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前256或前247—前195 【介紹】: 即劉邦。沛(今徐州豐縣)人,字季。西漢建立者。秦末為泗水亭長。秦二世元年陳勝起義,邦起兵響應,稱沛公。初屬項梁,與項羽所部并為反秦主力。漢王元年,攻占咸陽,秦王子嬰降,約法三章,除秦苛法。項羽入關,大封諸侯王,邦為漢王。不久與項羽戰(zhàn),漢王五年戰(zhàn)勝項羽,即皇帝位,建立漢朝。漢承秦制,中央集權。先后討滅韓信、彭越、英布等異姓諸侯王,遷豪強于關中。重本抑末,發(fā)展農業(yè)而抑制商賈。以秦律為依據,制定漢律九章。在位八年。全漢文·卷一
帝姓劉氏,諱邦,字季,沛豐邑中陽里人。初為泗上亭長,秦二世元年起兵,稱沛公。明年,楚懷王以為碭郡長,封武安侯。以子嬰元年西入關,項羽立為漢王,都南鄭。以漢五年破項羽,即皇帝位,都長安。在位十二年,謚曰高皇帝,廟號太祖,亦曰高祖。有《傳》十三篇。(《漢志》在儒家,本注曰:「高祖與大臣述古語及詔策也。」)
人物簡介
【生卒】:155—220 【介紹】: 即魏武帝。東漢末沛國譙人,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名阿瞞。曹嵩子。少有權術。年二十舉孝廉為郎,遷頓丘令。拜騎都尉,參與鎮(zhèn)壓黃巾軍,遷濟南相。獻帝初平三年,任兗州牧,分化誘降黃巾軍,編其精銳為青州兵。建安元年,迎獻帝都許,用獻帝名義發(fā)號施令。先后破呂布、袁術、袁紹,逐漸統(tǒng)一北方。建安十三年進位丞相,率軍南下,在赤壁為孫權、劉備聯軍所敗。封魏王。用人唯才,抑制豪強,加強集權,興修水利,以利于社會經濟之恢復與發(fā)展。精通兵法,著《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善詩文,多抒發(fā)政治抱負,反映東漢末人民苦難,辭氣慷慨。卒謚武,魏文帝黃初時追尊武帝,廟號太祖。今存《曹操集》。全三國文·卷一
帝姓曹諱操,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人,漢相國參之后。靈帝時舉孝廉為郎,除洛陽北部尉,遷頓丘令,徵拜議郎。光和末拜騎都尉,遷濟南相,征為東郡太守,不就,尋徵為典軍校尉。獻帝初,董卓表為驍騎校尉,逃歸。起兵,行奮武將軍,尋領兗州牧。建安元年拜建德將軍,遷鎮(zhèn)東將軍,封費亭侯,假節(jié)、錄尚書事,尋為大將軍,封武平侯,進司空,行車騎將軍。九年領冀州牧,十三年為丞相,十八年策命為魏公,加九錫,二十一年進爵魏王,二十五年薨,謚曰武王。文帝受禪,追尊曰武皇帝,廟號太祖。有《孫子略解》一卷,《兵書接要》十卷,《兵法接要》三卷,《兵書要略》九卷,《兵法》一卷,集三十卷,逸集十卷。
人物簡介
【生卒】:182—252 【介紹】: 即吳大帝。三國吳皇帝,吳郡富春人,字仲謀。東漢末,繼其兄孫策據有江東六郡。漢獻帝建安十三年,連結劉備,大破曹操于赤壁,據有江表。又在彝陵之戰(zhàn)中,打敗劉備。曹丕稱帝,策為吳王。黃龍元年,稱帝于武昌,國號吳,旋遷都建業(yè)。在位時曾遣船航海,至夷洲(臺灣)。又在山越地區(qū)設郡縣,促進江南開發(fā)。設農官,行屯田。但賦役繁重,用刑殘酷,人民反抗者多。在帝位二十四年,卒謚大皇帝。黃鶴樓志·人物篇
