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31068,分2072頁顯示  上一頁  195  196  197  198  199  201  202  203  204 下一頁
其它辭典(續(xù)上)
方曄(圣時 愚迂翁 )
朱震(子發(fā) 世稱 漢上先生 文定 )
米友仁(伊仁 元暉、玄暉、君仁、尹仁 虎兒、寅哥 懶拙老人 世稱 小米 )
蘇過(叔黨 斜川居士 )
葛勝仲(魯卿 文康 )
謝良佐(顯道 程門四先生 文肅 世稱 上蔡先生 )
釋守遂(凈慈 章 )
陳師錫子
葉祖義(子由 )
姚孳(舜徒 過云居士 )
孟皇后( 昭慈獻烈、昭慈圣獻 華陽教主、元祐皇后 沖真 )
曾紆(公兗、公袞、公卷 空青老人、空青先生 )
畢仲愈(將叔 )
王縉(子云 別稱 得諫臣體 )
程子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72—1143 【介紹】: 宋溫州永嘉人,字圣時,自號愚迂翁。幼孤,稍長自知讀書,涉獵文史,議論袞袞可聽,而不喜科舉之學(xué)。徽宗大觀初詔求行義之士,州縣以之應(yīng)選,固辭不就。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72—1138 【介紹】: 宋荊門軍人,字子發(fā)?;兆谡烷g進士。仕州縣以廉稱。累遷翰林學(xué)士。深于經(jīng)學(xué),人稱為漢上先生。有《漢上易集傳》。
全宋詩
朱震(一○七二~一一三八),字子發(fā),號漢上先生,荊門軍(今湖北荊門)人(《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三作邵武人)?;兆谡臀迥辏ㄒ灰灰晃澹┻M士(《南宋館閣錄》卷七),歷知荊門減、漢陽軍(《輿地紀(jì)勝》卷七八)。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金人扶植張邦昌稱帝,震時為太學(xué)博士,致仕,主管江州太平觀(《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三)。紹興四年(一一三四),為川陜荊襄都督府詳議官(同上書卷八○)。五年,試秘書少鹽兼侍講,轉(zhuǎn)起居郎(同上書卷八八),又兼資善堂贊讀,權(quán)兵部侍郎,試中書舍人(同上書卷九二)。六年,轉(zhuǎn)給事中,權(quán)直學(xué)士院,遷翰林學(xué)士(同上書卷一○一)。八年,知貢舉,會疾卒,年六十七。《宋史》卷四三五有傳。
全宋文·卷三○六一
朱震(一○七二——一一三八),字子發(fā),荊門軍(今湖北荊門)人。登政和進士第,歷仕州縣。紹興二年,召為司勛員外郎。四年,守祠部員外郎,兼川、陜、荊、襄都督府詳議官。五年,遷秘書少監(jiān),兼侍講。轉(zhuǎn)起居郎,兼資善堂贊讀。擢中書舍人,兼翊善。六年,為給事中,兼直學(xué)士院,遷翰林學(xué)士。紹興八年六月卒,年六十七。謚文定。震經(jīng)學(xué)深醇,人稱漢上先生。著有《漢上易傳》十一卷(存)、《周易卦圖》三卷(存)、《周易叢說》一卷(存)。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五五、八○、八五、八八、八九、九二、九七、一○一、一二○,《宋史》卷四三五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72—1151 【介紹】: 宋太原人,后徙襄陽,又徙丹徒。初名伊仁,字元暉,小名虎兒,號懶拙老人,世稱小米。米芾子。善書畫,徽宗宣和四年,應(yīng)選為書學(xué)博士。高宗紹興中,仕至權(quán)兵部侍郎,以敷文閣待制提舉佑神觀。受高宗命鑒定法書。善行書。有《陽春集》。
