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介紹】: 明福建福寧人,號種松子。能以脈象決人生死。知州李時之子病劇,諸醫(yī)束手,杞投藥而愈。正德六年,福寧大疫,知州萬廷彩命杞施藥于申明亭,存活甚眾。
人物簡介
【生卒】:1471—1547 【介紹】: 明浙江蘭溪人,字元素。讀書學(xué)古,不應(yīng)徵召,遍游吳楚名勝。正德時隱于白云源,自號一壺生。嘉靖初徙居金華,晚年歸故里,自號寒溪子。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元素,蘭溪人。有寒溪子集。明詩紀(jì)事·丁簽·卷十五
太古字元素,蘭溪人。有《寒溪子集》。 (吳之器《婺書》:王文成嘗過太古,擷蔬食之。次日報謁,亦以蔬進。太古正色曰:故人山人,草具固爾。伯安徹侯也,胡為乎山人具?」文成遜謝,改治具。嘗與唐文襄相失,會文襄以太宰召,貽詩曰:「世態(tài)經(jīng)秋葉,浮名下瀨船?!刮南鍨橹異澣?。其任放如此。 《四友齋叢說》:孫太初過江,人未有知者。方寒溪一見,大為延與。太初詩格本高,又儀狀軒舉,豐神俊異,后聲譬遂出寒溪之右。 田按,太古負(fù)氣傲岸,山澤俊人,詩亦灑落不凡。)
人物簡介
馮蘭,字子佩,直隸保定府蠡縣人,軍籍。順天府鄉(xiāng)試第四十六名舉人。弘治六年(1493年)中式癸丑科二甲第二十一名進士。授吏部主事,歷員外郎,正德初升吏部文選司郎中,四年正月升為南京通政司右通政,六年八月改任北京通政司右通政、提督謄黃。九年十一月升光祿寺卿,十四年七月升為工部右侍郎,管理易州山廠柴炭。嘉靖元年被令致仕。
人物簡介
朝鮮人。字子實。自號松堂。系出密陽。世居善山之省谷。曾祖諱好問。世祖朝。生先生于京第。自幼器度卓犖。絕出等夷。五歲。喪考。七歲。喪妣。十歲。喪祖妣。十二歲又遭祖考喪。先生以承重。廬于墓側(cè)。服闋。習(xí)武藝。射必命中。勇能超越墻屋。十七。隨上謚使李世弼赴帝都。二十一。從都元帥李克均征建州。二十二壬子。中武科。除司仆。調(diào)宣傳官。道逢劇賊。以計伏之。救得行旅百馀人。甲寅。入直禁中。中夜不寐。忽噓唏流淚曰。馳馬試劍。一勇夫事耳。人而不學(xué)。何以為君子。便有決歸之志。會成廟升遐。燕山嗣位。先生適見燕山手射成廟所養(yǎng)鹿殪之。大悸于心。即日謝病。挈家歸鄉(xiāng)里。后之尚論者。以為當(dāng)時最先見機。惟松堂云。卜筑于洛江之上。盡棄前業(yè)。折節(jié)讀書。一日。請學(xué)于新堂鄭先生鵬。新堂知先生有質(zhì)可大受。激而進之。謬曰。子武人。讀書何為。對曰?;趨s顛沛迷涂。欲讀書知向方耳。新堂以大學(xué)授之曰。學(xué)問之道。在格物致知。宜精讀此書。先生退棲鳳山僧舍。熟讀不輟。新堂與樸斯文耕。往訪談問。新堂舉手指冷山曰。彼山外。復(fù)有何物。先生不能答。新堂曰。子之讀書未精。宜更讀之。先生唯唯而退。不省所指。更讀數(shù)月。恍然覺曰。此山之外。復(fù)有山。寧有他物。以此復(fù)于新堂。新堂曰。乃今知子之讀書之功也。道在邇而求諸遠(yuǎn)。格致當(dāng)從切近底用力透得。不必別求高遠(yuǎn)。仍與往來留止。益勉以性理諸書。講劘浸灌。甚有相長之樂。及中廟改玉。朝廷肅清。而先生猶無宦達(dá)意。己巳。除宣傳官。謝恩即歸。庚午。有倭警。以助防將赴昌原。冬罷防還。辛未。又除宣傳官。不赴。甲戌。除黃澗縣監(jiān)。為治簡靜。一境大安。丙子。褒遷江界府使。戊寅。又以政最。擢拜通政大夫,義州牧使。未至。移除同副承旨。