孫權(182—252) 即(三國)吳大帝。三國時吳國的建立者,也是古代江夏城和黃鶴樓的始創(chuàng)者。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據《元和郡縣圖志》載:吳黃武二年(223年),孫權出于軍事戰(zhàn)略需要,“城江夏以安屯戍地也”,“西南角因磯為樓,名黃鶴樓”。黃鶴樓景區(qū)內原有“磨劍池”,相傳孫權曾在此磨劍。全三國文·卷六十三
帝諱權,字仲謀,堅次子。建安五年,曹公表為討虜將軍,領會稽太守。十四年,劉先主表為車騎將軍,領徐州牧。二十四年,曹公表為驃騎將軍,領荊州牧,封南昌侯。魏黃初二年封吳王,改元黃武。太和三年稱尊號,改元黃龍。后又改元三:嘉禾、赤烏、大元。在位二十四年。謚曰大皇帝。
人物簡介
【生卒】:211—265 【介紹】: 三國魏河內溫人,字子上。司馬懿子。魏明帝景初二年,封新城鄉(xiāng)侯。齊王曹芳正始初,為洛陽典農中郎將。曹爽攻蜀,以為征蜀將軍。曾率軍抗蜀將姜維攻隴右。參與廢齊王芳、立高貴鄉(xiāng)公髦,進封高都侯。兄司馬師死,為大將軍,加侍中,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又加大都督,封晉公,為相國,專擅國政。魏高貴鄉(xiāng)公髦因謂:“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甘露五年,髦率殿中宿衛(wèi)討昭,昭黨中護軍賈充命成濟殺髦。昭諉罪成濟,殺之。迎立曹奐為魏元帝。景元四年,發(fā)兵滅蜀。后進爵晉王。死后數月,子炎代魏稱帝,建晉朝,追尊為文帝。全晉文·卷一
帝諱昭,字子上,景帝同母弟。景初中封新城鄉(xiāng)侯。正始初為洛陽典農中郎將,轉散騎常侍,拜議郎。嘉平初為安西將軍,轉安東將軍,鎮(zhèn)許昌,進都督,行征西將軍。高貴鄉(xiāng)公即位,進封高都侯兼中領軍,鎮(zhèn)洛陽。正元二年進位大將軍,加侍中、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代景帝輔政。甘露中加大都督,假黃鉞。尋弒高貴鄉(xiāng)公。迎立常道鄉(xiāng)公,景元四年進位相國,封晉公,加九錫。咸熙元年進爵為王。二年薨,謚曰文王。武帝受禪,追尊曰文皇帝,廟號太祖。有集三卷。
人物簡介
【生卒】:?—321 【介紹】: 十六國時鮮卑族拓跋部首領。拓跋沙漠汗孫。大破匈奴鐵弗部,西兼烏孫故地,東吞勿吉以西,控弦上馬將有百萬。為拓跋猗?之妻所害。北魏道武帝天興初,追尊為太祖平文帝。
人物簡介
【生卒】:285—350 【介紹】: 十六國時前秦建立者。略陽臨渭人,氐族,字廣世,本姓蒲。世為西戎酋長。多權略,驍武善騎射。西晉懷帝永嘉之亂,部族推為盟主。尋投附后趙主石虎,說虎徙關中豪杰及羌戎內實京師,虎從之,以洪為流人都督,處于枋頭。太寧元年(東晉穆帝永和五年)與姚弋仲等鎮(zhèn)壓梁犢義軍,封西平郡公,為關內領侯將。石虎死,石遵即位,聽冉閔言,去洪都督,洪怒而降晉,東晉以為征北大將軍,都督河北諸軍事。時四方兵起,洪擁眾十萬,自稱大將軍、大單于、三秦王,改姓苻,建立前秦。旋為其降將麻秋所鴆。臨死,囑其子苻健速西進關中。在位一年。全晉文
洪字廣世,略陽臨渭氐人,劉曜僭號,封率義侯,后降石虎,拜冠軍將軍,遷龍驤將軍,封西平郡公,虎死,遣使于晉來降。永和六年拜征北大將軍、都督河北諸軍事、冀州刺史,封廣川郡公。尋自稱大將軍、大單于、三秦王,為麻秋所鴆死,苻健僭號,追謚曰惠武帝。
