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北京
(1).指 建康 。即今 南京市 。 南朝 宋 都 建康 ,位在當時疆土之北,因謂之北京。《文選·謝瞻〈王撫軍庾西陽集別時為豫章太守庾被徵還東〉詩》:“祗召旋北京,守官反南服。” 李善 注:“言 庾 被召而旋帝京,己守官而蒞南服也?!?br />(2).指 京口 。在今 江蘇 鎮(zhèn)江市 。 京口 是 南朝 宋 的發(fā)祥地, 文帝 又生于其地,因稱之為北京。《宋書·文帝紀》:“朕違北京,二十餘載,雖云密邇,瞻途莫從?!?br />(3).指 平城 。在今 山西 大同市 東北。 北魏 于 太和 十九年自 平城 南遷都 洛陽 ,因稱舊都 平城 為北京。《漢魏南北朝墓志集釋·北魏〈鄭道忠墓志〉》:“奄就北京,遂同南面?!?span id="hin7hht" class="book">《魏書·袁翻傳》:“又北京制置,未皆允帖,繕俢草創(chuàng),以意良多。事移化變,存者無幾,理茍宜革,何必仍舊?!?br />(4).指 太原府 。在今 山西 太原市 西南 晉源鎮(zhèn) 。 唐 和 五代 的 唐 、 晉 、 漢 都發(fā)祥于此,因謂之 北京 。 唐 錢起 《送鮑中丞赴太原軍營》詩:“將略過 南仲 ,天心寄 北京 ?!?span id="wot42o4" class="book">《舊五代史·漢書·高祖紀下》:“﹝ 天福 十二年夏﹞甲午,以判 太原府 事 劉崇 為 北京 留守?!?br />(5).指 大名府 。今 河北 大名縣 。因 宋真宗 曾經駐蹕于此。宋史·仁宗紀三:“﹝ 慶歷 二年五月﹞戊午,建 大名府 為 北京 ?!?br />(6). 金 天眷 元年改 遼 上京 臨潢府 為 北京 。故址在今 內蒙古 巴林左旗 波羅城 。見金史·熙宗紀。
(7). 金 貞元 元年遷新都于 中都 大興府 (今 北京市 ),以舊都 中京 大定府 在新都之北,改稱 北京 。故址即今 內蒙古 寧城縣 西北 大明城 。見金史·海陵紀。
(8). 明 初指 開封府 。即今 河南 開封市 。明史·太祖紀一:“﹝ 洪武 元年﹞八月己巳,以 應天 為 南京 , 開封 為 北京 。”
(9). 明 永樂元年 , 成祖 將他做 燕王 時的封地 北平府 改為 順天府 ,建 北京 ,即今 北京市 。 永樂 十九年,自 應天 (今 江蘇 南京市 )遷都 順天 ,改 北京 為 京師 。 洪熙 元年,擬還都 應天 ,復改 京師 為 北京 。 正統(tǒng) 六年,定 北京 為國都,又改稱 京師 。歷 清 直至辛亥革命后,相沿不改。但習慣上自 明 永樂 以后都稱 北京 。參見“ 北京市 ”。
《漢語大詞典》:北京市
簡稱 京 。 中華人民共和國 首都,中央直轄市。我國歷史最悠久的城市和古都之一。在 華北平原 北端,當 東北 和 華北 等地區(qū)聯(lián)系的樞紐。古代稱 薊 , 春秋 、 戰(zhàn)國 時為 燕 國都。 秦 漢 為 右北平郡 地, 晉 隋 為 北平郡 地, 唐 屬 河北道 。 遼 以為陪都,改稱 南京 ,亦稱 燕京 。 金 正式建都于此,稱 中都 。 元 稱 大都 。 明 清 稱 京師 ,通稱 北京 。 民國 初年亦都于此,1928年改為 北平市 。1949年10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 成立,建為首都,改設 北京市 。
《漢語大詞典》:天龍(天龍)
(1).天上的龍。 漢 劉向 新序·雜事五:“ 葉公 子高 好龍,鉤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於是天龍聞而下之?!?宋 王安石 《化城閣》詩:“ 楞伽 海中山,杳出霄漢上。中有不死庭,天龍盡四向?!?br />(2).佛教語。謂諸天與龍神。《法華經·序品》:“天龍恭敬,不以為喜?!?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八一:“遙知法會 靈山 在,八部天龍禮我言?!?br />(3).房宿第三星之名。《星經》卷上:“三名天龍,四名天馬。”
