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崇保(1817年—?年),薩克達氏,字峻峰,號學蓮,滿洲鑲黃旗人,進士出身。隸鑲黃旗滿洲景禧佐領下,道光丁酉科舉人、甲辰科進士。進入仕途之后,曾獲賜頭品頂戴,歷任甘肅布政使、山東布政使,又誥授光祿大夫。
人物簡介
【生卒】:1803—? 【介紹】: 清安徽婺源人,字子貞,一字子冶,號玉溪,晚號老顛。齊彥槐子。工詩善書,不求仕進,以貴公子隱居綏定山中,光緒間寓上海。與劉熙載、毛祥麟時相過從。有《蕉窗詩鈔》。晚晴簃詩匯·卷一四一
齊學裘,字子冶,號玉溪,婺源人。有《蕉窗詩鈔》。
人物簡介
鄢敏學,清朝官員。廣西馬平縣人。鄢敏學于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式戊戌科進士。道光十九年(1839年)三月出任順天府固安縣知縣。后調任四川云陽縣,咸豐二年(1852年)因違例借貸部民財物,被革職。
人物簡介
【介紹】: 清江蘇寶山人,字聘侯,一字恬生。道光二十四年舉人。十七而孤,忍饑誦經(jīng),為塾師自給,并撫三弟。精于書數(shù)之學,自署六九學人。有《說文引經(jīng)考》、《春秋歲星算例》、《說文舉例》。
人物簡介
【生卒】:1804—1871 【介紹】: 清蒙古正紅旗人,烏齊格里氏,字艮齋,亦字艮峰。道光九年進士。同治初擢工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授皇帝書。精研理義之學,同治間號為理學大師。曾反對選用科甲官員入同文館學習天文算學,為頑固派代表人物。官至文華殿大學士。卒謚文端。有《倭文端公遺書》。晚晴簃詩匯·卷一三五
倭仁,字艮峰,蒙古旗人。道光己丑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官至文淵閣大學士。謚文端。有《倭文端公遺書》。維基
倭仁(1804年—1871年),字艮峰,烏齊格里氏,蒙古正紅旗人,進士出身,晚清政治家、理學家、學者、儒生、保守派代表。倭仁出身蒙古正紅旗旗人家庭,成長于河南開封,道光九年(1829年)的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曾歷中允、侍講、侍讀、庶子、侍講學士、侍讀學士。二十二年,擢詹事。二十四年遷大理寺卿。同治十年,晉文華殿大學士,以疾再乞休。尋卒,贈太保,入祀賢良祠,謚文端。同治六年,同文館議考選正途五品以下京外官入館肄習天文算學,聘西人為教習。在奏摺中倭仁強烈提出:「立國之道,尚禮義,不尚權謀;根本之途,在人心,不在技藝?!顾麑ν饧處熓欠裾娴臅娜鈦砼嘤枃顺刹乓脖硎緫岩桑骸附袂笾凰囍址钜娜藶閹?,無論夷人詭譎,未必傳其精巧,即使教者誠教,學者誠學,所成就者不過術數(shù)之士?!?在洋務運動的當口強烈反對中國儒生奉「夷人」為師。倭仁亦為清末理學領袖,與曾國藩、李棠階、吳廷棟、何桂珍、竇垿講求宋儒之學。后曾國藩平定太平天國之亂,為清廷中興名臣之冠;倭仁作帝師,正色不阿;李棠階、吳廷棟亦卓然有以自見焉。道光末年,曾國藩常與倭仁切磋理學, 倭仁教曾國藩寫日課,曾國藩當天即開始,“亦照艮峰樣,每日一念一事,皆寫之于冊,以便觸目克治”。曾國藩請倭仁批閱指教,倭仁表示曾應“掃除一切,須另換一個人”,曾“讀之悚然汗下”,以此為“藥石之言”。倭仁生活簡樸,反對奢侈浪費,曾創(chuàng)立“吃糠會”,冬天衣服多次打補丁。姻家贈送千兩銀子遭倭仁拒絕。倭仁著有遺書十三卷。
人物簡介
【生卒】:1804—? 【介紹】: 清江蘇元和人。原名景瀾,字文綺。諸生。八應鄉(xiāng)試不中。隱居袁村故里,后移居城內,名所居為鄭花草堂室。有《吳郡歲華紀麗》、《適園詩》,未刊,今存抄本。傳世者有同治五年所刻詩集。
人物簡介
【生卒】:1809—1861 【介紹】: 清浙江烏程人,字禮傳,原名學濂。道光二十六年舉人。嘗校定虞世南《北堂書鈔》。太平軍東進時,協(xié)防本邑,城破自殺。有《說文經(jīng)字考》。
