓志銘
中記
記述
散文
《國語辭典》:
墓志銘(墓誌銘)
拼音:
mù zhì míng
古時埋葬死人,為防陵墓變遷,放在墓中以備稽考的石刻文字。內(nèi)容分墓志與墓銘兩種,墓志是散文,記死者姓名、生平;墓銘是韻文,是對死者的稱頌、安慰或悼念。
分類:
墓志銘
刻有
死者
事跡
石刻
兩部
《漢語大詞典》:
幽銘(幽銘)
墓志銘。 王闿運(yùn)
《瞿學(xué)士妻吳氏墓志銘》
:“追尋達(dá)旨,式瘞幽銘。”
分類:
墓志銘
《漢語大詞典》:
幽篆
墓志銘。 北魏
無名氏
《懷令李超墓志銘》
:“式鏤沉石,託注幽篆。”
分類:
墓志銘
《漢語大詞典》:
哀石
指墓志銘。 宋
王安石
《秘閣校理張君墓志銘》
:“書此哀石,永詒后人?!?/div>
分類:
墓志銘
《國語辭典》:
高出
拼音:
gāo chū
高過、突顯。如:「他的成績高出其他的選手甚多?!固?。韓愈〈國子助教河?xùn)|薛君墓志銘〉:「后九月九日,大會射,設(shè)標(biāo)的,高出百數(shù)十尺?!?/div>
分類:
高出
突顯
國子
助教
河?xùn)|
墓志銘
《國語辭典》:
邦媛
拼音:
bāng yuàn
一國之中秀慧的淑女。語本《詩經(jīng)。鄘風(fēng)。君子偕老》:「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唐。呂溫〈大唐故紀(jì)國大長公主墓志銘〉:「一女字某,淑質(zhì)妙工,婉為邦媛,適將作少監(jiān)武功蘇某,其結(jié)縭之戒明歟?!顾?。范成大〈張正字母夫人朱氏挽詞〉詩:「蘋藻儀邦媛,詩書了歲華。」
分類:
中秀
淑女
墓志銘
唐朝
《漢語大詞典》:
銘章(銘章)
(1).刻寫在器物上的文辭。多指墓志銘。 宋
歐陽修
《〈江鄰幾文集〉序》
:“余竊不自揆,少習(xí)為銘章,因得論次當(dāng)世賢士大夫功行。” 宋
曾鞏
《故太常博士吳君墓志銘》
:“較於銘章,君有則多,以遺其孥,非厚如何。” 清
曾國藩
《復(fù)劉霞仙中丞書》
:“若果為銘章,必不足稱盛意?!?br />(2).印記,標(biāo)識。 郭沫若
《孔雀膽》
第一幕:“我看見他的盾牌的背面有‘明二’兩個字的銘章,頭盔和鎧甲上也有‘明二’兩個字的銘章?!?/div>
分類:
刻寫
印記
器物
標(biāo)識
文辭
墓志銘
《漢語大詞典》:
閟幽
閉塞幽深。 清
馮桂芬
《振威將軍廣東陸路提督干勇巴圖魯正定郭公暨配李夫人合葬墓志銘》
:“先日走京師,奉公行狀,敂(叩)予門,以閟幽之辭請,余夙慕公戰(zhàn)績,遂不揆其不文而應(yīng)之?!卑?,閟幽之辭,指埋在墓里的墓志銘。
分類:
閉塞
幽深
墓志銘
《漢語大詞典》:
篆蓋(篆蓋)
古時墓志銘例用石相合,以一石為蓋。蓋石題死者爵里姓名,習(xí)慣用篆書,稱“篆蓋”。 宋
歐陽修
《與杜沂論祁公墓志書》
之二:“葬事知定十月,不知何人篆蓋,早了為善?!?明
陶宗儀
《
輟耕錄·碑志書法
》
:“篆蓋二字止可施諸壙石。”
分類:
墓志銘
石相
相合
一石
《國語辭典》:
埋銘(埋銘)
拼音:
mái míng
一種把死者傳略刻于石塊,埋在墓內(nèi)做為識別的文體。也作「墓記」。
分類:
墓志銘
地下
《漢語大詞典》:
石志(石誌)
墓志或墓志銘。
《南齊書·禮志下》
:“近 宋 元嘉 中, 顏延之 作 王球 石誌。素族無碑策,故以紀(jì)德。自爾以來,王公以下,咸共遵用。” 唐
封演
《
封氏聞見記·石志
》
:“古葬無石誌,近代貴賤用之?!?/div>
分類:
墓志
墓志銘
《漢語大詞典》:
志石(誌石)
即墓志。放在墓中刻有死者傳記的石碑。 魯迅
《花邊文學(xué)·清明時節(jié)》
:“ 洛陽 邙山 , 清 末掘墓者極多,雖在名公巨卿的墓中,所得也大抵是一塊志石和凌亂的陶器?!?br />刻有墓志銘的石碑。 唐
賈島
《哭盧仝》
詩:“塚側(cè)誌石短,文字行參差?!?/div>
分類:
刻有
墓志
墓志銘
石碑
中刻
死者
傳記
《漢語大詞典》:
先銘(先銘)
先人的墓志銘。 宋
孔平仲
《
續(xù)世說·方正
》
:“ 裴均子 持萬縑詣 韋貫之 ,求作先銘。 貫之 曰:‘吾寧餓死,豈肯為此哉!’”
分類:
先人
墓志銘
《漢語大詞典》:
志壙(誌壙)
謂作墓志銘。志銘埋于壙中,故稱。 清
劉獻(xiàn)廷
《廣陽雜記》
卷二:“三月, 堵公 復(fù)任,始發(fā)喪治墓,虛葬公於 長沙府 城南 醴陵坡 。 堵公 為之誌壙,復(fù)建祠肖像以祀之?!眳⒁姟?誌銘 ”。
分類:
墓志銘
《漢語大詞典》:
志銘(誌銘)
即墓志銘。 宋
曾鞏
《與王介甫第三書》
:“ 深父 殂背,痛毒同之,前書已具道矣。示及誌銘,反復(fù)不能去手。” 清
趙翼
《
陔馀叢考·碑表志銘之別
》
:“
《曾子固文集》
有云:碑表立於墓上,誌銘則埋壙中?!?金天翮
《文學(xué)上之美術(shù)觀》
:“碑文有辭,皆為韻語, 中郎
《郭有道碑》
已有之,即誌銘之濫觴也?!眳⒁姟?墓誌銘 ”。
分類:
墓志銘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