再轉(zhuǎn)至左副。久司喉舌。出納惟允。屢侍經(jīng)筵。裨益亦多。權(quán)忠定公橃。為都承旨。啟曰內(nèi)醫(yī)提調(diào)。大典只云承旨兼之。都承旨例。非古也。承旨樸英。精通醫(yī)藥。請使兼帶。監(jiān)劑御藥。先生固辭不居。時議兩美之。己卯春。升兵曹參判。時靜庵先生。得君行道。諸賢滿朝。人皆拭目翹治。而群小之不容于清議者。積忿伺釁。陰蓄禍心。先生獨炳其將剝之漸。遽引疾退歸。靜庵諸賢。餞于都門外。同郡樸龍巖云。謁先生。先生欣然曰。何相見之晚也。與之偕行。至無極驛川上。先生吟一詩曰。無中春意柳先知。白發(fā)江山不欲欺。六載靜聞天嘿嘿。何時刮目見幾微。書于片石。示龍巖。仍投諸水。蓋寓其燭幾之微意。而不欲人知之也。既歸。先生謂龍巖曰。聞成之名。久矣。愿與之相見。成之者。金真樂堂就成字也。龍巖見真樂謂曰。松堂道大德崇。渾然沖瀜。為東方理學(xué)之宗匠。吾輩執(zhí)經(jīng)問難于門下。則幸矣。真樂初未信。勉應(yīng)曰諾。龍巖告于先生。先生即命駕約會于月波亭上。談?wù)撘迫?。真樂告龍巖曰。若非吾子。吾其虛死矣。遂行弟子之禮焉。夏。見差圣節(jié)使。不敢辭造朝。拜同知中樞。秋。赴帝都。季冬。竣事還。諸賢皆罹禍。先生亦被駁降一資。除僉樞。庚辰。為金海府使。辛巳。加罪士類。先生亦削職還于家。府民金億濟。以嘗負(fù)訟怨之。誣告先生與慶州府尹柳仁淑謀去執(zhí)政。拿鞫被酷刑。先生初不知端由。后知億濟所為。悉暴赴任后一未見仁淑及億濟訟屈之狀。乃得脫。反坐億濟焉。先生舁歸舊居。愈絕意當(dāng)世。專心所學(xué)。丁酉。袞,貞之黨敗。士類稍稍進用。始還授先生職牒。戊戌。拜慶尚左道兵馬使。庚子三月二十一日。卒于營。享年七十。返葬于善山北面官洞坤坐之原。配貞夫人廣州李氏。都承旨世匡之女。有一子曰居易。生員。娶鄭新堂女。生二子。長曰敦復(fù)。生員參奉。次曰敦仁。參奉。女二。適士人金昌鳳進士南守正。敦復(fù)之孫敬吉。僉樞。敬吉曾孫準(zhǔn)世。承文正字。敦仁之孫敬祉。登武科。深被孝廟知遇。有痛飲黃龍之志。卒官左尹。其孫守剛。宣川防禦使。外裔則韓興君李汝發(fā),判書李基夏。仍父子為大將。先生嘗手寫大學(xué)經(jīng)一章。附以諸儒之論。常目在之。又著大學(xué)兩圖。第一圖。以格物為知之始。致知為知之極。誠意為行之始。正心修身為行之極。以明窮此理體此理之要。以齊家為推之始。治國平天下。為推之極。以明推此理之驗。第二圖。左書格致誠。為心上工夫。當(dāng)中大書正心二字。為統(tǒng)知行該本末之樞紐主宰。右書修齊治平。為正心中流出。在江界時。又著白鹿洞規(guī)解。祖述朱夫子。而補以諸儒說。末又自為跋。反復(fù)曉釋。以教江之士民。從而化之者眾。其他詩文。散軼殆盡。今其載于淵源錄者。特大鼎之一臠。而不尚藻繪。蒼蔚俊爽。率皆玩心透理之語。斯可見先生之性情氣像。夫何必多乎哉。先生晚年。學(xué)益高。道益明。容儀粹盎。表里洞徹。覿德者醇醉。質(zhì)疑者冰釋。四方學(xué)者。翕然歸之。如大谷成公運,一齋李公恒。皆嘗遠(yuǎn)來請業(yè)。而其終始成就之者。真樂與其弟久庵就文,樸龍巖暨冶川樸公紹是已。嗚呼。自古豪杰之士。一朝脫去舊習(xí)。勇返正軌。為百世所尊仰者。獨有早悅孫吳之橫渠夫子。而惟先生亦嘗馳騁武事。跅弛不羈。禁直一夜之淚。遂為道學(xué)之根基?;剀噺?fù)路。累簣成山。毅然以圣賢事業(yè)。杠功一身。卒為間世之真儒。非天下之大勇而能之乎。雖謂之橫渠后一人。非過也。至若出處行藏。惟義與俱。無愧于古哲。其亦賢矣哉。