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介紹】: 唐人,字中玄,一作子元。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調河南府參軍,歷賀州刺史。有《骰子選格》三卷。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字子玄(一作中玄),延唐(今湖南寧遠)人。文宗大和元年(827)登進士第,二年登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除河南府參軍。曾上疏請以己官讓與因直言時弊而遭黜落之劉蕡,為時所稱。大和間官至賀州刺史。事跡見新、舊《唐書·劉蕡傳》、《登科記考》卷二〇。《古今圖書集成·山川典·九嶷山部》收其詩4首,《全唐詩外編》據(jù)之收入,《沅湘耆舊集》另存1首。其中2首與駱賓王詩相近,疑出后人誤植。全唐詩續(xù)補遺
合,字子玄,延唐人。大和間舉賢良方正,擢進士第一,調河南府參軍。時劉蕡對事切直,考官畏中官,不敢取。合曰:「劉蕡下第,我輩登科,能不厚顏?!褂质枵堃运芄僮屖?,帝不納。后歷賀州刺史。全唐文·卷七百四十四
合字子元。舉太和二年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調河南府參軍。歷賀州刺史。
人物簡介
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人。唐朝宗室大臣,唐憲宗李純長子,母為紀美人。貞元二十一年,冊封平原王。唐憲宗即位,進封鄧王。元和四年(809年),冊封為皇太子。元和六年(811年)十二月去世,年僅十九歲,謚號惠昭太子,葬于驪山之北原。
人物簡介
【介紹】: 唐人,自號炙轂子。憲宗元和后詩人。有詩集及《炙轂子雜錄注解》、《詩格》等。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籍貫皆不詳。自號炙轂子。宣宗大中年間詩人。事跡見《唐詩紀事》卷五〇、《郡齋讀書志》卷三上。其所著《炙轂子詩格》1卷,體例簡明,為現(xiàn)存最早詩格之一。另有《炙轂子雜錄》1卷?!?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9首。唐詩匯評
王睿,生年年里貫均未詳。元和后詩人。自號炙谷子。著有《炙轂子雜錄注解》五卷,《炙轂子詩格》一卷,已佚?!?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九首。全唐文·卷七百二十五
睿著炙轂子三卷。
人物簡介
【介紹】: 唐河中蒲人,字子策。盧綸子。憲宗元和六年登進士第,三辟諸侯府。穆宗長慶末,入朝為監(jiān)察,轉侍御史。尤精法律,歷朝簿籍,靡不經(jīng)懷。文宗大和中,坐事自太仆卿出為衢州刺史。武宗會昌中,入為刑部侍郎,轉戶部。宣宗大中初,為忠武軍節(jié)度使,遷檢校刑部尚書、山南東道節(jié)度使,卒。
人物簡介
【生卒】:794—851 【介紹】: 唐幽州范陽人,字子業(yè)。文宗大和六年登進士第,佐鹽鐵府。開成初,自襄陽從事,拜鄠縣尉,校理中秘書。開成末,除廣文館博士。武宗會昌初,為東川節(jié)度支使。改易定觀察判官。宣宗初,入為侍御史,推吳湘冤事。歷任比部、倉部員外郎。大中五年,拜刑部郎中,旋卒。
