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王道  拼音:wáng dào
    一種以仁義治天下的政治思想?!稌?jīng)。洪范》:「無偏無黨,王道蕩蕩?!鼓铣?。劉協(xié)《文心雕龍。史傳》:「昔者夫子閔王道之缺,傷斯文之墜,靜居以嘆鳳,臨衢而泣麟?!?/div>
    《國語辭典》:王道  拼音:wáng dao
    北平方言:(1)指性子猛烈、劇烈。(2)指蠻橫、霸道。
    《國語辭典》:周行  拼音:zhōu xíng
    1.循環(huán)運行。《老子》第二五章:「周行而不殆?!贡饼R。顏之推《顏氏家訓(xùn)。歸心》:「宰羊為羹,先行至客,一臠入口,便下皮內(nèi),周行遍體,痛楚號叫?!?br />2.巡行、繞行?!蹲髠鳌U压辍罚骸改峦跤疗湫?,周行天下?!顾?。陸游上書乞祠輒述鄙懷〉詩:「飄然去周行,湖海抱沉疾。」
    《國語辭典》:天衢  拼音:tiān qú
    1.房宿四顆星中間的天區(qū),因為黃道穿過而有此稱號。南朝梁。劉協(xié)《文心雕龍。時序》:「馭飛龍于天衢,駕騏驥于萬里。」《晉書。卷一一。天文志上》:「房四星,為明堂,天子布政之宮也,亦四輔也。……又為四表,中間為天衢,為天關(guān),黃道之所經(jīng)也?!固啤?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17270' target='_blank'>杜甫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詩:「天衢陰崢嶸,客子中夜發(fā)。」
    2.京都。漢。張衡〈西京賦〉:「豈伊不虔思于天衢,豈伊不懷歸于枌榆?」《三國志。卷六二。吳書。是儀胡綜傳。胡綜》:「遠處河朔,天衢隔絕?!?br />3.帝京的輦道。唐。李賀漢唐姬飲酒歌〉:「御服沾霜露,天衢長蓁棘?!?/div>
    《漢語大詞典》:大行
    即 太行山 。書·禹貢:“ 大行 、 恒山 ,至于 碣石 ,入于海?!?span id="c06l6he" class="book">《左傳·襄公二十三年》:“ 齊侯 遂伐 晉 ,取 朝歌 。為二隊,入 孟門 ,登 大行 ?!?杜預(yù) 注:“ 大行山 在 河北郡 北?!?/div>
    《國語辭典》:周道  拼音:zhōu dào
    1.本指周代官修的大道,后泛指大道?!对娊?jīng)。小雅。四牡》:「四牡騑騑,周道倭遲。」
    2.周代的政令教化?!对娊?jīng)。檜風(fēng)。匪風(fēng)》:「顧瞻周道,中心怛兮?!埂段倪x。李康。運命論》:「故自幽厲之間,周道大壞,二霸之后,禮樂陵遲?!?/div>
    《國語辭典》:上路  拼音:shàng lù
    1.動身出發(fā)?!端疂G傳》第五回:「提了禪杖,作別了客店主人并鐵匠,行程上路。」《喻世明言。卷一。蔣興哥重會珍珠衫》:「如今這二月天氣,不寒不暖,不上路更待何時?」
    2.死亡?!缎咽篮阊浴>矶?。張廷秀逃生救父》:「老厭物是直性的人,聽得了恁樣話,自然逼他上路。去了這個禍根,還有甚人來分得我家的東西!」
    3.大路?!稘h書。卷五一。枚乘傳》:「游曲臺,臨上路,不如朝夕之池?!固?。王勃滕王閣序〉:「儼驂騑于上路,訪風(fēng)景于崇阿?!?br />4.領(lǐng)會、了解。如:「這人真笨!解釋了半天他還不上路!」
    《漢語大詞典》:廣陌(廣陌)
    (1).大路。 晉 陶潛 《詠荊軻》詩:“素驥鳴廣陌,慷慨送我行。” 唐 沈佺期 《臨高臺》詩:“高臺臨廣陌,車馬紛相續(xù)?!?明 陳子龍 《春郊》詩:“輕羅吹廣陌,和風(fēng)襲芳洲。”
    (2).猶巨萬。形容數(shù)目很大。陌“百”的借字。《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二:“真?zhèn)€是家貲鉅萬,產(chǎn)業(yè)廣陌,有鴉飛不過的田地,扛抬不動的金銀山。”陌,一本作“ 延 ”。
    《國語辭典》:馬路(馬路)  拼音:mǎ lù
    寬闊平坦可行車馬的道路?!蹲髠?。昭公二十年》:「子申遇公于馬路之衢,遂從?!?/div>
    《國語辭典》:白道  拼音:bái dào
    1.大路。唐。李商隱 無題詩:「白道縈回入暮霞,斑騅嘶斷七香車。」
