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秦關(guān)百二
 
山河百二
 
百二河山
 
百二雄
  
百二秦關(guān)
 
關(guān)河百二
 
雄百二
  
百二重城
 
兵雄百二
 
秦塞重官

相關(guān)人物
田肯


《史記》卷八〈高祖本紀(jì)〉~382~
十二月,人有上變事告楚王信謀反,上問左右,左右爭欲擊之。用陳平計(jì),乃偽游云夢,會諸侯于陳,楚王信迎,即因執(zhí)之。是日,大赦天下。田肯賀,因說高祖曰:「陛下得韓信,又治秦中。秦,形勝之國,帶河山之險(xiǎn),縣隔千里,持戟百萬,秦得百二焉。地埶便利,其以下兵于諸侯,譬猶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夫齊,東有瑯邪、即墨之饒,南有泰山之固,西有濁河之限,北有勃海之利。地方二千里,持戟百萬,縣隔千里之外,齊得十二焉。故此東西秦也。非親子弟,莫可使王齊矣?!垢咦嬖唬骸干?。」賜黃金五百斤。南朝宋·裴骃《史記集解》引蘇林曰:「得百中之二焉。秦地險(xiǎn)固,二萬人足當(dāng)諸侯百萬人也。」唐·司馬貞《史記索隱》引虞喜云:「百二者,得百之二。言諸侯持戟百萬,秦地險(xiǎn)固,一倍于天下,故云得百二焉,言倍之也,蓋言秦兵當(dāng)二百萬也。『齊得十二』亦如之,故為東西秦,言勢相敵,但立文相避,故云十二。言馀諸侯十萬,齊地形勝亦倍于他國,當(dāng)二十萬人也?!?/span>

例句

虬蟠千仞劇羊腸,天府由來百二強(qiáng)。 杜牧 題青云館

洛陽宮殿化為烽,休道秦關(guān)百二重。 杜甫 諸將五首之三

百二關(guān)山扶玉座,五千文字閟瑤緘。 溫庭筠 老君廟

九重宮闕參差見,百二山河表里觀。 盧宗回 登長安慈恩寺塔

典故    
鏡盟
 
樂鏡
  
樂昌鏡
 
菱花缺
 
菱花撲碎
 
半分鸞影
  
分圓鏡
  
兩分青鏡
 
鸞光兩破
 
鸞鑒分收
   
破鸞慵舞
 
徐家鏡
 
寶鏡離合
 
舊官與新官
 
樂昌風(fēng)流
 
樂昌菱花缺
 
菱花半鞭
 
菱花一半尋高價(jià)
 
破鑒徐狼
 
破鏡徐郎
 
新官向舊官啼
 
徐郎離鏡

相關(guān)人物
徐德言
 
樂昌公主
 
陳氏


《本事詩·情感》
陳太子舍人徐德言之妻,后主叔寶之妹,封樂昌公主,才色冠絕。時(shí)陳政方亂,德言知不相保,謂其妻曰:「以君之才容,國亡必入權(quán)豪之家,斯永絕矣。儻情緣未斷,猶冀相見,宜有以信之?!鼓似埔荤R,人執(zhí)其半,約曰:「他日必以正月望日賣于都市,我當(dāng)在,即以是日訪之。」及陳亡,其妻果入越公楊素之家,寵嬖殊厚。德言流離辛苦,僅能至京,遂以正月望日訪于都市。有蒼頭賣半鏡者,大高其價(jià),人皆笑之。德言直引至其居,設(shè)食,具言其故,出半鏡以合之,仍題詩曰:「鏡與人俱去,鏡歸人不歸。無復(fù)嫦娥影,空留明月輝。」陳氏得詩,涕泣不食。素知之,愴然改容,即召德言,還其妻,仍厚遺之。聞?wù)邿o不感嘆。仍與德言、陳氏偕飲,令陳氏為詩,曰:「今日何遷次,新官對舊官。笑啼俱不敢,方驗(yàn)作人難?!顾炫c德言歸江南,竟以終老。

簡釋

半鏡:喻夫妻失散、分離。唐韓偓《代小玉家為蕃騎所虜后寄故事賢裴公相國》:“折釵伴妾埋青家,半鏡隨郎葬杜郵?!?/p>


例句

感破鏡之分明,睹淚痕之馀血。 元稹 古訣絕詞

紅兒若向隋朝見,破鏡無因更重尋。 羅虬 比紅兒詩

折釵伴妾埋青冢,半鏡隨郎葬杜郵。 韓偓 代小玉家為蕃騎所虜后寄故集賢裴公相國

虧蟾便是陳宮鏡,莫吐清光照別離。 黃滔 別后

典故
柳眠
 
三眠柳
 
眠柳
 
三起三眠
 
眠三
 
楊柳三眠
 
人柳三眠
 
三眠楊柳
 
弱柳三眠
 
柳未三眠
 
三眠細(xì)柳
 
一日三眠
 
堤柳幾眠
 
漢家舊苑眠
 
漢柳三眠
 
半眠官柳
 
漢苑
  
上林眠柳
 
苑中柳未眠


《本草綱目》卷三十五〈木部二·木之二喬木類五十二種·檉柳〉~2035~
《三輔故事》云:「漢武帝苑中有柳,狀如人,號曰人柳,一日三起三眠?!?/span>
典故
北斗天官


《后漢書》卷六十三〈李杜列傳·李固〉~2076~
今陛下之有尚書,猶天之有北斗也。斗為天喉舌,尚書亦為陛下喉舌。斗斟酌元?dú)?,運(yùn)平四時(shí)。尚書出納王命,賦政四海,權(quán)尊埶重,責(zé)之所歸。若不平心,災(zāi)眚必至。誠宜審擇其人,以毗圣政。今與陛下共理天下者,外則公卿尚書,內(nèi)則常侍黃門,譬猶一門之內(nèi),一家之事,安則共其福慶,危則通其禍敗。刺史、二千石,外統(tǒng)職事,內(nèi)受法則。夫表曲者景必邪,源清者流必絜,猶叩樹本,百枝皆動也。周頌曰:「薄言振之,莫不震疊?!勾搜詣又趦?nèi),而應(yīng)于外者也。由此言之,本朝號令,豈可蹉跌?閒隙一開,則邪人動心;利競暫啟,則仁義道塞。刑罰不能復(fù)禁,化導(dǎo)以之寢壞。此天下之紀(jì)綱,當(dāng)今之急務(wù)。陛下宜開石室,陳圖書,招會群儒,引問失得,指擿變象,以求天意。其言有中理,即時(shí)施行,顯拔其人,以表能者。則圣聽日有所聞,忠臣盡其所知。又宜罷退宦官,去其權(quán)重,裁置常侍二人,方直有德者,省事左右;小黃門五人,才智閑雅者,給事殿中。如此,則論者厭塞,升平可致也。臣所以敢陳愚瞽,冒昧自聞?wù)?,儻或皇天欲令微臣覺悟陛下。陛下宜熟察臣言,憐赦臣死。
典故 
朱宮紫闕
  
珠官貝闕


《楚辭補(bǔ)注》卷二〈九歌·河伯〉~76~
與女游兮九河,沖風(fēng)起兮橫波。乘水車兮荷蓋,駕兩龍兮驂螭。登昆崙兮四望,心飛揚(yáng)兮浩蕩。日將暮兮悵忘歸,惟極浦兮寤懷。魚鱗屋兮龍?zhí)?,紫貝闕兮朱宮。漢·王逸注:「言河伯所居,以魚鱗蓋屋,堂畫蛟龍之文,紫貝作闕,朱丹其宮,形容異制,甚鮮好也?!段脑贰纷髦閷m?!?/span>
《蘇軾詩集》卷二十六〈登州海市〉
東方云海空復(fù)空,群仙出沒空明中。蕩搖浮世生萬象,豈有貝闕藏珠宮。心知所見皆幻影,敢以耳目煩神工。歲寒水冷天地閉,為我起蟄鞭魚龍。重樓翠阜出霜曉,異事驚倒百歲翁。人間所得容力取,世外無物誰為雄。率然有請不我拒,信我人厄非天窮。潮陽太守南遷歸,喜見石廩堆祝融。自言正直動山鬼,豈知造物哀龍鐘。伸眉一笑豈易得,神之報(bào)汝亦已豐。斜陽萬里孤鳥沒,但見碧海磨青銅。新詩綺語亦安用,相與變滅隨東風(fēng)。
典故 
上界足官府
 
