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絳州稷山人,字方忠。登進士第。高宗永淳中,授太常博士,時謂其稱職。武周天授時,為司府丞,推核詔獄,多裁恕,全免數(shù)十姓。出為汴州司馬,歷遷成、寧等州刺史,政不務威嚴,吏民懷之。有《裴氏家牒》、《神岳封禪儀注》。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字方忠,絳州稷山(今山西稷山)人。初舉進士。高宗上元三年(676)應八科舉,累轉乾封尉。永淳初(682),授太常博士。善禮儀之學,當時以為稱職。武后天授中為司府丞,推究詔獄,以仁恕不合武后旨,出為汴州司錄。遷成州刺史,轉寧州刺史。長安中卒,贈戶部尚書。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一上》?!?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3首。
全唐文·卷一百六十八
守真。絳州稷山人。舉進士。應八科舉。永淳初授太常博士。天授中為司府丞。武后令推詔獄。以仁恕不合旨。出為汴州司錄。(新書作司馬)累轉成州刺史。徙寧州。長安中卒。贈戶部尚書。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十八 攝念科(二)
姓紀氏。永興萬年人。其先以黃巢之亂。西徙于蜀。而占籍焉。至真則蜀產也。始冠。偶游圣壽寺。見脩進律師。而慕其行。遂依之薙落。習起信論于朗公。受法界觀于光公。傳瑜伽教于演秘阇黎。莫不皆臻心法之極要。四十年間。演暢無怠。因蒙賜號昭信。一日謂弟子遇緣曰。出息不保入息。此雖俗諺。而切于理。吾與汝其可不務乎。乃營二塔于廣度院右。以其成于開寶之初。遂額之開寶。四年八月五日。集眾稱佛號以逝。壽七十八。臘五十三。阇維獲舍利圓瑩。葬之開寶塔云。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五 讀誦篇第八之二
釋守真。永興萬年人也。俗姓紀。漢詐帝信之鴻緒。乃祖乃父素履貞吉。奕葉孝行充塞閭里。故鄉(xiāng)人美其孝焉。遂目之曰紀丁蘭也。真即其后矣。洎黃寇于紀僖宗蒙塵車駕避鋒而西幸。咸鎬失守而沒賊。因而徙家居于蜀矣。及冠也偶游圣壽寺。見修進律師行出物表語越常度。乃解帶卸冠。北面而事之。七支既備。先謁從朗師學起信論。次依性光師傳法界觀。后禮演秘阇梨授瑜伽教。并得心要咸盡指歸。自明達諸法宣暢妙典。四十年間略無怠矣。而賜號曰昭信焉。講起信及法界觀共七十馀遍。皆以燈傳燈用器投器。嗣乎法者二十許人。開灌頂?shù)缊鑫灞椤<s度僧尼士庶三千馀人。開水陸道場二十遍。常五更輪結文殊五髻教法。至夜二更輪西方無量壽教法。稱阿彌陀尊號修念佛三昧期生凈域。一日謂弟子緣遇曰。如來不云出息不保入息。吾之壽也幸矣。汝之年也耄矣。今欲順俗從世。預設二塔。其可得乎。緣遇稽首而對曰。廣度長老舍院之右地。請建塔者有年矣。今大師屬其意。長老致其美。因緣冥契安可而止。于是鳩工而營之。自十月琢磨至來一月徹繢。以開寶四年秋八月九日。命眾念佛。佛聲既久令止。奄然而歸寂。俗壽七十八。僧臘五十三。其月二十一日焚葬于北永泰門外智度院側。其獲舍利光潤。各將供養(yǎng)之。次沙彌彌伽者。于闐國人也。專誦華嚴經曾無間息。圣歷年中天帝釋請迎伽上天誦持乃曰。每被阿脩羅見擾故屈師來請。為誦宣華嚴經以禳彼敵。遂升座朗諷是經。時修羅軍眾聞經乃現(xiàn)威神。一時而化去。又沙彌道蔭。常念金剛經寶歷初因他出夜歸虎暴。中路忽遇哮吼跳躑于前。蔭知不免乃閉目而坐。唯默念是經心期救護?;⑺旆菔刂_曙。村人來往乃視虎。其蹲處涎流于地焉。蔭后持誦益加高行矣。 