人物簡介
【生卒】:795—872 【介紹】: 唐京兆華原人,字子直。令狐楚子。大和進士。文宗時累官戶部員外郎。武宗時為湖州刺史。宣宗時召為翰林學士,大中四年,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輔政十年。懿宗時歷任河中、宣武、淮南等節(jié)度使。咸通九年,龐勛據(jù)徐州,绹為徐州南面招討使,屢為龐勛所敗。后任鳳翔節(jié)度使,尋卒。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字子直,排行八。令狐楚之子。其先敦煌(今屬甘肅)人。文宗大和四年(830)登進士第,累官戶部員外郎、右司郎中,出為湖州刺史。宣宗大中二年(848),召拜考功郎中,尋充翰林學士,拜中書舍人,后充翰林學士承旨。四年轉戶部侍郎,改兵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后罷相,出為河中節(jié)度使。懿宗咸通二年(861)改宣武軍節(jié)度使。累改鳳翔節(jié)度使,尋加同平章事,封趙國公。78歲卒。事跡見新、舊《唐書·令狐楚傳》附,《吳興志》卷一四?!?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首。全唐文·卷七百五十九
绹字子直。太和四年進士。宣宗朝襲封彭陽男。拜御史中丞。轉戶部侍郎。徙兵部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懿宗立。由左仆射門下侍郎拜司空檢校司徒。充河中節(jié)度使。徙宣武。又徙淮南副大使。封涼國公。僖宗立。為鳳翔節(jié)度使。徙封趙。卒年七十八。贈太尉。
人物簡介
【介紹】: 唐徐州彭城人,字子汪。少孤。振武節(jié)度使范希朝署牙將。希朝卒,入為神策將。文宗大和末累遷大將軍,擢涇原節(jié)度使,徙振武。開成中以擊突厥功,進檢校戶部尚書。武宗時遷檢校尚書左仆射,以擊回鶻、還太和公主功,加檢校司空。拜太子太傅,致仕。
人物簡介
【介紹】: 名或作弘正。唐幽州范陽人,字子彊。盧綸子,盧簡辭弟。憲宗元和末擢進士第。累為節(jié)度使府掌書記,入朝為監(jiān)察御史、侍御史,遷兵部郎中、給事中。武宗會昌末奉命宣諭河北三鎮(zhèn),還,拜工部侍郎。宣宗大中初轉戶部侍郎,充鹽鐵轉運使,立新法,課入加倍。出鎮(zhèn)徐州,治軍有方。后遷檢校兵部尚書、汴州刺史、宣武軍節(jié)度使、宋亳潁觀察等使,卒于鎮(zhèn)。全唐文·卷七百三十
宏正字子強。戶部郎中綸子。元和末進士。累拜工部侍郎。大中初轉戶部。充鹽鐵轉運使。檢校戶部尚書。出為武寧節(jié)度使。徙宣武。卒贈尚書右仆射。
人物簡介
【生卒】:約796—835 【介紹】: 唐濟源人,祖籍范陽。初隱少室山,自號玉川子。后居洛陽。時韓愈為河南令,厚遇之。仝嘗作《月蝕詩》以刺時政,為愈所稱。好飲茶,為《茶歌》,句多奇警。甘露之變時,因留宿宰相王涯家,被誤殺。有《玉川子詩集》。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75?—835 自號玉川子,范陽(今河北涿州)人,一說濟源(今屬河南)人。曾隱居登封少室山。終生不仕。憲宗元和初,卜居洛陽。韓愈為河南令,敬待之。