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068,分2072頁顯示
上一頁 203 204 205 206 207 209 210 211 212 下一頁
其它辭典
崔子堅張輝(字 子充 號 草堂 )朱輅(字 廷玉、廷圭 號 山叟 )杜開(號 南湖休圃翁 )林根(號 桂嶺逸人 )林震(字 時敷、時敏 號 介翁、介甫 )王仍(字 子因 )王蘋(字 信伯 號 震澤 )趙子俅釋慧昌( 張 號 擔板翁 )張綱(字 彥正、彥政 號 華陽老人 章簡 )李綱(字 伯紀 號 梁溪、梁溪居士、梁溪先生、梁溪病叟 忠定 )楊震(世稱 關(guān)西孔子 字 子發(fā) 恭毅 )胡舜陟(字 汝明 號 三山老人 )謝安時(字 尚可 號 桂堂居士、桂堂 )
人物簡介
簡介大觀四年(1110)任夔州路轉(zhuǎn)運判官。政和元年(1111)4月降兩官落職。政和三年(1113)任夔州路提舉常平等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溫州永嘉人,字子充,號草堂。天資謹飭,喜問學。自六經(jīng)史傳諸子百家之說,皆通習而辨析之。性篤孝,居喪哀毀不自勝。日從事于治氣養(yǎng)心之術(shù)?;兆谡投晟仙徇凇@圻w洪州教授,以薦為國子學錄。有《草堂語錄》。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二八二二朱輅,字廷玉(一作廷圭、廷圭),號山叟,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與唐庚游,蓋哲宗、徽宗間人。嘗官尚書郎,坐罪斥居階州。著有《羅池廟碑全解》。見《五百家注音辨昌黎先生文集》卷首《諸儒名氏》,《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首姓氏(按《播芳大全》此姓氏表列有「朱山叟輅」,又有「朱廷圭」,然所收正文并無署「朱山叟」者,是「朱廷圭」實即「朱山叟」),《方輿勝覽》卷七○,唐庚《眉山詩集》卷三。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二九四七杜開,徽宗時人,號南湖休圃翁。著有《錦帶補注》一卷(存)。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三○四一林根,自號桂嶺逸人,徽宗時溫州平陽(今浙江平陽)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興化軍莆田人,字時敷,號介翁。徽宗崇寧二年進士。累官左正言,權(quán)給事中,歷知數(shù)州府,仕至秘書少監(jiān),以不附二蔡有聲于時。長于集句,嘗用詩三百八十家為《集句詩》。有《禮問》、《易傳》、《易數(shù)》、《易問》及文集等。
全宋詩林震,字時敏(《宋史》作敷),號介甫,莆田(今屬福建)人。沖之從子?;兆诔鐚幎辏ㄒ灰弧鹑┻M士(清乾隆《福建通志》卷三三)。歷知濟南、東平府及泗、廬、蘄等州,為京東、京西、淮西等路轉(zhuǎn)運使,以不附二蔡,有聲崇寧、大觀間,仕至秘書少監(jiān)。著有集句詩七卷、文集一百卷等,已佚。事見《莆陽比事》卷二、三及《宋史》卷四四九《林沖之傳》。
全宋文·卷三○六三林震,字時敷(一作敷),號介翁,莆田(今福建莆田)人,林渙子。登崇寧二年進士第三。累至左正言、權(quán)給事中,忤蔡京,遷太常少卿,尋除直秘閣。歷知濟南東平府、廬、陽、汝、泗、蘄、新、潤、泉九郡,召除起居郎,遷秘書少監(jiān),卒。有文集一百卷、《禮問》三十卷、《易傳》十卷、《易數(shù)》三十卷、《易問》五卷、《經(jīng)語千字文》一卷。見《宋史》卷四四九《忠義傳》四,《莆陽比事》卷二、三,道光《福建通志》卷一八○《宋列傳》。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三七七七王仍,字子因,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徽宗時在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82—1153