論曰。入道之要三慧為門。若取聞持勿過讀誦者矣。何耶。始惟據本。本立則道生。次則舍詮。詮留則月失。比為指天邊之桂影而還認馬上之鞭鞘。如此滯拘去道彌遠。然則機有新發(fā)。跡或乍移。須令廣覽多聞。復次背文高唱在乎品位。先號法師故經云。受持讀誦解說書寫如法修行是也。原夫經傳震旦夾譯漢庭。北則竺蘭始直聲而宣剖南惟僧會揚曲韻以諷通。蘭乃月氏之生。會則康居之族。兩家左右二見否藏無為冰上之狐兔問堠傍之路。通曰。西竺僧持部類行事不同?;驁?zhí)親從佛聞更難釐革?;蚍Q我宗自許多決派流?;蛑闭{而質乎?;蚋杪暥梢?。致令傳授各競師資。此是彼非我真他謬。終年矛盾未有罷期。故有若美一期之唄??誦三契之伽陀感車馬而不行動人天之共聽。此曲折聲之效也。若乃盤特少句。薄拘短章。止憂忘以鼓唇。胡暇巧而揚舌。猶登中圣或致感徵。此直置聲之驗也。今以一言蔽之。但有感動龍神能生物善者。為讀誦之正音也。或曰。常聞光音天之語言則是梵音未委。那為梵音邪。請狀貌以示之。通曰。諸陀羅尼則梵語也。唄??之聲則梵音也?;蛟?。如天下言音。令人樂聞者。與襄陽人為較準。彼漢音也。音附語言謂之漢音漢語。則知語與音別。所言唄??者是梵音。如此方歌謳之調歟。且梵音急疾而言則表詮也。分曉舒徐引曳則唄??也?;蛟?。此只合是西域僧傳授。何以陳思王與齊太宰撿經示沙門耶。通曰。此二王先已熟天竺曲韻。故聞山響及經偈乃有傳授之說也。今之歌贊附麗淫哇之曲惉懘之音。加釀瑰辭包藏密咒。敷為梵奏。此實新聲也。如今啟夾?;蛟婚_題。秖知逐句隨行。那辨真經偽造。豈分支品。未鑒別生。能顯既知所詮須體。當聞舍筏適足歸宗。達其阿字之門。圖其法身之體。此讀誦之至也。其有難通帚字多游族家。急令口誦于一經。且為身參于五眾。賴能暗誦免呼粥飯之僧。如偶澄清緩裹歸家之幞?;蛟?。國朝度戒何責經乎。豈不聞羯磨之辭止云年滿衣缽具足不言念經為增上緣耶。通曰。此滅法無知之徒言耳。上根感戒果證相隨。何以經紙數(shù)考試耶。脫舍下根之誦持。入法止阘茸白丁矣。南山大師云。才登解發(fā)便須通覽。又后周初多度僧尼。敕靈藏銓品行業(yè)。若講若誦卷部眾多。隨有文義。莫不周鑒。時共測量通經了意。最為第一。此乃精選誦經通義為入道之階漸也。不見此文深為痛惜。梁傳目此為經師。宣師不沿而革號為讀誦。今采諸師。從唐至宋。取其多善。宗歸乎高。則有感神宿廟度苦因經。法智往生感金光之照野。明慧行道占虹氣之貫天。或受請居羅漢之前?;虺置骶瘸顷栔驳糜娭T送。見勢至之來迎。使者攝而不能。妖狐媚而自變。猗歟元皎致李樹之叢生。焯爾楚金感帝王之入夢。圓光在頂三昧現(xiàn)前。遇誦華嚴放金光于口角后游地獄乘寶座于西方。三刀斷勢傷于竹筒。千福經聲入于帝耳。證返不餐于薏苡??德暉o斷于連珠?;蛱睚g于三十許年?;虿钚M于數(shù)十莖發(fā)?;蚪浺舯橛谘鄩尽;虮咀阍谟阽婋x?;驑废簖斊潯;蚩陂_菡萏。或鬼神避咒。或陸地生蓮?;驂羧A胥而悉解梵音?;蜃鹱銡w圓寂。如斯上德若此法師。殖璧隨方貫華有次。身為金鼓。擊之成懺悔之音??谌粲窈?。吹之出神仙之曲。因依相授。徙倚獨宣??芍^皮裹法華足行經藏。俾法音之不斷善付三乘。皆成佛之無馀還宣八辯者也。詩曰。伐柯伐柯其則不遠。望吾曹無忘取則于此焉。
楊承信 朝代:唐末宋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21—964 【介紹】: 宋時沙陀人,字守真。楊承勛弟。幼以父任為牙校。契丹滅后晉,以承信繼父職,為平盧軍節(jié)度使。仕后漢,歷安、鄜二州節(jié)度。入后周,累戰(zhàn)功,攉忠正軍節(jié)度、同平章事。宋初加兼侍中。征李筠,命為澤州西面都部署,筠平,移鎮(zhèn)河中。乾德元年進封趙國公。累歷藩鎮(zhèn),刻勵為政而不苛,且多藝能。

