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吉州廬陵人,字幼卿,自稱鳳墅逸客。有《石刻鋪敘》。
全宋詩
曾宏父,字幼卿,廬陵(今江西吉安)人。理宗淳祐間創(chuàng)鳳山書院,自稱鳳墅逸客。事見《四庫提要·石刻鋪敘提要》、清同治《廬陵縣志》卷一六。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八○二六
曾宏父,字幼卿,自稱鳳墅逸客。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嘉熙、淳祐間嘗裒宋人墨跡,鐫刻于廬陵鳳山別墅,是為《鳳墅帖》(今殘存)。又著有《石刻鋪敘》二卷(存)。見《石刻鋪敘》卷末后記及《四庫全書總目》卷八六。

人物簡介

全宋詩
曾宏正,臨江軍新淦(今江西新干)人。三聘子。歷官大理寺丞(《宋蜀文輯存》卷七九《忠節(jié)曾公神道碑》),湖南提刑。理宗淳祐三年(一二四三),為廣南西路轉運使(《粵西金石略》卷一二引曾天驥跋臨桂水月洞曾宏正題刻)。今錄詩五首。
全宋文·卷六九四七
曾宏正,臨江新淦(今江西新干)人,三聘子。淳祐初,累官直秘閣、提點湖南刑獄,移廣西轉運判官。三年,遷廣西運使。見《杉溪居士集》卷五,《粵西金石略》卷一二。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七九九六
陳模(一二○九——?),字子宏,號月庭,吉州永豐(今江西永豐)人。寶祐中著《懷古錄》三卷,評論古今詩文詞,今存。見《懷古錄·自序》及卷中「予兄草庭嘗論半山詩」條。
徐士宏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淳祐十年(1250)任臨江軍知軍。
李天勇 朝代:宋末元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75 【介紹】: 宋撫州臨川人,字致宏。從謝枋得學,尚氣節(jié)。恭帝德祐初,元兵攻饒州,枋得舉兵援之,天勇統強壯應援大戰(zhàn)團湖坪,兵敗而死。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23—1296 【介紹】: 宋慶元鄞縣人,字伯厚,號深寧居士,一號厚齋。理宗淳祐元年進士。寶祐四年,復中博學宏詞科。歷浙西安撫司干辦公事。正直敢言,對朝廷用人及各項弊政,多所批評建議,先后觸忤權臣丁大全、賈似道、留夢炎,屢遭罷斥。官至禮部尚書兼給事中,后辭官還鄉(xiāng),專事著作二十年,宋亡不出。有《玉海》、《困學紀聞》、《玉堂類稿》、《掖垣類稿》、《通鑒地理考》、《漢藝文志考》、《深寧集》等。
全宋詩
王應麟(一二二三~一二九六),字伯厚,號厚齋,鄞縣(今浙江寧波)人。理宗淳祐元年(一二四一)進士,調西安主簿。寶祐四年(一二五六)中博學宏詞科,累遷太常寺主簿。以言事忤丁大全,罷。丁敗,起通判臺州。景定元年(一二六○)召為太常博士,遷著作佐郎。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兼禮部郎官、兼直學士院,以忤賈似道奉祠。六年,起知徽州。七年,召為秘書監(jiān),遷起居郎。八年,權吏部侍郎。恭宗德祐元年(一二七五),授中書舍人兼直學士院。官至禮部尚書兼給事中。因封駁留夢炎薦章不報,遂東歸,自號深寧老人。元成宗元貞二年卒,年七十四。王應麟是宋末著名學者,著作繁富,影響較大的有《困學紀聞》,《玉海》等。另有《深寧集》,已佚。僅《兩宋名賢小集》卷三七八存《王尚書遺稿》。事見清錢大昕《深寧先生年譜》,《宋史》卷四三八有傳。今錄詩十首。
