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宗室  拼音:zōng shì
1.皇族?!逗鬂h書。卷一○?;屎蠹o(jì)上。和熹鄧皇后紀(jì)》:「錄功臣,復(fù)宗室?!?jié)h。曹操 讓縣自明本志令:「又劉表自以為宗室,包藏奸心,乍前乍卻,以觀世事,據(jù)有當(dāng)州?!?br />2.同族的人?!稌x書。卷一○○。列傳。張昌》:「昌以三公位徵之,傴、蕤密將宗室北奔汝南,投豫州刺史劉喬。」《北齊書。卷三六。列傳。邢卲》:「族兄巒,有人倫鑒,謂子弟曰:『宗室中有此兒,非常人也?!弧?br />3.大宗之廟?!对娊?jīng)。召南。采蘋》:「于以奠亡,宗室牖下?!?jié)h。毛亨。傳:「宗室,大宗之廟也。大夫士祭于宗廟?!?br />4.天下所宗的王室?!盾髯?。彊國》:「夫桀紂,圣王之后子孫也,有天下者之世也,埶籍之所存,天下之宗室也?!埂稇?zhàn)國策。秦策一》:「周,天下之宗室也?!?/div>
《國語辭典》:宗子  拼音:zōng zǐ
1.嫡出的長子?!抖Y記。曲禮下》:「支子不祭,祭必告于宗子?!埂段倪x。袁宏。三國名臣序贊》:「宗子思寧,薄言解控。」
2.皇室子弟?!段倪x。曹囧。六代論》:「內(nèi)無宗子以自毗輔,外無諸侯以為蕃衛(wèi)?!埂端问贰>矶乃?。宗室傳一。魏王廷美傳》:「子叔韶字君和,慶歷六年,與諸宗子帝前臨真宗御書,選第一?!?/div>
《漢語大詞典》:寶藏(寶藏)
珍藏。史記·龜策列傳:“至 周室 之卜官,常寶藏蓍龜。”禮記·曲禮下“在府言府” 漢 鄭玄 注:“府,謂寶藏貨賄之處也。”朱子語類卷二十:“常人褊迫,但聞得些善言,寫得些文字,便自寶藏之以為己物,皆他人所不得知者?!?清 何焯 《〈菰中隨筆〉序》:“如此細(xì)書者,不知能寶藏否?若隨付之鼠齒蟲穿,不惟有負(fù)於先生,而亦重生民之不幸矣?!?/div>
分類:寶藏珍藏
《國語辭典》:綱運(yùn)(綱運(yùn))  拼音:gāng yùn
自唐代起,轉(zhuǎn)運(yùn)大宗貨物,分批啟行,每批的車輛船只計(jì)數(shù)編號(hào),名為一綱,故稱為「綱運(yùn)」。《宋史。卷二二?;兆诒炯o(jì)四》:「辛酉,罷蘇、杭州造作局及御前綱運(yùn)?!?/div>
《漢語大詞典》:秘藏(祕藏)
亦作“ 祕臧 ”。 珍藏;秘密隱藏。 宋 曾鞏 《襄州回相州韓侍中狀》:“祕藏巾衍,銘鏤肺肝?!?/div>
《國語辭典》:枝干(枝幹)  拼音:zhī gàn
1.樹木的主干與旁枝。唐。白居易廬山桂〉詩:「枝干日長大,根荄日牢堅(jiān)?!?br />2.宗族的大宗與旁支?!段倪x。曹囧。六代論》:「至于王赧,降為庶人,猶枝干相持,得居虛位,海內(nèi)無主,四十馀年?!?br />3.天干與地支。宋。王應(yīng)麟《小學(xué)紺珠。卷一。律歷類》:「甲乙謂之干,子丑謂之枝,枝干相配,以成六旬。」
《漢語大詞典》:枝干相持(枝幹相持)
猶枝葉相持。
《國語辭典》:小宗  拼音:xiǎo zōng
1.不是嫡出的子孫。《禮記。喪服小記》:「別子為祖,繼別為宗,繼禰者為小宗?!?br />2.總數(shù)較少的物品。相對(duì)于大宗而言。如:「小宗郵件」。
《國語辭典》:同宗  拼音:tóng zōng
同出于一個(gè)祖先。后也稱同族、同姓為「同宗」?!秲x禮。喪服》:「同宗則可為之后?!埂度龂萘x》第二八回:「此人是備同宗,備往說之,必?zé)o推阻?!埂都t樓夢》第一六回:「與賈璉是同宗兄弟,又與黛玉有師徒之誼,故同路作伴而來?!?/div>