全宋詩
米友仁(一○六九~一一五一),字玄暉,一字君仁,小字虎兒,自號懶拙老人。芾子。文詞書畫深得家法。早年歷知州縣。高宗紹興九年(一一三九),知滁州。十二年,由將作少監(jiān)遷屯田員外郎(《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四七)。十四年,權(quán)兵部侍郎。十五年,提舉佑神觀(同上書卷一五一、一五四)。二十一年,卒(同上書卷一六二),年八十三?!?a target='_blank'>京口耆舊傳》卷二、《書史會要》卷六有傳。今錄詩十二首。
詞學(xué)圖錄
米友仁(1086-1165) 字元暉,一字尹仁,小名寅哥、鰲鰲兒、虎兒,自稱懶拙老人。祖籍太原,遷襄陽,定居潤州(今鎮(zhèn)江)。米芾長子,世稱"小米"。仕至兵部侍郎、敷文閣直學(xué)士。工書善畫,承父法,稍加已意。書長草隸。父子均為收藏家、鑒賞家。其山水畫,墨鉤細云,有風(fēng)雨云煙之勢。常自題"墨戲"二字。
全宋文·卷三○八二
米友仁(一○七二——一一五一),原名尹仁,字元暉,自稱懶拙老人,潤州丹徒(今屬江蘇鎮(zhèn)江)人,芾子。幼力學(xué)嗜古,精書畫,世號為「小米」。宣和中其父上所作《楚江清曉圖》,徽宗甚贊之,召為博士,管勾書藝所。紹興中任將作監(jiān)丞,歷兵部侍郎、敷文閣直學(xué)士,提舉佑神觀。二十一年卒,年八十。見《宋會要輯稿》崇儒三之一、職官五四之一四,《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四七、一五一、一五四、一六二,《京口耆舊傳》卷二,《畫繼》卷三,《宋史》卷四四四《米芾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72—1124 【介紹】: 宋眉州眉山人,字叔黨,號斜川居士。蘇軾子。以蔭任右承務(wù)郎。軾帥定武、謫嶺南,唯過隨行奉侍。徽宗建中靖國元年,軾卒,葬汝州郟城小峨眉山,遂家潁昌小斜川,因以為號。歷監(jiān)太原府稅,知郾城縣,晚年權(quán)通判中山府。能文,善書畫,人稱“小坡”。有《斜川集》。
全宋詩
蘇過(一○七二~一一二三),字叔黨,號斜川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軾第三子。哲宗元祐六年(一○九一),曾應(yīng)禮部試,未第。紹圣元年(一○九四),軾謫惠州,四年,復(fù)謫儋州,皆隨行。元符三年(一一○○),隨父北歸。軾卒后,依叔父轍居潁昌。營湖陰地數(shù)畝,名為小斜川?;兆谡投辏ㄒ灰灰欢O(jiān)太原稅。五年,知郾城。宣和五年,通判定州,卒。有《斜川集》二十卷(此據(jù)《宋史》本傳,他書著錄均為十卷),已佚。清乾隆時人吳長元得舊鈔殘本,并從他書纂輯,釐為六卷,其中詩三卷。事見《永樂大典》卷二四○一引《宋故通直郎眉山蘇叔黨墓志銘》,《宋史》卷三三八有傳?!√K過詩,以《知不齋叢書》本為底本,校以清乾隆武進趙氏刊本(簡稱趙本),清舊抄本等。新輯集外詩,編為第四卷。
全宋文·卷三一○○
蘇過(一○七二——一一二三),字叔黨,號斜川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蘇軾少子。元祐七年,以父蔭為右承務(wù)郎。紹圣元年,軾貶惠州,后再遷海南,獨過侍行?;兆诩次?,軾北還,途染疾卒于常州,過葬之汝州郟縣,即依叔父轍卜居潁昌。后嘗監(jiān)稅太原,知郾城。晚權(quán)通判中山府。宣和五年卒,年五十二。過能詩文,善書畫,時稱「小坡」。有《斜川集》傳世?!?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三八《蘇軾傳》有附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72—1144 【介紹】: 宋常州江陰人,徙丹陽,字魯卿。葛書思子。哲宗紹圣四年進士。累遷太常卿兼諭德,采春秋戰(zhàn)國以來歷代太子善惡成敗之跡,日進數(shù)事。除國子祭酒。歷知汝、湖、鄧州,遭朱勔誣告罷歸。高宗建炎中復(fù)知湖州,歲大饑,發(fā)官廩賑濟于民。紹興中請祠歸。卒謚文康。有《丹陽集》。