全宋文·卷八一九二
王應麟(一二二三——一二九六),字伯厚,號厚齋,又號深寧居士。慶元府鄞縣(今浙江寧波)人,撝子。淳祐元年進士,調西安縣主簿,徙揚州教授。寶祐四年中博學宏辭科,添差浙西安撫司干辦公事。歷遷國子錄、武學博士、太常寺主簿。輪對,言邊事忤丁大全,罷職。起通判臺州。召為太常博士,擢秘書郎,遷著作佐郎。度宗即位,除禮部郎官,兼直學士院,遷著作郎、秘書少監(jiān)兼侍講,歷起居舍人,兼權中書舍人。再忤賈似道,出奉祠。起知徽州。召為秘書監(jiān),遷起居郎兼權吏部侍郎。及賈似道潰軍江上,上疏陳十事,進實錄院同修撰兼侍讀,遷禮部侍郎。轉禮部尚書兼給事中,上章劾右丞相留夢炎任用私人,遂辭官東歸。后二十年卒,年七十四,時元貞二年也。所著有《深寧集》一百卷、《玉堂類藁》二十三卷、《掖垣類藁》二十二卷、《詩考》五卷、《詩地理考》五卷、《漢藝文志考證》十卷、《通鑒地理考》一百卷、《通鑒地理通釋》十六卷、《通鑒答問》四卷、《困學紀聞》二十卷、《蒙訓》七十卷、《集解踐阼篇》、《補注急救篇》六卷、《補注王會篇》、《小學紺珠》十卷、《玉海》二百卷、《詞學指南》四卷、《詞學題苑》四十卷、《筆?!匪氖?、《姓氏急救篇》六卷、《漢制考》四卷、《六經天文編》六卷、《小學諷詠》四卷。見《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七、八,《宋史》卷四三八本傳。
孫嶸叟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紹興馀姚人,字仁則。第進士。復中博學弘詞科。任監(jiān)察御史,排斥奸回,不為身謀。累官禮部侍郎兼太子賓客。卒謚忠敏。有《讀易管見》。
全宋文·卷八○九一
孫嶸叟,字仁則,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居馀姚(今浙江馀姚)。淳祐七年第進士,復中博學宏詞科。咸淳中累官監(jiān)察御史,論賈似道罪當斬。德祐初,元兵渡江,至御前乞依任文天祥,竄陳宜中等。官至禮部侍郎兼太子賓客,卒謚忠敏。著有《讀易管見》。見《宋元學案》卷五五,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八,《宋史翼》卷二二。
包天麟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江陰人,字仁甫。度宗咸淳間舉博學宏詞科。嘗注《》、《》、《》、《春秋》諸經,年八十三,手不釋卷。
張宏 朝代:元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29—1287 【介紹】: 元濟南歷城人,字可大。張邦杰子。通諸國語,襲父爵。從忽必烈攻宋,為前鋒。中統間授濟南路大都督,至元元年改真定路總管,以罪免。九年起為新軍萬戶,從攻襄陽。十年授襄陽統軍使,十三年謝病歸。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慶元鄞縣人,字仲儀,號默齋。王應麟弟。理宗寶祐四年進士。開慶元年復中博學宏詞科。歷淮西制置司參議官,以文天祥薦,除太常博士。與兄相與講學,至忘寢食,為文根柢左氏、班、馬。有《默齋稿》及《訂正三輔黃圖》等。
全宋詩
王應鳳(一二三○~一二七五),字仲儀,號默齋,鄞(今浙江寧波)人。理宗寶祐四年(一二五六)進士,時年二十七。開慶元年(一二五九)中博學宏辭科,除軍器監(jiān)丞,改浙西制置司參議官。召為太常博士,入都而卒,年四十六。有《默齋稿》,已佚。事見《寶祐四年登科錄》卷二、《萬姓統譜》卷四四。
全宋文·卷八二○五
