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35詞典 1分類詞匯 34
《漢語大詞典》:奸咎(姦咎)
猶奸惡。《楚辭·劉向〈九嘆·惜賢〉》:“盪渨涹之姦咎兮,夷蠢蠢之溷濁。” 王逸 注:“亂在內(nèi)為姦。咎,惡也?!眳⒁姟?姦惡 ”。
分類:奸惡
《漢語大詞典》:奸惡(姦惡)
亦作“奸惡”。
(1).邪惡。《書·堯典》“烝烝乂不格姦” 孔 傳:“使進(jìn)進(jìn)以善自治,不至於姦惡。”《后漢書·梁統(tǒng)傳》:“ 憲 ( 竇憲 )兄弟姦惡,既伏辜誅,海內(nèi)曠然,各獲其宜?!?明 王守仁 《傳習(xí)錄》卷下:“若 舜 只要正他的姦惡,就見得 象 的不是矣。” 郭沫若 《孔雀膽》第二場:“我也什么病都沒有,就是 車力特穆爾 的奸惡把我駭壞了。他的奸惡實在是足以使我失掉本性。”
(2).指邪惡的人或事。后漢書·馮緄傳:“父 煥 , 安帝 時為 幽州 刺史,疾忌姦惡,數(shù)致其罪?!?宋 司馬光 《殿中丞知商州薛府君墓志銘》:“其志常在利民,而深疾姦惡?!?明 張居正 《請宥言官疏》:“若譴怒重加,摧折過甚,將使諫官喪氣,箝口不言。倘國家有大利害,朝廷有大姦惡,誰敢復(fù)為皇上言者乎?”
《漢語大詞典》:刺舉(刺舉)
(1).檢舉。史記·田叔列傳:“天下郡太守多為姦利, 三河 尤基,臣請先刺舉 三河 ?!?span id="3qgxv8g" class="book">《資治通鑒·晉明帝太寧元年》:“ 氾公 糟粕書生,刺舉小才,不思國家大計。” 胡三省 注:“刺者,以直傷人;舉者,招人之過。” 嚴(yán)復(fù) 《原強(qiáng)》:“祖宗之成憲俱在,吾寧率由之而加實力焉。于是而督責(zé)之令行,刺舉之政興。” 周振甫 注:“刺舉,派人刺探陰私加以舉發(fā)?!?br />(2).謂檢舉奸惡,舉薦有功。魏書·術(shù)藝傳·張淵:“執(zhí)法刺舉於南端,五侯議疑於水衡?!弊ⅲ骸疤⒛祥T,謂之執(zhí)法。刺舉者,刺姦惡,舉有功?!?/div>
《漢語大詞典》:奸回(姦回)
亦作“姧回”。亦作“奸回”。
(1).奸惡邪僻。左傳·宣公三年:“ 商紂 暴虐,鼎遷於 周 ,德之休明,雖小,重也。其姦回昬亂,雖大,輕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奏啟:“觀 孔光 之奏 董賢 ,則實其奸回; 路粹 之奏 孔融 ,則誣其釁惡。” 唐 權(quán)德輿 《陸宣公翰苑集序》:“ 裴延齡 以姦回得幸,害時蠹政,物議莫敢指言,公獨以身當(dāng)之,屢言不可?!?宋 司馬光 《起請科場札子》:“有以姧回巧偽致富貴者,不為清儀所容?!?span id="foukq32" class="book">《明史·呂大器傳》:“ 士英 、 大鋮 ,臣不謂無一技之長,而奸回邪慝,終為宗社無窮之禍?!?br />(2).指奸惡邪僻的人或事。書·泰誓下:“崇信姦回,放黜師保?!?孔 傳:“回,邪也。姦邪之人,反尊信之?!?唐 王勃 《三國論》:“ 漢 自 順 桓 之間,國統(tǒng)屢絶,奸回竊位,閹宦滿朝?!?宋 司馬光 《辭知制誥第五狀》:“若使臣言出於矯偽,當(dāng)正典刑,以警姦回?!?/div>
《國語辭典》:奸慝  拼音:jiān tè
1.邪惡?!睹魇贰>矶灏?。姜埰傳》:「士子作文,高談孝悌仁義,及服官,恣行奸慝,此科目之病也?!鼓铣骸f(xié)《文心雕龍。史傳》:「奸慝懲戒,實良史之直筆,農(nóng)夫見莠,其必鋤也?!挂沧鳌讣轫?。
2.邪惡之人。唐。陳子昂 祃牙文:「奸慝竊命,戎夷不龔,則必肆諸市朝?!挂沧鳌讣轫?。
《國語辭典》:奸慝(姦慝)  拼音:jiān tè
1.邪惡?!侗饼R書。卷六。孝昭帝紀(jì)》:「帝性頗嚴(yán),尚書郎中剖斷有失,輒加捶楚,令史奸慝,便即考竟。」也作「奸慝」。
2.邪惡的人。《書經(jīng)。周官》:「司寇掌邦禁,詰奸慝,刑暴亂。」《國語。魯語下》:「是以上能征下,下無奸慝?!挂沧鳌讣轫?。
