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836—898 【介紹】: 唐魏州貴鄉(xiāng)人,字德孚。初為魏州裨將,主馬牧。趙文?死,眾推弘信為帥,詔擢知魏博節(jié)度留后,再遷節(jié)度使,加檢校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豫章郡公。累官至檢校太師、守侍中、臨清郡王。卒謚莊肅。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836—898 《全唐詩外編》又作羅宏信。弘信,字德孚,魏州貴鄉(xiāng)(今河北大名)人。少從戎役。僖宗文德元年(888),加工部尚書,復(fù)加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尚書右仆射,充魏博節(jié)度觀察處置等使。昭宗龍紀(jì)元年(889),加檢校司空、同平章事,封豫章郡公。累官至檢校太師、守侍中、臨清王。卒謚莊肅。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全唐詩外編》收詩2首,皆重見于《全唐詩》羅紹威名下,《白菊》一首又見于羅隱名下。紹威即弘信之子。
人物簡介
【生卒】:?—901 【介紹】: 唐僧。薊州玉田人,俗姓王。年二十五于范陽延壽寺受具足戒。后往翠微山問道三年。尋謁洞上禪師,為入室高弟,嗣其法,住洪州云居山。禪林僧寶傳·卷第六
禪師名道膺。幽州玉田人也。生于王氏。兒稚中。骨氣深穩(wěn)。言少理多。十歲出家于范陽延壽寺。又十五年。乃成大僧。其師使習(xí)毗尼。非其好。棄之游方。至翠微會。有僧自豫章來。夜語及洞上法席。于是一缽南來。造新豐。謁悟本價禪師。價問。汝名什么。對曰。道膺。價曰。何不向上更道。對曰。向上即不名道膺。價喜以謂。類其初見云巖時祗對。容以為入室。膺深入。留云峰之后。結(jié)庵而居。月一來謁價。價呵其未忘情。于道為雜。乃焚其庵。去?;璧菤W阜歐阜。廬山西北崦。冠世絕境也。就樹縛屋而居。號云居。衲子亦追求。而集散處。山間樹下。久成苫架。說法其下曰。佛法有什么多事。行得即是。但知心是佛。莫愁佛不解語。欲得如是事。還須如是人。若是如是人。愁個什么。若云如是事即難。自古先德。淳素任真。元來無巧設(shè)。有人問。如何是道?;驎r答?磚木頭。作么。皆重元來他根本。腳下實有力。即是不思議人。握土成金。若無如是事。饒汝說得。簇花簇錦相似。直道我放光動地。世間更無過也。盡說了合殺頭。人總不信受。元來自家。腳下虛無力。汝等譬如獵狗。但尋得有蹤跡底。若遇羚羊掛角時。非但不見蹤跡。氣息也不識。僧便問。羚羊掛角時如何。答曰。六六三十六。曰。會么。僧曰。不會。曰。不見道無蹤跡。又問。世尊有密語。迦葉不覆藏。如何是世尊密語。膺呼問者名曰。會么。曰。不會。曰。汝若不會。世尊有密語。汝若會。迦葉不覆藏。乃曰。僧家發(fā)言吐氣。須有來由。莫當(dāng)?shù)乳e。這里是什么所在。爭受容易。凡問個事。也須識好惡。若不識尊卑良賤。不知觸犯。信口亂道。也無利益。并(音旁)家行腳。到處覓相似語。所以尋常。向兄弟道。莫怪不相似。恐怕同學(xué)多去。第一莫將來。將來不相似言語。也須看他。前頭八十老人。出場屋。不是小兒戲。不是因循底事。一言參差。即千里萬里。難為收攝。蓋為學(xué)處容易。不著力。敲骨打髓。須有來由。言語如鉗如夾。如鉤如鎖。須教相續(xù)不斷。始得。頭頭上具。物物上明。豈不是得妙底事。一種學(xué)。大須子細(xì)研窮。直須諦當(dāng)。的的無差。到這里。有什么?跣處。有什么擬議處。向去底人。須常慘悚戢翼。始得。若是知有底人。