然生活貧困,終日苦讀,足不出戶。精研《春秋》,韓愈贊曰:“春秋三傳束高閣,獨抱遺經(jīng)究終始”(《寄盧仝》)。許顗《彥周詩話》云:“玉川子《春秋傳》,仆家舊有之,今亡矣。”約于元和七年(812),南游揚州、常州等地。文宗大和九年(835),甘露之禍起,宦官追捕宰相王涯,盧仝適與諸客會食王涯館中,且留宿,遂被捕殺。與韓愈、孟郊、賈島、馬異有交往。生平見《新唐書·韓愈傳》附《盧仝傳》、《唐才子傳》卷五。盧仝性高古狷介,作詩奇譎特異,傾向散文化。然自成一家,嚴羽稱為“盧仝體”,謂“玉川之怪,長吉之瑰詭,天地間自欠此體不得”(《滄浪詩話·詩評》)。而張表臣則云:“韓愈文、李白詩,務去陳言,多出新意,盧仝、貫休輩效其顰,張籍、皇甫湜輩學其步,則怪且丑,僵且仆矣”(《珊瑚鉤詩話》卷一)?!?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3卷,《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補1首,斷句1。今通行者有《四部叢刊》本《玉川子詩集》2卷外集1卷,清孫之騄有《玉川子詩注》5卷。唐詩匯評
盧仝(約771-?),自號玉川子,河南濟源(今屬河南)人,郡望范陽(今河北涿縣)。貞元間,寓居揚州。元和五年,卜居洛陽,時韓愈為河南令,曾有詩贈。仝家貧,自楊徙洛,唯書一船而己。后客常州,與刺史孟簡及慧山寺僧若冰交游。返洛,欲歸隱濟源,不果,卒。年四十馀。世傳其死于甘露之變或以為其說不可信。仝與馬異交厚,二人詩均尚怪,自成一家。有《玉川子詩》一卷?!?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詩三卷。全唐詩補逸
盧仝,范陽人。文宗大和九年因宿王涯第,罹甘露之禍。補詩一首。全唐文·卷六百八十三
仝。范陽人。隱居少室山。自號玉川子。以諫議徵不起。甘露之變。因宿王涯第被害。
作品評論
廣大教化主:白居易……升堂三人:盧仝、顧況、沈亞之。韓盈《玉川子詩外集序》
歌詩百篇,鏤板已行于世。其為體峭挺嚴放,脫略拘維,特立群品之外,要夫指事措意于救物之為忠憤切深者矣。苕溪漁隱叢話引《雪浪齋日記》
玉川子詩,讀者易鮮,識者當自知之。《蕭才子宅問答》詩如莊子寓言,高僧對禪機。惟《有所思》一篇,語似不類,疑他人所作,然飄逸可喜。《朱子全書?論詩》
詩須是平易不費力,句法渾成,如唐人玉川子輩,句語險怪,意思亦自有混成氣象。直齋書錄解題
其詩古怪,而《女兒集》、《小婦吟》、《有所思》諸篇,輒嫵媚艷冶。滄浪詩話
玉川之怪,長吉之瑰詭,天地間自欠此體不得。《論詩絕句》
三十首:萬古文章有坦途,縱橫誰似玉川盧。真書不入今人眼,兒輩從教鬼畫符。唐才子傳
仝性高古介僻,所見不凡近。唐詩體無遺,而仝之所作特異,自成一家,語尚奇譎,讀者難解,識者易知。后來仿效比擬,遂為一格宗師。吳禮部詩話
盧仝奇怪,賈島寒澀,自成一家。《唐詩品》
仝山林怪士,誕放不經(jīng),意紆詞曲,盤薄難解。此可備一家,要非宗匠也。夫鐘鼎之器,登于太上,要之目可別識,不至駭心。至于蚊螭罔象,出沒寄詭,其取疑招譴,情理亦定。仝之垂老,一宿權家,遽沾甘露之禍,豈其氣候足以自致耶?存馀堂詩話
詩家評盧仝詩,造語險怪百出,幾不可解。余嘗讀其《示男抱孫詩》,中有常語如:“任汝惱弟姝,任汝惱姨舅,姨舅非吾親,弟妹多老丑?!笔忸惞艠犯Z。至如《直鉤吟》云:“文王已沒不復生,直鉤之道何時行。”亦自平直,殊不為怪。如《喜逢鄭三》云:“他日期君何處好,寒流石上一株松?!币嘧蕴竦獠粸殡U。麓堂詩話
