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崇觀(崇觀)
宋徽宗 年號(hào) 崇寧 、 大觀 的并稱。 宋 俞文豹 吹劍錄外集:“雖大崒騰如 崇 觀 間,賊 京 鉗天下,屏氣不得吐,而 鄧肅 進(jìn)詩(shī)諷諫花石, 京 欲罪之,上嘉其意。” 宋 張表臣 珊瑚鉤詩(shī)話卷一:“ 崇 觀 間,朝廷召之,郡守勸駕,不得已而起?!?/div>
《漢語大詞典》:窮觀(窮觀)
(1).大觀。 漢 傅毅 《舞賦》:“材人之窮觀,天下之至妙。”參見“ 大觀 ”。
(2).遍游。 漢 王充 論衡·道虛:“去羣離黨,窮觀於六合之外?!?/div>
分類:遍游大觀
《國(guó)語辭典》:大觀(大觀)  拼音:dà guān
1.從大處著眼?!段倪x。賈誼。鵩鳥賦》:「達(dá)人大觀兮,物無不可?!埂段倪x。盧諶。贈(zèng)劉琨詩(shī)》:「惟同大觀,萬殊一轍?!?br />2.形容景物的美觀壯盛。宋。范仲淹岳陽(yáng)樓記〉:「此則岳陽(yáng)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紅樓夢(mèng)》第一七、一八回:「下無通市之橋,峭然孤出,似非大觀。」
3.比喻集大成的事物,稱為「大觀」。如:「新武器大觀」。
4.宋朝徽宗的年號(hào)(西元1107~1110)。
《漢語大詞典》:偉觀(偉觀)
壯偉的景象;大觀。 宋 仲并 《水調(diào)歌頭·浮遠(yuǎn)堂》詞:“無窮偉觀,祗應(yīng)天意為君謀?!?明 宋濂 《閱江樓記》:“豈非天造地設(shè),以俟大一統(tǒng)之君,而開千萬世之偉觀者歟?” 清 吳敏樹 《與筱岑論文派書》:“其文甚奇縱,有偉觀?!?瞿秋白 《赤都心史·序》:“赤色新國(guó)的都城,遠(yuǎn)射萬丈光焰,遙傳千年沉響,固然已是宇宙的偉觀,總量的反映?!?/div>
《國(guó)語辭典》:官窯(官窯)  拼音:guān yáo
1.宋朝大觀、政和年間,徽宗于現(xiàn)在的開封設(shè)窯燒造瓷器,稱為「官窯」。是宋朝著名瓷窯之一。
2.明、清時(shí)代,江西景德鎮(zhèn)御器廠所燒制的瓷器,稱為「官窯」。
《漢語大詞典》:巨觀(巨觀)
大觀,宏偉的景象。 晉 王濟(jì) 《華林園》詩(shī):“皇居偉則,芳圍巨觀?!?清 黃景仁 《觀潮行》:“偉哉造物此巨觀,海水直挾心飛騰。” 茅盾 《無題》:“我那手提皮袋的伏筆到此才開展,洋洋乎成為巨觀呢!”
《漢語大詞典》:交子務(wù)(交子務(wù))
宋 代掌管紙幣流通事務(wù)的機(jī)關(guān)。 大觀 元年改稱“錢引務(wù)”。宋史·食貨志下三:“轉(zhuǎn)運(yùn)史 薛田 、 張若谷 請(qǐng)置 益州 交子務(wù),以榷其出入,私造者禁之。”參見“ 交子 ”。
《國(guó)語辭典》:交子  拼音:jiāo zi
宋代民間通行的紙幣。為世界最早發(fā)行的紙幣。《宋史。卷一八一。食貨志下三》:「會(huì)子、交子之法,蓋有取于唐之飛錢。真宗時(shí),張?jiān)佹?zhèn)蜀,患蜀人鐵錢重,不便貿(mào)易,設(shè)質(zhì)劑之法,一交一緡,以三年為一界而換之。六十五年為二十二界,謂之交子。」
《漢語大詞典》:汝帖
法帖名。 宋 大觀 中, 汝州 守 王寀 采擇 潭 、 絳 、 泉 帖中之最優(yōu)者,薈萃成文,分為十二卷,刻石置于 汝州 望嵩樓 中。 明 末兵亂,樓焚碑殘。 清 順治 七年(1650年)巡道 范承祖 重新修葺,并加詩(shī)跋二刻,共十四刻,置于州署西園古軒壁中。 道光 十八年(1838年)州守 白明義 見所存文漫漶不復(fù)識(shí),自 洛陽(yáng) 貼得 汝 帖原拓一部,重摹諸石,仍藏左軒壁中。此帖計(jì)有金石文八種, 秦 、 漢 、 三國(guó) 字體五種,六朝帝王書三十引, 魏 晉 九人書以及 王羲之 十帖、 南唐 十臣、 唐 三朝帝后四書和 歐陽(yáng)詢 、 虞世南 、 褚遂良 、 顏真卿 、 柳公權(quán) 、 賀知章 、 李后主 、 吳越王 俶 等七十余家書法手跡,字?jǐn)?shù)雖不甚多,但真草隸篆無所不包。向?yàn)闀◥酆谜咚湟暋,F(xiàn)存 河南省 臨汝縣 文化館。
《國(guó)語辭典》:大觀帖(大觀帖)  拼音:dà guān tiè
宋徽宗大觀三年(西元1109),因淳化閣帖版已斷裂,且刊印不精,于是以內(nèi)府所藏真跡另行選刻,較淳化閣帖精良,稱為〈大觀帖〉。唯拓本流傳極少,今僅存殘本若干卷而已?;蚍Q為〈大觀太清樓帖〉、〈太清樓帖〉。
《國(guó)語辭典》:文匯閣(文滙閣)  拼音:wén huì gé
位于江蘇省揚(yáng)州市大觀堂的藏書閣。清乾隆四十五年建,專藏四庫(kù)全書,咸豐年間焚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