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玄武門(玄武門)  拼音:xuán wǔ mén
唐代大明宮的北門。太宗為秦王時,殺其兄太子建成、齊王元吉于此。舊址位在今陜西省長安縣內(nèi)。
《國語辭典》:太液  拼音:tài yè
太液池。漢、唐、元、明、清均有太液池。唐。白居易長恨歌〉:「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顾?。無名氏《梅妃傳》:「憶昔太液清波,水光蕩浮,笙歌賞燕,陪從宸旒?!?/div>
《國語辭典》:東朝(東朝)  拼音:dōng cháo
1.漢代的長樂宮,在未央宮之東,太后常居此,因故轉(zhuǎn)稱太后為「東朝」。《漢書。卷五二。灌夫傳》:「上然之,賜嬰食,曰:『東朝廷辯之?!弧姑?。朱有燉 元宮詞:「包髻團衫別樣妝,東朝謁罷出宮墻?!?br />2.太子。晉。陸機答賈長淵詩〉:「東朝既建,淑問峨峨?!埂缎绿茣>硪灰凰?。列傳。崔融》:「累補宮門丞、崇文館學士。中宗為太子時,選侍讀,典東朝章疏?!挂卜Q為「東儲」。
《漢語大詞典》:東內(nèi)(東內(nèi))
(1). 唐 大明宮 (后改 蓬萊宮 )的別稱。舊唐書·地理志一:“ 東內(nèi) 曰 大明宮 ,在 西內(nèi) 之東北。 高宗 龍朔 二年置…… 高宗 以后,天子常居 東內(nèi) ,別殿、亭、觀三十餘所。”
(2).泛指宮內(nèi)東面的宮。 前蜀 花蕊夫人 《宮詞》之四:“東內(nèi)斜將紫禁通,龍池鳳苑夾城中?!?/div>
《國語辭典》:三清  拼音:sān qīng
1.道教指至尊的仙圣所居的三天,為玉清、太清、上清三清仙境。后道教宮觀崇奉三清之殿。唐。劉禹錫〈游桃源一百韻〉:「如嚴三清居,不使恣搜索?!挂卜Q為「三天」。
2.道教仙譜至高的元始天尊、太上道君、太上老君三神君?!都t樓夢》第一四回:「那道士們正伏章申表,朝三清,叩玉帝?!?/div>
《國語辭典》:三酒  拼音:sān jiǔ
事酒、昔酒、清酒?!吨芏Y。天官。酒正》:「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jié)h。鄭玄。注:「事酒、有事而飲也;昔酒、無事而飲也;清酒、祭祀之酒?!?/div>
分類:和清清酒
《漢語大詞典》:三殿
(1).即 唐 大明宮 之 麟德殿 。玉?!m室·唐三殿:“ 三殿 者, 麟德殿 也。一殿而有三面,故名。亦曰 三院 。結(jié)鄰 鬱儀樓 即 三殿 之東西廊也。” 唐 杜甫 《送翰林張司馬南海勒碑》詩:“詔從 三殿 去,碑到百蠻開。” 唐 韓愈 《李公墓志銘》:“十三年,公與 忠武軍 節(jié)度使司空 光顏 、 邠寧 節(jié)度使尚書 釗 ,俱來朝,上為之燕 三殿 ?!?br />(2).指皇宮中的三大殿。亦借指皇宮。 宋 王安石 《送鄆州知府宋諫議》詩:“通班三殿邃,徙部十城兼?!?清 昭梿 嘯亭雜錄·國初定三院:“至 順治 戊戌,始復 明 制,改設(shè) 中和殿 、 保和殿 、 武英殿 、 文華殿 、 文淵閣 、 東閣 諸大學士名。 乾隆 戊辰,特旨罷 中和殿 大學士,改為 體仁閣 ,以配三殿三閣之名焉?!?br />(3). 宋 時太皇太后在世,與皇太后、皇后并稱三殿;若無太皇太后,則天子與太后、皇后亦稱三殿。 宋 錢愐 錢氏私志:“上同三殿徐登步輦還內(nèi)。” 宋 程大昌 演繁露·三宮三殿:“國朝有太皇太后時,并皇太后、皇后稱三殿,其后,乘輿行幸,奉太后,偕皇后以出,亦曰三殿?!?/div>
《國語辭典》:蓬萊宮(蓬萊宮)  拼音:péng lái gōng
唐代的大明宮。因?qū)m后有蓬萊池,故稱為「蓬萊宮」。唐。白居易長恨歌〉:「昭陽殿里恩愛絕,蓬萊宮中日月長?!?/div>
《漢語大詞典》:蓬池
