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61詞典 2分類詞匯 59
《漢語大詞典》:顯戮(顯戮)
亦作“ 顯僇 ”。
(1).明正典刑,陳尸示眾。僇,通“ 戮 ”。書·泰誓下:“功多有厚賞,不迪有顯戮?!?span id="xv99nn3" class="book">《明史·熊廷弼傳》:“ 廷弼 以長繫待決之人,屈曲則生,抗違則死,乃終不改其強(qiáng)直自遂之性,致獨(dú)膺顯戮,慷慨赴市,耿耿剛腸猶未盡泯?!?明 陸樹聲 《長水日抄》:“然觀 斯 ( 李斯 )窮時(shí),有感於倉鼠之言,則其志專在利祿,卒之無益于 秦 ,而身嬰顯僇,可以見專利祿之足以殺身若此?!?br />(2).泛指處死,加罪而死。 晉 潘岳 《西征賦》:“加顯戮於儲貳,絶肌膚而不顧?!?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溱水:“君奴不謹(jǐn),盜銀三餅,即日顯戮,以銀相償,覺視,則奴死銀在矣。”
《國語辭典》:極刑(極刑)  拼音:jí xíng
最嚴(yán)酷的刑罰,指死刑。《史記。卷八三。魯仲連鄒陽傳》:「李斯竭忠,胡亥極刑。」唐。薛調(diào)《無雙傳》:「尚書受偽命官,與夫人皆處極刑?!?/div>
《漢語大詞典》:沈命
亦作“沉命”。
(1).猶絕命。 南朝 宋 鮑照 《代陳思王〈白馬篇〉》:“埋身守 漢 境,沉命對胡封。”
(2).謂危殆的生命。 唐 陳子昂 《諫靈駕入京書》:“去歲薄稔,前秋稍登,使羸餓之餘,得保沉命?!?br />(3).謂處死。《冊府元龜·刑法部·議讞三》:“ 康買得 尚在童年,能知子道,雖殺人當(dāng)死,而為父可哀,若從沉命之科,恐失度情之義,宜減死處分。”
《漢語大詞典》:殺決(殺決)
處死。 漢 應(yīng)劭 《風(fēng)俗通·過譽(yù)·度遼將軍安定皇甫規(guī)》:“﹝ 皇甫規(guī) ﹞顧弟,私也;離局,姦也;誘巧,詐也;畏舟,慢也。四罪是矣,殺決可也。”
分類:處死
《國語辭典》:死罪  拼音:sǐ zuì
1.依法應(yīng)判死刑的罪。《紅樓夢》第八一回:「如今鬧破了,被錦衣拿住,送入刑部監(jiān),要問死罪的了。」《文明小史》第一○回:「他們犯的事未必一定是死罪,不過叫他們回去等兄弟光光面子,那里就會要了他們的命呢?」
2.古人書札或奏疏中常用以謙稱自己犯錯,表示惶恐的話?!段倪x。陸機(jī)。謝平原內(nèi)史表》:「臣機(jī)頓首頓首,死罪死罪?!埂度龂萘x》第九回:「儒慌趕入園中勸解,不意誤撞恩相。死罪!死罪!」
《國語辭典》:抵死  拼音:dǐ sǐ
1.觸犯死罪。《漢書。卷四。文帝紀(jì)》:「此細(xì)民之愚,無知抵死,朕甚不取。」
2.堅(jiān)持、竭力。宋。蘇軾滿庭芳。蝸角虛名〉詞:「思量、能幾許,憂風(fēng)愁雨,一半相妨。又何須,抵死說短論長。」《文明小史》第一一回:「傅知府還當(dāng)是一班鬧事的人,要哄他出去打,他抵死不敢出去,只是索索的抖?!?br />3.不住的。宋。晏殊〈蝶戀花。簾幕風(fēng)輕雙語燕〉詞:「薄雨濃云,抵死遮人面?!?br />4.終究、總是。宋。柳永 傾杯樂。皓月初圓詞:「追舊事,一餉憑闌久,如何媚容艷態(tài),抵死孤歡偶?!乖?。馬致遠(yuǎn)《青衫淚》第一折:「稍似間有些錢,抵死里無多債。」也作「底死」。
