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7411,分495頁顯示  上一頁  148  149  150  151  152  154  155  156  157 下一頁
其它辭典(續(xù)上)
李惇頤(子修 )
劉元賓(通真子 )
苗時中(子居 )
釋凈端( 丘、邱 明表、表明 安閑和尚、端師子、安閒和尚、回頭和尚 世稱 端獅子 )
王普(君道 南明子 )
許仲蔚(子均 )
雍子方
淵沖子
程頤(別稱 程正公 世稱 小程子、伊川先生 正叔 伊陽伯 )
關(guān)澥(子容 )
郭子皋(德臣 )
黃希旦(姬仲 支離子 )
李從周(肩吾、子我 蠙州 肓吾 )
韋驤( 改名 子駿 )
張子方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棣州陽信人,字子修。神宗熙寧中知祥符縣,因執(zhí)行青苗法不力,觸怒宰相,遂通判廣信軍。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吉州安福人,號通真子。連魁于鄉(xiāng),為潭州司理。精于陰陽、術(shù)數(shù)、醫(yī)藥。真宗嘗試之,并賜號。有《神巧萬全方》、《注解叔和脈訣》、《傷寒論》、《洞天針灸經(jīng)》、《集正歷橫天卦圖》。
全宋文·卷一八三八
劉元賓,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宋神宗熙寧間人,自號通真子。精通方脈。嘗補注王叔和《脈訣》,作《診脈須知》、《傷寒總括》、《脈要秘訣》等書刊行于世。詳《宋以前醫(yī)籍考》第四類《脈經(jīng)》。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91 【介紹】: 宋宿州符離人,字子居。以蔭為寧陵縣主簿,疏導(dǎo)縣中久堙古河以溉田,人稱“苗公河”。神宗熙寧中,歷廣西、梓州路轉(zhuǎn)運副使。元豐中,從林廣攻瀘州蠻乞弟,創(chuàng)摺運法,道雖遠(yuǎn)而軍食不乏。后為河?xùn)|轉(zhuǎn)運使,移知桂州,官終戶部侍郎。
全宋詩
苗時中(?~一○九二,字子居,其先壺關(guān)(今屬山西)人,徙宿州(今安徽宿縣)、以蔭為寧陵主簿。神宗熙寧六年(一○七三),以司農(nóng)寺丞為太子中舍,權(quán)發(fā)遣梓州路轉(zhuǎn)運判官(《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四四)。九年,為廣西轉(zhuǎn)運副使(同上書卷二七九)。一作湘南轉(zhuǎn)運使(《金石萃編》卷一三四)。元豐三年(一○八○)。權(quán)梓州路轉(zhuǎn)運副使(《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六)。遷河?xùn)|轉(zhuǎn)運使。七年,以直龍圖閣知桂州(同上書卷三四六)。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進(jìn)寶文閣待制,兼管勾廣南西路經(jīng)略司(同上書卷四○二)。四年,為江淮荊浙等路發(fā)運副使(同上書卷四三五)。五年,遷陜西都轉(zhuǎn)運使,入為戶部詩郎(同上書卷四四五)。六年,卒于官(同上書卷四五五)?!?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三一有傅。
全宋文·卷一六六○
苗時中(?——一○九一),字子居,宿州(治今安徽宿州)人。以蔭主寧陵簿,調(diào)潞州司法參軍。熙寧元豐間,歷廣西、梓州轉(zhuǎn)運副使、河?xùn)|轉(zhuǎn)運使。元豐七年,加直龍圖閣、知桂州。元祐中進(jìn)寶文閣待制,再任。復(fù)為江淮荊浙發(fā)運副使、陜西都轉(zhuǎn)運使,終戶部侍郎。元祐六年卒?!?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三一有傳,又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三五、四四四、四四五、四五五。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30或1032—1103 【介紹】: 宋僧。歸安人,俗姓丘,字明表,號安閑和尚。通經(jīng)史,善詩書。肄業(yè)吳山解空講院,參龍華齊岳禪師,得悟,因翻身作狻猊狀,世稱端獅子。后住湖州西余山,佯狂不羈,而辯才猛銳,名動四遠(yuǎn),章惇等皆與之游。有《吳山集》。