【介紹】:
宋福州福清人,徙居吳中。字信伯,號震澤。從程顥、程頤學,為高弟。高宗紹興四年,以薦賜進士出身,除秘書省正字,參與修《神宗實錄》。以著作佐郎通判常州,為秦檜所抑,數(shù)年不得召,因族子坐法株連奪官。后以左朝奉郎致仕。有《王著作集》。
全宋文·卷三五○七王蘋(一○八二——一一五三),字信伯,號震澤,福州福清(今福建福清)人,徙居蘇州(治今江蘇蘇州)。師事程頤,為其高弟。紹興四年以趙鼎薦對,賜進士出身,除秘書省正字兼史館???,遷著作佐郎。乞補外,通判常州,主管臺州崇道觀。以朝奉大夫致仕。紹興二十三年卒,年七十二。有文集四卷。見章憲《王著作墓志銘》及《國史傳》,《吳郡志》本傳(均載《王著作集》卷五)及《宋元學案》卷二九,《宋史翼》卷二四。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三○三四趙子俅,徽宗時為忠翊郎、添差池州監(jiān)押。
人物簡介
全宋詩釋慧昌,俗姓張,長?。ń駥俑=ǎ┤恕I斦茏?,徽宗時。祝發(fā)后遍游叢林,卒業(yè)廬山羅漢院小南禪師,住南岳雷峰。晚住云蓋山,自號擔板翁,卒年八十一。事見《永樂大典》卷七八九五引《臨汀志》。今錄詩二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83—1166
【介紹】:
宋潤州丹陽人,字彥正,一作彥政,晚號華陽老人。入太學,三中首選,徽宗政和四年以上舍及第,特授太學官。除校書郎,論事與蔡京不合,被擠罷職。久之還故官,兼修《國朝會要》、校定御前文字。后累官中書舍人。高宗建炎初為給事中,以秦檜用事致仕。檜卒,召為吏部侍郎兼侍讀。在朝屢有論列,遷參知政事。告老,以資政殿學士知婺州,尋致仕。有《華陽集》等。
全宋詩張綱(一○八三~一一六六),字彥正,晚號華陽老人,金壇(今屬江蘇)人(元《至順鎮(zhèn)江志》卷一八)。徽宗政和四年(一一一四),試上舍及第,釋褐授承事郎。五年,為國子正。六年,除太學博士、秘書省校書郎。八年因忤蔡京出主管成都玉局觀。宣和三年(一一二一),再除秘書省校書郎,兼修國朝會要。四年,除著作佐郎。五年,為屯田員外郎。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除兩浙提點刑獄。紹興二年(一一三二),改江東提點刑獄。三年,召為中書舍人。四年,遷給事中,以言事罷,提舉江州太平觀。二十三年,以左中奉大夫致仕。二十五年,秦檜死,起為給事中。二十六年,除吏部侍郎,兼侍講。二十七年五月為參知政事,九月,以年老辭機務(wù),除資政殿學士,出知婺州。二十八年,轉(zhuǎn)左大中大夫,依前充資政殿學士致仕。孝宗乾道二年卒,年八十四,謚章簡。有《華陽集》四十卷,其中詩五卷。又有《瀛洲唱和集》八卷等,已佚。事見本集卷四○附洪箴《張公行狀》,《宋史》卷三九○有傳?!埦V詩,以明萬歷二十五年金壇于文熙刻《華陽集》(藏北京圖書館,四部叢刊三編亦據(jù)此本影?。榈妆?,校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兩宋名賢小集》(簡稱名賢小集)、《曲阿詩綜》。新輯集外詩一首,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三六六一張綱(一○八三——一一六六),字彥正,晚號華陽老人,鎮(zhèn)江府金壇(今江蘇金壇)人。政和五年舉進士,徽宗以其三中首選,特除太學正,遷博士。宣和三年除校書郎。論事與蔡京不合,出管玉局觀。久之還故官,兼修《國朝會要》,校正御前文字。遷著作佐郎,為屯田、司勛郎。靖康元年,出為兩浙提刑。紹興二年,改江東提刑,次年擢中書舍人。四年,除給事中,以劾提舉江州太平觀。紹興二十三年引年致仕。二十五年召為吏部侍郎,次年兼侍講,權(quán)吏部尚書、參知政事。期年告老,以資政殿學士知婺州,尋致仕。乾道二年卒,年八十四,賜謚章簡。著有《尚書解》三十卷、《六經(jīng)辨疑》五卷、《確論》十卷、《聞見錄》五卷、《華陽集》四十卷。見所撰《乞?qū)m觀第四狀》(《華陽集》卷一六)、洪箴《張公行狀》(《華陽集》卷四○)、《宋史》卷三九○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83—1140