先生學(xué)問之正。造詣之深。當(dāng)時諸賢之論備矣。退溪李先生。撰龍巖碣文曰。見松堂樸先生于京師。問知為學(xué)大方。又曰。善之一州。前有吉先生之風(fēng)節(jié)。后有樸松堂,鄭青松之道義。晦齋李先生誄先生曰。天不喪斯文。東隅尚有人。淵源元有自。英邁又超倫。軒冕浮云外。吟哦逝水濱。窮探極遐妙。高步入真純。風(fēng)月無邊景。乾坤滿眼春。一源觀浩渺。萬物總熙淳。又曰。遲暮時逢泰。風(fēng)云道更屯。丹心天北極。素發(fā)海東漘。未展陶镕手。寧同矍鑠臣。有言傳士類。無福嘆生民。成大谷祭先生曰。河岳鐘靈。辰象降精。異人間出。千載一鳴。又曰。閉室探經(jīng)。咀吮道腴。非惟沿流。乃討厥源。宮墻數(shù)仞。允得其門。蘇齋盧公守慎。撰李一齋碣文曰。聞松堂樸先生有道重研。至一善久在函丈乃歸。而于本領(lǐng)上有契焉。栗谷李先生經(jīng)筵日記曰。許曄謁李浚慶??c曰。今人皆以道學(xué)推趙公光祖。而樸公英,鄭公鵬。世無知者。何歟。曄曰。不特樸,鄭。近日閔公箕。學(xué)行俱備。人無知者??c曰。子欲比閔箕于樸,鄭耶。噫。宗儒如晦,退,栗。名賢如大谷,蘇齋,東皋。去先生之世不遠(yuǎn)。而其所尊敬而稱述之者如此。則先生之為先生。可想于千載之下矣。先生既歿。邑人營書院于江岸。以吉冶隱,金佔畢,鄭新堂及先生并享。黃澗,江界。亦皆立祠祀之。今上丙寅。相臣建請己卯諸賢中學(xué)問名節(jié)特異者十人。贈職贈謚。上從之而先生與焉。贈資憲大夫,吏曹判書兼知義禁府事,五衛(wèi)都總府都總管。圣朝尊尚表闡之典。至是而無馀憾矣。先生后孫命宅。以樸進士益齡所為狀。來請請謚之狀于在魯。在魯謝非其人不獲。則謹(jǐn)據(jù)元狀及淵源錄兼廣采他書之可徵者。補其闕漏。釐其訛舛。組成次第而歸之。曷敢曰能摹寫先生。只以寓高山景行之思云爾。
人物簡介
朱袞(1471年—?),字子文,直隸長洲縣人,湖廣永州衛(wèi)籍。朱袞自幼聰穎,治禮記,弘治十一年(1498年)中式戊午科湖廣鄉(xiāng)試第二名舉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登壬戌科三甲第一百六十八名進士??歼x翰林院庶吉士,弘治十七年(1504年)十月授江西道御史,正德三年(1508年)巡按云南,六月奏劾洱海衛(wèi)指揮章表等侵欺錢糧,宜行提問。因忤劉瑾,降嘉善縣縣丞。劉瑾敗,起為南京吏部郎中。正德八年(1513年)正月,升云南布政司左參議。正德十年(1515年)五月,升本省按察司副使,丁憂歸。嘉靖元年(1522年)十月服闋,復(fù)除原職,嘉靖三年(1524年)十一月升四川右參政。
人物簡介
高嶼(1472年—?),字子洲,直隸昆山縣人,錦衣衛(wèi)籍。弘治十四年(1501年)辛酉科順天府鄉(xiāng)試第三十二名舉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中式壬戌科三甲第一百五十六名進士。授長興縣知縣,正德三年(1508年)十月選授云南道試御史,四年四月以考察才力不及降調(diào)為知縣。升濟寧州知州、濟南府知府,十五年十一月升山東按察司副使、整飭天津等處兵備。
人物簡介
汪瑛(1483年—?年),字子脩,浙江處州衛(wèi)官籍,直隸旌德縣人。治《詩經(jīng)》,行一,由府學(xué)生中式正德二年(1507年)丁卯科浙江鄉(xiāng)試第七名舉人,正德三年(1508年)聯(lián)捷戊辰科會試第三名,第三甲第一百八十九名進士。任兵部主事,升郎中,正德十六年(1521年)十二月升福建按察司副使,剿泉州賊,一方以定。會進京入覲,卒于途。著有《抱關(guān)稿》、《西巖文集》。