全宋詩
釋凈端(一○三二~一一○三),俗姓邱,字表明,歸安(今浙江吳興)人。肄業(yè)吳山解空講院,頓契心法,乃從仁岳法師受公《楞嚴(yán)》要旨。參寶覺齊岳禪師得悟。見弄獅子者,叢林號為端師子,自號安閑和尚?;兆诔鐚幎牾米?,年七十二。有《吳山集》,已佚。事見《禪林僧寶傳》卷一九、《羅湖野錄》卷一、清光緒《歸安縣志》卷四三、《吳興詩存》卷一四。今錄詩四十二首。
全宋文·卷一七三九
凈端(一○三二——一一○三),字明表,俗姓丘,湖州歸安(今浙江湖州)人。肄業(yè)吳山解空講院,參龍華齊岳禪師得悟。叢林號稱端師子,自號安閒和尚。崇寧二年卒,年七十二。著有《吳山集》。見《禪林僧寶傳》卷一九。
禪林僧寶傳·卷第十九
端師子者。吳興人也。始見弄師子者。發(fā)明心要。則以?帛像其皮。時時著之。因以為號。住西余山。嗣姑蘇翠峰月禪師。西余去湖州密邇。每雪朝著?衣入城。小兒爭嘩逐之。從人乞錢。得即以散饑寒者。錢穆父赴官浙東。見之約明日飯。端黎明獨往。避雨入道旁人家。幼婦出迎。俄其夫至詬逐。竟為邏卒所收。穆父吏速客。見之問故。曰。煩寄聲錢公。本來赴齋中。涂奸情事發(fā)。請自飯。穆父聞之驚。且笑顧客曰。此僧胸中無一點疑事。又嘗見持死雞疾行者。挽衣問何之。曰雞為貍害。法不可食。將棄水中。端苦求之。道路聚觀諷。曰。當(dāng)?shù)觅誓丝膳c。端跪作祭文曰。維靈生有鷹鴉之厄。死有湯鑊之災(zāi)。生時要汝報曉。死后無人收埋。奉為轉(zhuǎn)化檀施。施肚為汝作棺材(一本云。阇梨無可布施。施肚為汝作棺材)。言卒攜雞去。以施饑者。能誦法華經(jīng)。湖人爭延之。必得錢五百乃開秩。目誦數(shù)句。即持錢地坐去。缺薄者易之而去。好歌漁父詞。月夕必歌之達(dá)旦。有狂僧號回頭和尚。以左道鼓動流俗。士大夫亦安其妄。方對丹陽守呂公肉食。端竟至指曰。正當(dāng)與么時。如何是佛?;仡^不能遽對。端捶其頭。推倒乃行。又有妖人號不托。掘秀州城外地。有佛像。建塔其上。傾城信敬。端見揕住曰。如何是佛。不托擬議。端趯之而去。章丞相子厚請升座。使俞秀老撰疏。敘其事。曰。推倒回頭。趯翻不托。七軸之蓮經(jīng)未誦。一聲之漁父先聞。端聽僧官宣至。此以手耶揄曰止。乃坐引聲吟曰。本是瀟湘一釣客。自東自西自南北。大眾雜然稱善。端顧笑曰。我觀法王法。法王法如是。下座。子厚留飯。端瞋說偈曰。章惇章惇。請我看墳。我卻吃素。汝卻吃葷。子厚為大笑。時呂太尉吉甫。亦留丹陽。三人者日過從。吉甫誦禪定功德。諸般若中第一。曰惠卿修之十年。子厚獨稱。鍛可忘憂?;档孟?。竟作劍解。端說偈曰。章公好學(xué)仙。呂公好坐禪徐六喻擔(dān)板。各自見一邊聞?wù)邆饕詾樾吩v初。圓照禪師自京師慧林。退歸姑蘇見端于甘露曰汝非端師子乎曰是圓照戲之曰。村里師子耳端應(yīng)聲曰。村里師子村里弄眉毛與眼一齊動開卻口。肚里直徿?不愛人取奉直饒弄到帝王宮也是一場乾打鬨圓照粹美。不悟其譏也端客無錫。欲歸湖且行江上問。有湖秀便舡乎篙師曰。我行常潤舡也端欣然曰。亦可。乃附船尾。高郵秦觀少游聞其高道。請升座于廣慧端以手自指曰天上無雙月。人間只一僧一堂風(fēng)冷淡。千古意分明少游首肯之端高自稱譽。吐語奇怪。逸人也病牙久不愈謂眾曰。明日遷化去。眾以為戲語。請說偈。端索筆大書曰。端師子。太慵懶。未死牙齒先壞爛。二時伴眾赴堂。粥飯都趕不辦。如今得死是便宜。長眠百事皆不管。第一不著看官。第二不著吃粥飯。五更遂化。閱世七十二。東吳祠之。以為散圣。 贊曰。予竄海外三年而還。叢林頓衰。耆年物故無馀。所至雛道人成阡陌。皆飽食游談。無根而已。喟然長想。如政黃牛端師子輩。皆三十年前。少叢林者。然高風(fēng)逸韻。且爾。況其傳法度生者乎。因載兩士平生大槩。使后之俊流。得以覽觀焉。
王普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一七○三
