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31068,分2072頁顯示  上一頁  197  198  199  200  201  203  204  205  206 下一頁
其它辭典(續(xù)上)
王睿(靈轂子 )
王衣(子裳 )
程袞(任軒 )
蔣彝(子有 )
謝薖(幼槃 竹友 別稱 二謝 )
陽孝本(行先 玉巖居士 )
饒子儀(元禮 )
劉仲武(子文 威肅 )
李熙靖(子安、安常 )
遼天祚帝( 耶律延禧 延寧 天祚皇帝 海濱王 )
釋仁欽( 靖照大師 凈照 )
釋法燈(傳炤 王 )
陶節(jié)夫(子禮 )
朱肱(翼中、亦中 無求子、大隱翁 )
林敏功(子仁 世稱 二林 高隱處士、朝散大夫 )
王睿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全宋詩
王睿,號靈轂子,徽宗崇寧間人(《侯鯖錄》卷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74—1135 【介紹】: 宋齊州歷城人,字子裳。以蔭補官,又中明法科。高宗建炎二年遷大理少卿,四年升大理卿。持法不阿,議法詳明。官至刑部侍郎。
全宋文·卷三一三六
王衣(一○七四——一一三五),濟南歷城(今山東濟南)人。以門蔭補太廟齋郎,后中明法科,歷深、冀二州法曹掾。大觀二年為大理評事,出通判襲慶府。入為刑部員外郎,升郎中。建炎三年擢大理少卿,以法斷范瓊之罪。紹興初除刑部侍郎,同詳定一司敕令。二年除集英殿修撰,奉祠。五年閏二月卒,年六十二。衣持法不阿,用刑明恕而不刻,議者賢之。見綦崇禮《王公墓志銘》(《北海集》卷三五),《宋史》卷三七七有傳。
程袞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二八七二
程袞,號任軒,鄱陽(今江西鄱陽)人,崇寧時在世。見《寶峰云庵真凈禪師語錄》卷末。
蔣彝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三一三三
蔣彝(一○七四——一一二二),字子有,吳郡(今江蘇蘇州)人。堂孫。以父蔭授太廟齋郎,調(diào)潤州金壇簿。政和二年權提轄陜西坑冶,六年提舉兩浙路常平,擢直秘閣、權兩浙路計度轉(zhuǎn)運副使。宣和四年復知明州,六月卒,年四十九。見程俱撰《蔣公墓志銘》(《北山小集》卷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16 【介紹】: 宋撫州臨川人,字幼槃,號竹友。謝逸弟。工詩文,兄弟齊名,同學于呂希哲,時稱二謝。嘗為漕司薦,報罷。以琴棋詩酒自娛,終身勵行,老死布衣。有《竹友集》。
全宋詩
謝薖(一○七四~一一一六),字幼槃,號竹友,臨川(今屬江西)人。曾舉進士不第,家居不仕(清《江西通志》卷一五一)。詩文與從兄謝逸齊名,時稱二謝。其名亦列入?yún)伪局小督髟娚缱谂蓤D》。徽宗政和六年卒(呂本中《謝幼槃文集跋》),年四十三(明弘治《撫州府志》卷二一)。著有《竹友集》十卷,其中詩七卷?!≈x薖詩,以《續(xù)古逸叢書》所收影宋本(藏江西省圖書館。為底本。校以影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小萬卷樓叢書》本(簡稱萬卷樓本)。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二九四五
謝薖(?——一一一四),字幼槃,號竹友,臨川(今屬江西撫州)人,逸弟,工詩文,時稱「二謝」,亦為江西詩派詩人之一。嘗為漕司首薦,省閱報罷。終身勵行,不為世俗所污。以琴棋詩酒自娛。政和四年卒。有文集十卷。其事跡略見《謝幼槃文集》序跋、《江西詩派宗社圖錄》、《宋史翼》卷二六。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虔州贛縣人,字行先,號玉巖居士。博學有德行,隱居城西通天巖。嘗為蘇頌、蒲宗孟所薦。蘇軾自海南歸,過而愛之。一時名流,多從之游?;兆诔鐚幹信e八行,為國子錄,再轉(zhuǎn)博士,以直秘閣歸。卒年八十四。
全宋詩
