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奏請(奏請)  拼音:zòu qǐng
古代臣子向君王上奏建議、請示?!稘h書。卷三四。彭越傳》:「呂后令其舍人告越復謀反。廷尉奏請,遂夷越宗族。」《三國演義》第九回:「卿不候奏請,輒入長安,意欲何為?」
《漢語大詞典》:啟謁(啓謁)
奏請。魏書·尒朱仲遠傳:“ 尒朱榮 兵威稍盛,諸有啟謁,率多見從?!?/div>
分類:奏請
《漢語大詞典》:條祈(條祈)
猶奏請。宋史·食貨志下八:“時 呂惠卿 已參朝政,而究詰市易未竟…… 布 ( 曾布 )對 延和殿 ,條祈先后所陳,并較 治平 、 熙寧 入出錢物數(shù)以聞?!?/div>
分類:奏請
《漢語大詞典》:題請(題請)
猶奏請。 明 王世貞 觚不觚錄:“都給事御史,止贈通參大理丞,其有遺誤而撫按題請者,超二級,太常少卿致仕官亦知之。此四舛也?!?明 湯顯祖 《牡丹亭·榜下》:“正此題請。呀,一個老秀才走將來。” 清 葉夢珠 《閱世編·科舉二》:“欽定會場四書題目,始于 順治 十五年二月,御史 趙祥星 題請。”
分類:奏請
《漢語大詞典》:奏裁
奏請裁決。新唐書·百官志三:“三司,謂御史大夫、中書、門下也。大事奏裁,小事專達?!?/div>
分類:奏請裁決
《漢語大詞典》:起請(起請)
(1).征召;起用。亦指征召、起用的旨意、詔令。 唐 白居易 《重和元少尹》:“南宮起請無消息,朝散何時得入銜?” 唐 元稹 《中書省議舉縣令狀》:“朝廷將欲漸去其弊,所以特設舉薦之科,明詔既行,起請尋下,有司再議釐革,何以取信於人?”
(2).奏請,上奏。 宋 范仲淹 《奏乞重定戰(zhàn)功賞格》:“臣等竊見用兵以來,戰(zhàn)陣行賞,逐處起請,所見各異?!?宋 蘇軾 《申三省起請開湖六條狀》:“今來有合行起請事件,謹具畫一如左?!?宋 周煇 清波雜志卷六:“刱比較酒務及收頭子牙契等錢,號經(jīng)制錢,以助軍費。 宣和 末, 陳亨伯 宣 起請也?!?br />(3).起動,煩請。《水滸傳》第三九回:“ 晁蓋 聽罷大驚,便要起請眾頭領點了人馬,下山去打 江州 。”
(4).起身相請。 明 馮夢龍 《夢磊記·欽拿朱勔》:“[生]我又不是犯人,怎么跪你?[丑起請介]這等,請坐了。”
《漢語大詞典》:奏案
(1).批閱奏本的幾桌。三國志·吳志·周瑜傳“此天以君授孤也” 裴松之 注引《江表傳》:“ 權 拔刀斫前奏案曰:‘諸將吏敢復有言當迎 操 者,與此案同?!?br />(2).奏請查辦。《后漢書·何敞傳》:“惟明公運獨見之明,昭然勿疑, 敞 不勝所見,請獨奏案?!?span id="tgo6bj1" class="book">《后漢書·羊陟傳》:“奏案貪濁,所在肅然。”
(3). 清 制,凡經(jīng)奏準之案件叫奏案。《清會典·刑部》:“以事之輕重,分為三等,奏案為大籤,竊盜為小籤,其餘為中籤?!?/div>
《漢語大詞典》:特表
(1).非凡的儀表。 漢 蔡邕 《太尉喬公碑》:“膺受純性,誕有特表,岐嶷而超等,揔角而逸羣?!?br />(2).謂奏請不依常規(guī)特殊擢用。后漢書·陳寔傳:“大將軍 何進 、司徒 袁隗 遣人敦 寔 ,欲特表以不次之位?!?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文選·蔡邕〈陳太丘碑文〉》:“大將軍 何公 、司徒 袁公 ,前后招辟,使人曉喻,云欲特表,便可入踐常伯,超補三事,紆佩金紫,光國垂勛。” 李周翰 注:“特表,謂獨出常調(diào)擢用之也?!?/div>
《漢語大詞典》:正奏
古代科舉考試中選而正式奏請朝廷批準。 宋 朱弁 曲洧舊聞卷三:“狀元之目始自辟召,而本朝科舉,取士之法合以省試正奏第一名當之?!?span id="1ctho6w" class="book">《宋史·選舉志二》:“是歲,始定依 汴京 舊制,正奏及特恩分兩日唱名?!?span id="b5tg6sp" class="book">《續(xù)資治通鑒·宋哲宗元祐三年》:“經(jīng)明行修進士及該特奏而預正奏者,定著於令,遂升一甲?!?/div>
《漢語大詞典》:奏可
謂奏請之事被允準。漢書·武帝紀:“丞相 綰 奏:‘所舉賢良,或治 申 、 商 、 韓非 、 蘇秦 、 張儀 之言,亂國政,請皆罷?!嗫?。”
分類:奏請允準
《漢語大詞典》:奏蔭(奏蔭)
亦作“ 奏廕 ”。 宋 代父祖為高官,可以上奏請求授予兒孫官職,稱為“奏蔭”。 宋 袁文 《甕牖閑評》卷三:“《三文正公遺事》云:‘公自踐兩禁,歲有奏蔭?!瘎t知此事亦是逐歲有也?!?明 丘浚 大學衍義補·正百官·公銓選之法:“ 宋 制,凡入試有貢舉、奏廕、攝署、流外、從軍五等。” 清 梁章鉅 稱謂錄·蔭生:“ 洪皓 鄱陽集:‘ 金 國以進士為上,奏蔭次之,軍功與他出身最下?!?/div>
《漢語大詞典》:奏審(奏審)
奏請君上審定。宋史·職官志一:“ 紹圣 五年,詔臣僚上殿札子,中書省進呈取旨;其承受傳宣、內(nèi)降,非有司所可行者,申中書省或樞密院奏審?!?宋 周密 齊東野語·誅韓本末:“是夕之事, 彌遠 (禮部侍郎 史彌遠 )稱有密旨。 錢參政 ( 錢象祖 )欲奏審, 史 下許曰:‘事留,恐泄。’遂行之?!?/div>
《漢語大詞典》:議請(議請)
指有特殊身份者犯罪時,可原其罪情奏請予以減罪。《魏書·刑罰志》:“先朝既無不訊之格,而空相矯恃,以長違暴。諸在議請之外,可悉依常法?!?span id="zgtbnf1" class="book">《舊唐書·刑法志》:“又有議請減贖當免之法八:一曰議親,二曰議故,三曰議賢,四曰議能,五曰議功,六曰議貴,七曰議賓,八曰議勤。”舊唐書·刑法志:“其犯十惡者,不得依議請之例?!?/div>
《漢語大詞典》:奏決(奏決)
奏請帝王裁決。明史·太祖紀三:“閏月癸丑,詔天下罪囚,刑部、都察院詳議,大理寺復讞后奏決?!?/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