李長吉詩有奇句,盧仝詩有怪句,好處自別。《詩源辨體》
盧仝、劉叉雜言,極其變怪,雖仿于仟華,而意多歸于正。劉較盧才實不及,故佳處亦少。《騷壇秘語》
盧仝;外險怪內主理。柳亭詩話
盧仝自號“僻王”,與馬異為友,詩尚險怪,嘗作《結交行》曰:“同不同,異不異,是謂大同而小異。同自同,異自異,是謂同不往兮異不至?!眲┖汀缎蛑尽吩唬骸坝型跖f談者,非雷同也;勢自不可異也;有異乎前論者,非句異也,理自不可同也?!蓖愔g,應如此解。昌黎云:“往來弄筆嘲同異,怪辭驚眾謗不已?!庇翊ㄗ油?,異詩俱無可采。師友詩傳錄
述王士禛語:至于盧仝、馬異、李賀之流,說者謂其“穿天心,出月脅”,吾直以為牛鬼蛇神耳。其病于雅道誠甚矣,何驚人之與有?劍溪說詩
玉川子詩誠誕,然《有所思》、《樓上女兒曲》,音韻飄灑,已近似謫下仙。讀《寄謝孟諫議》詩,尚想見此老襟抱,乃甘露禍起,以事外儒生,倉卒遇害,君子傷之。《東目館詩見》
玉川好僻,或拗或率,并有致。《詩學淵源》
(仝)詩尚奇僻,古詩尤怪,唯樂府略似李益,近體間參硬語,與孟郊大致相同。
人物簡介
【介紹】: 唐僧。憲宗元和至武宗會昌間在世。嗣藥山惟儼,與云巖曇晟、道吾宗周為同道交。住蘇州華亭,常泛一小舟,隨緣度日,世稱華亭和尚,又稱船子和尚。撰《撥棹歌》三十九首,多歌詠漁人生活以寓禪理。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禪宗僧侶,藥山惟儼法嗣。與云巖曇晟、道吾宗周為同道交,約中唐元和、會昌間人。住蘇州華亭,常泛一小舟,隨緣度日,世因謂之華亭和尚、船子和尚?!?a target='_blank'>祖堂集》卷五、《景德傳燈錄》卷一四、《五燈會元》卷四有傳。其詩今存40首。元刻本《船子和尚撥棹歌》(《機緣集》)中凡收39首,多詠歌漁人生活以寓禪理,與張志和《漁父詞》句法相同?!?a target='_blank'>五燈會元》、《觀林詩話》、《至元嘉禾志》、《藝林伐山》等書中亦有引錄?!度圃娎m(xù)拾》據(jù)以上諸書,收入德誠詩作40首。槜李詩系·卷三十
德誠,蜀東武信人。初參澧州藥山儼禪師。儼云:“子后上無片瓦,下無錐地,大闡吾宗?!焙蟪诵≈圩⌒阒蒌?后析松江),以綸釣舞棹,隨緣而度,號船子和尚,傳法夾山。遂覆舟而逝。咸通十年,僧藏暉即其處建寺焉。有《棹歌二十九首》,呂益柔為序而刻之。今載《機緣集》。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
節(jié)操高邈。度量不群自印心于藥山。與道吾云巖。為同道。交洎離藥山。乃謂同志曰。公等應各據(jù)一方建立藥山宗旨。爾率性疏野。惟好山水。樂情自遣。無所能也。他后知我所止之處。若遇靈利座主。指一人來?;蚩暗褡翆⑹谏剿?。以報先師之恩。遂分。至秀州華亭。泛小舟隨緣度日。以接四方往來。人莫知其高蹈。因號船子和尚。道吾后到京口。遇夾山上堂。僧問。如何是法身。山曰。法身無相。曰如何是法眼。山曰。法眼無瑕。道吾不覺失笑。山便下座請問。適來祗對這僧話。必有不是。致上座失笑。望不吝慈悲。吾曰。和尚一等是出世。未有師在。山曰。甚處不是。望為說破。吾曰。不須說。請和尚卻往華亭船子和尚處去。山曰。此人如何。吾曰。此人上無片瓦。下無卓錐。和尚若去。須易服而往。山乃散眾束裝。直造華亭。船子才見便問。