《國語辭典》:五宗  拼音:wǔ zōng
1.五服以內(nèi)的親屬。指高祖、曾祖、祖、父、己身五代?!段倪x。陳琳。為袁紹檄豫州文》:「所愛光五宗,所怨滅三族?!贡饼R。顏之推觀我生賦〉:「疇百家之或在,覆五宗而剪焉。」
2.同母者為一宗。五宗,一父五母所生的子女。見《史記。卷五九。五宗世家》。
《漢語大詞典》:性宗
(1).佛教語。法性宗的簡稱,與法相宗同為大乘的兩大宗派。以破相顯性為宗旨。 清 錢謙益 《寄內(nèi)衡法師書》:“古來判教,大率以《瑜珈》屬相宗,中論屬性宗。相先性后,似有淺深差別。”
(2).道家的一宗派,主張以修性為本。 清 劉獻(xiàn)廷 《廣陽雜記》卷三:“道家有南北二宗,南宗不言性,北宗則曰性命雙修……其學(xué)先了心性,謂之性宗;后以坐功得丹得藥,謂之命宗,故曰性命雙修?!?/div>
《漢語大詞典》:為人后(爲(wèi)人後)
古代宗法制度,庶子立為大宗的繼承人,稱為人后。儀禮·喪服:“為人后者……何如而可以為人后?支子可也。”
《漢語大詞典》:常宗
(1).永恒的大宗。嫡長子所傳之宗,祖廟永不遷,故稱。荀子·禮論:“故王者天太祖,諸侯不敢壞,大夫士有常宗,所以別貴始?!?楊倞 注:“繼別子之后,為族人所常宗,百世不遷之大宗也?!?span id="o9ssang" class="book">《史記·禮書》:“大夫士有常宗,所以辨貴賤?!眳⒁姟?大宗 ”。
(2).佛教語。 耆闍法師 所立六宗之一。
《國語辭典》:大宗  拼音:dà zōng
1.大族世家?!对娊?jīng)。大雅。板》:「價(jià)人維藩,大師維垣,大邦維屏,大宗維翰。」《魏書。卷七五。爾朱彥伯傳》:「仲遠(yuǎn)天性貪暴,大宗富族,誣之以反,歿其家口。」
2.周代宗法體系中,以始祖的嫡長為大宗,其他為小宗。《禮記。大傳》「有百世不遷之宗」句下唐??追f達(dá)。正義:「有百世不遷之宗者,謂大宗也?!笞谑沁h(yuǎn)祖之正體?!?br />3.大批。如:「大宗郵件」、「這一大宗貨物,將運(yùn)往美國外銷。」
《漢語大詞典》:重賄(重賄)
(1).以豐厚的財(cái)物贈(zèng)人。左傳·成公十三年:“公( 魯成公 )如京師…… 孟獻(xiàn)子 從,王( 周簡王 )以為介而重賄之。”
(2).指用于賄賂的大宗財(cái)物。 明 沈德符 野獲編·禮部一·鄉(xiāng)賢:“至有生前屢罹胥靡之罰,暴著耳目者,亦儼然當(dāng)春秋兩祭;而黌序中,遂借公舉以媒重賄,日甚一日?!?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刑名·詞訟》:“凡抗拘不到已改差拿,而牌上正犯,仍有不到,必該差明知必責(zé),定受重賄,希圖破調(diào),必重責(zé)?!?/div>
《漢語大詞典》:傍統(tǒng)(傍統(tǒng))
封建宗法制度,始祖的嫡長子孫為大宗,大宗無后,以旁支入承統(tǒng)系,稱傍統(tǒng)。 南朝 梁 任昉 《為禇諮議蓁讓代兄襲封表》:“且先臣以大宗絶緒,命臣出纂傍統(tǒng),稟承在昔,理絶終天。”
《漢語大詞典》:卷款(捲款)
將大宗的錢全部帶上。 魯迅 《書信集·致韋素園》:“又常有大小人物卷款逃走。”
分類:大宗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