王普,字君道,號南明子,神宗熙寧年間人。見所撰《浮渡山題名》。

人物簡介

全宋詩
許仲蔚,字子均。神宗熙寧中為杭州新城令,曾和蘇軾新城十韻。事見《咸淳臨安志》卷五一。今錄詩十首。

人物簡介

簡介
熙寧四年(1071)任成都府路提點刑獄公事。熙寧四年(1071)任成都府路提舉常平等事。
淵沖子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一八二七
淵沖子,失其名,熙寧中有題記。見光緒《湖南通志》卷二七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33—1107 【介紹】: 宋洛陽人,字正叔,世稱伊川先生。程顥弟。年未冠,才能為胡瑗所重,授太學(xué)學(xué)職。英宗治平、神宗元豐間,大臣屢薦,不仕。哲宗初,以司馬光、呂公著薦為崇政殿說書,后出管勾西京國子監(jiān)。哲宗紹圣中,因政見不合,削籍送涪州編管?;兆诩次唬銔{州。尋復(fù)官。崇寧中致仕。曾與兄程顥學(xué)于周敦頤,同為北宋理學(xué)之奠基人,合稱二程。學(xué)說以“窮理”為主,強調(diào)格物致知。因長期居洛陽講學(xué),故稱“洛學(xué)”。卒謚正。有《易傳》、《春秋傳》等。后人編為《遺書》、《文集》、《經(jīng)說》等,收入《二程全書》。
全宋詩
程頤(一○三三~一一○七),字正叔,學(xué)者稱伊川先生,河南(今河南洛陽)人。仁宗嘉祐四年(一○五九),廷試報罷,遂不復(fù)試,大臣屢薦皆不起。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奉詔赴闕,授通直郎、崇政殿說書。次年出管勾西京國子監(jiān)。紹圣四年(一○九七),入元祐黨籍,削籍,遣涪州編管?;兆诹?,遇赦還洛,尋復(fù)通直郎權(quán)判西京國子監(jiān)。崇寧元年(一一○二),再追所復(fù)官。五年,復(fù)通直郎致仕(《道命錄》卷二)。大觀元年卒,年七十五(《名臣碑傳琬琰集》下集卷二一《程侍講頤傳》)。頤與其兄顥并稱二程,一生主要從事學(xué)術(shù)、教育活動。著有《伊川易傳》,《伊川文集》等,后人與程顥著作同編為《二程全書》。事見《朱文公文集》卷九八《伊川先生年譜》,《東都事略》卷一一四?!?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二七有傳。 程頤詩見于《伊川文集》者三首,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校以明弘治刊康紹宗重編本(簡稱弘治本)、明徐必達(dá)校正本(簡稱徐本)。又從《古今事文類聚》等書輯得詩三首。
全宋文·卷一七五○
程頤(一○三三——一一○七),字正叔,號伊川先生,河南(今河南洛陽)人,顥弟。少與兄同受學(xué)于周敦頤。年十八,游太學(xué),著《顏子好學(xué)論》,胡瑗大驚異之,處以學(xué)職。哲宗初,以司馬光、呂公著薦,召為西京國子監(jiān)教授,力辭,尋召為秘書省校書郎。既入見,擢崇政殿說書。出管勾西京國子監(jiān),久之,加直秘閣,再上表辭,去官。紹圣中,削籍竄涪州?;兆诩次唬銔{州,俄復(fù)其官。大觀元年卒,年七十五。頤于書無所不讀,與兄顥同為一代大儒,人稱「二程」。平生誨人不倦,學(xué)者出其門最多。嘉定十三年,賜謚曰正,淳祐元年封伊陽伯,從祀孔子廟庭。與其兄有《河南程氏遺書》二十五卷、《河南程氏外書》十二卷、《河南程氏經(jīng)說》八卷、《河南程氏粹言》二卷,又有文集八卷、《易傳》四卷,俱存。《宋史》卷四二七有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關(guān)澥,字子容(《春渚紀(jì)聞》卷七),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景仁長子(《咸淳臨安志》卷六六)。神宗熙寧六年(一○七三)進(jìn)士(《寶慶會稽續(xù)志》卷六),官馀杭令(《咸淳臨安志》卷五一)。今錄詩三首。
宋登科記考