王應鳳(一二二三——?),字仲儀,號默齋,慶元府鄞縣(今浙江寧波)人,應麟弟,與其兄同日生。兄弟二人講學不少怠,至忘寢食,為文本于左氏、班、馬。寶祐四年登進士第,監(jiān)通州狼山稅,改儀真文學掾。開慶四年中博學宏辭科,由架閣遷主管淮南機宜文字,遷浙西安撫制置司參議官。召為太常博士,入朝即卒。著有《默齋稿》及訂正《三輔黃圖》諸書。見《寶祐四年登科錄》,《宋史》卷四三八《王應麟傳》,《宋史新編》卷一六七,《宋元學案》卷八五,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三、一二八,《宋史翼》卷一六,《宋元學案補遺》卷八五。

人物簡介

全宋詩
余宏孫,字升伯,號白石,平江(今屬湖南)人。度宗咸淳十年(一二七四)預鄉(xiāng)薦。事見《沅湘耆舊集》卷二六、清同治《平江縣志》卷三八。今錄詩二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衢州西安人,字存道。博涉經史,工文詞,字學晉法,崇事理學。宋末國事日衰,自憤生不逢時,隱而不仕,書紀年仍用宋德祐年號。
全宋詩
王宏,曾知資州(《輿地紀勝》卷一五七)。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陳則翁,字仁則,東甌(今浙江溫州)人。舉宏詞科,官至廣東副使。帝炳祥興二年(一二七九)崖山之變,棄官歸里,遷居柏橋,建集善院,日與林景熙輩唱和,有《清潁一源集》,已佚。事見《宋詩紀事補遺》卷八五。今錄詩二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44—1326 【介紹】: 元許州襄城人,字子英,號松澗。世祖至元十七年累遷衡州路治中,二十四年解官。成宗大德五年薦授浙西憲僉。歷南臺都事、內臺都事、浙東廉訪副使。仁宗皇慶間以南臺治書致仕。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321 【介紹】: 元僧,號大林,俗姓武。少好學,性剛毅,負氣節(jié)。武宗時住五臺山普寧寺,為第一代師。
大明高僧傳·卷第二 解義篇第二之二
釋諱了性號大林。武氏子也。宋武公之后以謚為姓。少即好學聰睿天啟。初依安和尚薙發(fā)登具戒。歷諸講席精究三藏。后遇真覺國師啟迪厥心。既而周游關陜河洛襄漢。訪諸耆德從而學焉。如柏林潭關輔懷南陽慈諸公。皆以賢首之學著稱一時。性悉造其門領其玄旨。及歸復參真覺于壟坻乃曰。佛法司南其在茲矣。乃從真覺至五臺。未幾真覺化去。遂北游燕薊晦跡魏闕之下。優(yōu)游江海之上與世若將相忘。成宗徵居萬寧。聲價振蕩內外。至大間太后創(chuàng)寺臺山曰普寧。延居為第一代。師之為人剛毅頗負氣節(jié)。不能俛仰媚悅于人。故足跡不入城隍不謁權貴。人或忌之。性聞嘗曰。予本以一介苾芻蒙天子處之以巨剎。惟乃夙夜弘法匪懈。圖報國恩不暇。馀復何求。雖有臧倉毀鬲之言。其如青蠅止棘樊耳。顧予命之不遭道之不行則納履而去。何往而不可也。時元世因尊寵西僧其徒眾甚盛。出入騎從擬若王公?;蝽敵嚯ザ牍诎度蛔再?。天下名德諸師莫不為之致禮摳衣接足丐其按顱摩頂。謂之攝受。師惟長揖而已。顧謂眾曰。吾敢慢于人耶。吾聞君子愛人以禮。何可屈節(jié)自取卑辱。茍為之屈。非諂則佞。吾自為道。于彼何求。識者高尚其義。至治改元九月三日示寂。塔于竹林之墟。謚曰弘教。
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
