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878,分192頁顯示  上一頁  126  127  128  129  130  132  133  134  135 下一頁
其它辭典(續(xù)上)
蹇序辰(授之 )
晁補之(無咎 濟北、歸來子 )
陳師道(行第 履常、無己 后山居士、后山 世稱 后山先生 )
張康國(賓老 文簡 )
劉跂(斯立 學易先生 )
晁說之(景迂、景迂生、老法華、天臺教僧 以道、伯以 )
鄭居中(達夫 文正 )
戴安仁(質(zhì)夫 )
白時中(蒙亨 崇國公 )
慕容彥逢(淑遇、叔遇 文友 )
劉安節(jié)(元承 )
強淵明(隱季 文憲、文獻、文定 )
劉安上(元禮 別稱 二劉 )
黃潛善(茂和 )
李邦彥(士美 李浪子 世稱 浪子宰相 和文、文和 )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成都雙流人,字授之。蹇周輔子。第進士。以泗州推官,提舉江西常平,繼父行鹽法。歷監(jiān)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右司諫。哲宗紹圣中,累遷中書舍人,同修國史。請類編元祐章牘,使縉紳之禍,無一得脫。以奉使遼國無狀,黜知黃州。旋除龍圖閣待制、知揚州。徽宗立,除名勒停,放歸田里。蔡京為相,復(fù)拜刑部、禮部侍郎,為翰林學士進承旨。坐事黜知汝州、蘇州,謫單州團練副使、江州安置,又坐移永州。會赦,復(fù)官中奉大夫卒。
全宋文·卷二五九一
蹇序辰,字授之,雙流(今四川雙流)人,周輔之子。神宗朝舉進士,歷泗州推官、提舉京西、江西常平。元豐中,為監(jiān)察御史,遷殿中侍御史、右司諫。元祐初,改司封員外郎。周輔得罪,以序辰成其惡,降簽書廬州判官。起知楚州,提點江東刑獄。紹圣中,遷中書舍人、同修國史、禮部尚書。后坐事黜知黃州,改龍圖閣待制、知揚州?;兆诹ⅲ袝云漕愒v章牘,傅致語言,指為謗訕,詔除名放歸田里。蔡京為相,復(fù)拜刑部、禮部侍郎,為翰林學士,進承旨。屢為言者所劾,黜知汝、蘇州,謫單州團練副使、江州安置。會赦,復(fù)官中奉大夫,遂卒。見《東都事略》卷九八,《宋史》卷三二九有附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53—1110 【介紹】: 宋濟州巨野人,字無咎,號濟北,自號歸來子。晁端友子。神宗元豐二年進士。十七歲隨父至杭州,著《七述》以謁蘇軾,軾自嘆不如,由是知名。哲宗元祐初為太學正,累遷著作佐郎。紹圣初坐元祐黨籍,謫監(jiān)處州、信州酒稅?;兆诔?,歷禮部郎中,兼國史編修、實錄檢討官。黨論起,出知河中府,徙知湖、密、果州,主管鴻慶宮。大觀末出黨籍,知達州、泗州。工書畫、詩詞,文章凌麗奇卓,為蘇門四學士之一。有《雞肋集》、《琴趣外篇》。
全宋詩
晁補之(一○五三~一一一○),字無咎,號歸來子,濟州鉅野(今山東巨野)人。神宗元豐二年(一○七九)進士,調(diào)澶州司戶參軍。召試學官,除北京國子監(jiān)教授,遷太學正。哲宗元祐初,召試學士院,以秘閣校理通判揚州,遷知齊州。與黃庭堅等并稱蘇門四學士。紹圣元年(一○九四),坐黨籍累貶監(jiān)信州酒稅。徽宗即位,召為著作佐郎,擢吏部郎中。出知河中府,徙湖州、密州。崇寧間黨論復(fù)起,奉祠祿居家,葺歸來園,慕晉陶潛為人。大觀四年起知達州,改泗州,卒于任,年五十八。有《雞肋集》七十卷。事見《柯山集拾遺》卷一二《晁無咎墓志銘》,《宋史》卷四四四有傳。 晁補之詩,以明崇禎詩瘦閣仿宋刊本(藏北京圖書館)為底本。校以明光澤堂抄本(簡稱光本,藏北京圖書館)、涵芬樓藏明藍格抄本(簡稱涵本,藏北京圖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等。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詞學圖錄
