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24詞典 1分類詞匯 23
《漢語大詞典》:上尾
指在詩歌聲律上犯雙聲之病。凡上句尾字與下句尾字,或第一句尾字與第三句尾字為雙聲,皆稱“上尾”。南史·陸厥傳:“ 約 ( 沈約 )等文皆用宮商,將平上去入四聲,以此制韻,有平頭、上尾、蠭腰、鶴膝。五字之中,音韻悉異,兩句之內(nèi),角徵不同,不可增減。世呼為‘永明體’。” 唐 劉知幾 史通·雜說下:“自 梁 室云季,雕蟲道長,平頭、上尾尤忌於時,對語儷辭盛行於俗。” 杜甫 《秋興》之五“西望瑤池降 王母 ,東來紫氣滿 函關(guān) 。云移雉尾開宮扇,日繞龍鱗識圣顏。一臥滄江驚歲晚,幾回青瑣點朝班” 清 仇兆鰲 注:“此章下六句,俱用一虛字二實字於句尾,如‘降 王母 ’、‘滿 函關(guān) ’、‘開宮扇’、‘識圣顏’、‘驚歲晚’、‘點朝班’,句法相似,未免犯上尾疊足之病矣?!眳⒁姟?八病 ”。
《國語辭典》:八病  拼音:bā bìng
詩文聲律上的八種弊病,為南朝梁沈約等人提出。八病通常指五言詩在句子音律配合上有平頭、上尾、蜂腰、鶴膝、大韻、小韻、旁紐、正紐等八種缺失。
《國語辭典》:新體詩(新體詩)  拼音:xīn tǐ shī
一種詩體。形成于南朝齊武帝永明時,特講求聲律和對偶,為過渡到唐代近體詩的詩體。
《國語辭典》:永明體(永明體)  拼音:yǒng míng tǐ
南朝齊武帝永明年間沈約、謝朓、王融等所創(chuàng)的詩體。特色是講究聲律,以四聲對應(yīng)規(guī)律用于詩歌創(chuàng)作。
分類:詩體
《國語辭典》:新詩(新詩)  拼音:xīn shī
1.新作的詩。《文選。張華。答何劭詩二首之一》:「良朋貽新詩,示我以游娛。」唐。杜甫解悶〉詩一二首之七:「陶冶性靈存底物?新詩改罷自長吟?!?br />2.一種五四運動后流行的白話詩體。其特色除以白話為主外,也不遵守平仄、協(xié)韻,完全不同于古時作詩的體例規(guī)則,較為自由、活潑。也稱為「白話詩」、「現(xiàn)代詩」。
分類:詩作
《國語辭典》:曲話(曲話)  拼音:qǔ huà
以隨筆體裁評論曲辭、研討聲律或記載曲家事跡的書,如明王驥德《曲律》、何良俊《曲論》等。
《國語辭典》:犯調(diào)(犯調(diào))  拼音:fàn diào
詞曲在歌唱時,假借別調(diào)作腔,稱為「犯調(diào)」??煞譃槎N:一、犯別調(diào)的音律,如姜夔的凄涼犯。二、犯別調(diào)的句子,如劉過的四犯剪梅花。
《漢語大詞典》:鶴膝蜂腰(鶴膝蜂腰)
(1). 宋 魏慶之 詩人玉屑·詩病·詩病有八:“三曰蜂腰,第二字不得與第五字同聲……四曰鶴膝,第五字不得與第十五字同聲?!边@是指詩歌聲律八病的兩種。后來用“鶴膝蜂腰”泛指詩歌聲律上所犯的毛病。 唐 李渤 《喜弟淑再至為長歌》:“近來詩思殊無況,苦被時流不相放。云騰浪走勢未衰,鶴膝蜂腰豈能障?!?br />(2).書法中的兩種病筆。
《漢語大詞典》:吹葉嚼蕊(吹葉嚼蕊)
(1).謂吹奏、歌唱。 清 納蘭性德 《浣溪沙》詞:“十八年來墮世間,吹花嚼蕊弄冰絃,多情情寄阿誰邊?”
(2).引申指反復(fù)推敲聲律、詞藻。 清 陳裴之 《香畹樓憶語》:“余素不工詞,吹花嚼蕊,嗣作遂多。”參見“ 吹葉 ”。
《漢語大詞典》:吹葉(吹葉)
(1).銜草木之葉于口,吹之發(fā)出樂聲。《文選·李陵〈答蘇武書〉》“胡笳互動” 李善 注引 晉 傅玄 《〈笳賦〉序》:“吹葉為聲。”續(xù)文獻通考·樂考十:“ 張舜民 《使北記》曰:‘胡人吹葉成曲,以番歌相和?!?br />(2).古樂器名。遼史·樂志:“大樂器:玉磬、方響……吹葉?!?br />(3).指吹奏吹葉。新唐書·禮樂志十一:“歌二人,吹葉一人?!?/div>
《國語辭典》:俳賦(俳賦)  拼音:pái fù
一種賦體。以字句雕琢、行文駢儷為特色,盛行于六朝。也稱為「排賦」、「駢賦」。
《漢語大詞典》:撓喉捩嗓(撓喉捩嗓)
謂違腔走調(diào),不合聲律。 明 汪廷訥 《廣陵月》第二出:“欲度新聲休走樣,忌的是撓喉捩嗓?!?/div>
《國語辭典》:龍吟虎嘯(龍吟虎嘯)  拼音:lóng yín hǔ xiào
1.龍虎的吼叫聲。形容聲音嘹亮。宋。黃庭堅 送昌上座歸成都詩:「昭覺堂中有道人,龍吟虎嘯隨風云?!?br />2.語本《易經(jīng)。乾卦》唐??追f達。正義:「龍吟則景云出,……虎嘯則谷風生?!贡扔魍愂挛锵嗷ジ袘?yīng)?!段饔斡洝返诹鸹兀骸庚堃骰[,鶴唳鶯鳴,一片清幽真可愛?!挂沧鳌富[龍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