鞭鸞侶
 
千頃鏡凈
 
問云何處花多


《全唐詩》卷三百四十二〈奉酬盧給事云夫四兄曲江荷花行見寄并呈上錢七兄【案:徽?!块w老張十八助教〉
曲江千頃秋波凈,平鋪紅云蓋明鏡。大明宮中給事歸,走馬來看立不正。遺我明珠九十六,寒光映骨睡驪目。我今官閒得婆娑【案:時(shí)自中書舍人降太子右庶子?!?,問言何處芙蓉多。撐舟昆明度云錦,腳敲兩舷叫吳歌。太白山高三百里,負(fù)雪崔嵬插花里。玉山前卻不復(fù)來,曲江汀瀅水平杯。我時(shí)相思不覺一回首,天門九扇相當(dāng)開。上界真人足官府,豈如散仙鞭笞鸞鳳終日相追陪。
典故
人生適意
 
人生貴適意
 
為鱸魚
   
季鷹歸
 
鱸香
  
知機(jī)早
 
鱸魚正美
 
張翰思?xì)w
 
膾鱸
 
秋風(fēng)歸去
 
張翰歸
 
季鷹舟
 
季鷹船
 
秋風(fēng)鱸鲙
 
秋風(fēng)張翰
 
吳中菰菜
  
張翰鲙
  
羨季鷹
 
莼魚
 
江東鲙
 
戀鱸魚
 
菰菜鱸魚
 
思菰米
 
步兵鱸
 
步兵興
 
負(fù)鱸魚
 
季鷹高致
 
季鷹歸思
 
季鷹鱸鲙
 
江鲙美
 
為莼
   
東歸不為鱸
 
故鄉(xiāng)鱸鲙
 
官許季鷹拋
 
還吳張
 
季鷹高興
 
江鱸有約
 
鲙美菰香
 
鱸魚風(fēng)起
 
鱸魚為后期
 
秋風(fēng)憶故鄉(xiāng)
  
憶膾
 
因鱸魚
 
張翰辭東府
 
張翰浮誇
 
張翰命駕
 
張翰憶江東
 
張翰知機(jī)
 
張季思鱸
 
張掾秋風(fēng)
 
扁舟為鱸魚
  
莼鱸
 
故鄉(xiāng)魚美
 
季鷹
 
季鷹在洛
   
鱸魚堪鲙
 
思?xì)w待秋風(fēng)
  
西風(fēng)動我歸
 
西風(fēng)歸計(jì)
 
西風(fēng)憶鱸魚
  
張翰悲秋
 
張翰知終

相關(guān)人物
張翰


《世說新語箋疏》中卷上〈識鑒〉~393~
張季鷹辟齊王東曹掾,在洛見秋風(fēng)起,因思吳中菰菜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shù)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駕便歸。俄而齊王敗,時(shí)人皆謂為見機(jī)。
《晉書》卷九十二〈文苑列傳·張翰〉~2384~
張翰字季鷹,吳郡吳人也。父儼,吳大鴻臚。翰有清才,善屬文,而縱任不拘,時(shí)人號為「江東步兵」。會稽賀循赴命入洛,經(jīng)吳閶門,于船中彈琴。翰初不相識,乃就循言譚,便大相欽悅。問循,知其入洛,翰曰:「吾亦有事北京。」便同載即去,而不告家人。齊王囧辟為大司馬東曹掾。囧時(shí)執(zhí)權(quán),翰謂同郡顧榮曰:「天下紛紛,禍難未已。夫有四海之名者,求退良難。吾本山林間人,無望于時(shí)。子善以明防前,以智慮后?!箻s執(zhí)其手,愴然曰:「吾亦與子采南山蕨,飲三江水耳?!购惨蛞娗镲L(fēng)起,乃思吳中菰菜、莼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志,何能羈宦數(shù)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著首丘賦,文多不載。俄而囧敗,人皆謂之見機(jī)。然府以其輒去,除吏名。

簡釋

憶鱸魚:詠思鄉(xiāng)之情、歸隱之志。唐杜甫《洗兵馬》:“東走無復(fù)憶鱸魚,南飛覺有安巢鳥?!?/p>


例句

扁舟戀南越,豈獨(dú)為鱸魚。 儲嗣宗 得越中書

木葉蕭蕭動歸思,西風(fēng)畫角漢東城。 劉滄 雨后游南門寺

歸路隨楓林,還鄉(xiāng)念莼菜。 劉長卿 早春別趙居士還江左時(shí)長卿下第歸嵩陽舊居

槐暗公庭趨小吏,荷香陂水膾鱸魚。 劉長卿 潁川留別司倉李萬

暫容乘駟馬,誰許戀鱸魚。 劉長卿 送許拾遺還京

何須一箸鱸魚膾,始掛孤帆問釣磯。 吳融 即事

如何不及前賢事,卻謝鱸魚在洛川。 吳融 晚泊松江

嘯父知機(jī)先憶魚,季鷹無事已思鱸。 吳融 渡漢江初嘗鳊魚有作

托興非耽酒,思家豈為莼。 唐彥謙 客中感懷

西風(fēng)張翰苦思鱸,如斯豐味能知否。 唐彥謙

因謝陸內(nèi)史,莼羹何足傳。 孟浩然 峴潭作

憑軒試一問,張翰欲來歸。 孟浩然 登峴山亭寄晉陵張少府

不知鱸魚味,但識鷗鳥情。 孟浩然 與崔二十一游鏡湖寄包賀二公

宿莽非中土,鱸魚豈我鄉(xiāng)。 孫逖 淮陰夜宿二首

鱸鲙??皯?,莼羹殊可餐。 岑參 送張秘書充劉相公通汴河判官便赴江外覲省

六月槐花飛,忽思莼菜羹。 岑參 送許子擢第歸江寧拜親因寄王大昌齡

渚畔鱸魚舟上釣,羨君歸老向東吳。 崔顥 維揚(yáng)送友還蘇州

已被秋風(fēng)教憶鲙,更聞寒雨勸飛觴。 張南史 陸勝宅秋暮雨中探韻同作

張翰思?xì)w何太切,扁舟不住又東歸。 張祜 汴上送客

澧水鱸魚賤,荊門楊柳細(xì)。 曹鄴 送厲圖南下第歸澧州

和羹使用非胥靡,憶鲙言詞小季鷹。 李咸用 和友人喜相遇十首

越桂留烹張翰鲙,蜀姜供煮陸機(jī)莼。 李商隱 贈鄭讜處士

此行不為鱸魚鲙,自愛名山入剡中。 李白 秋下荊門

君不見吳中張翰稱達(dá)士,秋風(fēng)忽憶江東行。 李白 行路難三首

張翰江東去,正值秋風(fēng)時(shí)。 李白 送張舍人之江東

非思鱸魚膾,且弄五湖船。 李群玉 將之吳越留別坐中文酒諸侶

一點(diǎn)燈前獨(dú)坐身,西風(fēng)初動帝城砧。 李群玉 請告南歸留別同館(中元作)

莼菜動歸興,忽然聞會吟。 李群玉 送處士自番禺東游便歸蘇臺別業(yè)

