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巾服  拼音:jīn fú
1.頭巾和長衣。泛指官定的士人服飾?!睹魇贰>砹?。輿服志三》:「二十四年,以士子巾服,無異吏胥,宜甄別之,命工部制式以進?!埂读凝S志異。卷二。紅玉》:「試期已迫,巾服尚未復(fù)也。」
2.穿戴巾服。清。洪升《長生殿》第一四出:「小生巾服扮李謨上?!?/div>
《漢語大詞典》:皂羅(皂羅)
亦作“皁羅”。 一種色黑質(zhì)薄的絲織品。亦指以皂羅制的頭巾。 宋 彭乘 續(xù)墨客揮犀·視五色損目:“ 李氏 有 江 南日,中書皆用皂羅糊屏風(fēng),所以養(yǎng)目也?!?宋 蘇軾 《李鈐轄坐上分題戴花》詩:“ 緑珠 吹笛何時見,欲把斜紅插皁羅?!?span id="sq0mzqd" class="book">《金史·輿服志下》:“巾之制,以皁羅若紗為之,上結(jié)方頂,折垂於后?!?/div>
《漢語大詞典》:烏幘(烏幘)
古代一種黑色頭巾。 宋 吳處厚 青箱雜記卷二:“ 天圣 以前,烏幘唯用光紗,自后始用南紗,迨今六十年,復(fù)稍稍用光紗矣?!?宋 陸游 《村飲》詩:“三叫落烏幘,倒瀉黃金盆。”
分類:黑色頭巾
《漢語大詞典》:巾卷
(1).頭巾和書卷,古代太學(xué)生所用。宋書·禮志五:“巾以葛為之……今國子太學(xué)生冠之,服單衣以為朝服,執(zhí)一卷經(jīng)以代手板?!?span id="g5o5m3u" class="book">《南齊書·王儉傳》:“十日一還學(xué)監(jiān)試,諸生巾卷在庭,劒衞令史儀容甚盛。”
(2).借指學(xué)生。 南朝 宋 顏延之 《皇太子釋奠會作詩》:“六官眡命,九賓相儀,纓笏帀序,巾卷充街。” 清 陳康祺 《燕下鄉(xiāng)脞錄》卷一:“﹝ 簡儀親王 ﹞手執(zhí)松枝,佇立指點,講解移晷,纓笏塞巷,巾卷充庭,莫不傾聽忘倦?!?/div>
《漢語大詞典》:巾衍
放置頭巾、書卷等物的小箱子。 宋 曾鞏 《襄州回相州韓侍中狀》:“敢期賜教,出自過恩。形意愛之拊循,枉題評之奬引……祕藏巾衍,銘鏤肺肝?!?/div>
《漢語大詞典》:衣幘(衣幘)
衣服與頭巾。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賞譽:“ 桓 詣 謝 ,值 謝 梳頭,遽取衣幘。”北史·外戚傳·高肇:“始 宣武 未與舅氏相接,將拜爵,乃賜衣幘,引見 肇顯 于 華林 都亭?!?/div>
分類:衣服頭巾
《國語辭典》:布巾  拼音:bù jīn
布制的巾帕。如:「只見她拿條布巾包住頭發(fā),挽起袖子就掃起地來了。」
《漢語大詞典》:巾帔
頭巾和披肩。北史·李翥傳:“﹝ 李翥 ﹞嘗著巾帔,終日對酒,招致賓客,風(fēng)調(diào)詳雅?!?span id="mjgo16v" class="book">《舊唐書·西戎傳·波斯國》:“丈夫剪髮,戴白皮帽,衣不開襟,并有巾帔……婦人亦巾帔裙衫,辮髮垂后,飾以金銀?!?/div>
分類:頭巾披肩
《漢語大詞典》:練巾(練巾)
白色的頭巾。 宋 王安石 《訴衷情·和俞秀老〈鶴詞〉》詞:“練巾藜杖白云間,有興即躋攀?!?/div>
分類:白色頭巾
《漢語大詞典》:簪戴
(1).在幞頭巾上插花。宋史·輿服志五:“幞頭簪花,謂之簪戴?!?br />(2).謂簪發(fā)戴冠。《元典章·兵部三·站簪戴避役》:“ 杭州路 仁和縣 土豪 沈揚 善元 ,係籍定馬站戶,在后簪戴道冠,求充 崇德州 道判。”
《漢語大詞典》:綃巾(綃巾)
薄絲頭巾。 唐 白居易 《香山寺石樓潭夜浴》詩:“綃巾薄露頂,草屨輕乘足?!?/div>
分類:頭巾
《漢語大詞典》:撲頭(撲頭)