大德住甚么寺。山曰。寺即不住。住即不似。師曰不似。似個甚么。山曰。不是日前法師曰。甚處學得來。山曰。非耳目之所到。師曰。一句合頭語。萬劫系驢橛。師又問。垂絲千尺。意在深潭。離鉤三寸。子何不道。山擬開口。被師一橈。打落水中。才上船師又曰道道。山擬開口。師又打。山豁然大悟。乃點頭三下。師曰。竿頭絲線從君弄。不犯清波意自殊。山遂問拋綸擲釣。師意如何。師曰。絲懸綠水浮。定有無之意。山曰。語帶玄而無路。舌頭談而不談。師曰。釣盡江波。金鱗始遇。山乃掩耳。師曰。如是如是。乃囑曰。汝向去。直須藏身處沒蹤跡。沒蹤跡處莫藏身。吾二十年。在藥山。祇明斯事。汝今既得。但向深山里。钁頭邊。覓取一個半個接續(xù)。毋令斷絕。山乃辭行。頻頻回顧。師遂喚阇黎。山乃回首。師豎起橈子曰。汝將謂別有。乃覆舟入水而逝。
人物簡介
【生卒】:797—859 【介紹】: 唐徐州彭城人,字子全。劉仁軌五世孫。文宗開成進士。遷左拾遺,諫罷武宗方士。宣宗大中初擢翰林學士。累官河東節(jié)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領度支。十二年與崔慎由論政,慎由謂當甄別品流,瑑謂當循名責實,使百官各稱其職。俄大病,加工部尚書,未幾卒。
人物簡介
【生卒】:798—? 【介紹】: 唐河中人,一說京兆人,名巖,又作巖,字洞賓,以字顯,號純陽子,自稱回道人。俗傳為八仙之一。相傳懿宗咸通中,登進士第。歷仕德化令。后游京師,遇鐘離權,授以丹訣。喜戴華陽巾,衣黃白襕衫,系大皂絳。后移居終南山修道,成為道教全真北五祖之一。通稱呂祖。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即呂洞賓,傳說中八仙之一。其傳說最早見于《楊文公談苑》,謂于宋太宗末年,曾拜訪饒州通判丁謂與參知政事張洎。有關身世各書記載稍異,通行說法為:呂巖,字洞賓,號純陽子,自稱回道士,世稱回仙,河中(今山西永濟西)人。唐德宗時湖南觀察使呂渭孫,海州刺史呂讓子。懿宗咸通間應進士試,不第,遂入華山,遇隱士鐘離權及苦竹真人,遂得成仙。事跡不見宋初以前之著作,唐代是否有其人,尚難論定。南宋后,其傳說越演越繁,道教全真道尊其為“純陽演政警化孚佑帝君”,習稱為純陽祖師或呂祖、呂帝,遂有各種專書記其靈跡,并依托其名大量偽造詩文。《全唐詩》存詩4卷,凡250余首,另錄詞30闋,來源主要有二,一為《金丹詩訣》、《純陽真人渾成集》一類偽書,二為宋元人詩話、筆記中記其化世之作,所涉人事皆在宋代。此類詩皆為北宋以降歷代道士所依托。又散見于《道藏》、方志中之詩,尚有千余首,亦均出依托。詞學圖錄
呂巖,一名巖客,字洞賓。河中府永樂(今陜西米脂西)人,一說蒲坂(今山西永濟西蒲州)人。存詞30首,見《全唐詩·附詞》。黃鶴樓志·人物篇
呂洞賓(798—?) 唐末道士。名巖(一作巖),以字行,號純陽子。相傳為京兆(治今西安市)人,一作河中府(今山西永濟)人,會昌年間(841—846),兩舉進士不第,浪游江湖,遇鐘離權授以丹訣。曾隱居終南山修道,后移居鶴嶺,自謂得道,乃游歷江淮兩湖兩浙間,自稱回道人,后不知所終。元代封為“純陽演政警化孚佑帝君”。通稱呂祖,道教全真道尊為北五祖之一,又傳為道教八仙之一。赴黃鶴樓游覽時,作七絕《題黃鶴樓石照》。其與黃鶴樓的民間傳說頗多,清代黃鶴樓上曾供奉其像。為了紀念呂洞賓,后人在蛇山建立了呂仙洞(中有呂洞賓塑像)、仙棗亭、純陽樓等景點。全唐詩補逸