【介紹】:
宋邵武人,字伯紀,號梁溪。徽宗政和二年進士。宣和間為太常少卿,金人南下,因刺臂血上疏,請徽宗禪位太子以號召天下。欽宗立,歷任兵部侍郎、東京留守、親征行營使。堅主抗金,反對遷都,積極備戰(zhàn),迫使金兵撤離。未幾以“專主戰(zhàn)議”被逐。高宗建炎元年,進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力主聯(lián)合兩河義士,薦宗澤,然高宗意存茍安,為相僅七十五日即罷。后屢陳抗金大計,均未納。卒謚忠定。有《梁溪集》。
全宋詩李綱(一○八三~一一四○),字伯紀,號梁溪居士,邵武(今屬福建)人,自其祖始居無錫(今屬江蘇)。徽宗政和二年(一一一二)進士。積官至監(jiān)察御史兼權(quán)殿中侍御史,因忤權(quán)貴,改比部員外郎,遷起居郎。宣和元年(一一一九),因言事謫監(jiān)南劍州沙縣稅務(wù)。七年,為太常少卿。欽宗即位,除兵部侍郎,為行營參謀官,力主抗金,以姚平仲兵敗罷。尋復尚書右丞,充京城四壁守御使,除知樞密院事。后因反對和議,落職提舉亳州明道宮,建昌軍安置,再謫寧江。金兵再至,除資政殿大學士,領(lǐng)開封府事。綱行次長沙受命,率湖南勤王師入援,未而而開封已陷。高宗即位,拜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因反對避地東南,落職居鄂州。紹興二年(一一三二),除觀文殿學士、湖廣宣撫使兼知潭州。未幾罷提舉西京崇福宮。五年,疏奏攻戰(zhàn)、守備、措置、綏懷之策,除江西安撫制置大使兼知洪州。九年,除知潭州、荊湖南路安撫大使,力辭。十年卒,年五十八。贈少師。謚忠定。綱為著名抗金志士,將領(lǐng)如宗澤、韓世忠或得其扶掖,或在其麾下。有《梁溪集》一百八十卷。本集附有行狀及年譜多種,《宋史》卷三五八、三五九有傳。 李綱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其中詩二十八卷)為底本,校以清初《梁溪先生文集》(五十卷,簡稱藍格本,藏上海華東師大圖書館)、道光十四年刊本(簡稱道光本、藏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宋刻殘本(存詩二卷,簡稱殘宋本,藏上海圖書館),參校明崇禎刻、左光先等輯《宋李忠定公奏議選》(簡稱左選,藏北京大學圖書館)、日本安政六年刻、賴襄選《李忠定公集鈔》。詩集外散見詩及新輯集外詩,另編一卷。
詞學圖錄李綱(1083-1140) 字伯紀。邵武(今屬福建)人。有《梁溪詞》,一名《李忠定公長短句》。
黃鶴樓志·人物篇李綱(1083—1140) 宋代官員、抗金名臣、學者。字伯紀,號梁溪先生。常州無錫人,祖籍福建邵武。政和二年(1112)進士,官至太常少卿。宋欽宗時,授兵部侍郎、尚書右丞。宋高宗時起用為相,曾力圖革新內(nèi)政,僅七十七天即遭罷免。紹興二年(1132)復起為湖南宣撫使兼知潭州,旋又遭免職。卒贈少師,贈隴西郡開國公,謚忠定。工詩文,亦能詞,著述甚多,有《梁溪先生文集》《梁溪詞》等。建炎元年(1127)后,李綱罷相貶居鄂州,曾作《次通城送季言弟還錫山二首》,有“渚宮此去無他地,悵望自登黃鶴樓”之句,后又作《懷季言弟并簡仲輔叔易》長詩,有“憑高欲望遠,獨上黃鶴樓”之句。
全宋文·卷三六八一李綱(一○八三—一一四○),字伯紀,號梁溪病叟,邵武(今福建邵武)人,自其祖徙居無錫。登政和二年進士第。積官至起居郎,宣和元年以京師大水上疏言事,謫監(jiān)沙縣稅務(wù)。七年,為太常少卿,時金人渝盟,上禦戎五策,又刺臂血上疏論內(nèi)禪,其議乃決。欽宗即位,除兵部侍郎。靖康初,為行營參謀官。金兵渡河,力主迎戰(zhàn),擢尚書右丞,為東京留守、親征行營使,躬身督戰(zhàn),金兵乃退。朝廷議和,金人以其用兵為言,遂罷。太學生詣闕上書,明其無罪,復官,又除知樞密院事,為河東、北宣撫使,以解太原之圍。時方議和,詔止進兵,遂乞罷,除觀文殿學士、知揚州,以專主戰(zhàn)議落職。