人物簡介

全宋詩
聶守真,號碧窗,江西人。京口天慶觀主,嘗為龍翔宮書記。事見《南村輟耕錄》。今錄詩九首。

人物簡介

簡介
未詳。

人物簡介

東國僧尼錄·詩僧
守真(開泰寺僧統(tǒng))。學博識精。奉敕勘大藏經正錯。如素所親譯。河直講千朝作詩。并以芥子一袋見寄。師即次韻答之曰。芥子吾宗所極論。須彌巨??偰芡?。惠來經榻知何意。即事談玄報佛恩。真老宿道該今。為吾教都僧統(tǒng)(補閑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20—1200 【介紹】: 金河間人,字守真,號通元處士。行醫(yī)不仕。治病好用涼劑,以降心火、益腎水為主。為金元四家之一,人稱寒涼派。有《運氣要旨論》、《精要宣明論》和《素問玄機原病式》。
訾亙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34 【介紹】: 金博州人,道士,號守真子。師從丹陽馬鈺、長春丘處機,稱訾仙翁。金亡時在蔡州,城破前一日逝世。
賀守真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賀守真,湖廣攸縣人,洪武庚午解元,聯(lián)捷進士。官至監(jiān)察御史。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庚午科湖廣鄉(xiāng)試第一名舉人。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登辛未科殿試三甲第十一名。授監(jiān)察御史,激揚有聲,貪墨為之匿跡。
《漢語大詞典》:守真
保持真元;保持本性。語出莊子·漁父:“慎守其真,還以物與人,則無所累矣?!?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后漢書·申屠蟠傳》:“安貧樂潛,味道守真,不為燥濕輕重,不為窮達易節(jié)?!?晉 葛洪 抱樸子·道意:“患乎凡夫,不能守真。” 唐 錢起 《過曹鈞隱居》詩:“之子秉高節(jié),攻文還守真?!?宋 阮閱 《增修詩話總龜》卷四五:“ 元真子 張志和 , 會稽 人,守真養(yǎng)氣,臥雪不冷,入水不濡?!?/div>
《國語辭典》:抱誠守真(抱誠守真)  拼音:bào chéng shǒu zhēn
信守真誠。如:「他為人誠實,剛健不撓,真可謂抱誠守真之士?!?/div>
《漢語大詞典》:館真(館真)
猶守真。 南朝 宋 謝靈運 《入道至人賦》:“爰有名外之至人,乃入道而館真?!?/div>
分類:守真
《國語辭典》:八郎  拼音:bā láng
藥商所奉祀的神。名為劉守真,常與藥王孫思邈合祀。
《國語辭典》:劉完素(劉完素)  拼音:liú wán sù
人名。字守真,號真宗子,宋河北河間人,約生于宋朝南渡時期,卒年不詳。為中國古代名醫(yī),金元四大家之一。在醫(yī)學上有很大的成就,最大的貢獻是將疾病分類,并有許多著作,其中最著名者為《河間六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