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豐上(豐上)
(1).謂物體的上部或頭部寬廣或肥大。呂氏春秋·明理:“其氣有上不屬天,下不屬地,有豐上殺下,有若水之波,有若山之揖?!?span id="ldv05sk" class="book">《韓詩外傳》卷二:“高墻豐上激下,未必崩也;降雨興,流潦至,則崩必先矣?!?元 陳樵 《瑇瑁賦》:“庭下有龜,白質而黑章,豐上而折跗,或曰是瑇瑁之屬也,作《瑇瑁賦》?!?br />(2).謂額頭寬廣。《淮南子·道應訓》:“見一士焉,深目而玄鬢,淚注而鳶肩,豐上而殺下,軒軒然方迎風而舞?!?/div>
《漢語大詞典》:過頭杖(過頭杖)
長度超過人體頭部之杖。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續(xù)集·貶誤:“今之士大夫喪妻,往往杖竹甚長,謂之伍過頭杖?!币喾Q“ 過頭拄杖 ”、“ 過頭拐杖 ”。 元李壽卿《員吹簫》第三折:“他磕撲的跪在街基,他將這條過頭拄杖眕眕的,又不知要怎地施為。”兒女英雄傳第三五回:“那老者生得童顏鶴髮,仙骨姍姍,手中拖了根過頭拐杖,進門先向他深深的打了一躬?!?/div>
《國語辭典》:長枷(長枷)  拼音:cháng jiā
舊時重犯解審或流徙時所帶的枷。最初只有長短之分,后來徙流罪者枷重二十斤,死罪者枷重二十五斤?!端疂G傳》第八回:「府尹回來升廳,叫林沖除了長枷,斷了二十脊杖?!挂卜Q為「長板」。
《國語辭典》:相思鳥(相思鳥)  拼音:xiāng sī niǎo
動物名。鳥綱燕雀目。體大如雀,頭部橄欖色,嘴赤而足部、喉部俱黃色,胸部橙赤而腹部蒼灰色。鳴聲悅耳,翼羽鮮艷,多飼為籠禽。
《國語辭典》:冒頭(冒頭)  拼音:mào tóu
露出苗頭。如:「問題一冒頭,就應該有對策應付?!挂沧鳌该凹狻埂?/div>
《漢語大詞典》:冒子
(1).指文章的序、引子之屬。 宋 王讜 唐語林·文學:“ 柳八 駮 韓十八 《平淮西碑》云:‘左飱右粥,何如我《平淮西雅》云“仰父俯子”?!?禹錫 曰:‘美 憲宗 俯下之道盡矣?!?柳 曰:‘ 韓 碑兼有冒子,使我為之,便説用兵討叛矣?!?span id="1l110l5" class="book">《朱子語類》卷一三二:“嘗見《九經(jīng)口義》,先説一段冒子,全與所講不干涉。”
(2).指與文章開端與主旨無關的贅語。
《國語辭典》:冰枕  拼音:bīng zhěn
內(nèi)裝冰塊的不漏水袋子。置于發(fā)燒者頭部,可助退熱。
《國語辭典》:起首  拼音:qǐ shǒu
起始、開頭?!度辶滞馐贰返谖迦兀骸戈惸灸掀鹗走€不覺的,到了半盤,四處受敵,待要吃他幾子,又被他占了外勢?!埂都t樓夢》第五○回:「起首恰是李氏,然后按次各各開出?!挂沧鳌钙痤^」。
《國語辭典》:觸角(觸角)  拼音:chù jiǎo
昆蟲、節(jié)足或軟體動物的感覺器官。生于頭部兩側、復眼近旁的觸角窩內(nèi),具有觸覺、嗅覺、及聽覺的機能,有絲狀、鞭狀、羽狀等等。如蝦、蟹的須,蝸牛、田螺頭部上的軟角。也稱為「觸須」。
《國語辭典》:蒼鷺(蒼鷺)  拼音:cāng lù
動物名。鳥綱鸛形目水禽類。體高三尺許,形似鷺而頂羽黑色,背蒼黑色,故稱為「蒼鷺」。
《漢語大詞典》:觜吻
(1).某些動物(如魚、狗等)頭部向前突出的部分,包括嘴、鼻子等。 宋 梅堯臣 《擬韓吏部射訓狐》詩:“憑兇自異立屋角,潛事觜吻欲我驚?!?br />(2).言辭;口氣。《南齊書·劉休傳》:“里失鄉(xiāng)黨之和,朝絶比肩之顧,覆背騰其喉脣,武人厲其觜吻。” 宋 沈遼 《和宋平叔莫子謠》:“諸公所賦雖甚美,盛道觜吻良見欺?!?/div>
《漢語大詞典》:麻绖(麻絰)
服喪期間系在頭部或腰部的葛麻布帶。《石點頭·盧夢仙江上尋妻》:“只見將過一個杌兒,放在床前,踏將上去,解下腰間麻絰,吊在床檐上?!?/div>
《國語辭典》:背光  拼音:bèi guāng
光線不能直接照到,稱為「背光」。如:「背光照像,鎂光燈的強度要夠?!?/div>
《漢語大詞典》:碓頭(碓頭)
杵的頭部。
分類:頭部
《國語辭典》:頭盔(頭盔)  拼音:tóu kuī
保護頭部的帽子。《三國演義》第七回:「瓚弓箭盡落,頭盔墮地;披發(fā)縱馬,奔轉山坡。」
《國語辭典》:包頭(包頭)  拼音:bāo tóu
1.頭發(fā)上的包巾。《醒世恒言。卷一六。陸五漢硬留合色鞋》:「今日事在無奈,只得把包頭齊眉兜了,鎖上大門,隨由眾人望杭州府來。」《儒林外史》第三○回:「一個個裝扮起來,都是簇新的包頭、鮮的褶子。」
2.俗稱包工的首領。
3.城市名。參見「包頭市」條。
4.縣名。參見「包頭縣」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