西江近有鱸魚否,張翰扁舟始到家。 李郢 立秋后自京歸家

莫為莼鱸美,天涯滯爾才。 李頻 明州江亭夜別段秀才

交游話我憑君道,除卻鱸魚更不聞。 杜牧 盧秀才將出王屋高名場江南相逢贈別

凍醪元亮秫,寒鲙季鷹魚。 杜牧 許七侍御棄官東歸瀟灑江南頗聞自適高秋企望題詩寄贈十韻

彩服鮮華覲渚宮,鱸魚新熟別江東。 杜牧 送劉秀才歸江陵

東走無復(fù)憶鱸魚,南飛覺有安巢鳥。 杜甫 洗兵馬

邵平元入漢,張翰后歸吳。 杜甫 過南岳入洞庭湖

綠塘漾漾煙濛濛,張翰此來情不窮。 溫庭筠 溪上行

東門煙水夢,非獨(dú)為鱸魚。 溫庭筠 贈盧長史

江雨瀟瀟帆一片,此行誰道為鱸魚。 溫庭筠 送襄州李中丞赴從事

若教煙水無鷗鳥,張翰何由到五湖。 溫庭筠 題友人居

客邊秋興悲張翰,病里春情笑沈郎。 牟融 山中有懷李十二

往來未若奇張翰,欲鲙霜鯨碧海東。 王初 書秋

嵇康殊寡識,張翰獨(dú)知終。 王昌齡 趙十四兄見訪

忽思鱸魚鲙,復(fù)有滄洲心。 王維 送從弟蕃游淮南

逢秋不擬同張翰,為憶鱸魚卻嘆嗟。 羅鄴 趁職單于留別闕下知己

魚慚張翰辭東府,鶴怨周颙負(fù)北山。 羅隱 寄右省王諫議

長劍一尋歌一奏,此心爭肯為鱸魚。 羅隱 新安投所知

只聞斥逐張公子,不覺悲同楚大夫。 羅隱 杜陵秋思

名慚桂苑一枝綠,鲙憶松江兩箸紅。 羅隱 東歸別常修

高道乍為張翰侶,使君兼是世龍孫。 羅隱 送程尊師之晉陵

留取馀杯待張翰,明年歸棹一從容。 羅隱 送舒州宿松縣傅少府

曾作江南步從事,秋來還復(fù)憶鱸魚。 羊士諤 憶江南舊游二首

有莼有魚,君子居焉。 蕭穎士 江有楓一篇十章

鱸魚非不戀,共有客程催。 許棠 江上遇友人

明日掛帆更東去,仙翁應(yīng)笑為鱸魚。 許渾 再游姑蘇玉芝觀

青桂一枝年少事,莫因鱸鲙涉窮秋。 許渾 別張秀才

早炊香稻待鱸鲙,南渚未明尋釣翁。 許渾 夜歸驛樓

東歸萬里慚張翰,西上四年羞卞和。 許渾 張安歲暮

楚客病時(shí)無鵩鳥,越鄉(xiāng)歸處有鱸魚。 許渾 贈蕭兵曹先輩

碧水鱸魚思,青山鵩鳥悲。 許渾 途經(jīng)李翰林墓

聞?wù)f故園香稻熟,片帆歸去就鱸魚。 趙嘏 江亭晚望

鱸魚正美不歸去,空戴南冠學(xué)楚囚。 趙嘏 長安晚秋

莼羹若可憶,慚出掩柴扉。 郎士元 贈萬生下第還吳

秋來多見長安客,解愛鱸魚能幾人。 郎士元 送張光歸吳

鄉(xiāng)連南渡思菰米,淚滴東風(fēng)避杏花。 鄭谷 同志顧云下第出京偶有寄勉

鱸魚斫鲙輸張翰,橘樹呼奴羨李衡。 鄭谷 漂泊

季鷹可是思鱸鲙,引退知時(shí)自古難。 鄭谷 舟行

唯有明公賞新句,秋風(fēng)不敢憶鱸魚。 鄭谷 送大京兆薛常侍能

蘆筍鱸魚拋不得,五陵珍重五湖春。 鄭谷 送張逸人

橘花低客舍,莼菜繞歸舟。 錢起 送外甥范勉赴任常州長史兼覲省

謝莊千里思,張翰五湖心。 韋莊 同舊韻

欲將張翰秋江雨,畫作屏風(fēng)寄鮑昭。 韋莊 江行西望

陶潛政事千杯酒,張翰生涯一葉舟。 韋莊 江邊吟

白羽鳥飛嚴(yán)子瀨,綠蓑人釣季鷹魚。 韋莊 桐廬縣作

刀尺不虧繩墨在,莫疑張翰戀鱸魚。 韓偓 閑居

一雁南飛動客心,思?xì)w何待秋風(fēng)起。 韓翃 和高平朱參軍思?xì)w作

從來此地誇羊酪,自有莼羹定卻人。 韓翃 送客之江寧

加餐共愛鱸魚肥,醒酒仍憐甘蔗熟。 韓翃 送山陰姚丞攜妓之任兼寄山陰蘇少府

鏡水君所憶,莼羹余舊便。 高適 秦中送李九赴越

典故 
銜字冰清
 
一道官銜清徹骨
  

《宋稗類鈔》卷二〈躁競〉~0~
彭年在翰林,所兼十馀職,皆文翰清秘之目,時(shí)人謂其署銜為「一條冰」。
《國老談苑》卷二
典故    
淵明歸去
 
淵明歸
 
賦歸去來
 
愧淵明
 
吟歸去
 
淵明賦歸
 
淵明歸來
 
元亮歸來
 
陶令賦歸來
 
陶令歸去
 
歸去吟
 
陶令去官
 
陶令思?xì)w
 
歸去篇
 
罷官陶令
 
賦得歸來
 
陶令辭彭澤
 
歸去陶
 
歸田先作賦
 
歸臥淵明
 
還家陶令
 
彭澤初歸
 
彭澤歸田
 
陶令解龜
 
陶休
 
投組歸來
 
淵明歸意
  
歸來同元亮
 
靖節(jié)賦歸
 
陶令幾時(shí)歸
 
陶潛休官
 
淵明解征驂

相關(guān)人物
陶潛


《宋書》卷九十三〈隱逸列傳·陶潛〉
陶潛字淵明,或云淵明字元亮,尋陽柴桑人也。潛少有高趣,……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躬耕自資,遂抱羸疾,復(fù)為鎮(zhèn)軍、建威參軍,謂親朋曰:「聊欲弦歌,以為三徑之資,可乎?」執(zhí)事者聞之,以為彭澤令?!で捕洁]至,縣吏白應(yīng)束帶見之,潛嘆曰:「我不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人?!辜慈战庥【R去職。賦歸去來。
《陶淵明集》卷五〈歸去來兮辭序〉
余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幼稚盈室,瓶無儲粟,生生所資,未見其術(shù)。親故多勸余為長吏,脫然有懷,求之靡途。會有四方之事,諸侯以惠愛為德,家叔以余貧苦,遂見用于小邑。于時(shí)風(fēng)波未靜,心憚遠(yuǎn)役。彭澤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歸歟之情。何則?質(zhì)性自然,非矯厲所得;饑凍雖切,違己交病。嘗從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悵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猶望一稔,當(dāng)斂裳宵逝。尋程氏妹喪于武昌,情在駿奔,自免去職。仲秋至冬,在官八十馀日。因事順心,命篇曰〈歸去來兮〉。
《陶淵明集》卷五〈歸去來兮辭〉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dú)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shí)迷途其未遠(yuǎn),覺今是而昨非。舟遙遙以輕飏,風(fēng)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希微。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仆來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而成趣,門雖設(shè)而常關(guān);策扶老而流憩,時(shí)翹首而遐觀。云無心而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其將入,撫孤松而盤桓。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游,世與我而相遺,復(fù)駕言兮焉求!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nóng)人告余以暮春,將有事乎西疇?;蛎碥?,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jīng)丘。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shí),感吾生之行休。已矣乎!寓形宇內(nèi)復(fù)幾時(shí),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富貴非吾愿,帝鄉(xiāng)不可期。懷良晨以孤往,或植杖而蕓?,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而歸盡,樂夫天命復(fù)奚疑!