人物簡介
周學浚(1810年—1858年),字深甫,號縵云,浙江烏程縣人,榜眼及第。與周學濂、周學源三兄弟皆有盛名,道光二十年(1840年)舉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甲辰科孫毓溎榜進士一甲第二榜眼,授翰林院編修,二十六年任廣西學政。咸豐元年(1851年)署國子監(jiān)司業(yè)。次年任山東道監(jiān)察御史。同治初入曾國藩幕。纂成《湖州府志》。
人物簡介
鄒嶧(1829年6月2日—?年),字學孟,號魯山,派名維垣,號樹豐,行一。四川省重慶府巴縣城南居義里忠興鄉(xiāng)清風漕人,道光九年五月初一日(1829年6月2日)生,附生,民籍,咸豐五年(1855年)乙卯科舉人,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三甲第179名進士。
人物簡介
【生卒】:1813—1881 【介紹】: 清江蘇興化人,字伯簡,一字融齋。道光二十四年進士,官至左中允。與大學士倭仁以操尚相友重,論學則有異同。自子史、天文、算法、字學、韻學,無不通曉。論文藝尤具卓識。晚主講上海龍門書院。有《持志塾言》、《藝概》、《昨非集》等。詞學圖錄
劉熙載(1813-1881) 字伯簡,號融齋。室名古桐書屋。江蘇興化人。晚清經(jīng)學家、批評家。道光二十四年進士,選為翰林院庶吉士,授翰林院編修。咸豐三年奉命值上書房,為皇室子弟講學。咸豐十年英法聯(lián)軍入北京,"官吏多遷避,熙載獨留。"隔年赴武昌任江漢書院主講。同治三年任國子監(jiān)司業(yè),官至左春坊左中允、廣東學政。同治六年應敏齋聘請,講學于上海龍門書院,光緒六年夏天,因疾返歸故里。熙載一生以治經(jīng)學為主,詩、賦、詞曲、書法、聲韻、算術無不通曉。有《藝概》、《昨非集》、《四音定切》、《說文雙聲》、《古桐書屋六種》、《古桐書屋續(xù)刻三種》。維基
劉熙載(1813年2月25日—1881年),字伯簡,號融齋,江蘇興化人,晚清經(jīng)學家、批評家。劉熙載生于嘉慶十八年正月癸巳(1813年2月25日)。十歲喪父,數(shù)年后又喪母,篤行力學。道光十九年(1839年),赴南京鄉(xiāng)試中舉。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春,赴北京參加會試,中進士,選為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翰林院編修。咸豐三年(1853年)奉命值上書房,為皇室子弟講學,帝書“性靜情逸”賜之。咸豐六年,年終考績,二樂察,名列一等,記名以道府用。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lián)軍入北京,“官吏多遷避,熙載獨留?!焙忠矸Q他“貞介絕俗”。隔年赴武昌任江漢書院主講。同治三年(1864年),補國子監(jiān)司業(yè),同年秋,補左春坊左中允,出督廣東學政,作《懲忿》、《窒欲》、《遷善》、《改過》四箴,“進諸生而訓之,如家人父子”。同治六年(1867年)應敏齋聘請,講學于上海龍門書院,至光緒六年(1880年),前后十四年,“每五日必一問其所讀何書,所學何事,講去其非而趨于是。丙夜,或周視齋舍,察諸生在否。”,時人譽之為“以正學教弟子,有胡安定風?!惫饩w六年(1880年)夏,因疾返歸故里。晚年自稱“于古人志趣,尤契陶淵明。其為學與教人,以遷善改過為歸,而不斤斤為先儒爭門戶?!惫饩w七年二月乙未(1881年3月2日),卒于古桐書屋。《清史稿》有傳。
人物簡介
方學蘇,字仲海。順天府寶坻縣(今屬天津市)人,清朝政治人物,曾任衡永郴桂道巡道。道光二十六年丙午科舉人,二十七年(1847年)張之萬榜三甲進士。同治十年(1871年)曾任湖南分巡衡永郴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