晁補之(1053-1110) 字無咎,號歸來子。濟州巨野(今屬山東)人。蘇門四學士之一。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編》。
全宋文·卷二七一一
晁補之(一○五三——一一一○),字無咎,濟州鉅野(今山東鉅野)人。元豐二年第進士。初授澶州司戶參軍,轉(zhuǎn)北京國子監(jiān)教授。元祐初,為太學正,召試,除秘書省正字,遷校書郎。五年,以秘閣校理通判揚州,召還為著作佐郎,出知齊州。紹圣中,坐黨籍貶監(jiān)信州酒稅?;兆诹ⅲ購?fù)著作佐郎,遷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國史編修官。后出知河中府,徙知湖州、密州。崇寧間,蔡京為相,補之辭官還家,慕陶淵明而修「歸來園」,自號歸來子。大觀四年,「黨論」平,受召出知達州,旋改知泗州。尋卒,年五十八。補之工詩文,為「蘇門四學士」之一。有《雞肋集》七十卷、《琴趣外篇》六卷傳世。見張耒《柯山集》卷一二《晁無咎墓志銘》,《宋史》卷四四四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53—1101 【介紹】: 宋徐州彭城人,字履常,一字無己,號后山居士。少學文于曾鞏,無意仕進。鞏薦其修史,以布衣未用。哲宗元祐初,蘇軾等薦其文行,起為徐州教授。又用梁燾薦,為太學博士。因越境出南京見蘇軾,改潁州教授。紹圣初,又因進用不由科第而罷歸。元符三年,召為秘書省正字。為人高介有節(jié),安貧樂道。論詩推服黃庭堅,多苦吟之作,為江西詩派有代表性詩人。有《后山集》、《后山談叢》、《后山詩話》等。
全宋詩
陳師道(一○五三~一一○二),字履常,一字無己,自號后山居士,學者稱后山先生,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家貧,苦志好學。年十六,以文謁曾鞏,遂留受業(yè)。神宗熙寧中,王安石經(jīng)學盛行,師道心非其說,絕意仕進。元豐四年(一○八一),曾鞏奉詔修史,薦入史館,以布衣未果。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四月,以蘇軾等薦(《蘇軾文集》卷二七《薦布衣陳師道狀》),起為亳州司戶參軍,充徐州教授(本集《謝徐州教授啟》)。七月,除太學博士(《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三○),因五月間曾托疾乞假到南京見蘇軾,仍罷為徐州教授(本集《謝再授徐州教授啟》)。五年,移潁州教授(任淵《后山年譜》)。紹圣元年(一○九四),坐蘇軾馀黨,謫監(jiān)海陵酒稅(本集《與魯直書》)。二年,調(diào)彭澤令,以母喪未行,家居六年。元符三年(一一○○),除棣州教授,未赴,召為秘書省正字(《后山年譜》)?;兆诮ㄖ芯竾辏ㄒ灰弧鹨唬?,扈從南郊,天寒無綿衣,以寒疾卒于十二月二十九日,年四十九。遺著由門人魏衍編為《彭城陳先生集》二十卷,其中詩六卷,四百五十六篇(魏衍《彭城陳先生集記》),已佚。有《后山居士文集》(二十卷,收詩多于魏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卷)及任淵《后山詩注》傳世?!?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四四有傳?!£悗煹涝姡运问窨檀笞直尽逗笊骄邮课募罚ㄓ薪B興二年謝克家序)為底本(卷六原缺第二十二頁,據(jù)目錄以宋刻《后山詩注》本補足)。