例句

陶令之官去,窮愁慘別魂。 崔峒 送陸明府之盱眙

前賢未必全堪學(xué),莫讀當(dāng)時(shí)歸去篇。 方干 送永嘉王令之任二首之一

陶令棄官后,仰眠書屋中。 李商隱 自貺

不勝庾信鄉(xiāng)關(guān)思,遂作陶潛歸去吟。 李群玉 請告南歸留別同館

先生早賦歸去來,石田茅屋荒蒼苔。 杜甫 醉時(shí)歌

散員疏去未為貴,小邑陶休何足云。 白居易 題崔常侍濟(jì)上別墅

潘郎作賦年,陶令辭官后。 皇甫冉 寄劉方平

云埋野艇吟歸去,草沒山田賦遂初。 羅隱 新安投所知

一船明月一竿竹,家住五湖歸去來。 羅隱 曲江春感

茂陵久病書千卷,彭澤初歸酒一瓢。 許渾 送前東陽于明府由鄂渚歸故林

陶令何足錄,彭澤歸已遲。 顧況 擬古三首之三

典故
阮步兵
 
步兵廚
 
步兵酒
 
步兵飲
   
愛酒步兵
 
步兵櫥
 
步兵飲酒
 
軍廚酒
 
嗜酒步兵
 
為酒求官
  
兵廚佳釀
  
步兵愛酒
 
步兵觴

相關(guān)人物
阮籍


《三國志》卷二十一〈魏書·王粲傳·阮籍〉~604~
瑀子籍,才藻艷逸,而倜儻放蕩,行己寡欲,以莊周為模則。官至步兵校尉。南朝宋·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曰:「籍曠達(dá)不羈,不拘禮俗。性至孝,居喪雖不率常檢,而毀幾至滅性。兗州刺史王昶請與相見,終日不得與言,昶嘆賞之,自以不能測也。太尉蔣濟(jì)聞而辟之,后為尚書郎、曹爽參軍,以疾歸田里。歲馀,爽誅,太傅及大將軍乃以為從事中郎。后朝論以其名高,欲顯崇之,籍以世多故,祿仕而已,聞步兵校尉缺,廚多美酒,營人善釀酒,求為校尉,遂縱酒昏酣,遺落世事?!?/span>
《世說新語箋疏》下卷上〈任誕〉~730~
步兵校尉缺,廚中有貯酒數(shù)百斛,阮籍乃求為步兵校尉。注引《文士傳》曰:「籍放誕有傲世情,不樂仕宦。晉文帝親愛籍,恒與談戲,任其所欲,不迫以職事。籍常從容曰:『平生曾游東平,樂其土風(fēng),愿得為東平太守?!晃牡壅f,從其意。籍便騎驢徑到郡,皆壞府舍諸壁障,使內(nèi)外相望,然后教令清寧。十馀日,便復(fù)騎驢去。后聞步兵廚中有酒三百石,忻然求為校尉。于是入府舍,與劉伶酣飲。」

例句

琴待嵇中散,杯思阮步兵。 元稹 病減逢春期白二十二辛大不至十韻

可但步兵偏愛酒,也知光祿最能詩。 嚴(yán)武 巴嶺答杜二見憶

來傾阮氏酒,去著老萊衣。 岑參 送崔全被放歸都覲者

穿花渡水來相訪,珍重多才阮步兵。 曹唐 小游仙詩九十八首之十九

司寇亦曾遭魯黜,步兵何事哭途窮。 李山甫 早秋山中作

名士竹林隈,鳴琴寶匣開。風(fēng)前中散至,月下步兵來。 李嶠

阮公惟飲酒,陶令肯羞貧。 李頎 送喬琳

美酒步兵廚,古人嘗宦游。 權(quán)德輿 寄臨??ご拗设?/a>

乘舟覓吏經(jīng)輿縣,為酒求官得步兵。 溫庭筠 經(jīng)故秘書崔監(jiān)揚(yáng)州南塘舊居

誰知彭澤意,更覓步兵那。 王績 贈學(xué)仙者

篇詠投康樂,壺觴就步兵。 皇甫冉 閒居作

猶銜步兵酒,宿醉在除東。 竇常 晚次方山精舍卻寄張薦員外

步兵終日飲,原憲四時(shí)貧。 竇庠 敕目至家兄蒙淮南仆射杜公奏授秘校兼節(jié)度參謀同書寄上

蕭蕭檐雪打窗聲,因憶江東阮步兵。 羅隱 寄楊秘書

步兵校尉辭公府,車騎將軍憶本朝。 羅隱 得宣州竇尚書書因投寄二首之二

內(nèi)史宅邊今獨(dú)恨,步兵廚畔舊相容。 羅隱 撫州別阮兵曹

江清牛渚鎮(zhèn),酒熟步兵廚。 羊士諤 資陽郡中詠懷

安得阮步兵,同入醉鄉(xiāng)游。 聶夷中 飲酒樂

身歡步兵酒,吏寫魯連書。 薛能 贈苗端公二首之一

門外綠蘿連洞口,馬嘶應(yīng)是步兵來。 韋莊 對雨獨(dú)酌

頻頻強(qiáng)入風(fēng)流坐,酒肆應(yīng)疑阮步兵。 韓偓 頻訪盧秀才

應(yīng)知阮步兵,惆悵此途窮。 高適 酬秘書弟兼寄幕下諸公

典故
小草出山
 
慚小草
 
小草有遠(yuǎn)志
 
出山小草
 
出山為小草
 
嘲小草
 
嘲遠(yuǎn)志
 
山中遠(yuǎn)志
 
小草遠(yuǎn)志
 
出門無遠(yuǎn)志
 
呼遠(yuǎn)志
 
小草何如遠(yuǎn)志
 
小草一官
 
山草舊呼遠(yuǎn)志
 
小草成遠(yuǎn)志
 
藥出為小草

相關(guān)人物
謝安


《世說新語箋疏》下卷下〈排調(diào)〉~803~
謝公始有東山之志,后嚴(yán)命屢臻,勢不獲已,始就桓公司馬。于時(shí)人有餉桓公藥草,中有「遠(yuǎn)志」。公取以問謝:「此藥又名『小草』,何一物而有二稱?」謝未即答。時(shí)郝隆在坐,應(yīng)聲答曰:「此甚易解:處則為遠(yuǎn)志,出則為小草?!怪x甚有愧色?;腹恐x而笑曰:「郝參軍此過乃不惡,亦極有會?!鼓铣?#183;劉孝標(biāo)注引《本草》曰:「遠(yuǎn)志一名棘宛,其葉名小草?!?/span>

簡釋

小草出山:指隱者出仕,或用于自謙。來陸游《初拜再領(lǐng)祠宮之命有感》:“小草出山初已誤,斷云含雨欲何施。”

典故

《全唐文》卷七百三十〈樊宗師·絳守居園池記〉~7524~
有柏蒼官青士擁列,與槐朋友。
典故 
掛朝衣
   
塵冠掛
 
掛冠服
 
掛兩梁冠
 
掛觸邪冠
 
掛冠裂冕
 
掛冠侶
 
掛冠貞白
 
逢萌解冠
 
掛官辭朝
 
華陽掛冠

相關(guān)人物
逢萌


《太平御覽》卷九百四十八〈蟲豸部五·蜘蛛〉~4339~2~
《金樓子》:「楚國龔舍初隨楚王朝,宿未央宮,見蜘蛛焉。有赤蜘蛛大如栗,四面縈羅網(wǎng),有蟲觸之而死者,退而不能得出焉。舍乃嘆曰:『吾生亦如是耳,仕宦者人之網(wǎng)羅也,豈可淹歲?!挥谑菕旃诙恕r(shí)人笑之,謂舍為蜘蛛之隱?!?/span>
《后漢書》卷四十四〈鄧張徐張胡列傳·胡廣〉~504~
胡廣字伯始,南郡華容人也。六世祖剛,清高有志節(jié)。平帝時(shí),大司徒馬宮辟之。值王莽居攝,剛解其衣冠,縣府門而去,遂亡命交阯,隱于屠肆之閒。后莽敗,乃歸鄉(xiāng)里。父貢,交阯都尉。
《后漢書》卷八十三〈逸民列傳·逢萌〉~2759~
逢萌字子康,北海都昌人也。家貧,給事縣為亭長。時(shí)尉行過亭,萌候迎拜謁,既而擲楯嘆曰:「大丈夫安能為人役哉!」遂去之長安學(xué),通春秋經(jīng)。時(shí)王莽殺其子宇,萌謂友人曰:「三綱絕矣!不去,禍將及人?!辜唇夤趻鞏|都城門,歸,將家屬浮海,客于遼東。

簡釋

掛冠:詠辭官歸隱,唐杜甫《贈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韻》:“客則掛冠至,交非傾蓋新?!?/p>