呂巖字洞賓。補詩五首。全唐詩續(xù)補遺
一作巖,字洞賓?!饏螏r詩詞,多宋人依托,雖經(jīng)《全唐詩》廣為收錄,仍多遺漏,現(xiàn)緣前例補之。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生卒】:約801—約866或約812—約870 【介紹】: 唐太原祁人,本名岐,字飛卿。溫彥博裔孫。少敏悟,工詩詞。數(shù)舉進士不第。宣宗大中中,以攪擾試場,黜為隨縣尉。襄陽節(jié)度使徐商署為巡官。不得志,去歸江東。后至長安,任國子助教。貶方城尉,卒。其詩辭藻華麗,與李商隱齊名,并稱溫李。其詞多寫閨情,風格濃艷,后收入《花間集》,為花間派詞人之首,又與韋莊并稱溫韋。時試律賦,八韻一篇,相傳庭筠文思敏捷,叉手一吟便成一韻,八韻只須八叉八吟,故號為溫八叉、溫八吟,有《金筌集》及詩集等。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812—870 本名岐,字飛卿,排行十六,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少負才華,尤長于詩賦,然生性傲岸,好譏諷權貴,得罪宰相令狐绹,因此累舉不第,僅任方城尉、隋縣尉、國子監(jiān)助教等微職。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夏承燾有《溫飛卿系年》。溫庭筠為晚唐詞壇巨擘,亦有詩名,當時與李商隱齊名,號為“溫李”。時人又稱其與李商隱、段成式之詩風為“三十六體”,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故也。才性敏捷,每與試,押官韻,未嘗起草,每一韻一吟,場中曰“溫八吟”。又謂八叉手成八韻,故又稱“溫八叉”或“溫八韻”。溫詩語言風格較為秾艷,予人以綺錯婉媚之感。此種特征尤以樂府篇什為最。其懷古之作,多含諷諭意義;其寫女性之詩則多具悲劇色彩。亦有少量直接揭示社會矛盾之篇什,故不能將溫詩一概斥之為“側艷之詞”。詩體以近體為較擅,氣韻清拔,格調高峻,如《過陳琳墓》、《經(jīng)五丈原》等。其寫景小詩則清新可喜,如《商山早行》中“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二句,向稱名句。由清人曾益編集作注、顧予咸補輯、顧嗣立補注重訂之《溫飛卿詩集箋注》,乃最完善之溫詩注本,存詩近330首。《全唐詩》存詩9卷,《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補詩1首,斷句6。唐詩匯評
溫庭筠(約801-約870),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才情敏捷,每入試,八叉手而成八韻,人號“溫八叉”。然恃才傲物,放浪不羈,又好譏諷權貴,多犯忌諱,故屢舉進士不第。曾東游吳越,南極黔巫,西北至蕭關、回中,行蹤極為廣泛。大中末,謫為隋縣尉。徐商鎮(zhèn)襄陽,辟為巡官,與段成式、韋蟾等唱和。咸通七年,官國子助教,竟流落而終。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號“溫李”。又工詞,為《花間集》中首要詞人,后人尊為花間鼻祖。有《握蘭集》三卷、《金筌集》十卷、《詩集》五卷、《漢南真稿》十卷,均佚。今有《溫飛卿集》七卷,別集一卷行世?!?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詩九卷。詞學圖錄