(4).山名。在 山西省 太原縣 境。產硫磺。山壁有 北魏 拓跋氏 所造凹形佛像,是美術雕刻史上有價值的杰作。
(5).蜈蚣的別名。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蟲部·蜈蚣
《漢語大詞典》:三車(三車)
(1).佛教語。喻三乘。謂以羊車喻聲聞乘(小乘),以鹿車喻緣覺乘(中乘),以牛車喻菩薩乘(大乘)。見《法華經·譬喻品》。 南朝 宋 謝靈運 《緣覺聲聞合贊》:“誘以涅槃,救爾生老。肇元三車,翻乘一道?!?唐 李白 《僧伽歌》:“真僧法號號 僧伽 ,有時與我論三車?!?王琦 注:“三車,謂羊車、鹿車、牛車也……當是以三獸之力有大小,三車之所載有多寡,喻三乘諸賢圣道力之深淺耳。” 明 唐順之 《山行即事》詩:“相期 白社 里,共聽演三車?!?清 錢謙益 《仙壇唱和詩》之二:“《妙華》已悟三車法,臺教今為繼別宗?!眳⒁姟?三乘 ”。
(2). 唐 窺基 博通釋典,嘗至 太原 傳法,以三車自隨,前車載釋典,中車自乘,后車載妓仆食饌。路遇一老父點化,頓悔前非,只身前往。后成為法相宗大師。見 宋 贊寧 《唐京兆大慈恩寺窺基傳》。詩文中亦有用其事者。 唐 杜甫 《酬高使君相贈》詩:“雙樹容聽法,三車肯載書?!?錢謙益 箋:“此詩正用 慈恩 事也。言如容我雙樹聽法,亦應許我如 慈恩 三車自隨,但我只辦用以載書耳?!?/div>
《國語辭典》:三乘  拼音:sān shèng
佛教用語。梵語tri-yāna的意譯。謂三種能使眾生獲得證悟,息滅煩惱的途徑。即從他人聽聞佛法而悟道的聲聞乘;自己觀察自然現(xiàn)象而悟道的獨覺乘,和以成佛為目標的佛乘。獨覺乘也稱為「緣覺乘」、「辟支佛乘」,佛乘也稱為「大乘」、「菩薩乘」。《大乘莊嚴經論》卷二:「善趣及三乘,大悲有三品?!埂段饔斡洝返诙兀骸该钛萑私蹋⑷f法全?!?/div>
《漢語大詞典》:三乘
(1).佛教語。一般指小乘(聲聞乘)、中乘(緣覺乘)和大乘(菩薩乘)。三者均為淺深不同的解脫之道。亦泛指佛法。魏書·釋老志:“初根人為小乘,行四諦法;中根人為中乘,受十二因緣;上根人為大乘,則俢六度。雖階三乘,而要由修進萬行,拯度億流,彌歷長遠,乃可登佛境矣?!?span id="ic9ww6g" class="book">《西游記》第二回:“妙演三乘教,精微萬法全?!?潘飛聲 《甘露寺》詩:“荒苔佛座參三乘,老樹僧房坐六朝。”
(2).道教語。謂以 元始天尊 所傳為大乘上法,屬洞真部;以 靈寶天尊 所傳為中乘中法,屬洞元部;以 道德天尊 所傳為小乘初法,屬洞神部。云笈七籤卷一:“精研三乘,詳觀四輔?!?/div>
《漢語大詞典》:汾晉(汾晉)
指 汾水 流域。亦特指 山西省 太原 地區(qū)。 唐 杜甫 《八哀詩·贈司空王公思禮》:“千秋 汾 晉 間,事與云水白?!?金 元好問 《涌金亭示同游諸君》詩:“我從 汾 晉 來,山之面目腹背皆經過。” 明 梅鼎祚 《玉合記·悟真》:“寓身 汾 晉 之間,棲志 蓬 瑤 之上?!?/div>
《國語辭典》:孫綽(孫綽)  拼音:sūn chuò
人名。(西元314~371)字興公,東晉太原人。孫楚之孫。少博學善屬文,累官延尉卿。作遂初賦、天臺山賦等。
《漢語大詞典》:大鹵(大鹵)
(1).古地名。在今 山西省 太原市 西南約二十五里。春秋·昭公元年:“ 晉 荀吳 帥師敗 狄 於 大鹵 。” 杜預 注:“ 大鹵 , 太原 晉陽縣 ?!?br />(2).借指 并州 。 唐 劉禹錫 《唐故相國贈司空令狐公集紀》:“始公參 大鹵 記室,以文雄於邊?!?br />(3).廣大的荒漠地區(qū)。舊唐書·張仲武傳:“ 雁門 之北,羌戎雜處,濈濈羣羊,茫茫大鹵。”
《國語辭典》:白居易  拼音:bái jū yì