例句

設(shè)醴降華幡,掛冠守空谷。 丘丹 經(jīng)湛長史草堂

圣朝思直諫,不是掛冠時(shí)。 儲嗣宗 送顧陶校書歸錢塘

掛卻衣冠披薜荔,世人應(yīng)是笑狂愚。 劉商 寄李輔

名在儀曹籍,何人肯掛冠。 厲玄 送顧非熊及第歸仍山

遲爾同攜手,何時(shí)方掛冠。 孟浩然 題云門山寄越府包戶曹徐起居

即事遂幽賞,何心掛儒冠。 孟云卿 新安江上寄處士

君子滿清朝,小人思掛冠。 岑參 太一石鱉崖口潭舊廬招王學(xué)士

誓將掛冠去,覺道資無窮。 岑參 與高適薜據(jù)登恩寺浮圖

掛冠東都門,采蕨南山岑。 張九齡 在郡秋懷二首

掛冠謝朝侶,星駕別君門。 張說 雜詩四首

客來不用呼清風(fēng),此處掛冠涼自足。 施肩吾 玩友人庭竹

自于南國同埋劍,誰向東門便掛冠。 李咸用 依韻修睦上人山居十首

昔人懷井邑,為有掛冠期。 李德裕 秋日登郡樓望贊皇山感而成詠

掛冠知止足,豈獨(dú)漢疏賢。 李林甫 送賀監(jiān)歸四明應(yīng)制

博平真人王志安,沉吟至此愿掛冠。 李白 觀博平王志安少府山水粉圖

常稱掛冠吏,昨日歸滄洲。 李頎 題綦毋校書別業(yè)

有計(jì)冠終掛,無才筆謾提。 杜牧 朱坡

故國何年到,塵冠掛一枝。 杜牧 裁竹

看著掛冠迷處所,北山蘿月在移文。 杜牧 送故人歸山

客則掛冠至,交非傾蓋新。 杜甫 贈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韻

惆悵都南掛冠吏,無人解向此山居。 楊鴻 晴望九華山

即事遂幽賞,何心掛儒冠。 權(quán)德輿 新安江路

借問檐前樹,何枝曾掛冠。 泰系 題石室山王寧所居

南北東西無所羈,掛冠目在勝分司。 白居易 初致仕后戲酬留守牛相公并呈分司諸寮友

掛冠顧翠緌,懸車惜朱輪。 白居易 秦中吟十首不致仕

七旬才滿冠已掛,半祿未及車先懸。 白居易 達(dá)哉樂天行

臥憶郊扉月,恩深未掛冠。 許渾 病中二首

每挹掛冠侶,思從初服旋。 韋嗣立 偶游龍門北溪忽懷驪山別業(yè)因以言志示弟淑奉呈諸大僚

行當(dāng)掛其冠,生死君一訪。 韓愈 岳陽樓別竇司直

典故
了官事
 
了卻公家事
  
官事未易了
 
癡兒計(jì)
 
癡兒了官事
 
了官中事
 
癡兒了公事
 
兒癡不了
 
癡兒公事了
 
公家事自笑癡兒
 
了卻官癡

相關(guān)人物
楊濟(jì)


《晉書》卷四十七〈傅玄列傳·(子)傅咸(子)傅敷〉~326~
駿弟濟(jì)素與咸善,與咸書曰:「江海之流混混,故能成其深廣也。天下大器,非可稍了,而相觀每事欲了。生子癡,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作癡,復(fù)為快耳!左丞總司天臺,維正八坐,此未易居。以君盡性而處未易居之任,益不易也。想慮破頭,故具有白。」咸答曰:「衛(wèi)公云,酒色之殺人,此甚于作直。坐酒色死,人不為悔。逆畏以直致禍,此由心不直正,欲以茍且為明哲耳!自古以直致禍者,當(dāng)自矯枉過直,或不忠允,欲以亢厲為聲,故致忿耳。安有悾悾為忠益,而當(dāng)見疾乎!」居無何,駿誅。咸轉(zhuǎn)為太子中庶子,遷御史中丞。
典故
從官負(fù)薪

相關(guān)人物
劉徹(漢武帝)


《史記》卷二十九〈河渠書〉~42~
自河決瓠子后二十馀歲,歲因以數(shù)不登,而梁楚之地尤甚。天子既封禪巡祭山川,其明年,旱,乾封少雨。天子乃使汲仁、郭昌發(fā)卒數(shù)萬人塞瓠子決。于是天子已用事萬里沙,則還自臨決河,沈白馬玉璧于河,令群臣從官自將軍已下皆負(fù)薪窴決河。是時(shí)東郡燒草,以故薪柴少,而下淇園之竹以為楗。
《新校本漢書》卷五十張馮汲鄭傳第二十汲黯
始黯列九卿矣,而公孫弘、張湯為小吏。及弘、湯稍貴,與黯同位,黯又非毀弘、湯。已而弘至丞相封侯,湯御史大夫,黯時(shí)丞史皆與同列,或尊用過之。黯褊心,不能無少望,見上,言曰:「陛下用群臣如積薪耳,后來者居上?!棍隽T,上曰:「人果不可以無學(xué),觀汲黯之言,日益甚矣。」