校以宋刻《后山詩注》(殘存卷三下至六,藏北京圖書館,簡稱宋注本)、高麗活字本《后山詩注》十二卷(出明弘治十年袁宏刻本,《四部叢刊》據(jù)此影印,簡稱高麗本)、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后山詩注》十二卷(簡稱庫注本),清雍正八年(一七三○)趙駿烈刻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四卷(據(jù)明弘治十二年馬暾刻本《后山先生集》三十卷重編,簡稱趙本)、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后山集》二十四卷(簡稱四庫本)、張鈞衡《適園叢書》本《陳后山集》三十卷(一九一四年據(jù)舊鈔本翻刻,簡稱張本)。除宋刻殘本外,五本共同的異文校語簡作各本。凡底本失收而見于校本諸詩,編為第七卷,新輯集外詩附后。
詞學圖錄
陳師道(1053-1102) 字履常,一字無己,號后山。彭城(今徐州)人。16歲師曾鞏。元祐四年蘇軾任杭州太守,師道至南京送行,以擅離職守,被劾去職。不久復(fù)職,調(diào)潁州教授,時蘇軾任潁州太守,希望收為弟子,師道以"向來一瓣香,敬為曾南豐"婉辭。師道于詞頗自推許,自稱"余它文未能及人,獨于詞自謂不減秦七黃九。"(《書舊詞后》)。門人魏衍為其編《后山集》,集中詩 6卷,文14卷?!对娫挕?、《談叢》別自為書。有《后山長短句》。
全宋文·卷二六六四
陳師道(一○五二——一一○一),字履常,一字無己,號后山居士,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年十六,從曾鞏受業(yè),鞏大器之。熙寧中,王氏經(jīng)學盛行,師道心非其說,遂絕意進取。元豐中,曾鞏典五朝史事,薦其為屬,朝廷以白衣難之。元祐初,以蘇軾等薦,起為徐州教授,未幾除太學博士。言者謂在官嘗越境出南京見蘇軾,改教授潁州,又論其進非科第,罷歸,調(diào)彭澤令,不赴。元符三年,召為秘書省正字。建中靖國元年卒,年五十。師道高介有節(jié),好學苦志,于諸經(jīng)尤邃《》、《》。為文精深雅奧,又喜作詩,自云學黃庭堅。所著有《后山集》、《后山談叢》、《后山詩話》等。見本集卷一五《御書記》,魏衍《彭城陳先生集記》(《后山詩注》卷首),《宋史》卷四四四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56—1109 【介紹】: 宋揚州人,字賓老。神宗元豐二年進士。知雍丘縣。哲宗紹圣中,提舉兩浙常平,徙福建轉(zhuǎn)運判官,有惠政。徽宗時累遷翰林學士承旨,知樞密院事。始因蔡京進,曾預(yù)議定元祐黨籍。及得志,漸為崖異。帝惡京專愎,陰令沮其奸。暴卒,謚文簡。
全宋詩
張康國(一○五六~一一○九),字賓老,揚州(今屬江蘇)人。神宗熙寧九年(一○七六)進士(《宋歷科狀元錄》卷四),為兗、饒二州教授,知雍丘縣。哲宗紹圣中提舉兩浙常平。徙福建路轉(zhuǎn)運判官。徽宗崇寧元年(一一○二),入為吏部左司員外郎,起居郎。累遷中書舍人,翰林學士承旨,知樞密院事。大觀三年暴卒(《宋會要輯稿》禮四一之二○),年五十四?!?a target='_blank'>東都事略》卷一○三、《宋史》卷三五一有傳。
全宋文·卷二七七六
張康國(一○五六——一一○九),字賓老,揚州江都(今江蘇揚州)人,康伯弟。元豐二年進士,知雍丘縣。紹圣中提舉兩浙常平,徙福建轉(zhuǎn)運判官。崇寧元年,入為吏部、左司員外郎、起居郎;二年,為中書舍人,遷翰林學士;三年,進承旨,拜尚書左丞,尋知樞密院事。始因蔡京進,京定元祐黨籍等,康國皆預(yù)密謀。及得志,寖?yōu)檠庐?,徽宗遂陰令其沮京。大觀三年三月暴得疾卒,年五十四,謚文簡?!?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五一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永靜軍東光人,字斯立,號學易先生。劉摯子。神宗元豐二年進士。官朝奉郎,哲宗紹圣間從父于新州謫所?;兆诹?,詔返摯家屬,跂訴文及甫之誣,及甫被貶。后遭黨禍,編管壽春,為官拓落,政和末以壽終。有《學易集》。