人物簡介
【生卒】:295—349 【介紹】: 十六國時后趙國君,字季龍。石勒侄。羯族。性殘忍,好馳獵,游逸無度。善騎射,勇力冠當時。勒稱帝,為太尉,封中山王。勒卒,擅殺光祿大夫程遐、中書令徐光,脅勒子石弘繼位,而自為丞相,綜攬朝政。旋廢殺弘,自立為大趙天王,遷都于鄴。在位期間,窮兵黷武,大營宮室;刑苛政暴,酷虐荒淫,民人無以為生。季年,戍卒梁犢等聚眾起事于雍城,參加者數十萬。太寧元年(東晉穆帝永和五年)卒。死后諸子爭權,互相殘殺,后趙亡。全晉文
虎字季龍,勒從子,拜征虜將軍,署魏郡太守,封繁陽侯,勒稱趙王,遷侍中,封中山公。勒僭號,授太尉,守尚書令,進封中山王。石弘嗣位,拜丞相魏王大單于,加九錫。以晉咸康元年自稱居攝趙天王,改元建武,其三年僭稱大趙天王。以晉永和五年僭即皇帝位,改元太寧,在位十五年,石遵時謚曰武皇帝,廟號太祖。
人物簡介
【生卒】:330—394 【介紹】: 十六國時后秦建立者,字景茂。姚弋仲子,姚襄弟。羌族首領。襄死,與諸弟降前秦。苻堅以為揚武將軍,至肥水之戰(zhàn)前累遷至龍驤將軍,督益梁二州諸軍事。肥水之戰(zhàn)后一年,率羌族獨立,稱萬年秦王,建年號白雀,進據北地。東晉孝武帝太元十年,苻堅為西燕慕容沖所逼,從長安出奔,為萇所圍,殺之。次年,稱帝于長安,改元建初,國號大秦。在位八年。全晉文
萇字景茂,弋仲第二十四子。苻堅以為揚武將軍,歷左衛(wèi)將軍、隴東汲郡河東武都武威巴西扶風太守、寧幽兗三州刺史,復為陽武將軍步兵校尉,封益都侯。及堅寇晉,以為龍驤將軍,督益梁州諸軍事。堅敗,自稱大將軍、大單于、萬年秦王,建元白雀。以晉太元十一年僭即皇帝位于長安,改元建初,國號大秦。在位八年,謚曰武昭皇帝,廟號大祖。
人物簡介
【生卒】:338—399 【介紹】: 十六國時后涼國君。略陽人,氐族,字世明。初仕前秦苻堅,建元十九年受命攻西域,焉耆等國皆降。還至姑臧,適淝水戰(zhàn)后大亂,聞堅死,遂據有涼州,先稱涼州牧、酒泉公。改稱三河王。東晉孝武帝太元二十一年,稱天王,建元龍飛。后所部沮渠蒙遜、段業(yè)等叛離,政治腐敗。在位十三年。卒謚懿武皇帝。全晉文
光字世明,略陽氐人,苻堅時、舉賢良,除美陽令,遷鷹揚將軍,從平燕,封都亭侯,入為太子右率,拜破虜將軍,遷步兵校尉,拜驃騎將軍,授都督西討諸軍事,呂平西域功拜使持節(jié)散騎常侍、都督玉門已西諸軍事,以平西域功拜使持節(jié)散騎常侍、都督玉門已西諸軍事、安西將軍、西域校尉,還入姑臧。聞堅為姚萇所害,自稱使持節(jié)侍中、中外大都督、督隴右河西諸軍事、大將軍、領護匈奴中郎將、涼州牧、酒泉公,建元太安,以太元十四年僭即三河王位,改元麟嘉。以太元二十一年僭即天王位,改元龍飛。在位十年,隆安三年死,年六十三,謚曰懿武皇帝,廟號太祖。
人物簡介
【生卒】:?—391 【介紹】: 十六國時匈奴人,鐵弗部首領。劉虎孫。前秦甘露二年附苻堅,封左賢王。入居塞內。旋娶代王什翼犍女為妻,次年背堅歸代。建元元年反代,復為堅所擒,又附堅。堅分國民為二部,以衛(wèi)辰為西單于,統(tǒng)其河西之部。及代為苻堅所滅,受堅命統(tǒng)代民一部。淝水之戰(zhàn)后,附后秦,姚萇封衛(wèi)辰為河西王大單于。北魏登國中,為道武帝攻破,遁走時為其部下所殺。子赫連勃勃建夏國,追尊為太祖。
人物簡介