金兵再至,除資政殿大學士,領(lǐng)開封府事。高宗即位,拜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兼充御營使。為主和派所沮,在位僅七十馀日而罷。紹興二年,除觀文殿學士、湖廣宣撫使兼知潭州。為徐俯等所劾,罷。五年,除江西安撫制置大使兼知洪州。九年,除知潭州、荊湖南路安撫大使。紹興十年薨,年五十八。謚忠定。平生主戰(zhàn),負天下重望,屢起屢蹶?!?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五八至三五九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83—1126
【介紹】:
宋代州崞縣人,字子發(fā)。以弓馬絕倫為安邊巡檢。河東軍征臧底河,敵據(jù)山為城,震率壯士拔劍先登,建功第一。后從折可存鎮(zhèn)壓方臘,出奇計俘獲義軍首領(lǐng)呂師囊。還知麟州建寧寨。欽宗靖康初夏人圍建寧,拒守力戰(zhàn)而歿。謚恭毅。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83—1143
【介紹】:
宋徽州績溪人,字汝明,號三山老人?;兆诖笥^三年進士。歷官監(jiān)察御史。欽宗時奏言戰(zhàn)禍始于趙良嗣,請殺之以快天下。遷侍御史。高宗即位,言者論其嘗事張邦昌偽廷,降集英殿修撰,知廬州。守廬二年,修城治戰(zhàn)具,出兵擊盜,人心始安。累遷廣西經(jīng)略使,因素為秦檜所惡,又遭轉(zhuǎn)運副使呂源誣陷,下獄死。
全宋詩胡舜陟(一○八三~一一四三),字汝明,晚號三山老人績溪(今屬安徽)人。徽宗大觀三年(一一○九)進士,調(diào)山陰主簿。歷秀州教授,選為睦親宅宗子博士,遷監(jiān)察御史。欽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擢侍御史。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出知廬州。三年,移建康府。四年,改臨安府,以事奪職提舉江州太平觀(《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三四)。紹興元年(一一三一),起充京畿數(shù)略安撫使。二年,再知廬州。五年,移靜江府(同上書卷一○一)。八年,以事罷;十年,再知靜江(同上書卷一一九、一三五)。十三年,以忤秦檜死于靜江獄,年六十一。秦檜敗后追贈少師。著有《三山老人語錄》等,已佚。清道光十九年裔孫胡培翚輯有《胡少師總集》六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七八、《新安文獻志》卷七八有傳。今錄詩十四首。
全宋文·卷三七七四胡舜陟(一○八三——一一四三),字汝明,徽州績溪(今安徽績溪)人。登大觀三年進士第,歷州縣官,為監(jiān)察御史。遷侍御史。高宗即位,言者論其嘗事偽廷,除集英殿修撰、知廬州。擢徽猷閣待制,知建康府,改臨安府,充京畿數(shù)路宣撫使,遷廬壽鎮(zhèn)撫使,改淮西安撫使。紹興五年知靜江府。為臺官論罷。十年復為廣西經(jīng)略使、知靜江府。十三年,運副呂源以書抵秦檜,訟舜陟受金盜馬,非訕朝政。秦檜素惡舜陟,奏遣大理寺官往推劾,辭不服,死獄中?!?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七八有傳,又見清胡培翚《胡少師年譜》。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建寧政和人,字尚可,號桂堂居士。博通經(jīng)傳,涉筆成文?;兆诔鐚帯⒋笥^間以兩優(yōu)貢入太學。謁告歸,復預(yù)鄉(xiāng)薦。欽宗靖康之變,攜家隱西坑別墅。后以累舉得官,不拜,終于家。
全宋詩謝安時,字尚可,政和(今屬福建)人?;兆诖笥^中優(yōu)貢生。靖康之變,攜家隱其鄉(xiāng)西坑別墅,庭植三桂,自號桂堂。民國《政和縣志》卷二八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