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柯劭忞(1848-1933) 字鳳蓀、鳳笙,號蓼園。山東省膠州市大同村人。同治九年舉人光緒十二年進士,翰林院庶吉士,編修,典禮院學士,被賜"紫禁城騎馬",教4歲溥儀讀書。民國任宣統(tǒng)侍講,以遺老自居。民國三年袁世凱設(shè)清史館, 趙爾巽為館長,柯劭忞等為總篡,趙爾巽死,柯劭忞代理清史館館長,任《清史館》總纂,兼任東方文化事業(yè)總委員會委員長。參與編修《清史稿》十四年,負責總閱全稿。長于史,治《春秋谷梁傳》、《尚書》等,獨力編著《新元史》,并為岳丈吳汝綸訂正《尚書故》4冊。王國維以為"今世之詩,當推柯鳳老為第一,以其為正宗,且所造詣甚高也。"祖培元嘉道間名詩人,父橫亦名學者,有《漢書七表校補》、《舊雨草堂詩集》等,母李長霞亦長于詩文。有《爾雅注》、《文獻通考校注》、《文選補注》、《說經(jīng)札記》、《蓼園文集》、《蓼園詩鈔》等。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周學海(1856年—1906年5月),字澄之,安徽省建德縣人,清代醫(yī)學家、政治人物,重臣周馥長子。光緒進士,因體弱多病,一生淡泊功名,唯好讀書,尤喜鉆研醫(yī)學。咸豐六年(1856年),周學海生于建德紙坑山。幼年避太平軍,隨父母至江西彭澤九都山避難。父周馥從李鴻章在外,周學海隨母居家苦讀。同治三年(1864年),被父接往江寧,補縣學生員。光緒十一年(1885年)拔貢生。光緒十四年(1888年)秋應(yīng)江南鄉(xiāng)試,中第二十九名舉人。光緒十八年(1892年)中三甲第三十九名進士。同年五月,授內(nèi)閣中書。不久,分發(fā)南河同知,未到任,遵父之命,任揚州河捕同知,期間根據(jù)父親治水經(jīng)驗整治淮堤,賞戴花翎,加二品銜。后改江蘇候補道。光緒三十年(1904年),周馥升署兩江總督,周學?;乇?,改任浙江候補道,因病體不支,乞假返回江寧。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5月病故。
人物簡介
金蓉鏡(1855年—1929年),初名鼎元,字養(yǎng)壽,又字學范,號子篯,后更名蓉鏡,字香嚴,號甸丞、殿丞,又號闇伯、潛庵,晚號香嚴居士、香嚴庵主、香嚴頭陀、就李鄉(xiāng)民、敬持老人,浙江嘉興府秀水縣人,清末民初政治人物。清光緒戊子舉人,十五年(1889)己丑進士,歷任工部鉛子庫都水司主事,湖南郴州、靖州直隸州知州,永順府知府,工部窯廠監(jiān)督,軍機處章京。民國后,曾任浙江通志局分纂,嘉興縣農(nóng)會會長等。光緒三十二年(1906)八月十日,同盟會湖南分會會長禹之謨,因率學生迎接革命烈士陳天華、姚宏業(yè)靈樞安葬,又領(lǐng)導湘鄉(xiāng)學界反對鹽捐浮收,在長沙被捕,移解靖州。時金蓉鏡任靖州知州,對禹之謨施用酷刑,被割舌,遭殺害。辛亥革命前夕,辭官回嘉興。宣統(tǒng)三年(1911)十一月七日,嘉興光復,成立嘉興軍政分府時,企圖活動擔任分府民政長,被革命黨人抵制。民國8年(1919)太湖水患,金蓉鏡等人在嘉興發(fā)起請愿修浚太湖。同年,又籌辦嘉興城區(qū)公共閱報處,進行社會教育。9年曾呈請北洋政府對嘉興、嘉善、平湖、祟德、吳興、德清6縣實行減賦獲準。善書畫,師事沈曾植,所作山水,簡略荒率,不求工致,有書卷氣。詩有名,亦宗沈曾植,上承秀水詩派。富藏書,卒后遺囑將圖書1364部、6228冊捐于高士詞(辭官回鄉(xiāng)后,創(chuàng)立高士祠于南湖畔,以祭樞嘉興歷代鄉(xiāng)賢),后轉(zhuǎn)歸嘉興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