全宋詩
劉跂,字斯立,時稱學易先生,東光(今屬河北)人。摯子。神宗元豐二年(一○七九)進士,釋褐亳州教授。哲宗元祐初,移曹州教授。歷雄州防禦推官,知彭澤、管城、蘄水縣。以其父為御史中丞,不得仕朝官。紹圣初,又因其父入黨籍,牽連免官。徽宗立始復(fù)官,卒于政和末,官終朝奉郎。有《學易集》二十卷(《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七),已佚。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為八卷,其中詩四卷。事見《宋史》卷三四○《劉摯傳》。劉跂詩,以影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學易集》為底本,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二六五九
劉跂(一○五三——?),字斯立,東光(今河北東光)人,摯子。元豐二年進士,歷亳州、曹州教授,元祐末為管城令,累官朝奉郎。紹圣間隨父徙貶所。崇寧元年入元符黨籍。后詔返摯家屬,以跂請,摯得歸葬。又伏闕訴文及甫之誣,雪父冤。遭黨事,為官落拓,家居避禍,以壽終。跂能文章,晚作學易堂,人稱學易先生,有《學易集》行于世。見本集《學易堂記》等文,《宋會要輯稿》職官六八之三,《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七,《宋史》卷三四○《劉摯傳》,《宋史新編》卷一一四,《宋元學案》卷二,《宋詩紀事》卷二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59—1129 【介紹】: 宋濟州巨野人,字以道,一字伯以,自號景迂生。晁端彥子。神宗元豐五年進士。以文章典麗,為蘇軾所薦。哲宗元符三年知無極縣,上書斥王安石及紹述諸臣政事之非。高宗即位,召授徽猷閣待制兼侍讀,以病未赴。晚年信佛。工詩,善畫山水。博通五經(jīng),尤精于《》。有《儒言》、《晁氏客語》、《景迂生集》。
全宋詩
晁說之(一○五九~一一二九),字以道,一字伯以,濟州鉅野(今山東巨野)人(《宋史·晁補之傳》)。因慕司馬光為人,自號景迂生。神宗元豐五年(一○八二)進士。哲宗元祐初,官兗州司法參軍,紹圣時為宿州教授,元符中知磁州武安縣。徽宗崇寧二年(一一○三),知定州無極縣。后入黨籍。大觀、政和間臨明州造船場,起通判鄜州。宣和時知成州,未幾致仕。欽宗即位,以著作郎召,除秘書少監(jiān)、中書舍人,復(fù)以議論不合,落職。高宗立,召為侍讀,后提舉杭州洞霄宮。建炎三年卒,年七十一。有《嵩山文集》(又名《景迂生集》)二十卷。事見《嵩山文集》附錄其孫子健所作文集后記,《晁氏世譜節(jié)錄》,及集中有關(guān)詩文。 晁說之詩,以四部叢刊續(xù)編影印舊鈔本《嵩山文集》(集中“禎”字皆缺,注“今上御名”,當沿宋本之舊)為底本。校以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等。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二七九八