【生卒】:351—417 【介紹】: 十六國時西涼建立者。隴西狄道人,字玄盛,小字長生。世為涼州大族。通涉經史,善文義,習武藝兵法。北涼段業(yè)自稱涼州牧,署皓效谷令,尋推為寧朔將軍、敦煌太守,稱藩于業(yè)。晉安帝隆安四年(北涼段業(yè)天璽二年),據敦煌、酒泉,稱涼公,建立西涼政權。招納中原流人,重視農業(yè)、教育。立十七年卒,謚武昭王,廟號太祖。全晉文
字玄盛,小字長生,隴西成紀人。居狄道,段業(yè)以為效谷令,尋為寧朔將軍敦煌太守,進號冠軍,拜安西將軍,領護西胡校尉,進持都督涼興己西諸軍事、鎮(zhèn)西將軍、領護西夷校尉,以晉隆安四年自稱大都督、大將軍、涼公、領秦涼二州牧、護羌校尉。建元庚子,遷都酒泉。義熙八年死,謚曰武昭王,廟號太祖。
人物簡介
【生卒】:368—433 【介紹】: 十六國時北涼建立者。盧水胡沮渠部人。世為部落首領。有權變,好天文。龍飛二年,后涼呂光殺其伯父沮渠羅仇。遂聚族起兵反后涼,推段業(yè)為涼州牧,建立政權。蒙遜官尚書左丞,出為西安太守。天璽三年,殺業(yè),遷姑臧,稱河西王,既而稱涼王。玄始九年,滅西涼,入酒泉。晚年接受北魏封號。在位三十三年,卒謚武宣。
人物簡介
【生卒】:371—409 【介紹】: 即拓跋圭。北魏建立者。鮮卑族。生于參合陂。昭成帝什翼健之孫。先世建代國,為苻堅所滅。代滅時尚幼,隨母賀氏依劉庫仁。及庫仁子劉顯立,欲殺圭,圭奔賀蘭部。淝水之戰(zhàn)后,乘機復國,稱代王,建元登國,旋改稱魏王。攻后燕,取信都、中山、鄴等重鎮(zhèn),擁有黃河以北地區(qū)。天興元年稱帝,建都平城,遷移被征服地區(qū)之民數十萬于平城,計口授田,使為新民。又使鮮卑族人分地定居,從事耕種。任用漢族地主官僚,建立百官制度。晚年嗜殺。為子清河王拓跋紹所殺。廟號太祖。全后魏文·卷一
帝姓拓跋氏,諱圭,昭成帝什翼犍之孫,以晉太元十一年即代王位。尋改稱魏王,以太元二十一年即皇帝位,都云中。遷都平城。改元四:登國、皇始、天興、天賜,在位二十四年,為清河王紹所弒。永興二年謚曰宣武皇帝,廟號太祖,泰常五年改謚曰道武。(案:《魏書·鄧淵傳》:軍國文紀詔策,多淵所為。)
人物簡介
【生卒】:?—428 【介紹】: 十六國時西秦國君。隴西人。鮮卑族。乞伏乾歸子。為人勇毅,有權略,擒殺乞伏公府,繼立。自稱大將軍,河南王,都枹罕,改元永康。北魏明元帝神瑞三年出兵襲殺禿發(fā)傉檀,破樂都,南涼亡。復稱秦王,置百官,改年號建弘。后依附北魏,在位十六年。
人物簡介
【生卒】:?—430 【介紹】: 十六國時北燕國君。長樂信都人,遷居和龍。字文起。受鮮卑族影響,小字乞直伐。仕后燕慕容寶為中衛(wèi)將軍。后燕國君慕容熙暴虐,不得民心,東晉安帝義熙三年,跋遂殺熙而推高云(慕容云,寶養(yǎng)子)為天王。跋為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義熙五年,高云為幸臣離班等所殺,跋殺離班等,稱燕天王,仍號燕,都龍城。除苛政,省賦役,獎農粟。在位二十二年。謚文成。全晉文
跋字文起,長樂信都人,慕容寶僭號,以為中衛(wèi)將軍。慕容熙襲位,懼誅,逃于山澤。尋殺熙立高云,拜使持節(jié)侍中都督中外諸軍事、征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錄尚書事、武邑公,云死。以晉義熙五年僭即天王位,改元太平。至宋元嘉七年死,在位二十二年,謚曰文成皇帝,廟號太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