    2.從地球看月球運行的軌跡。
    3.指有勢力的官員、民代、警察等。有正當職業(yè),表面上看不出從事非法勾當者。與「黑道」相對。如:「他在社會上頗吃得開,白道、黑道都有朋友?!?/div>
    《漢語大詞典》:王路
    (1).猶王義。指先王的法度。書·洪范:“無偏無陂,遵王之義……無有作惡,遵王之路?!?周秉鈞 易解:“總言君臣共同遵守之準則,以韻文出之,即《韓子·有度篇》所謂先王之法?!?span id="ac0em5p" class="book">《史記·儒林列傳序》:“ 孔子 閔王路廢而邪道興,於是論次,修起禮樂。” 唐 李華 《御史中丞廳壁記》:“遵王路以整多方,由夫身而貞百度?!?br />(2).謂通往朝廷之路。后漢書·袁紹傳:“宜先遣使獻捷天子,務(wù)農(nóng)逸人。若不得通,乃表 曹操 隔我王路,然后進屯 黎陽 ?!?br />(3).猶大路。呂氏春秋·疑似:“ 周 宅 酆 鎬 近戎人,與諸侯約,為高葆禱於王路?!?許維遹 集釋引 俞樾 曰:“王路者,大路也?!?br />(4).指仕途。 宋 李覯 《感嘆》詩之二:“得志萬罪消,失志百丑生。誰云王路寬,枯槁不敢行?!?清 黃宗羲 《謝時符先生墓志銘》:“君方架學(xué)區(qū)中,斟酌當世,王路非遙?!?章炳麟 《代議然否論》:“選人一登王路,坐而論道,惟以發(fā)抒黨見為期,不以發(fā)抒民意為期?!?/div>
    《漢語大詞典》:九逵
    (1).四通八達的大道。三輔黃圖·都城十二門:“ 長安城 面三門,四面十二門,皆通達九逵,以相經(jīng)緯。”后多指京城的大路。 南朝 梁 何遜 《擬輕薄篇》:“ 長安 九逵上,青槐蔭道植?!?唐 張說 《酬崔光祿冬日述懷贈答》詩:“紫綬拂三寺,朱門臨九逵?!?span id="l5jg6xa" class="book">《孽?;ā?/span>第十五回:“真?zhèn)€九逵無禁,錦衫交飛,萬戶初開,歌鐘互答。”
    (2).泛指大路。 清 趙翼 《題稚存萬里荷戈集》詩:“狂風(fēng)捲石落半嶺,堅冰鑿梯通九逵?!?/div>
    《漢語大詞典》:九軌(九軌)
    (1).可容九輛車并列行駛的路面寬度。周禮·考工記·匠人:“國中九經(jīng)九緯,經(jīng)涂九軌。” 鄭玄 注:“經(jīng)緯之涂,皆容方九軌。軌,謂轍廣。乘車六尺六寸,旁加七寸,凡八尺,是為轍廣。九軌積七十二尺,則此涂十二步也。旁加七寸者,輻內(nèi)二寸半,輻廣三寸半,綆三分寸之二,金轄之間,三分寸之一?!?漢 張衡 《東京賦》:“經(jīng)途九軌,城隅九雉。” 宋 蘇軾 《贈眼醫(yī)王生彥若》詩:“如行九軌道,并驅(qū)無擊轂?!?清 唐甄 潛書·法王:“執(zhí)此致之,直而無曲,顯而無隱,如行九軌之途,更無他歧?!?br />(2).指城中大道。 宋 蘇轍 《賀雪御筵謝狀》:“九軌澄清,已消塵壒之濁;三農(nóng)踴躍,載歌牟麥之豐?!?br />(3).泛指大路。 清 劉大櫆 《祭尹少宰文》:“公循九軌,徑趨其鄉(xiāng)。”
    (4).猶言眾車。 宋 陸游 《度浮橋至南臺》詩:“九軌徐行怒濤上,千艘橫繫大江心。”
    《國語辭典》:中逵  拼音:zhōng kuí
    舊指九條道路交錯的路口,后泛指大路。《詩經(jīng)。周南。兔罝》:「肅肅兔罝,施于中逵?!埂段倪x。曹植。贈白馬王彪詩》:「中逵絕無軌,改轍登高崗。」近人屈萬里先生以為逵指高地,中逵即逵中,指在高地之中。
    《國語辭典》:通路  拼音:tōng lù
    1.通行的道路。如:「愈來愈多的攤販在此營業(yè),把整條通路搞得擁塞不堪?!?br />2.可通行的管道、路徑。如:「處理事情如遇到阻礙時,何必固執(zhí)拘泥,只要換條通路,或許便能豁然開朗、海闊天空了!」
    3.指電流可以流通的電路狀態(tài)。
    《漢語大詞典》:五達(五達)
    (1).通達五方的大路。爾雅·釋宮:“五達謂之康,六達謂之莊?!?br />(2).泛指四通八達的大路。 南朝 宋 謝莊 《送神歌》:“開九重,肅五達?!?唐 權(quán)德輿 《廣陵詩》:“八方稱輻湊,五達如砥平?!?唐 劉禹錫 《劉氏集略說》:“五達之井,百汲而盈科,未必涼而甘,所處之勢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