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習指南
其它
簡繁轉換
詩社
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果:
全部
286
典故
4
詞典
230
分類詞匯
52
共230,分16頁顯示
上一頁
9
10
11
12
1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5
16
下一頁
詞典
(續(xù)上)
婚生
婚生子女
婚室
婚外戀
婚儀
婚因
婚姻以時
悔婚
和婚
好男不吃婚時飯
包辦婚姻
打離婚
搶婚
妻姊妹婚
偶婚
《漢語大詞典》:
婚生
合法嫡生,具有完全的子女權利和義務。例如:婚生子。
分類:
合法
子女
權利
和義
義務
《國語辭典》:
婚生子女
拼音:
hūn shēng zǐ nǚ
由婚姻關系受胎所生的子女。根據(jù)《民法》與最高法院判例,「婚生子女」須具備下列要件:一、其父母間有婚姻關系;二、為其生父之妻所分娩;三、其受胎須在婚姻關系存續(xù)中,若因舉證不易,則依《民法》第1062條推定,「從子女出生日回溯第一百八十一日起至第三百零二日止,推定為受胎期間」;四、為其生母之夫之血統(tǒng),若因舉證不易,則依《民法》1063條推定,「妻之受胎系在婚姻關系存續(xù)中者,推定其所生子女為婚生子女」。
分類:
婚姻
子女
《漢語大詞典》:
婚室
娶妻成家。 唐 薛調
《無雙傳》
:“我一子,念之可知也,恨不見其婚室。 無雙 端麗聰慧,我深念之。異日無令歸他族?!?/div>
分類:
娶妻
成家
《高級漢語詞典》:
婚外戀
拼音:
hūn wài liàn
已婚者與配偶之外的人發(fā)生戀情
《漢語大詞典》:
婚儀(婚儀)
結婚的儀式。 魯迅
《華蓋集續(xù)編·無花的薔薇》
:“記得幼小時候看過一出戲,名目忘卻了,一家正在結婚,而勾魂的無常鬼已到,夾在婚儀中間,一同拜堂,一同進房,一同坐床?!?/div>
分類:
婚儀
結婚
儀式
《漢語大詞典》:
婚因
男女結為夫妻。因,通作“姻”。 魯迅
《墳·摩羅詩力說》
:“有失望于世之人曰 阿勒戈 ,慕是中絶色,因入其族,與為婚因?!?/div>
分類:
男女
夫婦
《分類字錦》:
婚姻以時(婚姻以時)
詩小序桃夭后妃之所致也不妒忌則男女以正婚姻以時國無鰥民也
分類:
婚
《國語辭典》:
悔婚
拼音:
huǐ hūn
訂婚后一方反悔而背棄婚約。如:「婚期都已敲定,你怎能因為小小爭執(zhí)而悔婚?」
分類:
訂婚
反悔
背棄
婚約
《漢語大詞典》:
和婚
猶和親。 清
龔自珍
《蒙古冊降表序》
:“夷考前史, 漢 唐 有國之年,降主遠嫁,謂之和婚?!眳⒁姟?和親 ”。
分類:
猶和
和親
《國語辭典》:
和親(和親)
拼音:
hé qīn
1.和睦親善。《禮記。樂記》:「父子兄弟同聽之,則莫不和親。」
2.敵對雙方為求和平而聯(lián)婚交誼?!稘h書。卷五○。汲黯傳》:「與胡和親,毋起兵?!埂度龂萘x》第四四回:「昔單于屢侵疆界,漢天子許以公主和親,今何惜民間二女乎?」
分類:
和親
和睦
封建
兩國
相親
相結
彼此
王朝
友好
婚姻
親善
邊疆
統(tǒng)治者
結親
親和
和好
《漢語大詞典》:
好男不吃婚時飯(好男不喫婚時飯)
謂不靠祖先馀蔭,靠自己的能力生活。 元
無名氏
《舉案齊眉》
第二折:“常言道:‘好男不喫婚時飯,好女不穿嫁時衣?!眳⒁姟?好女不穿嫁時衣 ”。
分類:
祖先
馀蔭
自己
能力
《漢語大詞典》:
好女不穿嫁時衣(好女不穿嫁時衣)
比喻自力更生,不靠馀蔭生活。 元
無名氏
《舉案齊眉》
第二折:“常言道:‘好男不喫婚時飯,好女不穿嫁時衣?!?/div>
分類:
馀蔭
蔭生
《高級漢語詞典》:
包辦婚姻
拼音:
bāo bàn hūn yīn
不經(jīng)男女雙方同意,強行為他們訂下的婚姻
《漢語大詞典》:
打離婚
鬧離婚
辦離婚手續(xù)
分類:
離婚
手續(xù)
《國語辭典》:
搶婚(搶婚)
拼音:
qiǎng hūn
一種舊時的婚姻習俗,男方通過搶劫女子的方式來成親?,F(xiàn)在某些地區(qū)仍保有此種方式。也作「搶親」。
分類:
婚姻
習俗
男方
搶劫
女子
來成
成親
《國語辭典》:
妻姊妹婚
拼音:
qī zǐ mèi hūn
男人和亡妻的姊妹結婚的婚俗。
分類:
姊妹
結婚
男子
《漢語大詞典》:
偶婚
即對偶婚。 郭沫若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
第一篇第一章第二節(jié):“在
《易經(jīng)》
中群婚的遺習無可考見,惟偶婚的痕跡則儼然存在……這些都好象是一時的一夫一妻。這偶婚的遺習我們從母系制度的殘存還可以得到旁證?!?/div>
分類:
對偶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