溫庭筠(?-866) 原名岐,字飛卿。太原人?;ㄩg詞人鼻祖。有《握蘭集》三卷、《金荃集》十卷,皆佚,詞存《花間集》、《金奩集》中,王靜安輯《金荃詞》一卷。全唐文·卷七百八十六
庭筠本名岐。字飛卿。太原人。數(shù)舉進士不第。徐商鎮(zhèn)襄陽。署為巡官。歷方城隋縣尉卒。
作品評論
(李商隱)與太原溫庭筠、南郡段成式齊名,時號“三十六”。文思清麗,庭筠過之。唐摭言
溫庭筠燭下未嘗起草,但籠袖憑幾,每賦一詠一吟而已,故場中號為“溫八吟”。北夢瑣言
溫庭云字飛卿,或“云”作“筠”字,舊名岐,與李商隱齊名,時號曰“溫李”。才思艷麗,工于小賦,每入試,押官韻作賦,凡八叉手而八韻成。多為鄰鋪假手,號口“救數(shù)人”也。唐才子傳
(庭筠)少敏悟,天才雄瞻,能走筆成萬言……側詞艷曲,與李商隱齊名,時號“溫李”。才情綺麗,尤工律賦。《批點唐音》
溫生作詩,全無興象,又乏清溫,句法刻俗,無一可法,不知后人何故尊信。大抵清高難及,粗俗易流,差便于流俗淺學耳。余恐鄭聲亂耳,故特排擊之。唐詩鏡
溫庭筠詩如浪芷浮花,初無根蒂,麗而浮者,傷其質矣。唐音癸簽
溫飛卿與義山齊名,詩體麗密概同,筆徑較獨酣捷。七言樂府,似學長吉,第局脈緊慢稍殊,彼愁思之言促,此淫思之言縱也。《詩源辨體》
庭筠五言律有六朝體,酷相類。七言人錄者調多清逸,語多閑婉,在晚唐另為一種。《載酒園詩話又編》
大抵溫氏之才,能瑰麗而不能澹遠,能尖新而不能雅正,能矜飾而不能自然,然警慧處,亦非流俗淺學所易及。正如苧蘿女,昵之雖欲傾城,然使其終身負薪,則亦不平。《唐音審體》
飛卿樂府歌行,不妨出義山之上,而今體詩不逮遠甚。雖曰義山學杜,飛卿學李,淵源本異,而工力淺深,自不可掩。野鴻詩的
飛卿古詩與義山近體相埒,題既無謂,詩亦荒謬;若不論義理而只取姿態(tài),則可矣。《唐詩別裁》
語曰:“情生于文,文生于情?!鼻椴蛔愣亩?,晚唐詩所以病也。得此意以去取溫詩,則真詩出矣。一瓢詩話
溫飛卿,晚唐之李青蓮也,故其樂府最精,義山亦不及?!ㄩL詩則溫不迨李。李有收束法,凡長篇必作一小束,然后再收,如山川跌換之勢;溫則一束便住,難免有急龍急脈之嫌。石洲詩話
飛卿七古,調子元好,即如《湖陰同》等曲,即阮亭先生之音節(jié)所本也。然飛卿多作不可解語。且同一濃麗,而較之長吉,覺有傖氣,此非大雅之作也。石洲詩話
溫詩五律,在姚武功之上。《讀雪山房唐詩序例》
溫飛卿久困名場,故學力獨為透到。其于玉溪,何止偏師之攻!顧華玉盛詆之,亦蚍蜉撼樹也。《石園詩話》
愚謂飛卿才思艷麗,韻格清拔,隨題措辭,無不工致,恰如其“有絲即彈,有孔即吹”之妙。《南堂輟鍛錄》
溫飛卿五律甚好,七律唯《蘇武廟》、《五丈原》可與義山、樊川比肩。五七古、排律則外強中干耳。《東目館詩見》
飛卿與玉溪并稱,其歌謠豈玉溪所能幾及!清拔處亦不似長吉劌心鏤肝。《唐七律雋》
溫、李并稱,飛卿松秀似勝義山,而宋人學西昆者有此精到否?三唐詩品
其源濫觴明遠,而衍派子山,是義山一流。顧律多浮藻,無婉密之音。五言規(guī)古,自存璆亮。歌行煉色揣聲,密于義山,疏于長吉。劉彥和謂“窮力追新”,陸士衡謂“雅而能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