全宋詩
葛勝仲(一○七二~一一四四),字魯卿,常州江陰(今屬江蘇)人(《宋史》作丹陽人,誤。丹陽是其晚年寓居,見本集卷二一《里中無居寓丹陽縣書懷》)。哲宗紹圣四年(一○九七)進士。元符二年(一○九七),官杭州司理參軍?;兆诮ㄖ芯竾辏ㄒ灰弧鹨唬?,為兗州教授。崇寧二年(一一○三),入為太學(xué)正。大觀元年(一一○七),充提舉議歷所檢討,兼宗正丞。二年,遷禮部員外郎,以事責(zé)知歙州休寧。政和三年(一一一三),召復(fù)原職。四年,擢國子司業(yè)。六年,除國子祭酒,以言事落職提舉江州太平觀。宣和元年(一一一九),起知汝州,因拒宦官李彥括田,徙湖州。六年,移鄧州,以在湖州時忤朱勔,落職食祠祿。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起再知湖州。紹興元年(一一三一),致仕歸。十四年,卒,年七十三,謚文康。有《丹陽集》八十卷、外集二十卷,已佚。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為二十四卷,其中詩七卷。事見本集卷末附其婿章倧《文康葛公行狀》,《宋史》卷四四五有傳?!「饎僦僭?,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參校殘本《永樂大典》。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三○六四
葛勝仲(一○七二——一一四四),字魯卿,常州江陰(今江蘇江陰)人,書思子。登紹圣四年進士第。元符三年中宏詞科,為第一,除兗州教授。差提舉議歷所檢討官兼宗正丞,遷禮部員外郎。以議原廟事得罪,責(zé)知休寧縣。復(fù)召為禮部員外郎,權(quán)國子司業(yè),遷太常少卿,徙太府少卿,除國子祭酒。尋知汝州,改湖州,徙鄧州,罷。建炎中復(fù)知湖州,官至顯謨閣待制,紹興初乞祠歸,十四年卒,年七十三,謚文康。著有《丹陽集》八十卷、外集二十卷、續(xù)編《太常因革禮》?!?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四五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蔡州上蔡人,字顯道。從程顥、程頤學(xué),與游酢、呂大臨、楊時號程門四先生。神宗元豐八年進士。知應(yīng)城縣?;兆跁r監(jiān)西京竹木場,坐口語下獄,廢為民。記問該贍,稱引前史,至不差一字。卒謚文肅。有《論語說》、《上蔡語錄》。
全宋文·卷二五九三
謝良佐(一○五○——一一○三),字顯道,壽春上蔡(今河南上蔡)人,元豐八年進士,調(diào)應(yīng)城令。建中靖國初官京師,召對忤旨,監(jiān)西京竹木場。坐口語系詔獄,廢為民。良佐受學(xué)于二程,與游酢、呂大臨、楊時號「四先生」,學(xué)者稱上蔡先生。著有《論語說》十卷、語錄一卷行于世。見《宋史》卷二○二、四二八本傳,《宋元學(xué)案》卷二四。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守遂(一○七二~一一四七),號凈慈,俗姓章,遂寧蓬溪(今屬四川)人。高宗紹興五年(一一三五),住隨州大洪山凈巖寺。為青原下十二世,大洪恩禪師法嗣。紹興十七年卒,年七十六。事見《湖北金石志》卷一一馮楫撰塔銘,《嘉泰普燈錄》卷六、《五燈會元》卷一四、《補續(xù)高僧傳》卷九有傳。