例句

天子忽驚悼,從官皆負(fù)薪。 高適 自淇涉黃河途中作十三首

《國語辭典》:百二山河  拼音:bǎi èr shān hé
語本《史記。卷八。高祖本紀(jì)》:「秦,形勝之國,帶河山之險(xiǎn),縣隔千里,持戟百萬,秦得百二焉。」裴骃集解引蘇林曰:「得百中之二焉。秦地險(xiǎn)固,二萬人足當(dāng)諸侯百萬人也?!剐稳菪蝿蓦U(xiǎn)要,防事牢固,兵力壯盛。也作「百二關(guān)山」。
《漢語大詞典》:百二
(1).以二敵百。一說百的一倍。后以喻山河險(xiǎn)固之地。史記·高祖本紀(jì):“ 秦 ,形勝之國,帶 河 山之險(xiǎn),縣隔千里,持戟百萬, 秦 得百二焉?!?裴駰 集解引 蘇林 曰:“得百中之二焉。 秦 地險(xiǎn)固,二萬人足當(dāng)諸侯百萬人也?!?司馬貞 索隱引 虞喜 曰:“言諸侯持戟百萬, 秦 地險(xiǎn)固,一倍於天下,故云得百二焉,言倍之也,蓋言 秦 兵當(dāng)二百萬也。” 晉 張載 《劍閣銘》:“ 秦 得百二,并吞諸侯?!?span id="hp22aqy" class="book">《周書·賀蘭祥傳》:“固則神皋 西岳 ,險(xiǎn)則百二猶在。” 宋 王清惠 《滿江紅·題驛壁》詞:“龍虎散,風(fēng)云滅,千古恨,憑誰説!對山河百二,淚沾襟血?!?清 張尚瑗 《仙霞關(guān)》詩:“茲豈小巫怯百二,偏隅冷落箐篁中?!?br />(2).猶言一百掛零。晉書·王敦傳贊:“弼成王度,光佐中興,卜世延百二之期,論都創(chuàng)三分之業(yè),此功固不細(xì)也。” 唐 許渾 《汴河亭》詩:“百二禁兵辭象闕,三千宮女下龍舟?!?br />(3).猶言百分之二。形容數(shù)量之少。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隱秀:“凡文集勝篇,不盈十一;篇章秀句,裁可百二。”
《國語辭典》:百二關(guān)山(百二關(guān)山)  拼音:bǎi èr guān shān
形容形勢險(xiǎn)要,防事牢固,兵力強(qiáng)盛。參見「百二山河」條。唐。溫庭筠〈老君廟〉詩:「百二關(guān)山扶玉座,五千文字閟瑤緘?!?/div>
《漢語大詞典》:百二關(guān)河(百二關(guān)河)
同“ 百二山河 ”。 金 元好問 《岐陽》詩之二:“百二關(guān)河草不橫,十年戎馬暗 秦 京?!?/div>
《漢語大詞典》:分鏡(分鏡)
喻夫妻離異。 明 高明 《琵琶記·南浦囑別》:“懊恨別離輕,悲豈斷絃,愁非分鏡,只慮高堂,風(fēng)燭不定?!眳⒁姟?分鞋破鏡 ”。
分類:離異夫婦
《漢語大詞典》:分鞋破鏡(分鞋破鏡)
唐 孟棨 本事詩·情感載, 南朝 陳 徐德言 娶 陳后主 妹 樂昌公主 為妻,公主有才貌。 陳 亡之際, 德言 料不能夫妻相守,于是破一鏡,夫妻各執(zhí)一半,相約日后合鏡相會,又 明 陶宗儀 輟耕錄·賢妻致貴載, 宋 程鵬舉 被虜于 張萬戶 家為奴,娶 張 所虜宦家女某氏為妻。妻見 程 才貌不凡,非久居人后者,屢勸 程 逃亡。 程 疑妻受 張 所使試探自己,即以告 張 ,妻因此被 張 趕出。妻臨行,脫繡鞋一只換 程 鞋一只,期望日后執(zhí)此相見。后因以“分鞋破鏡”喻夫妻分離。 明 高瑞南 《黃鶯兒·代妓謝雙送別瀑泉王孫》曲:“生平此身,知心是君,相逢莫作尋常論,意兒真。分鞋破鏡,憐取眼前人?!眳㈤?明 董應(yīng)翰 《易鞋記》、《醒世恒言·白玉娘忍苦成夫》。參見“ 破鏡重圓 ”。
《漢語大詞典》:半鏡(半鏡)
半片破鏡。 南朝 陳 太子舍人 徐德言 娶后主 叔寶 之妹 樂昌公主 ,時(shí) 陳 政方亂, 德言 知不相保,乃破鏡與妻各執(zhí)其半,約他年正月望日賣于都市,冀得相見。后果如愿。見 唐 韋述 《兩京新記》卷三。 唐 李商隱 《代越公房妓嘲徐公主》詩:“遽遣離琴怨,都由半鏡明。”
《國語辭典》:樂昌破鏡(樂昌破鏡)  拼音:lè chāng pò jìng
比喻夫妻因故分散。參見「破鏡重圓」條?!队魇烂餮浴>矶?。楊思溫燕山逢故人》:「不幸箭穿駕手,刀中梢公,妾有樂昌破鏡之憂?!?/div>
《漢語大詞典》:樂昌分鏡(樂昌分鏡)
南朝 陳 將亡時(shí),駙馬 徐德言 與妻 樂昌公主 估計(jì)不能相保,因破銅鏡各執(zhí)其半,約于正月十五日售其破鏡,俾取聯(lián)系。 陳 亡,妻沒入 楊素 家。及期, 徐 輾轉(zhuǎn)依約至京,果訪得售半鏡者,夫妻卒得重聚。事見 唐 孟棨 本事詩·情感。后因以“樂昌分鏡”比喻夫妻分離。 元 孫季昌 《端正好,四時(shí)怨別集雜劇名》套曲:“受寂寞似 越娘 背燈,恨別離如 樂昌 分鏡。” 明 無名氏 《霞箋記·得箋窺認(rèn)》:“咫尺天涯有如千丈,相思帳由他主張,須道 樂昌 分鏡合 徐郎 ?!?span id="xdr2vby" class="book">《剪燈新話·聯(lián)芳樓記》:“一旦事跡彰聞,恩情間阻,則 樂昌 之鏡,或恐從此而遂分?!?span id="v8ri3ca" class="book">《古今小說·楊思溫燕山逢故人》:“妾有 樂昌 破鏡之憂,汝兄被縲紲纏身之苦,為虜所掠?!?清 紀(jì)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三:“小時(shí)記父母為聘一女,但不知其姓氏……頗疑其 樂昌 之鏡離而復(fù)合,但無顯證耳?!?/div>
分類:駙馬
《國語辭典》:破鏡(破鏡)  拼音:pò jìng
1.打破鏡子。《太平御覽。卷七一七。服用部。鏡引神異經(jīng)》:「昔有夫婦將別,破鏡,人執(zhí)半以為信?!?br />2.被打破的鏡子。如:「地上有破鏡的碎片,走路時(shí)要小心?!?br />3.比喻夫妻分散或決裂。參見「破鏡重圓」條。
4.比喻半月。漢。無名氏〈古絕句〉:「何當(dāng)大刀頭?破鏡飛上天。」
5.鏡,指古代武將胸前的護(hù)心鏡。破鏡指破禁開殺戒。元。關(guān)漢卿《單刀會》第四折:「若有埋伏,一劍揮之兩斷?!姨貋砥歧R?!?br />6.神話傳說中的惡獸名?!稘h書。卷二五。五行志上》:「古代天子常以春解祠,祠黃帝用一梟、破鏡?!诡亷煿抛⒁峡翟唬骸钙歧R,獸名,食父?!歧R如貙而虎眼?!?/div>
《國語辭典》:破鏡重圓(破鏡重圓)  拼音:pò jìng chóng yuán
南朝陳徐德言與妻樂昌公主于戰(zhàn)亂分散時(shí)各執(zhí)半鏡,作為他日相見的信物,后果因此得以相聚歸合。典出唐。孟棨〈本事詩。情感〉。后比喻夫妻失散或決裂后重新團(tuán)圓和好?!端逄蒲萘x》第六六回:「如晦道:『就是徐德言,他的妻子就是我表姊樂昌公主?!粺o忌道:『哦,原來就是破鏡重圓的?!弧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二七:「破鏡重圓,離而復(fù)合,固是好事。」也作「破鏡重合」、「覽鏡歸妻」、「金鏡重圓」。
分類:太子舍人
《國語辭典》:破鏡重圓(破鏡重圓)  拼音:pò jìng chóng yuán
南朝陳徐德言與妻樂昌公主于戰(zhàn)亂分散時(shí)各執(zhí)半鏡,作為他日相見的信物,后果因此得以相聚歸合。典出唐。孟棨〈本事詩。情感〉。后比喻夫妻失散或決裂后重新團(tuán)圓和好?!端逄蒲萘x》第六六回:「如晦道:『就是徐德言,他的妻子就是我表姊樂昌公主。』無忌道:『哦,原來就是破鏡重圓的?!弧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二七:「破鏡重圓,離而復(fù)合,固是好事?!挂沧鳌钙歧R重合」、「覽鏡歸妻」、「金鏡重圓」。