自解護(hù)惜。終不取次。十度發(fā)言。九度休去。為什么如此??峙聼o利益。體得底人。心若獵月扇??谶呏钡悯吵?。不是強(qiáng)為。任運(yùn)如此。欲得與么事。須是與么人。既是與么人。不愁恁么事。恁么事即難得。又曰。汝等直饒學(xué)得佛邊事。早是錯用心了也。不見古人。講得天花落。石點頭。尚不干自己事。自馀是什么閑。如今擬將有限身心。向無限中用。有什么交涉。如將方木逗圓孔中。多少聱訛。若無與么事。饒汝說得。簇花簇錦。也無用處。未離情識在。若一切事。須向這里及盡。始得無過。方得出身。若有一毫發(fā)去不盡。即被塵累。豈況便多。差之毫??。過犯山岳。不見古人道。學(xué)處不玄。盡是流俗。閨閤中物。舍不得。俱為滲漏。直須向這里。及取去。及去及來。并盡一切事。始得無過。如人頭頭上了。物物上通。祇喚作了事人。終不喚作尊貴。將知。尊貴一路自別。便是世間極重極貴物。不得將來。向尊貴邊。須知不可思議。不當(dāng)好心。所以古人道。猶如雙鏡。光光相對。光明相照。更無虧盈。豈不是一般。猶喚作影像邊事。如日出時。光照世間。明朗是一半。那一半。喚作什么。如今人未認(rèn)得。光影門頭戶底。粗淺底事。將作屋里事。又爭得。又曰。得者不輕微。明者不賤用。識者不咨嗟。解者無厭惡。從天降下。即貧窮。從地涌出。即富貴。門里出身則易。身里出門則難。動則埋身千尺。不動則當(dāng)處生苗。一言迥脫獨拔當(dāng)時語言不要多。多則無用處。僧問。如何是從天降下。即貧窮。曰不貴得。又問。如何是從地涌出。即富貴。曰無中或有。又曰。了無所有。得無所圖。言無所是。行無所依。心無所托。及盡始得無過。在眾如無眾。無眾如在眾。在身如無身。處世如無世。豈不是無嬈其德。超于萬類。脫一切羈鎖。千人萬人得。尚道不當(dāng)自己。如今若得。共起初一般。古人曰。體得那邊事。卻來這邊行李。那邊有什么事。這邊又作么生行李。所以道。有也莫將來。無也莫將去?,F(xiàn)在底。是誰家事。又曰。欲體此事。直似一息不來底人。方與那個人相應(yīng)。若體得這個人意。方有少許說話分。方有少許行李分。暫時不在。如同死人。豈況如今。論年論月。不在。如人長在。愁什么家事不辦。欲知久遠(yuǎn)事。祗在如今。如今若得。久遠(yuǎn)亦得。如人千鄉(xiāng)萬里歸家。行到即是。是即一切總是。不是即一切總不是。直得頂上光??生。亦不是。能為一切。一切不為道。終日貪前頭事。失卻背后事。若見背后事。失卻前頭事。如人不前。后有什么事。僧問。有人衣錦繡入來。見和尚后。為甚寸絲不掛。曰。直得琉璃殿上。行撲倒。也須粉碎。乃曰。若有一毫許。去及不盡。即被塵累。豈況更多。不見尋常道。升天底事。須對眾掉卻。十成底事。須對眾去卻。擲地作金聲。不須回頭顧著。自馀有什么用處。不見二祖當(dāng)時。詩書博覽。三藏圣教。如觀掌中。因什么。更求達(dá)磨安心。將知此門中事。不是等閑。所以道。智人不向言中取。得人豈向說中求。不是異于常徒。息一切萬累道。暫時不在涂路。便有來由。非但惡眷屬。善眷屬。也覓不得。甚處去。通身去。歸家去。省覲去。始脫得諸有門去。去得牢籠。脫險難。異常徒。又曰。如掌中觀物決定。決定方可隨緣。若一如此。千萬亦然。千萬之中。難為一二。一二不可得。不見道。顯照底人即易得。顯己底人即難得。不道全無。即是希有。若未得如此。不受強(qiáng)為。強(qiáng)為即生惱。生惱即退道。退道則罪來加身。即見不得。說什么大話。汝既出家。如囚免獄。少欲知足。莫貪世榮。忍饑忍渴。志存無為。得在佛法中。十生九死。也莫相拋出。生入死。莫違佛法。斬釘截鐵。莫負(fù)如來。事宜無多。各自了取。有事近前。無事莫立。膺住持三十年。道遍天下。眾至千五百人。南昌鐘王師尊之。愿以為世世師。唐天復(fù)元年秋示微疾。十二月二十八日。為大眾開最后方便。敘出世始卒之意。眾皆愴然。越明年正月三日。問侍者。今日是幾。對云。初三。師云。三十年后。但云祇這是。乃端然告寂。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七 傳宗科(五)