人物簡介
【生卒】:1472—1528 【介紹】: 明浙江馀姚人,初名云,字伯安,別號陽明子。十五歲訪客居庸、山海間,縱觀山川形勝。好言兵,善射。弘治十二年進士。授刑部主事。正德初,忤劉瑾,廷杖,謫貴州龍場驛丞。瑾誅,任廬陵知縣。十一年,累擢右僉都御史、巡撫南贛。鎮(zhèn)壓大帽山、浰頭、橫水等處山寨凡八十四處民變,設(shè)崇義、和平兩縣。十四年,平寧王朱宸濠之亂。世宗時封新建伯。嘉靖六年總督兩廣兼巡撫,鎮(zhèn)壓斷藤峽瑤民八寨。先后用兵,皆成功迅速。以病乞歸,行至南安而卒。其學(xué)以致良知為主,謂格物致知,當(dāng)自求諸心,不當(dāng)求諸物。弟子極眾,世稱姚江學(xué)派。以曾筑室陽明洞中,學(xué)者稱陽明先生。文章博大昌達(dá),初刻意為詞章,后不復(fù)措意工拙,而行墨間自有俊爽之氣。有《王文成公全書》。詞學(xué)圖錄
王守仁(1472—1528) 字伯安,號陽明,謚文成。余姚人。思想家、哲學(xué)家、書法家、軍事家。陸王心學(xué)之集大成者,精通釋道,且能統(tǒng)軍征戰(zhàn),為史上罕見之全能大儒。因曾在余姚陽明洞天結(jié)廬,自號陽明子,故學(xué)者稱陽明先生。有《王文成公全書》。黃鶴樓志·人物篇
王守仁(1472~1529) 明代官員、學(xué)者。初名云,字伯安,號陽明子,學(xué)者稱陽明先生。浙江余姚人。弘治十二年(1499)進士,歷任刑部主事、廬陵知縣、右僉都御史巡撫南贛、兵部尚書,封新建伯,總督兩廣兼巡撫。卒后贈新建侯,謚文成,從祀孔廟。為“陸王心學(xué)”之集大成者,弟子極眾,世稱姚江學(xué)派。正德十五年(1520)作七古《夢游黃鶴樓奉答鳳山院長》,被認(rèn)為構(gòu)思不凡、情韻雋永,是應(yīng)酬詩中的佳作。槜李詩系·卷四十
字伯安,馀姚人。官尚書,封新建伯。明詩紀(jì)事·丁簽·卷十三
守仁字伯安,馀姚人。弘治己未造士,授刑部主事。改兵部,以忤劉瑾杖闕下,謫貴州籠場驛丞。起南刑部主事,改吏部,歷員外飛郎中,遷南太仆少卿。進鴻臚卿,拜左僉都御史巡撫南贛,進右副都御史,論平宸濠功,擢南兵部尚書,封新建伯。贈侯,謚文成,從祀孔子廟庭。有《陽明全書》三十八卷。 (《四庫總目》,守仁助業(yè)氣節(jié)卓然。為文博大昌明,峙亦秀逸有致。 《升庵集》,慎嘗反復(fù)《晉書》,國王導(dǎo)為叛臣,頗為世所駭異。后見崔渠《松窗雜錄》亦同。馀近讀陽明紀(jì)夢詩,尤為卓識。其自序日:「正德庚辰八月二十八日,臥小閣,忽夢昏忠臣郭景純以詩示馀,且極言王導(dǎo)之奸,謂世之人徒知王軟之逆,而不知王導(dǎo)實陰主之。覺而理詩,以紀(jì)其略?!乖娫疲骸盖镆古P小閣,夢游滄海濱。海上神仙不可到,金銀宮闕尚嶙岣。中有仙人芙蓉巾,顧我宛若平生親。欣然就語下煙霧,自言姓名郭景純。攜手歷歷訴衷曲,義憤感激難具陣。切齒尤深怨王導(dǎo),深于老滑長欺人。當(dāng)年王敦觀神器,導(dǎo)賓陰主相緣夤。不然三問三不答,胡忍使敦殺伯仁。寄書欲拔太真舌,不相為謀敢爾云。敦病已篤事已去,臨哭嫁禍復(fù)賣敦。事成同享帝王貴,事敗仍為顧命臣。幾微隱約亦可見,世史掩覆多失真?!?《藝苑卮言》:王新建詩如長爪、梵志,彼法中錚錚動人。 王世貞《讀書后》:伯安之為詩,少年時亦求所謂工者,而為才所使,不能深造,而衰于法。晚節(jié)盡舉而歸之道,而尚為少年意所累,不能渾融而出于自然。其自負(fù)若兩得,而幾所謂兩墮者也。