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箬包船
一種頭部尖狹,船頂上包有穹形箬篷以蔽烈日、雨雪的船。 清 王應奎 《箬包船紀事》詩:“有船鋭其首,以箬包裹之。名為箬包船,聚泊疑茅茨。浮家無定所,忽湖忽江湄?!?/div>
《國語辭典》:前肢  拼音:qián zhī
昆蟲或有四肢的脊椎動物,身體前面靠近頭部的一對步行肢。
《漢語大詞典》:角雉
雉的一種。身體肥大,尾巴較短。雄的頭部有肉質的角狀突起,喉部有肉垂,故名。為我國一類保護動物。
《國語辭典》:魚狗(魚狗)  拼音:yú gǒu
翠鳥的別名。參見「翠鳥」條。
《國語辭典》:魚虎(魚虎)  拼音:yú hǔ
1.動物名。脊椎動物亞門硬骨魚綱鲀形目。生于海中,體短闊似橢圓形,背部側扁,灰黑色,腹部近圓形,灰白色,全身生棘,觸之,則鼓氣膨脹成球形。上下顎齒合成一齒板,眼大,胸、尾鰭作扇形,背鰭與臀鰭相對,均黃褐色。有毒,不可食用。
2.翠鳥的別名。參見「翠鳥」條。
《漢語大詞典》:玉枕穴
亦省稱“ 玉枕 ”。 針灸穴位名。位于后頭部,當枕外粗隆上緣外側。《醫(yī)宗金鑒·刺灸心法要訣·膀胱經(jīng)穴歌》:“五處承光接通天,絡卻玉枕天柱邊?!?span id="qshu2wl" class="book">《醫(yī)宗金鑒·膀胱經(jīng)分寸歌》:“承通絡卻玉枕穴,后循俱是寸五行?!弊ⅲ骸皬慕j卻后行一寸五分,玉枕穴也。”
《漢語大詞典》:鑿栗(鑿栗)
謂以指關節(jié)部位敲人頭部。 何其芳 《老人》:“我得到的懲罰是兩個鑿栗,幾句叱責?!?/div>
《國語辭典》:胎位  拼音:tāi wèi
胎兒在子宮內附著生長的位置。若胎位不正,往往會造成難產(chǎn)。
《國語辭典》:頭昏腦脹(頭昏腦脹)  拼音:tóu hūn nǎo zhàng
頭部昏暈,心思不清。如:「這太陽曬得我頭昏腦脹的?!?/div>
《國語辭典》:葉蜂(葉蜂)  拼音:yè fēng
一種昆蟲。成蟲多為黑色,頭部寬,復眼大,觸角呈鞭狀、棒狀、或鋸齒狀。有些種類能危害農(nóng)林業(yè)。
《國語辭典》:腦性麻痹(腦性麻痹)  拼音:nǎo xìng má bì
病名。由于分娩時頭部的損傷、出血、血栓、續(xù)發(fā)性腦炎,導致引起患兒異常運動、智障等癥狀的疾病。
《國語辭典》:扭頭暴筋(扭頭暴筋)  拼音:niǔ tóu bào jīn
扭動頭部,暴露出青筋。形容非常忿怒、生氣的樣子?!?a target='_blank'>紅樓夢》第六○回:「平白我說你一句兒,或無心中錯拿了一件東西給你,你倒會扭頭暴筋、瞪著眼,蹾摔娘。」
《國語辭典》:黑冠麻鷺(黑冠麻鷺)  拼音:hēi guān má lù
動物名。鸛形目鷺科。頭部有冠羽。成鳥背部暗紅褐色,綴有黑色橫紋。腹部黃褐色,亦雜有斑紋,胸頸紅褐色。喉部至腹部中央有黑褐色縱紋。雛鳥全身大致呈灰褐色,滿布斑紋。產(chǎn)于大陸西南、東南至臺灣一帶,在臺灣繁殖且終年可見。在低海拔山區(qū)的樹林下活動覓食,以蛙類、昆蟲等為食。每年二月至七月為繁殖季節(jié),以枯枝為材料,筑巢于樹上枝椏間,每窩產(chǎn)三至五個白色卵。因警覺性高,不易被發(fā)現(xiàn)。
《國語辭典》:復合樣式(復合樣式)  拼音:fù hé yàng shì
一種古代建筑形式。其柱頭部分,混合了科林斯式和愛奧尼亞式的造型組合而成。古代羅馬建筑多采此式,其代表有喀拉卡拉浴室、提托拉凱旋門。
《國語辭典》:角肩椿象  拼音:jiǎo jiān chūn xiàng
動物名。昆蟲綱半翅目椿科。頭部尖銳,觸角細長,成蟲鮮綠色,前胸兩側突出如菱角。成蟲、幼蟲均吸食果汁,致使果皮硬化而呈黑褐色斑點,甚而果肉緊縮、水分減少,以致早落,是果農(nóng)厭惡的害蟲之一。也稱為「蜜柑刺椿象」。
《國語辭典》:顱蓋內出血(顱蓋內出血)  拼音:lú gài nèi chū xiě
因頭部受傷而腦內出血。淤積的血塊壓迫中樞神經(jīng),通常會有智能或意識障礙、四肢麻痹等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