薊門玉田王氏子。年二十五。依范陽延壽寺落發(fā)受具。始習(xí)毗尼藏。嘆曰。大丈夫宜求解脫。豈復(fù)為義所桎梏耶。由是詣翠微山問道。而即以燕居者三閱寒暑。俄而睹有人衣冠。若使者狀。謂膺曰。盍游南方。以參知識乎。忽不見。且有僧從豫章至。為稱洞上法席之盛。膺竟造洞山。山一日問膺云。阇梨名什么。膺云道膺。山云向上更道。膺云。向上則不名道膺。后山問膺云。吾聞思大和尚生倭國作王是否。膺云。若是思大。佛亦不作。說什么作國王。 一日山問膺。什么處來。膺云踏山來。山云阿那個山堪住。膺云阿那個山不堪住。山云恁么即子于山得個入路。膺云無路。山云。若無路。爭得與老僧相見。膺云。若有路。即與和尚不相見也。山云。此子向后千人萬人。把不住在。于是洞山深肯之。 出世居三峰。后徙云居提唱。頗類洞山。時鐘傳以南平王。據(jù)有江西。尤信向。表奏賜紫衣師號。每延請入府。則預(yù)令掃除甘子堂。以館之。千眾圍繞。供施豐縟。雖荊南成汭。亦慕德遣饋。動盈鉅萬。天復(fù)元年辛酉秋示疾。明年正月三日遷化。宋高僧傳·卷第十二 習(xí)禪篇第三之五
釋道膺。姓王氏。薊門玉田人也。生而特異神彩朗然。處于重丱崆峒稟氣。宿心拔俗。爭離火宅之門。拭目尋師。遂攝鍛金之子。師授經(jīng)法誦徹復(fù)求。年偶蹉跎二十五方于范陽延壽寺受具足戒。乃令習(xí)聲聞律儀。膺嘆曰。大丈夫可為桎梏所拘邪。由是擁線衲振錫環(huán)。萃翠微山問道。三載宴居。忽睹二使者。冠服頗異。勉膺曰。胡弗南方參知識邪。未幾有僧自豫章至。盛稱洞上禪師言要。膺感動神機(jī)遂專造焉。如是洞上垂接復(fù)能領(lǐng)會。曾問曰。我聞思大禪師向倭國為王。虛耶實耶。對曰。若是思師佛亦不作。況國王乎。自爾洞上印許。初住三峰。后就云居提唱。時唐之季鐘氏。據(jù)有洪井傾委信誠。每一延請入州。則預(yù)潔甘子堂以禮之。乃表于昭宗。賜紫袈裟一副并師號焉。都不留意。所化之徒寒暑相交。不下一千馀眾。牛頭香樹圍繞者皆是栴檀。金翅鳥王軒翔者不齊尺鴳。四方饋供千里風(fēng)從。如荊南帥成汭。遣赍檀施。動盈鉅萬。以天復(fù)元年辛酉秋示疾。至明年正月三日而化焉。豫章南平王鐘氏供其喪葬。時諸道禪子各。依鄉(xiāng)土所尚者。隨靈龕到處列花樹帳幔粉面之饌。謂之卓祭。一期兇禮之盛勿過于時也猗歟。膺出世度人滿足三十年。遺愛可知也。
人物簡介
【生卒】:842—883 【介紹】: 唐閩人。本姓喬。僖宗時宦官。內(nèi)常侍楊玄價養(yǎng)子。有謀略,累監(jiān)諸鎮(zhèn)軍。乾符中為排陣使,策劃鎮(zhèn)壓王仙芝、黃巢。招討使宋威戰(zhàn)敗,復(fù)光總其兵權(quán),進(jìn)攻洪州。中和元年,詔充天下兵馬都監(jiān),押諸軍入定關(guān)輔。二年,至河中,招誘黃巢部將朱溫降唐,引李克用沙陀兵攻入京師。加開府儀同三司,封弘農(nóng)郡公。卒謚忠肅。全唐文·卷九百九十八
復(fù)光。閩人。本喬氏。少養(yǎng)于內(nèi)常侍楊元價家為小黃門監(jiān)。乾符中。賊渠黃巢犯江西。復(fù)光為排陣使。招討使宋威戰(zhàn)敗。復(fù)光總其兵。王鐸代為招討使。詔復(fù)光監(jiān)忠武軍。中和元年充天下兵馬都監(jiān)??傊T軍入定關(guān)輔。定議遣使以墨詔召李克用于太原。收京師。以功加開府儀同三司同華制置使。封宏農(nóng)郡公。賜號資忠輝武匡國平難功臣。卒年四十二。贈觀軍容使。謚曰忠肅。