晁說之(一○五九——一一二九),字以道,又字伯以,自號景迂生、老法華、天臺教僧,清豐(今河南清豐)人,端彥子。熙寧中,父官杭州,隨侍。元豐五年登進士第。歷任兗州司法參軍,蔡州、宿州教授。元祐中,群公以博極群書、雅有史學科薦,蘇軾以文章典麗、可備著述科薦。元符三年應(yīng)詔上書,坐入邪籍二十馀年。崇寧中,為承議郎、知磁州武安縣、定州無極縣,監(jiān)陜州集津倉。大觀末監(jiān)明州造船場。宣和中通判鄜州,知成州。靖康元年以著作郎召,除秘書少監(jiān)兼太子諭德。未幾,除中書舍人兼太子詹事。坐請補外落職。金兵南略,避難高郵。高宗繼位,召為徽猷閣待制兼侍讀,提舉萬壽觀,再請,得提舉杭州洞霄宮。建炎三年正月卒于江寧舟中,年七十一。博通六經(jīng),尤長于《》,著述多達三十馀種,今存者僅《嵩山文集》(又名《景迂生集》)、《晁氏客語》。見《晁氏世譜節(jié)錄》(《嵩山文集》附),陸游《景迂先生祠堂記》(《渭南文集》卷一八),范祖禹《手記》(《范太史集》卷五五)。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59—1123 【介紹】: 宋開封人,字達夫。登進士第?;兆诔鐚幹校再F妃從兄,連擢至給事中、翰林學士。大觀元年,同知樞密院。三年,進知院事。旋以外戚罷政。蔡京免相,曾力言京當政無失。京復(fù)相,希再得樞密不遂,乃與京結(jié)怨。政和中,再知樞密院,與京立異,反對變亂法度,為士論所稱。朝議遣使金,約夾攻契丹復(fù)燕云,居中力陳不可。后暴疾卒,謚文正。有《政和五禮新儀》。
全宋詩
鄭居中(一○五八~一一二二),字達夫,開封(今屬河南)人。第進士,因與徽宗鄭妃有親,連擢禮部員外郎、起居舍人、中書舍人、給事中、翰林學士。大觀元年(一一○七)同知樞密院。鄭妃進位正宮,以嫌罷為觀文殿學士。政和中,再知樞密院。宣和四年卒,年六十五。贈太師,華原郡王,謚文正?!?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五一有傳。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二七九一
鄭居中(一○五九——一一二三),字達夫,開封(今河南開封)人。登進士第。崇寧中,官至中書舍人、直學士院,遷給事中、翰林學士。大觀元年,同知樞密院,改資政殿學士、中太一宮使兼侍讀。政和中,再知樞密院,累官特進,拜少保、太宰。丁母憂,旋詔起復(fù)。踰年,加少傅。加少師,連封崇、宿、燕三國公。宣和五年六月卒,年六十五。贈太師、華原郡王,謚文正。著有《政和五禮新儀》二百二十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五一有傳。
戴安仁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二九七一
戴安仁,字質(zhì)夫,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人。登元豐八年進士第。元祐間知晉江縣。大觀中提舉黔南路學事。大觀末移提舉廣西學事。見《宋會要輯稿》崇儒二之一四,《桂勝》卷二,《桂故》卷四,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四,雍正《福建通志》卷二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27 【介紹】: 宋壽州壽春人,字蒙亨。進士。哲宗元祐中為同州教授,累官吏部侍郎。坐事降秩,知鄆州?;兆谡土?,拜尚書右丞,次年為中書侍郎。宣和六年,除太宰兼門下侍郎。時燕山告急,恬不為慮。欽宗即位,李綱薦時中守衛(wèi)京師,怒辭。罷為觀文殿學士、中太一宮使。御史劾其孱儒不才,落職。尋卒于鎮(zhèn)江。
全宋文·卷二九四六