(1).即幞頭。古代的一種頭巾。《宣和遺事》前集:“卻去 宣德門 直上有三四個貴官,金捻線撲頭,舒角紫羅窄袖袍,簇花羅?!?明 無名氏 《云間雜志》卷下:“ 諸午泉 得一峰石,高二丈,儼若人形,撲頭大袖,名為待漏石?!眳⒁姟?幞頭 ”。
(2).迎頭。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三折:“可早漫地漫天,更撲頭撲面,雪擁就浪千堆,雪裁成花六出,雪壓得柳三眠?!?茅盾 《子夜》一:“同時就有一股異常濃郁使人窒息的甜香,撲頭壓住了 吳老太爺 。”
《漢語大詞典》:幞頭(幞頭,襆頭)
古代一種頭巾。古人以皂絹三尺裹發(fā),有四帶,二帶系腦后垂之,二帶反系頭上,令曲折附項,故稱“四腳”或“折上巾”。至 北周 武帝 時裁出腳后幞發(fā),始名“幞頭”。初用軟帛垂腳, 隋 始以桐木為骨子, 唐 方以羅代繒。帝服則腳上曲,人臣下垂。 五代 漸變平直。 宋 制有直腳、局腳、交腳、朝天、順風(fēng)等式樣。惟直腳為貴賤通服,皇帝或服上曲。參閱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巾幞、 宋 沈括 夢溪筆談·故事一宋史·輿服志五、 明 王圻 三才圖會·衣服二、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幞。 唐 張鷟 游仙窟:“ 十娘 即喚 桂心 ,并呼 芍藥 ,與少府脫鞾履、疊袍衣,閣幞頭,掛腰帶?!?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diào)》卷七:“偏帶兒是犀角,幞頭兒是烏紗。”儒林外史第四二回:“ 應(yīng)天府 尹大人 戴著幞頭,穿著蟒袍,行過了禮?!?br />襆頭:即幞頭。古代包頭軟巾,有四帶,二帶系腦后垂之,二帶反系頭上,令曲折附頂。也稱四腳、折上巾。隋書·禮儀志七:“故事,用全幅皁而向后襆髮,俗人謂之襆頭?!?span id="0i6fsam" class="book">《資治通鑒·后晉齊王天福八年》:“﹝ 楚王 希范 ﹞作九龍殿,刻沉香為八龍,飾以金寶,長十餘丈,抱柱相向; 希范 居其中,自為一龍,其襆頭腳長丈餘,以象龍角?!眳⒁姟?幞頭 ”。
《漢語大詞典》:生巾
儒生所戴的頭巾。 明 郎瑛 七修類稿·國事二·生員巾服:“ 漢 酈食其 以儒冠見 高祖 。註曰:‘儒冠,側(cè)冠也?!枰饪旨唇裰?。”
分類:儒生頭巾
《國語辭典》:紗罩(紗罩)  拼音:shā zhào
1.一種遮蔽食物的器具。用竹木或粗鐵絲制成骨架,上蒙細網(wǎng)目的織品,可免蒼蠅、蚊蟲飛集。
2.一種用于煤氣燈或揮發(fā)油燈上的罩子。用亞麻等纖維編成網(wǎng)狀,浸于硝酸釷、硝酸鍶濃液中制成,遇熱即發(fā)強光。由奧人Auer發(fā)明。
《漢語大詞典》:巾褠
頭巾和單衣,古代士人盛服。三國志·吳志·呂岱傳:“始, 岱 親近 吳郡 徐原 ,慷慨有才志, 岱 知其可成,賜巾褠,與共言論?!?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南齊書·王融傳》:“前中原士庶雖淪懾殊俗,至於婚葬之晨,猶巾褠為禮?!?span id="go0c0yb" class="book">《資治通鑒·宋文帝元嘉十五年》:“帝數(shù)幸 次宗 學(xué)館,令 次宗 以巾褠侍講?!?胡三省 注:“ 江 南人士交際以為盛服,蓋次於朝服。 毛脩之 不肯以巾褠到 殷景仁 之門是也。《蜀註》曰:‘巾謂巾幘,褠謂單衣?!?/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