以世眼觀之,公甫固不如,以法眼觀之,伯安瞠乎后矣! 錢德江《陽明年譜》:先生謫龍場驛丞,至錢塘,劉瑾遣人隨偵,先生度不免,乃托言投江以脫之。因附商船游舟山,遇颶風(fēng),一日夜至閩界。登岸至一寺,寺有異人,當(dāng)識于錢柱宮,約二十年相見海上,至是出詩,有「二十年前曾見君,今來消息我先聞」之句。與論出處,且將遠(yuǎn)遁,其人曰:「汝有親在,萬一瑾怒逮爾父,誣以北走胡南走越,何以應(yīng)之?」因為蓍得《明夷》,遂決策返。先生題詩壁間曰:「險夷原不滯胸中,何異浮云過太空。夜靜海濤三萬里,月明飛錫下天風(fēng)?!挂蛉¢g道由武夷返錢塘,赴龍場驛。 《西湖游覽志馀》:守仁之既擒宸濠也,忽傅王師已及徐淮,遂乘夜出發(fā)至錢塘,凜凜尤栗,作詩云:「靈鷲高林暑氣清,竺天石壁雨痕晴??蛠砗戏暝破?,僧住峰頭話月明。世路久知難直道,此身那得尚浮名。移家早定孤山計,種果誅茅卻易成?!鬼曋?,王師遣人追宸濠復(fù)還江西,遂謝病居凈慈寺。 鄺露《赤雅》:文成《謁伏波廟》詩:「樓船金鼓宿鳥蠻,魚麗群舟夜上灘。月繞旌旗千嶂靜,風(fēng)傳鈴鐸九溪寒?;囊奈幢叵嚷曊瘢裎溆蓙聿粴㈦y。相見虞廷新氣象,兩階干羽在黴端。」少時蘿中有時云:「卷甲歸來馬伏波,早年兵法鬢毛皤。云迷銅柱雷蠢折,六字題詩尚不磨。」文成身后謗興削爵,與薏苡之事略同。《列朝詩集》:先生在郎署與李空同諸人游,刻意為詞章,居夷以后,講道有得,遂不復(fù)措意工拙,然其俊爽之氣,往往涌出于行墨之間。 《明詩選》:李舒章曰:「文成才情振拔,少年頗擅風(fēng)雅,自講學(xué)后,多作學(xué)究語,乃不堪多錄。」 田按:文成謫吾黔龍場驛丞時,提學(xué)副使席書修葺會城書院,率諸生以師禮事之。是時風(fēng)氣未開,文成舉知行合一之教,紛紛異同,罔知所入。厥后文成弟子道林蔣信以副使提學(xué)貴州,重舉陽明學(xué)旨以教諸生。貴陽心奄馬廷錫獨有悟入。清平淮海孫應(yīng)鱉見知于提學(xué)徐越,即傳陽明心齋之學(xué),又走桃岡印證于道林。思南同野李渭自傳家學(xué),亦謁道林,陳樓上樓下光景,終明之世,吾黔學(xué)祖斷以文成為開先矣。文成居龍場有龍岡書院、寅賓堂、何陋軒、君子亭、玩易窩、陽明小洞天;居會城有文明書院。居夷集中有諸生來詩云:「門生頗群集,樽斗亦時展。講習(xí)性所樂,記問復(fù)懷觀?!怪T生夜坐詩云:「講習(xí)有真樂,談笑無俗流。」諸生詩云:「嗟我二三子,吾道有真趣。胡不攜書來,茆堂好同住?!埂兑顾尥羰蠄@》詩云:「他年貴竹傳遺事,應(yīng)說陽明舊草堂。」今祀先生于會城之貴山書院,城外之芙風(fēng)山藏庋遺像焉。斯不祧之俎豆矣。)
人物簡介
【介紹】: 明江西貴溪人,字子謙。正德末官淮安守。武宗南征宸濠,所過驚擾,盈處以鎮(zhèn)靜,地方賴以為安。移守嘉興,居六年,以讒免??と藶榱⑿旌顗櫆I碑。
人物簡介
【生卒】:1472—1526 【介紹】: 明陜西岷州衛(wèi)人,字用昭,號東谷。張錦子。弘治九年進士。授戶部山西司主事,以廉能稱,擢員外郎,改禮部,進郎中,擢廣平知府。官至山東布政司左參政。維基
張潛(1472年—1526年),字用昭,號西溪,又號東谷子,河南承宣布政使司太康縣人,陜西岷州衛(wèi)籍。弘治五年(1492年)壬子科陜西鄉(xiāng)試第五十名舉人,弘治九年(1496年)丙辰科會試第十二名,第二甲第十二名進士。授戶部主事,三年任滿,擢員外郎。十四年辛酉(1501年)父親張錦去世,丁憂歸。十八年補為禮部儀制司員外郎。正德元年(1506年)升禮部精膳司郎中。秋,以公累逮系詔獄,正德四年(1509年)己巳冬,擢廣平府知府。八年癸酉,超擢山東左參政,明年甲戌罷歸。十年乙亥,太淑人卒秦州,三年喪畢,始徙華州居之。卒于嘉靖五年(1526年)六月,年五十五。