號大林。武氏子也。宋武公之后以謚為姓。少即。好學聰睿天啟。初依安和尚薙發(fā)。登具戒。歷諸講席。精究三藏。后遇真覺國師。啟迪厥心。既而周游關陜河洛襄漢。訪諸耆德。如柏林潭。關輔懷南陽慈。諸公皆以賢首之學。著稱一時。性悉造門領旨。及歸。復從真覺至五臺。未幾真覺化去。遂北游燕薊?;捋E魏闕之下。優(yōu)游江海之土。與世若將相忘。成宗徵居萬寧。聲價振蕩內外。至大間太后。創(chuàng)寺臺山曰普寧。延居為第一代。足跡不入城隍不謁權貴。人或忌之。性聞嘗曰。予本以一介苾芻。蒙天子處之以巨剎。惟乃夙夜弘法匪懈。圖報國恩不暇。馀復何求。雖有藏倉毀沮之言。其如青蠅止棘樊耳。顧予命之不遭。道之不行。則納履而去。何往而不可也。時元世。因尊寵西僧。其徒眾甚盛。出入騎從。擬若王公。天下名德諸師。莫不為之致禮。師惟長揖而已。顧謂眾曰。吾聞君子。愛人以禮。何可屈節(jié)自取卑辱。茍為之屈。非謟則佞。識者高尚其義。至治改元九月三日示寂。塔于竹林之墟。謚曰弘教。
補續(xù)高僧傳·解義篇
了性。號大林。姓武氏。少好學聰睿之性。殆天授之禮耆德安公。為師而落發(fā)焉。既登具。歷諸講庠。探頤經論。遇真覺圓師。啟悟初心。而周游南北幾萬里。窮覽幽勝。所至必咨訪其人。詢至道之要。其所師而學者。如柏林潭公。關輔懷公。南陽茲公。皆以義學著稱。及歸復見真覺于壟坻。愈見墻仞之高。堂室之奧。乃曰。佛法司南。其在茲乎。真覺歿。北游燕薊?;捋E魏闕之下。悠然如處江海之上。與世若相忘焉。然以懷璧之美。被褐而莫掩。名既喧于眾口。聲遂聞于九重。會萬寧初落。詔師居之。至大中。大后創(chuàng)寺臺山。曰普寧。以茲擅天下之勝。住持之寄。非海內碩望。莫能勝之。故以命師。師居十有馀年而歿。師為人剛毅。頗負氣節(jié)。不能俯仰隨世。雖居官寺。未嘗一至城府。造權貴之門?;蛑^師少和氣。師曰。予以一介苾芻。天子不以人之微。處之大寺。惟竭誠匪懈。圖以報國而已。夫何求哉。必有臧倉毀鬲之言。蓋亦營營青蠅。止于棘樊耳。顧予命之不遭。道之不行。納履而去之。何往而不得于道乎。時國家尊寵西僧。其徒甚盛。出入騎從。擬跡王公。其人赤毳峨冠。岸然而自居。諸名德輩。莫不為之致禮?;蝽嗾鄱?。摳衣接足。丐其按頂。謂之攝受。師獨長揖而已?;蛑^師傲。師曰。吾敢慢于人耶。吾聞君子愛人以禮。何可茍屈其節(jié)。而巽于床。自取卑辱乎。且吾于道。何求于彼。彼以其勢自大而倨。吾茍為之屈。非諂則佞也焉。有君子而為佞諂之行哉。識者壯師之氣。以謂如佛印元公之遇高麗王子。可謂識大體而得乎禮矣。歿時至治元年九月。塔舍利于竹林之墟。
新續(xù)高僧傳·義解篇第二之二
釋了性,號大林,武氏子也。宋武公之后,以謚為姓。少即好學,聰睿天啟,初依安和尚薙發(fā),登具戒。歷諸講席,精究三藏,后遇真覺國師,啟迪厥心。既而周游關陜河洛襄漢,訪諸耆德,從而學焉。如泊林潭、關輔懷、南陽慈諸公皆以賢首之學著稱一時。性悉造其門,領厥玄旨。及歸,復參真覺于壟坻,乃曰:佛法司南,其在茲矣。乃從真覺至五臺。未幾,真覺化去,遂北游燕薊,晦跡魏闕之下,優(yōu)游渤海之濱,與世若將相忘。成宗徵居萬寧,聲價振蕩內外。至大間,太后創(chuàng)寺臺山,曰普寧,延性居之。性為人剛毅,頗負氣節(jié),不能俛仰媚悅于人,故足跡不入城闉,不謁權貴,人或忌之。性聞,嘗曰:“予本一介苾芻,蒙天子處之以巨剎,惟乃夙夜宏法匪懈,圖報國恩不暇,馀復何求。雖有臧倉毀鬲之言,其如青蠅止棘樊耳。顧予命之不遭,道之不行,則納履而去,何往而不可也。”時元世因尊寵西僧,其徒眾甚盛,出入騎從,擬若王公,或項赤毳峨,岸然自倨,天下名德諸師莫不為之致禮,摳衣接足,丐其按顱摩頂,謂之攝受。性惟長揖而已,顧謂眾曰:“吾敢慢于人耶?吾聞君子愛人以禮,何可屈節(jié)自取卑辱?茍為之屈,非謟則佞,吾自為道,于彼何求?!弊R者高之。至治改元,九月三日示寂,塔于竹林之墟,謚曰“宏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