人物簡介
【生卒】:852—905 【介紹】: 五代時吳國創(chuàng)建者。廬州合肥人,字化源,原名行憫。少孤貧,有膂力。初為盜,后應(yīng)募為州兵,遷隊長,使出戍,遂起兵為亂。據(jù)廬州,唐即授其為廬州刺史。其后,討畢師鐸,破孫儒,悉有淮南、江東地,拜淮南節(jié)度使。昭宗天復(fù)二年,封吳王。為人寬簡有智略,善撫將士,頗得士心。在位四年。謚武忠,又改謚孝武王,廟號太祖。全唐文·卷一百二十八
行密字化源。廬州合肥人。自廬州刺史累遷淮南節(jié)度使。乾寧二年。表請討朱全忠。加檢校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封宏農(nóng)郡王。四年授江南諸道行營都統(tǒng)。擊敗全忠于淮水。遂全有江淮之地。光化三年加侍中。天復(fù)二年拜東面行營都統(tǒng)中書令。進(jìn)封吳王。天祐二年十一月薨。年五十四。謚武忠。子溥。僭稱帝。追尊為太祖武皇帝。廟號太祖。
人物簡介
【介紹】: 唐末泗州漣水人。善騎射,然貌似儒者。初為武寧軍偏將,見疑于節(jié)度使時溥,遂與張雄渡江據(jù)蘇州,自號天成軍。昭宗景福二年,代張雄為升州刺史。乾寧二年,舉州附楊行密。然心存反側(cè),尋襲行密將田頵,戰(zhàn)于曷山,大敗,欲收殘兵入海。行密迎犒之,表為淮南節(jié)度副使,遂不復(fù)反叛。
人物簡介
【介紹】: 唐五代時莆田人,字文堯,一作福清人,字文饒,號狎鷗翁。唐昭宗乾寧三年進(jìn)士,又擢弘詞科。初為京兆府參軍。天祐中以右拾遺受詔冊王審知為閩王。后梁太祖開平中復(fù)為閩王冊禮副使。尋擢福建鹽鐵使,就加左散騎常侍御史大夫。后依審知,遂為閩相,卒。工詩,有《晝錦》、《弘詞》等集。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字文堯,排行十九,自號狎鷗翁,福唐(今福建福清)人。昭宗乾寧三年(896)登進(jìn)士第。四年,復(fù)中博學(xué)宏詞科,任京兆府參軍。光化三年(900),授右拾遺。天祐元年(904)為冊禮使,封王審知為瑯琊王,后拜諫議大夫。后梁開平三年(909),封王審知為閩王,承贊復(fù)為冊禮副使。尋擢右諫議大夫、福建鹽鐵副使,就加左散騎常侍、御史大夫。留相閩。生平見《新唐書·藝文志四》、《唐詩紀(jì)事》卷六三、《淳熙三山志》卷二六、《唐才子傳》卷一〇、《十國春秋》卷九五。承贊工詩,尤以《題槐》、《訪建陽馬驛僧亞齊》詩著名。辛文房稱其詩“高妙”(《唐才子傳》卷一〇)?!?a target='_blank'>新唐書·藝文志四》著錄《翁承贊詩》1卷,已佚?!?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卷,又1首。《全唐詩續(xù)拾》補(bǔ)6首。唐詩匯評
翁承贊,生卒年不詳,字文堯,晚年自號狎鷗翁,福唐(今福建福清)人。乾寧三年(896)登進(jìn)士第,又擢宏詞科,任京先府參軍。天祐元年,昭宗冊福州威武軍節(jié)度使王審知為瑯琊郡王,承贊以右拾遺為冊禮使。返命,遷戶部員外郎、諫議大夫。后梁開平三年,梁太祖冊封王審知為閩王,以承贊為冊禮副使。尋官守諫議大夫、福建鹽鐵副使,就加左散騎常侍、御史大夫。遂依王審知,審知以為相。卒。能詩,與黃滔友善。有《翁承贊詩》一卷,已佚?!?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一卷。
作品評論
承贊工詩,體貌甚偉,且詼諧,名動公侯……嘗奉使來福州,見友僧亞齊,贈詩云:“蕭蕭風(fēng)雨建陽溪,溪畔維舟見亞齊。一軸新詩劍潭北,十年舊識華山西。吟魂惜向江村老,空性元知世路迷。應(yīng)笑乘軺青瑣客,此時無暇聽猿啼?!彼姼呙钅闶?。