人物簡介
【介紹】: 明河間府交河人,字子際。弘治十八年進士。累官湖廣左、右布政。為人孤介,人不敢干以私。后入覲。僅饋諸貴人歷日數(shù)冊,遂被迫致仕。維基
馮時雍(1473年—?),字子際,直隸河間府交河縣(今屬河北省泊頭市)人,軍籍。順天府鄉(xiāng)試第八十八名舉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中式乙丑科會試第一百六十二名,三甲第七十八名進士。正德五年(1510年)三月改官江西道監(jiān)察御史,十年巡按陜西茶馬。嘉靖二年(1523年)四月起用為山東按察司海道副使,六年五月升陜西苑馬寺卿,改遼東苑馬寺卿,嘉靖十七年(1538年)二月升四川按察使,七月升湖廣右布政使。十八年八月升福建左布政使,十九年十二月考察以不謹(jǐn)閑住。
人物簡介
韓坤(1473年—1543年),字子厚,號上原,陜西西安府蒲州蒲城縣雙桂里人。正德八年(1513年)癸酉科陜西鄉(xiāng)試舉人,正德九年(1514年)甲戌科三甲二百二十名進士。授嘉興縣知縣,升工部主事,督臨清閘關(guān)。嘉靖初改戶部主事,督催湖廣軍餉,丁母李安人憂,歸家服喪。服闋,升員外郎,歷官戶部郎中,出為四川夔州府知府,嘉靖十一年(1532年)致仕歸鄉(xiāng)。
人物簡介
【生卒】:1473—1529 【介紹】: 明陜西慶陽人,徙居開封,字獻吉,自號空同子。生于成化八年十二月中。弘治六年進士,授戶部主事。武宗時,為尚書韓文草奏疏,彈劾宦官劉瑾等,下獄免歸。瑾誅,起為江西提學(xué)副使,倚恃氣節(jié),陵轢臺長,奪職。家居二十年而卒。嘗謂漢后無文,唐后無詩,以復(fù)古為己任。與何景明、徐禎卿、邊貢、朱應(yīng)登、顧璘、陳沂、鄭善夫、康海、王九思號十才子。又與何景明、徐禎卿、邊貢、康海、王九思、王廷相號七才子,是為前七子。夢陽己作,詩宗杜甫,頗狂放可喜,文則詰屈警牙,殊少精彩,時人則視為宗匠。有《空同子集》、《弘德集》。詞學(xué)圖錄
李夢陽(1473-1530) 字獻吉,號空同子。慶陽人,徙居河南扶溝。卒后門人私謚文毅。天啟時追謚景文。倡文必西漢,詩必盛唐,開明代詩文復(fù)古運動之先河,與何景明、徐禎卿、邊貢、康海、王九思、王延相并稱"前七子"。文沉博偉麗,詩雄渾豪壯,才力富健,籠罩一時。亦能詞。有《空同集》,詞在集中。黃鶴樓志·人物篇
李夢陽(1473—1530) 明代文學(xué)家。字天賜,又字獻吉,號空同子。甘肅慶陽人,祖籍扶溝(今河南開封)。弘治五年(1492)山西鄉(xiāng)試解元,弘治六年進士,任戶部主事,官終江西提學(xué)副使。后為權(quán)貴所惡,去職家居二十馀年卒。卒謚景文。工詩、古文,與徐禎卿、邊貢、何景明并稱四杰,明“前七子”之一,又為明“十才子”之一。曾多次游覽黃鶴樓,吟詩作賦。所作七律《登黃鶴樓》《漢江》、七絕《夏口夜泊別友人》等詩情深意雋,跌宕有致。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天賜,更字獻吉,慶陽人,徙扶溝。弘治癸丑進士,授戶部主事正德初歷郎中罷歸復(fù)起江西提學(xué)副使天啟中追謚景文有空同子集明詩紀(jì)事·丁簽·卷一