補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
守遂。遂寧蓬溪章氏子。幼不茹葷酒。不好弄。事南麓院自慶上人為童子。二十七得度。南游初抵玉泉。見勤禪師。勤深器之。命副院事。歲馀走大洪。謁恩禪師。上方丈才展坐具。忽一小蟲。飛墮于地。遽引手拂之?;砣淮笪颉6骺现?。俾總院事。說法一本于恩。政和戊戌。賜號凈慈。隨州袁公灼。奏師道德堪表率叢林也。俄遷水南。靖康丁未。退止德安??山之延福院。時海內(nèi)大亂。江淮盜起。所在戒嚴。安守李公濟。慮師所居荒。遠命移錫入城。建化城庵居之。賊圍城久。每攻輒不利。乃曰。城中有異人。遂引去。鎮(zhèn)撫陳規(guī)。聞而嘆曰。異人誰歟。必吾凈嚴師也。紹興乙卯。宣撫司命居大洪。學(xué)子望山而歸。極一時之盛。師亦誨人無倦。至丁卯三月。示疾而化。師天質(zhì)溫靖。與物無忤。且奉戒謹。終身不服縑纊。不執(zhí)財寶。不近玩好。士大夫以為貺。隨得隨施。慈至蚤虱。不忍棄地。納之衣中。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陳師錫子,建陽(今屬福建)人?;兆诔鐚幵辏ㄒ灰弧鸲┤尾昃幑芡ㄖ荩ā?a target='_blank'>鶴山集》卷六○《跋任諫議伯雨帖》)時,有詩投任伯雨。事見《輿地紀(jì)勝》卷四一。

人物簡介

全宋詩
葉祖義,字子由,婺州(今浙江金華)人。早年入太學(xué),后舉進士,官杭州教授(《夷堅支景》卷六)。編次姑從《宋詩紀(jì)事》。明隆慶《臨江府志》卷一○有葉祖義,為徽宗崇寧二年(一一○三)進士,然籍貫不同,不知是否一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明州慈溪人,字舜徒,以字行。神宗熙寧九年進士。哲宗元祐中補武陵令,訊民疾苦而振雪之,捐資修孔子廟,督課諸士,奏課為天下第一。以薦除提舉成都府路常平等事。后由江東副曹除知夔州,興學(xué)勸農(nóng),有古循吏風(fēng)。有《桃花源集》。
全宋詩
姚孳,字舜徒,鄞縣(今浙江寧波)人,一作慈溪(今屬浙江)人(《寶慶四明志》卷八、《延祐四明志》卷四)。神宗熙寧九年(一○七六)進士。釋褐縣尉。哲宗元符中,歷提舉成都府路、荊湖南路常平,江東轉(zhuǎn)運副使。卒于知夔州任上?!肚浪拿鲌D經(jīng)》卷二有傳。今錄詩四首。
全宋文·卷二三五三
姚孳,字舜徒,以字行,又號過云居士,明州慈溪(今浙江慈溪東南)人。熙寧九年進士。歷尉掾,知桃源縣,奏課為天下第一。元符召對稱旨,除提舉成都府路常平等事。崇寧中知泗州,政和中為江東轉(zhuǎn)運副使。后除直龍圖閣、知夔州,卒于官。見寶慶《四明志》卷八,《宋會要輯稿》刑法二之四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73—1131 【介紹】: 宋哲宗后。洺州人。孟元孫女。元祐七年冊為皇后,后廢,出居瑤華宮。靖康之變,以廢得免北遷。張邦昌僭位,尊為元祐皇后。高宗建炎元年尊為隆祐太后。苗、劉之變時,垂簾聽政,事平,正皇太后尊號。卒謚昭慈獻烈,改謚昭慈圣獻。
全宋文·卷三一二○
孟皇后(一○七三——一一三一),洺州(治今河北永年)人。哲宗后。元祐七年冊為皇后。紹圣三年因道家事廢,出居瑤華宮,號華陽教主、玉清妙靜仙師,法名沖真。元符末,向皇后主政,詔還內(nèi),號元祐皇后。崇寧元年再廢。靖康之變,后以廢得免北遷。二年,張邦昌復(fù)尊為元祐皇后,垂簾聽政。尋降告天下書,奉迎康王。建炎元年尊稱隆祐太后。三年,因苗、劉之變,再垂簾。事平撤簾。紹興元年四月卒,年五十九。謚昭慈獻烈,三年,改謚昭慈圣獻。見《宋史》卷二四三《后妃傳》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73—1135 【介紹】: 宋建昌軍南豐人,字公兗,晚號空青老人。曾布子。以蔭補承務(wù)郎。哲宗紹圣中復(fù)中弘詞科?;兆诔鐚幎?,坐黨籍編管永州。高宗紹興初,除直顯謨閣,上書辨說宣仁后誣謗。進直寶文閣、知信州,尋移知衢州,未上任卒。有《空青集》。
