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62詞典 1分類詞匯 61
《漢語大詞典》:小疵
(1).小過失;小缺點。易·繫辭上:“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漢書·平帝紀》:“不以小疵妨大材?!?唐 韓愈 《讀荀》:“ 荀 與 揚 大醇而小疵?!?span id="uevn2xr" class="book">《明史·汪文輝傳》:“今或搜抉小疵,指為大蠹,極言丑詆?!?br />(2).小嫌隙。宋書·索虜傳:“不圖彼朝計疆埸之小疵,不相關(guān)移,竊興師旅,亡我賓屬?!?/div>
《國語辭典》:瑕玷  拼音:xiá diàn
1.玉的斑點及毛病。唐。辛宏白圭無玷〉詩:「皎皎無瑕玷,鏘鏘有佩聲?!乖钤G《西游記》第一八出:「將山色來瞻,似碧玉無瑕玷?!?br />2.比喻缺點、過失?!逗鬂h書。卷五九。張衡傳》:「宜收藏圖讖,一禁絕之,則朱紫無所眩,典籍無瑕玷矣。」《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九:「何不追還了你原聘的財禮?另要了一房好的,毫無瑕玷,可不是好?」
《漢語大詞典》:有釁(有釁)
(1).謂有可乘之機。左傳·桓公八年:“讎有釁,不可失也。” 杜預(yù) 注:“釁,瑕隙也?!?楊伯峻 注:“猶今言空子?!?br />(2).有缺失。國語·晉語五:“合而后行,離則有釁。” 韋昭 注:“釁,瑕也?!?br />(3).有嫌隙,有怨恨。續(xù)資治通鑒·宋仁宗慶歷三年:“時 元昊 與 遼 有釁,故請款塞。”
《國語辭典》:啟釁(啟釁)  拼音:qǐ xìn
挑起沖突。《明史。卷二一一。梁震傳》:「凡啟釁者,謂寇不擾邊,我橫挑邀功也?!挂沧鳌钙疳叀埂?/div>
《國語辭典》:瑕釁(瑕釁)  拼音:xiá xìn
1.罅隙,可乘之機?!妒酚?。卷八七。李斯傳。太史公曰》:「李斯以閭閻歷諸侯,入事秦,因以瑕釁,以輔始皇,卒成帝業(yè)。」
2.比喻過失。《后漢書。卷四一。第五倫傳》:「然諸出入貴戚者,類多瑕釁禁錮之人?!埂侗笔?。卷六三。蘇綽傳》:「威自陳精誠不能上感,瑕釁屢彰,罪當(dāng)萬死?!?/div>
《漢語大詞典》:樹隙(樹隙)
(1).造成嫌隙。宋書·明帝紀論:“主猜而猶犯,恩薄而未悟,致以呵訓(xùn)之微行,遂成滅親之大禍。開端樹隙,垂之后人?!?br />(2).樹林空隙。 明 王祎 《開先寺觀瀑布記》:“從樹隙見巖腰采薪人,衣白,大如粟,初疑此白石耳,有頃漸移動,乃知是人也。”
《漢語大詞典》:私嫌
私人間的嫌隙;個人間的不和。晉書·劉喬傳:“宜釋私嫌,共存公義?!?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二章第六節(jié):“ 張保皋 、 鄭年 為保護 新羅 民眾,放棄私嫌,合力禁止人口賣買,無愧為 新羅國 的英雄?!?/div>
《漢語大詞典》:讎嫌(讎嫌)
仇恨、嫌隙。 唐 崔致遠 《奏論抽發(fā)士兵狀》:“臣當(dāng)管 廬州 與 和州 ,舊有讎嫌,至今疑忌,唯謀以怨報怨,未遂知和而和?!?span id="kncunga" class="book">《舊唐書·裴度傳》:“臣素知佞倖亦無讎嫌,祇是昨者臣請乘傳詣闕,面陳戎事,姦臣之徒,最所畏懼?!?/div>
分類:仇恨嫌隙
《漢語大詞典》:前惡(前惡)
(1).前人的罪過。國語·晉語五:“國之良也,滅其前惡,是故 舜 之刑也殛 鮌 ,其舉也興 禹 ?!?br />(2).以前的過失。左傳·定公五年:“善,使其復(fù)所,吾以志前惡?!?唐 崔顥 《贈懷一上人》詩:“作禮懺前惡,潔誠期后因?!?br />(3).舊有的嫌隙。史記·匈奴列傳:“朕與單于皆捐往細故,俱蹈大道,墮壞前惡,以圖長久,使兩國之民若一家子?!?/div>
《國語辭典》:生隙  拼音:shēng xì
趁機惹起事端?!都t樓夢》第三二回:「今忽見寶玉亦有麒麟,便恐因此生隙,同史湘云也做出那些風(fēng)流佳事來。」
《漢語大詞典》:微隙
細小的嫌隙。 明 沈德符 野獲編補遺·列朝·天順初元盛德:“ 英宗 初譴復(fù)位,誅殛 郕邸 故臣,自 于王 諸大臣外,以至內(nèi)官武夫,稍有微隙者,俱譴責(zé)無遺。”
分類:細小嫌隙
《漢語大詞典》:瑕隙
指可乘的間隙,嫌隙。左傳·桓公八年“讎有釁,不可失也” 晉 杜預(yù) 注:“釁,瑕隙也?!?span id="72om9br" class="book">《宋書·范泰傳》:“近者東寇紛擾,皆欲伺國瑕隙。”《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申論外人謀我教育權(quán)之可畏》:“﹝吾國人﹞常含有離攜擾亂之種性,他人乃得以蹈我瑕隙,施其交亂之謀。”
《漢語大詞典》:纖隙(纖隙)
細微的嫌隙。新唐書·阿史那忠傳:“宿衛(wèi)四十八年,無纖隙,人比之 金日磾 。” 宋 吳處厚 青箱雜記卷一:“公雖荷 真宗 眷委之重,每慎密遠權(quán)以自防,故君臣之間,略無纖隙可窺?!?/div>
分類:細微嫌隙
《漢語大詞典》:私隙
私人的嫌隙。南史·張邵傳:“初, 王華 與 邵 不和,及 華 參要,親舊為之危心。 邵 曰:‘ 子陵 方弘至公,豈以私隙害正義?’” 王通 元經(jīng)·元康七年“ 梁王 肜 ( 司馬肜 )陷王師殺 周處 ” 唐 薛收 傳:“‘殺 周處 ’,以 肜 私隙害賢人,故書 肜 陷殺之爾。”
分類:私人嫌隙
《漢語大詞典》:阻異(阻異)
謂意見不和,產(chǎn)生嫌隙。北史·馮子琮傳:“ 何士開 居要日久, 子琮 舊所附託,中雖阻異,其后還相彌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