夢陽字獻吉,慶陽人。弘治癸丑進士,授戶部主事。遷郎中,以劾張鶴齡系獄。尋宥出,代韓文草疏劾劉瑾,謫山西布政司經(jīng)歷,復(fù)摭他事下獄,得釋。瑾誅,起故官,出為江西提學(xué)副使,坐作宸濠《陽春書院記》削籍。天啟中,追謚景文。有《空同集》六十六卷。 (《四庫總目》:夢陽才力富健,足以籠罩一時。 《橫云山人史稿》:弘治時,李東陽主文柄,天下翕然宗之。夢陽譏其萎弱,倡言文必秦、漢,詩必盛唐,與何景明、除禎卿、邊貢、朱應(yīng)登、顧璘、陳沂、鄭善夫、康海、王九思號十才子。又典景明、祖卿、貢、海、九思、王廷相號七才子。《大復(fù)集》:空同有超代軼俗之見,其高者不能外前人,下者已踐近代。夫意象應(yīng)曰「合」,意象乖曰「離」??胀g詩為「合」,江西以后詩為「離」。丙寅間作,叩其音,尚中金石,江西以后之作,辭艱者意反近,意苦者辭反常,色澹黯而中理,披慢讀之,若搖鞞鐸耳。 《國寶新編》:李獻吉朗暢玉立,傲睨當(dāng)世。讀書斷自漢、魏以上,故其詩文卓爾不群。晚始泛濫諸家,益濟宏博,或失則粗,矯枉之偏,不得不然耳。 王廷相《家藏集》:李獻吉以恢闊統(tǒng)辯之才,成沈博偉麗之文。游精于秦,漢,割正于六朝,執(zhí)符于雅謨,參變于諸子,用成一家之言,遂能掩蔽前賢、命令當(dāng)世。 黃省僧《五岳山人集》:先生古賦《騷選》、樂府古詩、漢魏覽眺諸篇,逼煩東樂。近體歌廳,少陵、太白,往匠可淩,后哲難繼。明興以來,一人而已。 《升庵集》:唐子元薦與馀書論本朝之詩,李、何一出,變而學(xué)杜,壯乎偉矣!然正變云擾,而剽襲雷同;比興漸微而《風(fēng)騷》稍遠(yuǎn)。 《藝苑卮言》:李獻古詩如金鳷擘天,神龍戲海;又如韓信用兵,眾寡如意,排蕩莫測。國朝習(xí)杜者凡數(shù)家華容孫宜得杜肉,東郡謝榛得杜貌,華州王維楨得杜筋,閩州鄭善夫得杜骨。然就其所得,亦近似耳。唯獻吉具體而微。 《四溟詩話》:李獻吉極苦思,垂成如一二句弗工,即棄之。田深父見兩惜之,獻吉曰:「是自家物,終久還來。」 《國史唯疑》:正德七年、九年黃河連清,李夢陽詩云:「今瑞定于今帝運,世人休擬圣人生。」蓋婉辭也。至嘉靖改元,始直書其事,為入繼大統(tǒng)之祥云:「紫蓋復(fù)從嘉靖始,黃河先為圣人清?!?《詩談》:關(guān)中李夢陽崧高之秀,上菁青冥;龍門之派,一瀉千里。獨其論黃、陳不香色,而時不免自犯其言。 《詩藪》:李獻吉詩文山斗一代,其手辟秦、漢、盛唐之派,可謂達(dá)磨西來,獨辟禪教。又如曹溪卓錫,萬眾皈依。 馮時可《元成選集》:空同歌行,縱橫開闔,神于青蓮;七律雄渾豪麗,深于杜陵。異色絕焰,吾無間然。 張偉《談藝錄》:李獻吉雄豪壯麗,如長江巨浸,滔滔千里,雖有枯槎敗筏,無妨飄蕩。 《明詩選》:陳臥子曰:「獻吉志意高邁,才氣沈雄,有籠罩群俊之懷。其詩自漢、魏以至關(guān)元,各體見長,然崢嶸清壯,不掩本色。其源蓋出于《春風(fēng)》?!估钍嬲略唬骸斧I吉以雄厚之思,發(fā)清剛之氣,如華岳秋高,奇云秀彩,變動不竭。古詩、樂府純法漢、瑰,下及阮、謝,無不神合。近體則專宗少陵,然于合處反見其離,于離處反見其合。」 孫枝蔚《四杰詩選》:王元美謂律至獻吉而大。其大者若《冬日象山書院》:「人亡故國還祠廟,世異陰崖尚品題。」《臺寺夏日》:「云雷畫壁丹青壯,神鬼虛堂世代遙?!埂缎鼙O(jiān)察至自河西》:「封事幾騰天北極,籌邊真歷地西頭。」《繁臺次秦氏韻》:「草綠梁臺猶殿閣,花殘宋苑只宮墻?!菇詺庀蟾吖耪咭?。 王士禛《古夫于亭雜錄》:錢牧翁撰列朝詩,大旨在尊西涯,貶李空同、李滄溟。又因空同而及大復(fù),因滄溟而及弇州,素垢指瘢,不遺馀力。夫其駁滄溟古樂府、擬古詩是也,并空同《東山草堂歌》而亦疵之,則妄矣!