分類:太子舍人
《漢語大詞典》:賣鏡重圓(賣鏡重圓)
猶言破鏡重圓。 南朝 陳 將亡,駙馬 徐德言 與妻 樂昌公主 離散前,破一銅鏡,各執(zhí)其半,約曰:他日必以正月望日賣于都市,以期再見。 德言 如期至京,“有蒼頭賣半鏡者,大高其價(jià)”, 德言 遂出半鏡相合,并題詩曰:“鏡與人俱去,鏡歸人不歸;無復(fù) 嫦娥 影,空留明月輝。”此時(shí),公主已為 楊素 所得, 素 悉此事,遂使他們夫妻團(tuán)圓。事見 唐 孟棨 本事詩·情感。 宋 劉辰翁 《鶯啼序·趙宜可以余譏其韻苦心改為之復(fù)和之》詞:“恨當(dāng)時(shí)青云跌宕,天路斷,險(xiǎn)艱如許,便橋邊賣鏡重圓,斷腸無數(shù)?!?/div>
分類:駙馬
《漢語大詞典》:鏡斷(鏡斷)
比喻夫妻或戀人分離。 宋 吳潛 《蝶戀花·吳中趙園》詞:“鏡斷釵分何處續(xù),傷心芳草庭前緑?!眳⒁姟?破鏡 ”。
《國語辭典》:破鏡(破鏡)  拼音:pò jìng
1.打破鏡子?!短接[。卷七一七。服用部。鏡引神異經(jīng)》:「昔有夫婦將別,破鏡,人執(zhí)半以為信。」
2.被打破的鏡子。如:「地上有破鏡的碎片,走路時(shí)要小心?!?br />3.比喻夫妻分散或決裂。參見「破鏡重圓」條。
4.比喻半月。漢。無名氏〈古絕句〉:「何當(dāng)大刀頭?破鏡飛上天?!?br />5.鏡,指古代武將胸前的護(hù)心鏡。破鏡指破禁開殺戒。元。關(guān)漢卿《單刀會》第四折:「若有埋伏,一劍揮之兩斷。……我特來破鏡?!?br />6.神話傳說中的惡獸名?!稘h書。卷二五。五行志上》:「古代天子常以春解祠,祠黃帝用一梟、破鏡?!诡亷煿抛⒁峡翟唬骸钙歧R,獸名,食父?!歧R如貙而虎眼?!?/div>
《漢語大詞典》:鏡破(鏡破)
比喻夫妻或戀人分離。 宋 趙令畤 《蝶戀花》詞:“鏡破人離何處問,路隔銀河,歲會知猶近?!眳⒁姟?破鏡 ”。
《國語辭典》:破鏡(破鏡)  拼音:pò jìng
1.打破鏡子。《太平御覽。卷七一七。服用部。鏡引神異經(jīng)》:「昔有夫婦將別,破鏡,人執(zhí)半以為信。」
2.被打破的鏡子。如:「地上有破鏡的碎片,走路時(shí)要小心。」
3.比喻夫妻分散或決裂。參見「破鏡重圓」條。
4.比喻半月。漢。無名氏〈古絕句〉:「何當(dāng)大刀頭?破鏡飛上天?!?br />5.鏡,指古代武將胸前的護(hù)心鏡。破鏡指破禁開殺戒。元。關(guān)漢卿《單刀會》第四折:「若有埋伏,一劍揮之兩斷?!姨貋砥歧R。」
6.神話傳說中的惡獸名?!稘h書。卷二五。五行志上》:「古代天子常以春解祠,祠黃帝用一梟、破鏡?!诡亷煿抛⒁峡翟唬骸钙歧R,獸名,食父?!歧R如貙而虎眼?!?/div>
《漢語大詞典》:陳宮鏡(陳宮鏡)
南朝 陳后主 之妹 樂昌公主 與其夫太子舍人 徐德言 鑒于國將破不能相保,將一銅鏡破作兩半,人執(zhí)其半,約他年正月望日賣于都市,冀得相見。后 陳 亡,妻果沒入 楊素 家, 德言 依期至京,果以鏡訪得其妻。 素 知之,即召 德言 ,還其妻,夫妻得以團(tuán)圓。聞?wù)邿o不感嘆。見 唐 孟棨 本事詩·情感。后因以“陳宮鏡”指借以重新團(tuán)圓的破鏡。 唐 黃滔 《別后》詩:“夢里相逢無后期,煙中解珮查何之。虧蟾便是 陳 宮鏡,莫吐清光照別離。”參見“ 破鏡重圓 ”。
《國語辭典》:破鏡重圓(破鏡重圓)  拼音:pò jìng chóng yuán
南朝陳徐德言與妻樂昌公主于戰(zhàn)亂分散時(shí)各執(zhí)半鏡,作為他日相見的信物,后果因此得以相聚歸合。典出唐。孟棨〈本事詩。情感〉。后比喻夫妻失散或決裂后重新團(tuán)圓和好?!端逄蒲萘x》第六六回:「如晦道:『就是徐德言,他的妻子就是我表姊樂昌公主?!粺o忌道:『哦,原來就是破鏡重圓的?!弧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二七:「破鏡重圓,離而復(fù)合,固是好事?!挂沧鳌钙歧R重合」、「覽鏡歸妻」、「金鏡重圓」。
分類:太子舍人
《國語辭典》:三眠  拼音:sān mián
蠶自出生至成蛹,蛻皮三次。蛻皮時(shí),不食不動,呈睡眠狀態(tài),稱為「三眠」。唐。李白寄東魯二稚子〉詩:「吳地桑葉綠,吳蠶已三眠?!埂缎咽篮阊浴>硪话?。施潤澤灘闕遇友》:「北蠶三眠,南蠶俱是四眠。眠起飼葉,各要及時(shí)?!?/div>
《漢語大詞典》:珠宮
(1).龍宮。 唐 杜甫 《太子張舍人遺織成褥段》詩:“煌煌珠宮物,寢處禍所嬰。” 浦起龍 心解:“ 趙 曰:珠宮言龍宮?!?宋 蘇軾 《張龍公祠記》:“度公之居,貝闕珠宮。揆公之食,瓊醴玉饔?!?元 王旭 《螺杯賦》:“訪珠宮於層波,招泉客於鮫室?!?br />(2).指道院或佛寺。 唐 殷堯恭 《中元觀道流步虛》詩:“玉洞花長發(fā),珠宮月最明?!?元 袁桷 《游長春宮分韻得萊字》:“珠宮敞殊界,積構(gòu)中 天臺 。” 明 梁有譽(yù) 《峽山飛來寺》詩:“碧流環(huán)黛壑,琪樹隱珠宮?!?/div>
《國語辭典》:貝闕珠宮(貝闕珠宮)  拼音:bèi què zhū gōng
用貝類和珍珠等裝飾的水神宮闕。語本《楚辭。屈原。九歌。河伯》:「魚麟屋兮龍?zhí)?,紫貝闕兮朱宮。」?jié)h。王逸。注:「文苑作珠宮?!购笮稳輰m殿的富麗堂皇、光彩奪目?!豆卤驹麟s劇。慶長生。第四折》:「你看那香焚寶鼎,紫霧漾漾,玉樓金殿,貝闕珠宮,便如天宮之景也?!挂沧鳌钢閷m貝闕」。
《漢語大詞典》:鞭笞鸞鳳(鞭笞鸞鳳)
謂仙人鞭策鳳鸞乘之以行。比喻閑逸、高雅的生活。 唐 韓愈 《奉酬盧給事云夫四兄曲江荷花行見寄并呈上錢七兄閣老張十八助教》詩:“上界真人足官府,豈如散仙鞭笞鸞鳳終日相追陪?!?方世舉 注:“上界真人比 云夫 ,亦兼比 錢徽 ,散仙乃公自比,亦兼比 張籍 。言 云夫 給事宮中,走馬看花,未極有趣。不如我等閒官,縱游無禁也。”亦作“ 鞭鸞笞鳳 ”、“ 鞭麟笞鳳 ”。 宋 羅大經(jīng) 鶴林玉露卷十一:“先君 竹谷 老人送以詩云:‘怨鶴驚猿辭舊隱,鞭鸞笞鳳總新知?!?宋 裘萬頃 《喜范光伯相過》:“安得飛騰九霄外,鞕鸞笞鳳日相陪?!?元 李孝光 《送陳君禮之婺女兼寄徐仲禮》詩:“鞭麟笞鳳作官府,往往吹笙碧云里?!?/div>
《漢語大詞典》:季鷹魚(季鷹魚)
指鱸魚。后人亦用為隱居不仕、閑適安居的典故。典出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識鑒:“ 張季鷹 ( 張翰 ),辟 齊王 東曹掾,在 洛 。見秋風(fēng)起,因思 吳 中菰菜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shù)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駕便歸?!?唐 杜牧 《許七侍御棄官東歸瀟灑江南頗聞自適高秋企望題詩寄贈十韻》:“凍醪 元亮 秫,寒鱠 季鷹 魚?!?前蜀 韋莊 《桐廬縣作》詩:“白羽鳥飛 嚴(yán)子 瀨,緑蓑人釣 季鷹魚 ?!?/div>
《國語辭典》:張翰(張翰)  拼音:zhāng hàn
人名。字季鷹,晉吳郡人,生卒年不詳。雅有清才,善屬文,縱任不拘,時(shí)稱為「江東步兵」。齊王囧辟為大司馬東曹掾,知囧將敗,又因秋風(fēng)起,思吳中菰菜、莼羹、鱸膾,遂歸吳。性至孝,遭母喪,哀毀逾恒,著有〈首邱賦〉等數(shù)十篇。
《漢語大詞典》:思?xì)w張翰(思?xì)w張翰)