全宋詩
曾紆(一○七三~一一三五),字公袞,晚號空青先生,南豐(今屬江西)人。布第四子。初以蔭為承務(wù)郎?;兆诮ㄖ芯竾辏ㄒ灰弧鹨唬?,布為二后山園陵使,辟為從事。崇寧二年(一一○三),入元祐黨籍,編管永州(《宋會要輯稿》職官八六之七)。會赦,調(diào)監(jiān)南京、河南稅,改簽書寧國軍節(jié)度判官。歷通判鎮(zhèn)江府,知楚州、秀州,提舉京畿常平,江南東路轉(zhuǎn)運副使。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再任江南東路轉(zhuǎn)運副使,移兩浙路。紹興二年(一一三二),知撫州。三年,除江南西路轉(zhuǎn)運副使。四年,改福建路提點刑獄。五年,除知信州,未之官卒,年六十三。有《空青遺文》十卷(《直齋書錄解題》卷一八)、《南游紀(jì)舊》一卷(同上書卷一一),已佚。事見《浮溪集》卷二八《右中大夫直寶文閣知衢州曾公墓志銘》。今錄詩十首。
全宋文·卷三○八四
曾紆(一○七三——一一三五),字公卷(一作公袞),晚自號空青老人。建昌軍南豐(今江西南豐)人。布第四子。以蔭補官,紹圣中復(fù)中宏詞科。崇寧二年,坐黨籍貶○陵。建炎中為兩浙轉(zhuǎn)運副使。紹興二年,除直顯謨閣。歷知撫、信、衢三州。官終直寶文閣。紹興五年卒,年六十三。見汪藻《曾公墓志銘》(《浮溪集》卷二八),《宋會要輯稿》食貨二○之一四,《宋人法書》第三冊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鄭州人,字將叔。畢仲游弟。工詩。歷遷國子監(jiān)丞、諸王府侍講、知鳳翔府。坐仲游陷黨籍,例廢黜,徽宗特以為都官郎中,擢秘書少監(jiān),卒。
全宋詩
畢仲愈,字將叔,管城(今河南鄭州)人。仲游弟、士安曾孫。哲宗時官國子丞、諸王府侍講,知鳳翔府。坐兄仲游事入黨籍?;兆诩次?,召為都官郎中。政和三年(一一一三),提舉河?xùn)|路常平(《宋會要輯稿》崇儒二之二一),卒。事見《東都事略》卷四一,《宋史》卷二八一有傳。
全宋文·卷二五九五
畢仲愈,字將叔,鄭州(治今河南鄭州)人,仲游弟。亦工詩。歷國子監(jiān)丞、諸王府侍講、知鳳翔府。坐仲游陷黨籍廢黜。政和中提舉河?xùn)|路常平,擢秘書少監(jiān)。見《宋會要輯稿》崇儒二之二一、崇儒六之一一,《宋史》卷二八一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73—1159 【介紹】: 宋睦州分水人,字子云。徽宗崇寧五年進士。高宗紹興六年,由侍御史遷右司諫,每謂人才難得,多事之際,尤宜為朝廷愛惜。以故不專彈擊,而唯論安危大計與所以啟沃君心者,時稱得諫臣體。后出知溫州、常州。有《霜臺諫垣稿》。
全宋文·卷三一一八
王縉(一○七三——一一五九),字子云,嚴州分水(今浙江桐廬)人。崇寧五年進士,調(diào)歙州司法參軍。歷知浦江、永嘉縣,又知英、虔二州。紹興五年,擢殿中侍御史,遷右司諫。求外補,以直秘閣知溫州,改常州。后忤宰相秦檜,主管臺州崇道觀。二十九年六月卒,年八十七。有《霜臺諫垣藁》九卷。事跡見張栻《王司諫墓志銘》(《南軒集》卷三八),《宋史翼》卷八。
程子立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建中靖國元年(1101)任邕州知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