《國語辭典》:大憝  拼音:dà duì
罪大惡極?!逗鬂h書。卷五四。楊震傳》:「刺執(zhí)法之吏,害奉公之臣,復(fù)令逃竄,寬縱罪身,元惡大憝,終為國害。」
《國語辭典》:惡逆(惡逆)  拼音:è nì
古代刑律,毆打或謀殺父母之罪,為十惡罪之一。
《漢語大詞典》:封狼
(1).大狼。借指奸惡之人。 唐 李商隱 《韓碑》詩:“ 淮西 有賊五十載,封狼生貙貙生羆?!?康有為 《讀〈史記刺客傳〉》詩:“封狼當(dāng)?shù)篮鼞{社,竟賣中原起沸波?!?br />(2).古星名。即天狼星。文選·張衡〈思玄賦〉:“彎威弧之拔剌兮,射 嶓冢 之封狼?!?李善 注引河圖曰:“ 嶓冢 ,山名,此山之精,上為星,名封狼。”
《漢語大詞典》:奸暴(姦暴)
亦作“奸暴”。
(1).奸惡橫暴。后漢書·桓帝紀(jì):“ 梁冀 姦暴,濁亂王室。”宋書·武帝紀(jì)中:“﹝ 劉毅 ﹞凌上罔主,志肆姦暴?!?br />(2).指奸惡橫暴的人或勢力。 前蜀 杜光庭 《莫庭乂為川主修周天醮詞》:“外靜邊方,下戢姦暴?!?清 夏燮 中西紀(jì)事·閩粵戰(zhàn)艦:“各??谟袘?zhàn)船幾及一千,豈不足以橫行于內(nèi)洋而御外來之奸暴乎?”
《漢語大詞典》:陰奸(陰姦)
陰險奸詐。 高云覽 《小城春秋》第四一章:“ 趙雄 臉上掠過一抹陰奸的微笑?!?br />隱藏著的奸惡者。韓非子·八經(jīng):“生害事,死傷名,則行飲食;不然,而與其讎;此謂除陰姦也?!?唐 韓愈 《題炭谷湫祠堂》詩:“森沉固含畜,本以儲陰姦?!?錢仲聯(lián) 集釋引 孫汝聽 曰:“陰姦謂龍?!?/div>
《漢語大詞典》:黜奸(黜姦)
逐退奸惡者。 唐 元稹 《班肅授尚書司封員外郎制》:“聞爾為祠部員外郎,值吾黜姦之日。游其門者,莫不跧竄奔迸,懼罹其身。”
分類:奸惡
《漢語大詞典》:格奸(格姦)
至于奸惡。《書·堯典》:“克諧以孝,烝烝乂,不格姦。” 孔 傳:“言能以至孝和諧頑嚚昬傲,使進(jìn)進(jìn)以善自治,不至於姦惡。”一說,猶捍格。 劉師培 曰:“格姦二字為雙聲,即捍格二字之倒文也。禮記·學(xué)記云:則捍格不勝。注云:捍格,堅不可入之貌。釋文曰:捍格不入也。捍格二字,倒文則為格姦。捍從干聲,干格亦一聲之轉(zhuǎn)。不格姦者,猶言不捍格,言 舜 處家庭之間,無所障塞。即論語所謂在家必達(dá)也。若解為不至于姦,則失古語形容之旨矣?!币?span id="fmrpo73" class="book">《古書疑義舉例補(bǔ)》。
《漢語大詞典》:奸桀(姦桀)
(1).奸惡的魁首。
(2).指詭詐而有才智。 宋 李清臣 《勢原》:“雖有 劉 項 之魁雄, 曹 馬 之姦桀,必且老死民籍而不敢唱。”
《漢語大詞典》:鹯雀(鸇雀)
《左傳·文公十八年》:“見無禮於其君者,誅之,如鷹鸇之逐鳥雀也?!焙笠蛞浴胞D雀”比喻忠勇者誅戮奸惡。后漢書·袁張韓周傳贊:“ 棱 榮 事君,志同鸇雀。”
《漢語大詞典》:慝作
謂奸惡之人乘機(jī)而起。左傳·昭公二十五年:“為之徒者眾矣,日入慝作,弗可知也?!?杜預(yù) 注:“日冥,姦人將起?!?span id="z3u7caz" class="book">《三國志·蜀志·郤正傳》:“故 鞅 ( 商鞅 )法窮而慝作, 斯 ( 李斯 )義敗而姦成?!?/div>
《漢語大詞典》:悖惡(悖惡)
(1).違逆兇惡;乖戾不馴。《詩·唐風(fēng)·羔裘》“自我人居居” 漢 鄭玄 箋:“其意居居然,有悖惡之心,不恤我之困苦?!?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隋書·高祖紀(jì)下》:“ 勇 及 秀 等,并懷悖惡,既知無臣子之心,所以廢黜?!?唐 康駢 劇談錄·張季弘逢惡新婦:“ 季弘 問之,媼曰:‘有新婦悖惡,制之不可?!?br />(2).指奸惡之人。 清 陳鳣 《對策》卷一:“進(jìn)忠賢,退悖惡?!?/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