5.格外、分外。宋。王安石 與微之同賦梅花得香字詩三首之三:「向人自有無言意,傾國天教抵死香?!?/div>
《漢語大詞典》:即死
(1).就死,處死。史記·酷吏列傳:“是時(shí)九卿罪死即死,少被刑?!?br />(2).立即死去。后漢書·宋則傳:“ 則 子年十歲,與蒼頭共弩射,蒼頭弦斷矢激,誤中之,即死?!?span id="rxhpxfh" class="book">《新唐書·夏侯孜傳》:“初,堂史署制,仆 孜 懷中,即死。”
分類:立即處死
《漢語大詞典》:藁砧
亦作“藳砧”。 古代處死刑,罪人席藁伏于砧上,用鈇斬之。鈇、“夫”諧音,后因以“藁砧”為婦女稱丈夫的隱語。《玉臺新詠·〈古絕句〉之一》:“藁砧今何在?山上復(fù)有山,何當(dāng)大刀頭,破鏡飛上天?!薄八洝币槐咀鳌?藁 ”。 唐 徐彥伯 《鼓吹曲辭·芳樹》:“藳砧刀頭未有時(shí),攀條拭淚坐相思?!?明 屠隆 《綵毫記·歸隱林泉》:“秋深后,藁砧得請歸來時(shí)候?!?清 顧炎武 《悼亡》詩:“獨(dú)坐寒窗望藁砧,宜言偕老記初心?!?/div>
《國語辭典》:處死(處死)  拼音:chǔ sǐ
處以死刑。元。關(guān)漢卿《蝴蝶夢》第一折:「奏過圣旨,止不過是一人處死?!埂度龂萘x》第一一九回:「昭因黃皓蠹國害民,令武士押出市曹,凌遲處死。」
《國語辭典》:刑戮  拼音:xíng lù
刑罰或誅戮。《論語。公冶長》:「邦有道不廢;邦無道,免于刑戳?!顾?。歐陽修〈縱囚論〉:「信義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div>
《國語辭典》:伏誅(伏誅)  拼音:fú zhū
伏法、受死。《大宋宣和遺事。利集》:「蔡脩亦以復(fù)辟之謗伏誅。童貫初貶惡州居住,量移郴州。」《三國演義》第三回:「何進(jìn)謀反,已伏誅矣?!?/div>
分類:處死
《國語辭典》:菹醢  拼音:jū hǎi
古時(shí)一種殘酷的刑罰,將人殺死后剁成肉醬。《史記。卷一○六。吳王濞傳》:「乃苦將軍遠(yuǎn)道至于窮國,敢請菹醢之罪。」也作「菹醢」。
《國語辭典》:菹醢(葅醢)  拼音:jū hǎi
古代酷刑,將人剁成肉醬。漢。李陵重報(bào)蘇武書〉:「昔蕭樊囚縶,韓彭菹醢,晁錯受戮,周魏見辜?!埂度龂?。卷四○。蜀書。彭羕傳》:「羕一朝狂悖,自求菹醢,為不忠不義之鬼乎?」也作「菹醢」。
《國語辭典》:棄市(棄市)  拼音:qì shì
古代于鬧市執(zhí)行死刑,并將尸體棄置街頭示眾,稱為「棄市」。語本《禮記。王制》:「刑人于市,與眾棄之?!购笥靡源Q死罪?!妒酚?。卷六。秦始皇本紀(jì)》:「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埂度龂萘x》第一一五回:「卒非撻妻之人,面非受刑之地,合當(dāng)棄市?!?/div>
《國語辭典》:處斬(處斬)  拼音:chǔ zhǎn
處以死刑?!段宕菲皆?。周史。卷上》:「乞?qū)徰焊笆胁芴帞?,梟首于市。」《西游記》第一一回:「不期他犯罪當(dāng)刑,該我那人曹官魏徵處斬?!?/div>
《國語辭典》:殺死(殺死)  拼音:shā sǐ
殺害致死。如:「在激烈爭執(zhí)中,他失手殺死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