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奈 → 柰奈”轉換方式進行查詢。
《漢語大詞典》:奈良
日本歷史名城。人口32.7萬(1986年)。公元710-784年為首都,名平城京。城市建筑式樣和布局仿照中國唐都長安。唐招提寺由唐代高僧鑒真創(chuàng)建。有許多歷史古跡和文物。1950年被定為國際文化都市。
《漢語大詞典》:奈良時代
日本歷史上指以平城京(在今奈良市西)為首都的時代。從公元710年遷都平城京時開始,至784年移都長岡京(在今京都府)時結束。這一時期,屢派遣唐使、留學生入中國,吸收中國文化。文化興盛,尤其是佛教建筑、美術和文學成就最大。
《漢語大詞典》:三笠辭(三笠辭)
日本 人 阿部仲麿 ,字 三笠 , 奈良 時代來 唐 ,將歸,作《望月歌》,世稱《三笠辭》。 清 黃遵憲 《不忍池晚游》詩之十五:“即今隔海同明月,我亦高吟《三笠辭》。”原注:“ 仲麿 使於 唐 ,將還,從 明州 上舟,望月作歌,世傳為絶唱,《三笠山辭》是也?!?/div>
分類:日本奈良
《漢語大詞典》:法隆寺
日本現(xiàn)存最古的完整木結構建筑。在奈良縣。建于公元607年。由東西兩院組成。西院由金堂(佛殿)、五重塔、大講堂和鐘樓等組成;東院由觀音殿、回廊、舍利殿、繪殿和傳法堂等組成。其布局、結構、形式受中國南北朝建筑風格的影響。
《漢語大詞典》:大和國家
日本古代奴隸制國家。公元3世紀興起于本州中部大和(今奈良)地區(qū)。5世紀統(tǒng)一日本。統(tǒng)治者初稱“大王”,后改稱“天皇”。實行部民制。后豪族專權,皇權衰落。645年大化改新后,確立天皇統(tǒng)治,日本進入封建時代,大和時代結束。大和國家與中國積極發(fā)展關系,中國文化陸續(xù)傳入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