陽孝本,字行先,號玉巖居士,虔州贛(今江西贛州)人。隱于城西通天巖二十年,一時名士多從之游。徽宗崇寧中,舉八行,解褐為國子錄,轉(zhuǎn)博士。以直秘閣致仕,卒年八十四?!?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五八有傳。今錄詩三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撫州臨川人,字元禮。從孫復、胡瑗受經(jīng)。楊杰授以星歷諸書。不事科舉,筑葆光庵,杜門著書。王安石數(shù)論薦,不出?;兆诔鐚幹性t舉懷才抱藝之士,郡以之應詔。有《編年史要》、《周易論語解》及詩文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秦州成紀人,字子文。神宗熙寧中,殿試射藝補官。數(shù)從軍,累轉(zhuǎn)涇原將,除知河州。吐蕃趙懷德等叛,仲武設伏大敗之。進榮州防御使,轉(zhuǎn)西寧都護。羌王子臧征仆哥降,河南綏定,得仲武力居多。歷拜徐州觀察使、瀘川軍節(jié)度使。卒年七十三。謚威肅。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75—1127 【介紹】: 宋常州晉陵人,字子安,一字安常。第進士,又中詞學兼茂科。歷官太學博士、太常少卿、中書舍人,出知拱州。欽宗靖康初提舉醴泉觀。金人立張邦昌,拒受其偽命,憂憤廢食而卒。
全宋文·卷三○四○
李熙靖,(一○七五——一一二七),字子安,常州晉陵(今江蘇常州)人,公弼子。擢進士第,又中詞學兼茂,為太學正,升博士,除提舉河東學事,留為兵部員外郎。忤王黼,左遷太常少卿。黼罷,拜中書舍人,出知洪州。靖康初為顯謨閣待制,提舉醴泉觀。金人立張邦昌,命熙靖權直學士院,拒命,憂憤而卒,年五十三,追贈端明殿學士。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三,《宋史》卷三五七《李熙靖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75—1128 【介紹】: 即耶律延禧。遼代皇帝。字延寧,契丹名阿果。道宗孫。道宗死,嗣位,改壽昌七年為乾統(tǒng)元年,號天祚皇帝。天慶四年,女真反遼。次年,建金國。遼軍屢敗。保大二年,帝兵敗西逃。五年,在應州為金軍俘獲,降封海濱王,以疾終。遼亡。在位二十五年。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仁欽,福建(今福州)人?;兆诮ㄖ芯竾辏ㄒ灰弧鹨唬┳〕朱`巖,賜號靖照大師。大觀初賜紫。事見《靈巖志》卷二。今錄詩十二首。
全宋文·卷二五六二
仁欽,號凈照,建安(今福建建甌)人。崇寧、大觀間住持泰山靈巖寺,后歸老濟州東禪寺。見《泰山志》卷一七。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法燈(一○七五~一一二七),號傳炤,俗姓王(此據(jù)塔銘,《嘉泰普燈錄》、《五燈會元》作劉氏),華陽(今四川成都)人。二十三歲剃落于承天院,受其足戒。嘗師事圓明、寶梵。后下荊江、歷淮山,北抵漢沔,遍謁諸老?;兆谡推吣辏ㄒ灰灰黄撸┪鳉w,詔住襄陽鹿門政和禪寺。為青原下十二世,為芙蓉道楷禪師法嗣。欽宗靖康二年卒,年五十三。事見《石門文字禪》卷二九《鹿門燈禪師塔銘》?!?a target='_blank'>嘉泰普燈錄》卷五、《五燈會元》卷一四有傳。
補續(xù)高僧傳·護法篇
法燈。字傳炤。成都華陽王氏子。自幼時。則能論氣節(jié)。工翰墨。逸群不受世緣控勒。年二十三。剃落于承天院。受具足戒。即當首楞嚴講。耆年皆卑下之。其師圓明大師。棄講出蜀。師侍行。至恭州而歿。師扶護歸葬成都。辭塔而去。下荊江。歷淮山。北抵漢沔。遍謁諸老。所至少留。機語不契。振策即行。登大洪。謁楷禪師。遂服膺戾止。承顏接詞。商略古今。應機妙密。當仁不讓。大觀初。楷公應詔而西。三年。坐不受師名敕牒??p掖其衣謫緇州。師趼足隨之。緇之道俗高其義。太守李公擴。虛太平興國禪院。以居之。于是。洞上宗風。盛于京東。政和元年。楷公得釋。東遁海濱千馀里。太湖中而止。草衣澗飲。若將終焉。師猶往從之??允洲揶碓?。云巖路絕。責在汝躬。行矣。師識其意。再拜而還。七年。解院事。西歸京師。名聞天子。俄詔住襄陽鹿門政和禪寺。師謝恩罷退。飯丞相第堂。吏抱牘至白曰。江州東林寺。當改為觀。從道士所請。師避席曰。廬山冠世絕境。東林又其勝處。世為僧居。如春湖白鷗。自然相宜。今黃冠其中。絕境其厄會乎。丞相大以為然。東林之獲存。師之力也。既至漢上??⒅S諸山辦金帛。詣京師作千道齋。師笑曰。童牙事佛有死無二。茍非風狂失心。輒以十方檀施之物。千里媚道士耶。郡將愧其言而止。然天下叢林。聞而壯之。鹿門。瀕漢江。斷岸千尺。寺嘗艱于水。師坐巖石下。念曰。吾欲叢林此地。為皇朝植福。而泉不能贍眾。山靈其亦知之乎。師以杖擿草根。俄眾泉觱發(fā)。