人物簡介
【生卒】:?—925 【介紹】: 五代時人。仕前蜀。本名魏宏夫,王建改其名,錄為假子。累功至兼中書令,受遺詔輔政。王衍立,守太師兼中書令,封齊王。時內(nèi)外遷除皆自宗弼出,納賄行私,上下咨怨。后唐兵至,私送款,求為西川節(jié)度使。為郭崇韜所殺。
人物簡介
【生卒】:?—932 【介紹】: 五代時人。初為中門使。李存勖領(lǐng)幽州,權(quán)知州事。及存勖即位為后唐莊宗,授宣徽使。自以為合當(dāng)樞密任,常郁郁。明宗立,拜樞密使。
人物簡介
【生卒】:?—934 【介紹】: 名或作宏實。五代時人。仕后唐。以武勇累歷軍校。明宗長興中為馬軍都指揮使。秦王李從榮為元帥,頗寵待之。及秦王叛,洪實領(lǐng)兵討之。為康義誠所銜,二人以謀反互訐,閔帝不能辨,競誅洪實。后義誠果叛。故洪實之死,后人皆以為冤。
人物簡介
【介紹】: 五代時衛(wèi)州黎陽人。唐末,事岐王李茂貞,茂貞?zhàn)B為義兒,賜姓名曰李繼岌。有拳勇,饒戰(zhàn)略,累官保勝軍節(jié)度使兼侍中。前蜀王建通正元年,以茂貞多猜忌,頗不自安,遂率眾二萬降蜀。旋為西北面行營第四招討,進(jìn)攻隴州。軍還,仍復(fù)舊姓名。久之,領(lǐng)武定軍節(jié)度使兼中書令。后主乾德二年,率兵討平金州,執(zhí)叛將全師朗以獻(xiàn)。
人物簡介
【介紹】: 五代時青州千乘人。幼家貧。長仕后唐,累官河中都指揮使。莊宗同光三年,隨李繼岌討蜀,隸李紹琛部,從破漢州。后為孟知祥所執(zhí),任為牙內(nèi)馬步指揮副使。尋將兵攻董璋,下閬州,功為一軍所推。又參與彌牟鎮(zhèn)之役。知祥擊敗董璋,宏實頗與有功。知祥即位后,改奉鑾肅衛(wèi)指揮副使。尋受遺詔,同趙季良等輔政,進(jìn)秩侍中。后歷官眉州刺史,寧江、武泰節(jié)度使。晚年興建禪院,廣建第宅,以壽終。
人物簡介
【介紹】: 五代時人。少穎異,工詩賦。仕南漢,劉?時由進(jìn)士官翰林學(xué)士承旨,甚見親信。嘗撰《白虹化白龍賦》以諛上。又撰《昭陽殿賦》,見稱于時。
人物簡介
【生卒】:?—950 籍貫不詳。李善夷子。后唐同光初,楚武穆王馬殷為江南諸道都統(tǒng),宏皋由營道令累遷為都統(tǒng)掌書記。后晉天福四年(939),楚文昭王馬希范開天策府,宏皋與廖匡圖、徐仲雅等18人均為學(xué)士。后官至刑部侍郎。后漢乾祐三年(950)與其弟宏節(jié)并為恭孝王馬萼所殺。事跡散見《詩話總龜》卷四、卷一五,《十國春秋》本傳。宏皋善詩文,與諸學(xué)士更唱迭和,俱以文藻知名。所為表奏至京,詞臣嘆服,宰相李嵩亦頗稱許。其《題桃源》詩尤佳,盛為人稱誦。宋僧文瑩則稱其文“皆胼枝章句,雖齷齪者亦能道”(《玉壺清話》卷七)。曾著雜文10卷,已佚。《全唐詩》存詩2首。全唐文·卷八百九十三
宏皋事楚武穆王。由營道令累遷都統(tǒng)。掌書記。文昭王開天策府。與十八學(xué)士之列。王薨。宏皋定議立廢王為嗣。恭孝王爭立。執(zhí)宏皋臠殺之。
人物簡介
【生卒】:?—956 【介紹】: 五代時汝陽人。柴再用子。仕南唐。初以父蔭為郎將,后出為撫州刺史。好施予,不事產(chǎn)業(yè),性豪放,博弈縱酒。李璟保大十四年,吳越兵侵常州,克宏為右衛(wèi)將軍,率兵救之。樞密副使李徵古素輕其為人,給戈甲皆朽鈍,又遣使趣其歸??撕陻厥拐?,曰:“軍容在我,李樞密來,吾亦斬之!”及戰(zhàn),大破吳越兵。拜奉化軍節(jié)度使。旋救壽春,于軍旅中發(fā)病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