白時中(?——一一二七),字蒙亨,壽春(今安徽壽縣)人。紹圣中累官太學博士,除正字,遷秘書郎。進吏部侍郎,同知貢舉。降知鄆州,復(fù)召為刑部尚書。政和中歷翰林學士、承旨,除禮部尚書,兼太子賓客,遷尚書右丞,加中書侍郎。重和元年,進門下侍郎。宣和六年,除特進、太宰兼門下,封崇國公,進慶國。靖康元年罷為觀文殿大學士、中太一宮使,尋知壽春府。建炎元年卒于鎮(zhèn)江。編有《政和新修御試貢士敕令格式》一百五十九卷、《政和新修貢士敕令格式》五十一卷。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九三、五一八,《宋會要輯稿》帝系一之一三、職官七之二五、職官五四之一一、選舉一之一三、刑法三之六九,《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九,《宋史》卷三七一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67—1117 【介紹】: 宋常州宜興人,字淑遇,一作叔遇。哲宗元祐三年進士。復(fù)中紹圣二年弘詞科。累遷太學博士?;兆诔?,除秘書省校書郎,三遷至左司諫,又擢中書舍人、尚書兵部侍郎,頗受知徽宗。為蔡京排擠,出知汝州。政和元年召還,官至刑部尚書。性嗜學,博通經(jīng)史諸子,詞章雅麗簡古,揮筆立就,一時典冊,多出其手。卒謚文友。有《摛文堂集》。
全宋詩
慕容彥逢(一○六七~一一一七),字叔遇(宋劉興祖《摛文堂集序》),宜興(今屬江蘇)人。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進士,調(diào)池州銅陵簿,知鄂州崇陽。紹圣二年(一○九五)中宏詞科(《宋會要輯稿》選舉一二之四),遷淮南節(jié)度推官,越州教授。元符元年(一○九八)遷太學博士?;兆诔鐚幵辏ㄒ灰弧鸲貢⌒?,擢監(jiān)察御史,中書舍人。大觀元年(一一○七),權(quán)翰林學士,除尚書兵部侍郎,改吏部,進兼侍讀,出知汝州。四年,加集賢殿修撰(同上書選舉三三之二五)。政和元年(一一一一),召兼侍講并議禮局,預(yù)修《政和五禮新儀》。六年,除給事中(同上書職官七之二五)。七年,以刑部尚書致仕,卒,年五十一。宣和二年(一一二○)謚文友。有集三十卷(《宋史·藝文志》),及內(nèi)外制、奏議等,已佚。清四庫館臣從《永樂大典》中輯成《摛文堂集》十五卷。事見宋蔣瑎撰《慕容彥逢墓志銘》(《摛文堂集附錄》)?!∧饺輳┓暝姸?,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摛文堂集》為底本,參校清光緒二十三年武進盛氏刊文瀾閣《四庫全書》本(簡稱盛本)等。另據(jù)《永樂大典》輯得集外詩一首,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二九二二
慕容彥逢(一○六七——一一一七),字叔遇,宜興(今江蘇宜興)人。登元祐三年進士第,調(diào)池州銅陵主簿。紹圣初,復(fù)中宏詞科,遷淮南節(jié)度推官、越州州學教授。元符元年,擢國子監(jiān)主簿,遷太學博士。崇寧初,除秘書省校書郎,歷監(jiān)察御史、左正言、左司諫、起居舍人、中書舍人。大觀元年,權(quán)翰林學士,除尚書兵部、吏部侍郎。嘗忤執(zhí)政,出知汝州。政和元年,復(fù)以吏部侍郎召,兼侍講并議禮局。二年冬,擢刑部尚書。政和七年五月,因疾去官,以通奉大夫、刑部尚書致仕。是月卒,年五十一,謚文友。彥逢受知徽宗,列禁近者十馀年,一時典冊,多出其手。所著文集二十卷、外制二十卷、內(nèi)制十卷、奏議五卷、講解五卷,今存《摛文堂集》十五卷。見《摛文堂集》附錄《慕容彥逢墓志銘》。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68—1116 【介紹】: 宋溫州永嘉人,字元承。哲宗元符三年進士。累除監(jiān)察御史,決大獄多所平反。遭誣劾,謫知饒州,歲饑發(fā)廩賑救,安集逃散之民。移宣州,又遇水災(zāi),設(shè)法拯溺、撫留難民。卒于官。師事程頤,以學行為時人推重,稱大劉、永嘉先生。有《劉左史集》。
