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21詞典 1分類詞匯 20
《國語辭典》:晉書(晉書)  拼音:jìn shū
書名。唐房玄齡、褚遂良等奉敕撰,一○三卷,為二十四史之一。其中本紀(jì)十,志二十,列傳七十,載記三十。
《國語辭典》:宋史  拼音:sòng shǐ
書名。元脫脫等奉敕撰,四百九十六卷,包括本紀(jì)四十七、表三十二、志一百六十二、列傳二百五十五。為趙宋一代之史,二十四史之一。
《國語辭典》:皇覽(皇覽)  拼音:huáng lǎn
書名。三國魏劉劭、王象等奉敕所撰,四十馀部,約八百馀萬字。因整理五經(jīng)群書,將其分類成篇,以供皇帝閱讀,故稱為「皇覽」。今僅存〈冢墓記〉等八十馀條,不及四千字。
分類:書名奉敕
《國語辭典》:治要  拼音:zhì yào
1.治國的要術(shù)?!妒酚?。卷五四。曹相國世家》:「其治要用黃老術(shù),故相齊九年,齊國安集,大稱賢相?!埂端螘>砹?。裴松之傳》:「申述至誠,廣詢治要?!?br />2.歲計(jì)。統(tǒng)計(jì)核算全年收入與支出的帳簿。《周禮。天官。宰夫》:「一曰正,掌官法以治要?!?jié)h。鄭玄。注:「治要,若歲計(jì)也?!?/div>
《國語辭典》:隋書(隋書)  拼音:suí shū
書名。唐魏徵等奉敕撰,記隋代的史事。八十五卷,本紀(jì)五,志十(后析為三十卷),列傳五十,為二十四史之一。此書文筆簡練,世稱良史。諸志中惟經(jīng)籍志編次無法,敘述經(jīng)學(xué)源流,每多舛誤。然東漢以后藝文多可藉此考見源流,辨別真?zhèn)巍?/div>
《國語辭典》:開元禮(開元禮)  拼音:kāi yuán lǐ
書名。唐蕭嵩等奉敕撰,一百五十卷。首序例三卷,次以五禮分類,而兇禮于第五。
《漢語大詞典》:敕撰
奉敕命編撰。 魯迅 《中國小說史略》第二篇:“ 清 乾隆 中,敕撰《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以 紀(jì)昀 總其事,于小説別為三派,而所論列則襲舊志?!?/div>
《國語辭典》:金史  拼音:jīn shǐ
書名。元朝脫脫等奉敕撰,一百三十五卷,為二十四史之一。記金代之史。
《國語辭典》:初學(xué)記(初學(xué)記)  拼音:chū xué jì
書名。唐徐堅(jiān)等奉敕撰,三十卷。編纂經(jīng)史文章之要,以類相從,分二十六部,三百一十三子目,前為敘事,次為事對,末為詩文,為唐人類書之最精者。
《國語辭典》:舊唐書(舊唐書)  拼音:jiù táng shū
書名。后晉劉煦等奉敕集體編成。二百卷,本紀(jì)二十卷、志三十卷、列傳一五○卷,為二十四史之一。載唐朝建國(西元618)到滅亡(西元907)的史實(shí)。原名「唐書」,為與宋歐陽修等編寫的《新唐書》區(qū)別,故稱為《舊唐書》。
《國語辭典》:新唐書(新唐書)  拼音:xīn táng shū
書名。宋朝歐陽修、宋祁等奉敕編撰。二百二十五卷。記唐朝建國到滅亡的史實(shí),與《舊唐書》并行于世,同為中國紀(jì)傳體史書二十四史之一。
《國語辭典》:駢字類編(駢字類編)  拼音:pián zì lèi biān
書名。清康熙五十八年張廷玉等奉敕編,雍正四年成書,二百四十卷。專收二個(gè)字的合成語詞,分天地、時(shí)令、山水、居處、珍寶、數(shù)目、方隅、采邑、器物、草木、禽獸、蟲魚等十二門,又補(bǔ)遺人事一門共十三門,按類編次。材料編排以經(jīng)、史、子、集為次,引詩文注題目,引書注篇名,體例完善??晒z索詞藻、典故之用。
《國語辭典》:洪武正韻(洪武正韻)  拼音:hóng wǔ zhèng yùn
書名。明洪武中樂韶鳳、宋濂、王僎等奉敕撰,十六卷,宋濂為之序。大旨斥沈約為吳音,一以中原之韻更正其失,并平上去三聲,各為二十二部,入聲為十部,于是古來相傳之二百零六部,并為七十有六。韻書自此而一大變,惟此書當(dāng)時(shí)未能通行,后世亦無宗其說者。簡稱為「正韻」。
《國語辭典》:舊五代史(舊五代史)  拼音:jiù wǔ dài shǐ
書名。宋朝薛居正等奉敕編撰,一百五十卷,為二十四史之一。據(jù)五代實(shí)錄和范質(zhì)的五代通錄等資料編寫而成,首尾完備,事實(shí)詳盡,其中紀(jì)六十一卷、志十二卷、傳七十七卷。為別于歐陽修所編寫的《新五代史》,改稱為《舊五代史》。
《國語辭典》:同文韻統(tǒng)(同文韻統(tǒng))  拼音:tóng wén yùn tǒng
書名。清乾隆十五年(西元1750),允祿等奉敕編撰。六卷。以梵文、藏文及滿文十二字頭,參照等韻四呼,三十六字母的異同,說明字音拼合的原理,而且以漢字注音,使?jié)h語與梵音相貫通,對于研究音韻學(xué)有啟發(f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