關(guān)景仁子。字子容。越州會稽縣(今浙江紹興)人。熙寧六年(1073年)進(jìn)士。仕至余杭縣令。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一七五九
郭子皋(一○三三——一○八七),字德臣,成都府廣都(今四川雙流東南)人。以蔭補太廟齋郎,歷新繁、犀浦主簿,知大邑縣、昌州、利州等,終朝奉郎。元祐二年卒,年五十五。見范祖禹《朝奉郎郭君墓志銘》(《范太史集》卷四二),《宋史翼》卷一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邵武人,一名晞,字姬仲,自號支離子。入九龍觀為道士。神宗熙寧中召至京師,典太乙宮事。病卒,年四十二。有《支離集》、《竹堂集》。
全宋詩
黃希旦(一○三三~一○七四),字姬仲(清光緒《邵武府志》卷三○),號支離子,邵武(今屬福建)人。九龍觀道士。神宗熙寧五年(一○七二)召至京師,后二年逝于太乙宮,年四十二。有《支離子詩集》一卷(《宋史藝文志補》),已佚?!?a target='_blank'>宋詩紀(jì)事》卷九○引其詩出《竹堂集》,或為其文集,今未見,且不見著錄。事見明弘治《八閩通志》卷七○。今錄詩三十八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邛州臨邛人,或云眉州彭山人,字肩吾,一字子我,號蠙州。為魏了翁講友。精六書之學(xué)。有《字通》。
全宋文·卷七三二六
李從周,字肩吾,一云名肓吾,字子我,號蠙州,彭山(今四川彭山)人,一云眉山(今四川眉山)人。魏了翁門人。精六書之學(xué),著有《字通》二卷(存)。見魏了翁《字通序》(《字通》卷首),《書史會要》卷六,《道園學(xué)古錄》卷四○。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33—1105 【介紹】: 宋杭州錢塘人,本名讓,避濮王諱改名,字子駿。仁宗皇祐五年進(jìn)士。歷福建轉(zhuǎn)運判官、尚書主客郎中?;兆诮ㄖ芯竾?,除知明州。以左朝議大夫提舉杭州洞霄宮。工詩文,有《錢塘集》。
全宋詩
韋驤(一○三三~一一○五),原名讓,字子駿,世居衢州,父徙錢塘(今浙江杭州)。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進(jìn)士,調(diào)睦州壽縣尉,以母喪不赴。服闋后官興國軍司理參軍,歷知婺州武義縣、袁州萍鄉(xiāng)縣、通州海門縣,通判滁州、楚州。入為少府監(jiān)主簿。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擢利州路轉(zhuǎn)運判官,移福建路。元祐七年,召為主客郎中(《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七七)。久之,出為夔州路提點刑獄,知明州。晚年提舉杭州洞霄宮?;兆诔鐚幩哪曜洌昶呤?。有文集二十卷,賦二十卷,今存《錢塘集》有缺佚?!?a target='_blank'>咸淳臨安志》卷六六有傳?!№f驤詩,以清丁丙嘉惠堂刊瓶花齋吳氏影寫宋乾道本《錢塘韋先生文集》為底本,校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另從《永樂大典》中輯得集外詩四首,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一七六六
韋驤(一○三三——一一○五),原名讓,字子駿,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实v五年登進(jìn)士第,歷睦州壽昌縣尉、興國軍司理參軍、婺州武義令。改秘書省著作郎,遷至尚書屯田員外郎。后任朝奉郎、少府監(jiān)主簿。擢利州路轉(zhuǎn)運判官,移福建路運判。出為夔州提點刑獄,知明州,改提舉洞霄宮致仕。崇寧四年卒,年七十三。有《錢塘集》二十卷(今存十六卷)、賦二十卷。見陳師錫《韋公墓志銘》(《錢塘韋先生文集》附錄)。

人物簡介

簡介
熙寧五年(1072)任建昌軍知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