全宋文·卷二九五九
劉安節(jié)(一○六八——一一一六),字元承,溫州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少師事程頤,以學行為時推重。登元符三年進士第,官起居郎、太常少卿,除監(jiān)察御史,決大獄,平反甚眾。后謫知饒州,徙宣州,值洪水大至,安節(jié)多方拯救,全活甚多,流民來歸者以萬數(shù)。政和六年卒于官,享年四十九。見許景衡所撰《墓志》(《左史集》附錄》)。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杭州錢塘人,字隱季。強至子。仁宗元豐八年進士。累官太府丞、軍器少監(jiān)、國子司業(yè)。與兄浚明及葉夢得締蔡京為死黨,立元祐黨籍,分三等定罪,構(gòu)成黨禍。超遷中書舍人、翰林學士。官至禮部尚書、翰林承旨。卒謚文憲,一作文獻,又謚文定。預(yù)撰《政和五禮新儀》。
全宋文·卷二六三七
強淵明,字隱季,杭州錢塘(今浙江杭州)人,至子,浚明弟。舉元豐八年進士,調(diào)海州司法參軍,歷濟、杭二州教授,知蔡州確山縣,通判保定軍。入為太府丞、軍器少監(jiān)、國子司業(yè)。與蔡京為死交,立元祐籍,遂濟成黨禍,以故亟遷秘書少監(jiān)、中書舍人、大司成、翰林學士。大觀三年蔡京罷相,出知永興軍,徙鄭、越二州,召為禮部尚書,復(fù)拜學士,進承旨。以疾改提舉醴泉觀兼侍讀、監(jiān)修國史。卒,謚文憲?!?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五六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69—1128 【介紹】: 宋溫州永嘉人,字元禮。劉安節(jié)從弟。哲宗紹圣四年進士。與安節(jié)時稱二劉,為鄉(xiāng)里所推。累官侍御史,上疏直言宰相蔡京罪數(shù)十條,又與中丞石公弼共劾之,京罷相。遷右諫議大夫,知婺州?;兆谛统踔率恕S小秳⒔o諫集》。
全宋詩
劉安上(一○六九~一一二八),字元禮,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少以文行知名,與從兄劉安節(jié)并稱“二劉”。哲宗紹圣四年(一○九七)進士,調(diào)錢塘尉,遷縉云令,登州教授?;兆诖笥^元年(一一○七),除提舉兩浙學事,召對,留為監(jiān)察御史。二年,遷侍御史。三年,遷諫議大夫。政和元年(一一一一),以中書舍人召。三年,除給事中。時蔡京復(fù)相,力請外任,歷知壽、婺、邢、壽春、舒等州府。宣和七年(一一二五)提舉南京鴻慶宮。欽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致仕。高宗建炎二年卒,年六十。有詩五百篇,制誥雜文三十卷,已佚。寧宗嘉定中知溫州留元剛收集遺文刻《二劉文集》,中有《劉給事文集》五卷。事見本集附錄薛嘉言所撰行狀、《宋元學案》卷三二?!采显姡栽U氏知不足齋藏朱彝尊跋鈔本《劉給事文集》(藏上海圖書館)為底本。參校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原劉氏嘉業(yè)堂藏孫衣言校并題記鈔本(簡稱鈔本,藏北京師范大學圖書館),清光緒瑞安孫氏《永嘉叢書》所收同治十二年孫詒讓校并記武昌書局刻本(簡稱永嘉本)。新輯得集外詩一首,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二九六五