所錄《空同集》詩,亦多泯其杰作。黃省曾吳人,以其北學(xué)于空同,則擯之,于朱淩溪應(yīng)登、顧東橋璘輩亦然。子竊非之。 《明詩別裁》:空同五言古宗法陳思、康樂,然過于雕刻,未極自然。七言古雄渾悲壯,縱橫變化。七言近體開合動蕩,不拘故方,準(zhǔn)之杜陵,幾于具體,故當(dāng)雄視一代。錢受之詆其模擬剽賊,等于嬰兒之學(xué)語。至謂「讀書種子從此斷絕」,吾不知其為何心也! 馬星冀《東泉詩話》:北地七言歌行最為擅場,如《漢京篇》、《去婦詞》、《土兵行》,皆有杜陵之風(fēng)。起調(diào)尤工,其《送李中丞赴鎮(zhèn)》:「黃云橫天海氣惡,前飛鹙鸧后叫鶴。陰風(fēng)夜撼醫(yī)無閭,曉來雪片如手落?!埂端屠顜浿浦小罚骸更S風(fēng)北來云氣惡,云州健兒夜吹角。將軍按劍坐待曙,紇干山搖月半落。」起調(diào)相同,亦有轍跡可尋。 田按:空同志壯才雄,目短一世,好掊擊人,而受人掊擊亦甚。然究一時才杰,亦不能出其右也。成、弘之間,茶陵首執(zhí)文柄,海內(nèi)才俊,盡歸陶鑄??胀龆愜娞仄穑_閣壇坫,移于郎署,始猶依違,不欲顯然攻之也。 贈昌谷《崢嶸百年會》詩云:「我?guī)熱绕饤钆c李,力挽一發(fā)回千鈞。大賢衣缽豈虛擲,應(yīng)須爾輩揚其塵。」至西涯六十壽詩。則僅「文章班馬則,道術(shù)孟頗醇」二句頌其文章。而「絕藝邕斯上,高情頡籀鄰。一揮驚霹靂,只字破風(fēng)塵。絢練玉侯宅,蒼茫海岳濱。幽刂光沕窟,巨榜照嶙峋。星燦將軍碣,云垂學(xué)士珉。崖題半?yún)浅?,墨刻遍齊秦」等句,專頌。揚其書法,軒輊已見微意。及西江放廢后,茶陵已歿,乃放言不諱,作《朱淩溪墓志》云:「一時篤古之士,爭慕響臻,而執(zhí)政顧不之喜,惡抑之。北人樸,恥乏黼黻,以經(jīng)學(xué)自文,曰:后生不務(wù)實,即詩到李、杜,亦酒徒耳!』而柄文者承弊襲常,方工離浮靡麗之詞,取媚時眼。見淩溪等古文詞,愈惡抑之曰:『是賣平天冠者?!环蔡柗Q文學(xué)士,率不獲列于清銜,陰欲困之?!贡比酥^劉文靖,柄文者謂茶陵也。平心而論,茶陵詩文固自可傳,而空同復(fù)古之功,亦不可沒。從古文人相輕。由來已然,論者固不必為之左右袒矣。)維基
李夢陽(1472年—1529年),字獻吉(一說又名獻吉,字恩賜),號空同子。陜西慶陽(今甘肅)人,祖籍河南扶溝,明朝文學(xué)家、詩學(xué)家、詩人、政治家,弘治六年癸丑進士,官至江西副使。因事還歸故里,家居十余年而卒。他以作為前七子領(lǐng)袖統(tǒng)領(lǐng)文壇、掀起明朝文學(xué)復(fù)古運動而著稱,與何景明并稱“李何”,兩人又與王世貞、李攀龍并稱“李何王李”,是為“明朝文壇四杰”。在詩文上,李夢陽竭力反對臺閣體綺靡不實、千篇一律的詩風(fēng),主張通過“宗漢崇唐”的復(fù)古以臻風(fēng)雅。他以此提出的一系列觀點最終使得明朝詩風(fēng)發(fā)生大變,掀起了持續(xù)一個世紀(jì)的詩文復(fù)古運動。李夢陽以一生不畏權(quán)貴著稱,亦因此而五次入獄,最終被朝廷除名,放歸鄉(xiāng)里,郁郁而終。作為明朝詩壇領(lǐng)袖與復(fù)古運動的主導(dǎo)者,李夢陽一直飽受爭議。文學(xué)界歷來對他評價不高,多以“剽竊套作”“詩作毫無靈魂”對其定論。贊揚者則認(rèn)為他的詩歌并不局限于擬古,多揭露現(xiàn)實、抒發(fā)真情的佳作,并稱他為“晚明文學(xué)的先驅(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