一眾大驚。山中之人。目之曰燈公泉。師初依夾山齡禪師。齡道孤化。而無嗣之者。僧惟顯。得其旨。隱于南岳。師以書抵長沙。使者迎出。以居龍安禪寺。聞者服其公。貴其行。初慧定禪師自覺。革律為禪。開創(chuàng)未半而逝。蟻藏蜂聚。故窠遺垤。十猶七。師為一新之。長廡廣廈。萬礎盤崖。椎拂之下五千指。十年之間。宗風大振。人徒見其婆娑勃窣若游戲。然不知其至剛峭激也。篤信所學。雖威武貴勢。不敢干以非義。性喜施。不計有無。傾囷倒廩。以走人之急。靖康二年春。金人復入寇。兩宮圍閉。師驚悸不言。謝遣學徒。杜門面壁而已。弟子曰。朝廷軍旅之事。何預林下人。而師獨憂念之深乎。師熟視。徐曰。河潤九里。漸洳者三百步。木仆千仞。蹂踐者一寸草。豈有中原失守。而林下之人得寧逸耶。五月十三日中夜安坐。戒門弟子。皆宗門大事。不及其私。泊然而逝。檢其所蓄。道具之外。書畫數(shù)軸而已。閱世五十有三。坐夏三十。塔全身于山口別墅慧定塔之東。
陶節(jié)夫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饒州鄱陽人,字子禮。舉進士。歷新會縣令。章楶帥涇原,辟入府?;兆诔鐚幊鯙橹v議司檢討官,累官知延安府。以招降羌人功,加集賢殿修撰。筑石堡等四城,擊潰來犯夏軍,連擢顯謨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四年,收復銀州,升樞密直學士。順蔡京意旨,拒絕與西夏通好。領經(jīng)制環(huán)慶、涇原、河東邊事,陳取興、靈之策,加龍圖閣學士。朝廷罷經(jīng)制司,棄所城地,乃徙洪州,改江寧府,歷知青、秦二州及太原府。后坐事降為待制,知永興軍,尋卒。
全宋文·卷二七○九
陶節(jié)夫,字子禮,鄱陽(今江西波陽)人。舉進士,授廣州錄事參軍,知新會縣。崇寧初為講議司檢討官,遷陜西轉(zhuǎn)運副使,徙知延安府,以招降羌人功,加集賢殿修撰,累進樞密直學士。尋領經(jīng)制環(huán)慶、涇原、河東邊事,加龍圖閣學士。徙內(nèi)郡,歷知洪州、江寧府、太原府。坐上疏乞留本道兵,降為待制知永興軍,卒?!?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四八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湖州歸安人,字翼中,號無求子,又號大隱翁。哲宗元祐三年進士。工醫(yī)術,尤深于傷寒。壯年辭官居西湖,著書釀酒?;兆跁r,起授醫(yī)學博士。坐書東坡詩,貶達州。后以宮祠還。有《北山酒經(jīng)》、《類證活人書》。
全宋文·卷二七九○
朱肱,字翼中,一字亦中,自號無求子、大隱翁,湖州烏程(今浙江湖州)人。元祐三年進士及第。善醫(yī),尤深于《傷寒》。徽宗起為醫(yī)學博士。崇寧初,為雄州防禦推官、知鄧州錄事參軍。政和五年,坐書東坡詩貶達州。后以朝奉郎提點洞霄宮,致仕,僑居西湖上。卒。著有《大隱翁酒經(jīng)》一卷(存)、《南陽活人書》二十卷(存)、《內(nèi)外二景圖》三卷。見《宋會要輯稿》職官六八之三四,《宋史》卷二○五、二○七,《續(xù)資治通鑒》卷八七,《宋史翼》卷三八,《宋詩紀事》卷四○。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蘄州蘄春人,字子仁。年十六預鄉(xiāng)薦,下第歸,杜門不出凡二十年。哲宗元符末詔征不赴。與弟林敏修居比鄰,終老以文字相友善,世稱二林?;兆谡椭匈n號高隱處士。
全宋詩
林敏功,字子仁,蘄春(今屬湖北)人。年十六,預鄉(xiāng)薦,下第歸,杜門不出二十年。哲宗元符末詔徵不赴,與弟敏修以文字終老,世號“二林”?;兆谡椭?,賜號高隱處士。有詩文百卷,號《蒙山集》;又有《高隱集》七卷(《直齋書錄解題》卷二○),一作《林敏功集》十卷(《宋史·藝文志》),均佚。事見《尚友錄》卷一三、《江西詩社宗派圖錄》。今錄詩八首。
全宋文·卷二八八○
林敏功,字子仁,蘄州蘄春(今湖北蘄春蘄州鎮(zhèn)西北)人。治《春秋》,年十六預鄉(xiāng)薦,下第歸,杜門不出者二十年。元符末,詔徵不起,賜號高隱處士、朝散大夫。與弟敏修比鄰居終老,世號「二林」。有詩文百卷,號《蒙山集》,兵火后多佚,南宋存《高隱集》七卷(一作十卷)。呂本中《江西詩社宗派圖》,二林皆列入。見《楚紀》卷四七,《江西詩社宗派圖錄》,《直齋書錄解題》卷二○,《宋史》卷二○八《藝文志》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