劉安上(一○六九——一一二八),字元禮,溫州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少與從兄安節(jié)俱師事程頤,以學行為鄉(xiāng)里所推。登紹圣四年進士第,調(diào)杭州錢塘尉,遷處州縉云縣令,除登州州學教授。大觀初,除提舉兩浙學事,未行,留為監(jiān)察御史,遷殿中侍御史、侍御史、諫議大夫。丁母憂離任。政和初以中書舍人召,踰年除給事中。力請外任,除徽猷閣待制知壽州,后歷知邢州、壽春府、舒州,所至皆有惠政。宣和初致仕,建炎二年卒,享年六十。著有詩五百篇、制誥雜文三十卷,藏于家。見《劉給諫集》附錄薛嘉言所撰《行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30 【介紹】: 宋邵武人,字茂和。第進士?;兆谛统鯙樽笏纠桑圻臻嚅w待制、知河間府。高宗即位,拜右仆射兼中書侍郎,與知樞密院事汪伯彥同主和。逐李綱、張所,殺上書言事之太學生陳東及歐陽澈。進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建炎二年冬,金兵逼揚州,潛善得淮北警報而不信;致三年初高宗倉皇南渡,為中丞張澄所劾,罷為觀文殿學士、知江寧府,旋落職,責置英州。
全宋文·卷三一三四
黃潛善(?——一一三○),字茂和,邵武軍邵武(今福建邵武)人,潛厚弟。元符三年登進士第。政和中,提舉利州路學事;八年,提點利州路刑獄。宣和初為左司郎,擢戶部侍郎。后以徽猷閣待制知河間府,為高陽關(guān)路安撫使。靖康二年初,將本路兵至東平援康王趙構(gòu),康王承制拜副元帥。高宗即位,拜中書侍郎。建炎元年八月,擢尚書右仆射;二年十二月,進左仆射兼門下侍郎。與右相汪伯彥力唱和議,排李綱,抑宗澤,害忠良。三年二月,中丞張澄劾其誤國二十大罪,乃罷相、落職、分司、衡州居住,又責置英州。此年十二月卒?!?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七三《奸臣傳》三有傳,又見《宋會要輯稿》刑法二之六二、兵一二之一九,《宋史》卷二四、二五《高宗紀》,道光《福建通志》卷一九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30 【介紹】: 宋懷州人,字士美,自號李浪子?;兆诖笥^二年上舍及第。善謳謔,能蹴鞠,常以街市俚語為詞曲。因善事內(nèi)侍,累遷中書舍人、翰林學士承旨。宣和六年為少宰兼中書侍郎,都人稱為浪子宰相。欽宗時升太宰,力主割地求和,遭陳東等數(shù)百人斥責,罷相。高宗建炎初以主和誤國責潯州安置。
全宋詩
李邦彥(?~一一三○),字士美,懷州(今河南沁陽)人。徽宗大觀二年(一一○八)上舍及第,試符寶郎。宣和四年(一一二二)拜少宰。欽宗靖康初進太宰。不久罷相,出知鄧州。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以主和誤國責授建寧軍節(jié)度副使,安置潯州(《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二八)。四年,卒于桂州(同上書卷六七三)。贈觀文殿大學士,謚和文(同上書卷七二六)?!?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五二有傳。
全宋文·卷三三二○
李邦彥(?——一一三○),字士美,懷州(治今河南沁陽)人。大觀二年上舍及第,試符寶郎。俊爽美風姿,為文敏而工,應(yīng)對便捷,善謳謔,能蹴鞠,每綴街市俚語為辭曲,自號李浪子。累遷中書舍人、翰林學士承旨。宣和三年,除尚書右丞;五年,轉(zhuǎn)左丞;六年,拜少宰,都人目為浪子宰相。靖康初升太宰,主割地講和,士庶痛斥之,乃自請罷。建炎初以主和誤國,責授建武軍節(jié)度副使,潯州安置,四年卒,謚文和?!?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五二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