人名。(西元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唐下邽人(今陜西渭南縣附近),生于唐代宗大歷七年,卒于武宗會昌六年。貞元進士,官至校書郎、贊善大夫,后因宰相武元衡事貶江州。長慶時,累遷杭、蘇二州刺史,后任太子少傅,因不緣附黨人,乃移病分司東都。會昌二年,以刑部尚書致仕,最后卒于洛陽的香山。居易文章精切,尤工詩,作品平易近人,老嫗能解,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晚年放意詩酒,號醉吟先生。初與元稹相酬詠,號為「元白」,又與劉禹錫齊名稱為「劉白」。著有《白氏長慶集》等。
《國語辭典》:潘美  拼音:pān měi
人名。字仲詢,大名人,為宋初名將。從石守信平揚州、定金陵、北伐太原皆有功,官至忠武軍節(jié)度使,封韓國公,卒謚武惠。
《國語辭典》:楊業(yè)(楊業(yè))  拼音:yáng yè
人名。(?~西元986)本名重貴。宋朝太原人。初事北漢,驍勇善戰(zhàn),賜姓劉,名繼業(yè)。北漢亡,歸宋,刺代州,積功遷云州觀察使,后潘美以忠武軍節(jié)度使北征,業(yè)副之,連拔應、寰、朔各州。會契丹國母蕭氏率眾南下,復陷寰州,業(yè)等在朔州,蔚州刺史王侁等偪業(yè)赴敵,既戰(zhàn)而敗,援兵不至,力竭被擒,不食三日死。
《漢語大詞典》:鑿臺(鑿臺)
臺名。臺址在今 山西 太原 之南 榆次 西。戰(zhàn)國策·秦策四:“ 智氏 信 韓 魏 從而伐 趙 ,攻 晉陽 之城,勝有日矣, 韓 魏 反之,殺 智伯瑤 於 鑿臺 之上?!?高誘 注:“ 晉陽 下臺名。鑿地作渠,以灌 晉陽 城,因聚土為臺而止其上,故曰 鑿臺 也?!?宋 司馬光 《送李揆之序》:“昔 智伯 一會而辱二主一臣,以成 鑿臺 之禍?!?/div>
《國語辭典》:道綽(道綽)  拼音:dào chuò
唐代一位高僧的法號。俗姓衛(wèi)。唐并州(今山西省太原)人。他是繼承北魏曇鸞凈土思想的大師,也是凈土宗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提倡稱名念佛,自己日念七萬遍,度眾無數,當時晉陽、太原、汶水三縣七歲以上男女沒有不稱阿彌陀佛名號的,可見他化人之深。著有《安樂集》二卷,將凈土法門作系統(tǒng)的闡述,為凈土宗的要籍。
《漢語大詞典》:晉陽關(晉陽關)
古關名。在今 山西省 太原市 。 唐 賀朝 《從軍行》:“自從一戍 燕支山 ,春光幾度 晉陽關 ?!?/div>
《漢語大詞典》: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
報告文學。宋之的作于1936年。敘寫1936年春天作者在軍閥閻錫山統(tǒng)治下的太原的見聞。采用新聞剪輯的手法,將日常生活素材作了適當剪裁,反映了人民大眾的凄慘生活。并以自然界的春天,反襯社會的嚴酷無情,抨擊了反動軍閥的法西斯統(tǒng)治。
《國語辭典》:公孫杵臼(公孫杵臼)  拼音:gōng sūn chǔ jiù
人名。春秋時晉太原人,生卒年不詳。為趙朔食客。朔既為屠岸賈所殺,朔妻遺腹生一兒,杵臼與朔友程嬰謀存其孤,乃由杵臼負他人嬰兒匿山中,嬰出謬告于屠岸賈,賈遣將攻之,杵臼與他人嬰兒均被殺;嬰抱趙氏真孤匿藏山中,而得保全。見《史記。卷四三。趙世家》。
《國語辭典》:天龍山石窟(天龍山石窟)  拼音:tiān lóng shān shí kū
中國古代石窟。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的天龍山。石窟分為東西兩峰,為東魏至唐代所創(chuàng)建。石雕造像體態(tài)生動,風格細致,但曾遭受盜劫破壞,雕像完整者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