(1).古澤藪名。即 逢澤 。在今 河南省 開封市 東南, 戰(zhàn)國 魏 地,本 逢忌 之藪。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十二:“徘徊 蓬池 上,還顧望 大梁 ?!?唐 韋應物 《大梁亭會李四棲梧作》詩:“至今 蓬池 上,遠集八方賓?!?明 何景明 《黃河篇》:“ 蓬池 已在 梁園 里,嘯歌緑水洪波起?!?br />(2).即 蓬萊池 。在 陜西省 長安縣 大明宮 蓬萊殿 附近。 唐 李德裕 《述夢詩四十韻》:“荷靜 蓬池 鱠,冰寒 郢水 醪?!痹ⅲ骸懊繉W士初上賜食,皆是 蓬萊池 魚鱠?!?明 李東陽 《鏡川楊淑人壽》詩:“門臨 杜曲 天相接,膾出 蓬池 手自調(diào)?!?/div>
《漢語大詞典》:宣政
(1).宣揚政教。 宋 范仲淹 《上執(zhí)政書》:“若此后,諸處縣令特有課最可旌尚者,宜就遷一官,更留三載,庶其宣政者,可以成俗;其僥倖者,自從朝典。如此行之,三五年中,天下縣政可澄清矣?!?br />(2). 唐 長安 宮殿名。在 大明宮 內(nèi),凡隆重儀式,多于此舉行。 唐 韓愈 《論佛骨表》:“假如其身至今尚在,奉其國命來朝京師,陛下容而接之,不過 宣政 一見,禮賓一設(shè),賜衣一襲?!?br />(3). 宋徽宗 年號 政和 、 宣和 的并稱。亦借指 宋徽宗 。 宋 王庭圭 《題宣和御畫》詩:“ 長安 老人眼曾見, 萬歲山 頭翠華轉(zhuǎn)。恨臣不及 宣 政 初,痛哭天涯觀畫圖。” 金 元好問 《學東坡移居》詩之三:“亦有曇首帖,不辨作雁行。云景睿思物, 宣 政 舊所藏。”
《漢語大詞典》:伏閤
據(jù)新五代史·李琪傳載, 唐 朝 大明宮 中的 紫宸殿 稱閤,是天子于朔望日接見群臣的便殿(一說為前殿,見 宋 王溥 唐會要·大明宮)。后因以“伏閤”指朝臣俯伏閤下向天子奏事。舊唐書·崔仁師傳:“會有伏閤上訴者, 仁師 不奏, 太宗 以 仁師 罔上,遂配 龔州 ?!?宋 無名氏 儒林公議卷上:“時 孔道輔 為御史中丞, 范仲淹 居諫職,知不可以偏言奪,乃相舉牽臺諫合入,伏閤拜疏?!?/div>
《漢語大詞典》:東內(nèi)(東內(nèi))
(1). 唐 大明宮 (后改 蓬萊宮 )的別稱。舊唐書·地理志一:“ 東內(nèi) 曰 大明宮 ,在 西內(nèi) 之東北。 高宗 龍朔 二年置…… 高宗 以后,天子常居 東內(nèi) ,別殿、亭、觀三十餘所?!?br />(2).泛指宮內(nèi)東面的宮。 前蜀 花蕊夫人 《宮詞》之四:“東內(nèi)斜將紫禁通,龍池鳳苑夾城中?!?/div>
《漢語大詞典》:文思院
(1). 唐 宮殿名。 唐武宗 好長生術(shù),于 大明宮 筑 望仙臺 , 宣宗 即位后罷。 大中 八年重加修葺,改稱 文思院 。見 唐 裴庭裕 東觀奏記卷上。
(2). 宋 官署名。屬少府監(jiān),下設(shè)美術(shù)工藝作坊共四十二所。宋史·職官志五:“文思院,掌造金銀、犀玉工巧之物,金采、繪素裝鈿之飾,以供輿輦,冊寳、法物凡器物之用?!?明 宋濂 《題魏教授所受咸淳誥命后》:“然 唐 誥初用紙,至 肅宗 時始用絹, 貞元 后乃更之以綾。今用文思院制勅綾,亦其遺制也。”
《漢語大詞典》:伏合(伏閤)
據(jù)新五代史·李琪傳載, 唐 朝 大明宮 中的 紫宸殿 稱閤,是天子于朔望日接見群臣的便殿(一說為前殿,見 宋 王溥 唐會要·大明宮)。后因以“伏閤”指朝臣俯伏閤下向天子奏事。舊唐書·崔仁師傳:“會有伏閤上訴者, 仁師 不奏, 太宗 以 仁師 罔上,遂配 龔州 。” 宋 無名氏 儒林公議卷上:“時 孔道輔 為御史中丞, 范仲淹 居諫職,知不可以偏言奪,乃相舉牽臺諫合入,伏閤拜疏。”
《漢語大詞典》:東頭供奉(東頭供奉)
唐 大明宮 供奉官的別稱。 宋 沈括 夢溪筆談·故事一:“東西頭供奉官本 唐 從官之名,自 永徽 以后,人主多居 大明宮 ,別置從官,謂之東頭供奉官;西內(nèi)具員不廢,則謂之西頭供奉官?!?/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