泛指思鄉(xiāng)欲棄官歸隱的人。 元 趙孟俯 《至元壬辰由集賢出知濟(jì)南暫還吳興賦詩書懷》之二:“多病 相如 已倦游,思?xì)w 張翰 況逢秋?!眳⒁姟?思鱸蒓 ”。
《漢語大詞典》:思鱸莼(思鱸蒓)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識鑒:“ 張季鷹 ( 張翰 )辟 齊王 東掾,在 洛 ,見秋風(fēng)起,因思 吳中 菰菜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shù)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駕便歸?!焙笠蛞浴八槛|蒓”喻思鄉(xiāng)歸隱。 宋 陸游 《自小云頂上云頂寺》詩:“故鄉(xiāng)歸去來,歲晚思鱸蒓?!币嘧鳌?思鱸膾 ”、“ 思蒓鱸 ”。 唐 鄭谷 《舟行》:“ 季鷹 可是思鱸膾,引退知時(shí)自古難?!?清 李漁 《比目魚·肥遁》:“昔人思蒓鱸而歸隱,鱸魚乃隱逸之兆,這等看來,我和你一世安閒了。”
分類:歸隱
《國語辭典》:思鱸(思鱸)  拼音:sī lú
晉張翰因見秋風(fēng)起而思念故鄉(xiāng)吳地所產(chǎn)的菰菜、莼羹、鱸魚膾等,有所感觸而辭官歸鄉(xiāng)。典出《晉書。卷九二。文苑傳。張翰傳》。后用以比喻不慕官位,思鄉(xiāng)歸隱。宋。陸游 枕上作詩:「采若未能浮楚澤,思鱸猶欲釣吳松?!挂沧鳌杆驾弧?。
《漢語大詞典》:憶鲙(憶鱠)
猶憶莼鱸。 唐 李咸用 《和友人喜相遇》之五:“和羹使用非胥靡,憶鱠言詞小 季鷹 ?!?/div>
分類:憶莼鱸
《漢語大詞典》:憶鱸魚(憶鱸魚)
猶憶莼鱸。 唐 杜甫 《洗兵馬》詩:“東走無復(fù)憶鱸魚,南飛覺有安巢鳥?!?/div>
分類:憶莼鱸
《漢語大詞典》:菜羹
用蔬菜煮的羹。禮記·玉藻:“子卯,稷食菜羹?!?孔穎達(dá) 疏:“以稷穀為飯,以菜為羹而食之?!?span id="z32usxv" class="book">《論語·鄉(xiāng)黨》:“雖疏食菜羹,瓜祭,必齊如也?!?span id="8qq8sqg" class="book">《后漢書·崔瑗傳》:“居常蔬食菜羹而已。” 宋 馬永卿 嬾真子卷一:“乃用瓦盆盛粟米飯,瓦罐盛菜羹?!?/div>
分類:菜羹蔬菜
《國語辭典》:莼羹鱸膾(蓴羹鱸膾)  拼音:chún gēng lú kuài
晉朝張翰因見秋風(fēng)起,乃思吳中菰菜、莼羹、鱸魚膾,有歸隱故里之思。典出《晉書。卷九二。文苑傳。張翰傳》。比喻歸隱之思。宋。辛棄疾沁園春。三徑初成〉詞:「意倦須還,身閒貴早,豈為莼羹鱸膾哉?!挂沧鳌篙击|」。
分類:辭官
《漢語大詞典》:莼菜(蓴菜)
即莼菜。又名鳧葵。多年生水草。葉片橢圓形,浮水面。莖上和葉的背面有粘液?;ò导t色,嫩葉可做湯菜。 三國 吳 陸璣 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薄采其茆:“茆與荇葉相似,南人謂之蓴菜?!?唐 劉長卿 《早春贈別趙居士還江左》詩:“歸路隨楓林,還鄉(xiāng)念蓴菜?!?清 馮延年 《秋月庵春暮》詩:“時(shí)光忽憶蓴菜滑,采摘不厭輕舟勞?!?/div>
《漢語大詞典》:鱸膾(鱸膾)
亦作“ 鱸鱠 ”。 鱸魚膾。 唐 元稹 《酬翰林白學(xué)士代書一百韻》:“芋羹真底可,鱸膾漫勞思?!?元 朱?;?/a> 《和韻簡天則上天》:“故鄉(xiāng)鱸鱠牽歸思,近砌蛩聲攪夜眠。” 明 王世貞 《送顧舍人使金陵還松江》詩:“汝豈因鱸膾,吾曾識鳳毛?!?清 陳夢雷 《秋興》詩之八:“當(dāng)年起草侍明光,鱸鱠娛親請尚方?!眳⒁姟?鱸魚膾 ”。
《漢語大詞典》:鱸魚膾(鱸魚膾)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識鑒:“ 張季鷹 辟 齊王 東曹掾,在 洛 ,見秋風(fēng)起,因思 吳中 菰菜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shù)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駕便歸。俄而 齊王 敗,時(shí)人皆謂為見機(jī)?!焙笠蛞浴镑|魚膾”為思鄉(xiāng)賦歸之典。 唐 王維 《送從弟蕃游淮南》:“歸來見天子,拜爵賜黃金;忽思鱸魚膾,復(fù)有滄洲心。”亦作“ 鱸魚鱠 ”。 唐 李白 《秋下荊門》:“此行不為鱸魚鱠,自愛名山入 剡中 ?!?/div>
《漢語大詞典》:鱸鄉(xiāng)(鱸鄉(xiāng))
產(chǎn)鱸魚之鄉(xiāng)。泛指 江 南水鄉(xiāng)。 宋 陸游 《和范待制秋日書懷》之一:“欲與眾生共安隱,秋來夢不到鱸鄉(xiāng)。”《掃迷帚》第二四回:“前讀手函,知足下運(yùn) 龍門 手筆,補(bǔ)鱸鄉(xiāng)紀(jì)聞。”
《國語辭典》:鱸魚(鱸魚)  拼音:lú yú
一種常見的食用魚。肉質(zhì)肥美,切成細(xì)塊煮食,自古即為江南地區(qū)的一道名菜,當(dāng)?shù)厝朔Q為「鱸膾」。而清燉的鱸魚,能使傷口盡早瘉合,是手術(shù)后病人極佳補(bǔ)品。參見「鱸」條。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識鑒》:“ 張季鷹 辟 齊王 東曹掾,在 洛 ,見秋風(fēng)起,因思 吳中 菰菜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shù)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駕便歸。俄而 齊王 敗,時(shí)人皆謂為見機(jī)?!焙笠蛞浴镑|魚膾”為思鄉(xiāng)賦歸之典。 唐 王維 《送從弟蕃游淮南》:“歸來見天子,拜爵賜黃金;忽思鱸魚膾,復(fù)有滄洲心?!币嘧鳌?鱸魚鱠 ”。 唐 李白 《秋下荊門》:“此行不為鱸魚鱠,自愛名山入 剡中 ?!?/div>
《漢語大詞典》:一條冰(一條氷)
宋 晁載之 《續(xù)談助》卷三引《圣宋掇遺》:“ 陳彭年 在翰林,所兼十餘職,皆文翰清秘之目,時(shí)人謂其署銜為一條氷?!币庵^官職清貴。 清 張廷璐 《南歸》詩:“腰綬已拋三尺組,頭銜猶領(lǐng)一條氷?!?/div>
《國語辭典》:冰銜(冰銜)  拼音:bīng xián
1.清貴的官職。宋。陸游 張時(shí)可直閱書報(bào)已得請奉祠云臺作長句賀之詩:「燈前一笑拆書開,喜見冰銜洗俗埃。丞相苦留猶不住,諸公欲挽固難回?!骨?。徐珂《清稗類鈔。娼妓類。傅彩云久著艷名》:「杏子衫痕學(xué)宮樣,枇杷門榜換冰銜?!?br />2.敬稱別人的名銜。
分類:清貴官職
《漢語大詞典》:條冰(條冰)
比喻清貴的官職。 宋 劉克莊 《轉(zhuǎn)調(diào)二郎神·再和》:“多幸,條冰解去,新銜全省。” 元 劉塤 《隱居通議·張侍郎簡牘》:“亟薰香奉觀,視其題,‘條冰之光,脩史學(xué)士其人’;伸其幅,‘聯(lián)璧之輝,先覺天民其元’。某何人,何以得斯,何以稱哉!”
分類:清貴官職
《漢語大詞典》:歸去來(歸去來)
(1).辭賦篇名。 晉 陶潛 所作。晉書·隱逸傳·陶潛:“執(zhí)事者聞之,以為 彭澤令 ……郡遣督郵至縣,吏白:‘應(yīng)束帶見之?!?潛 嘆曰:‘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xiāng)里小人邪!’ 義熙 二年解印去縣,乃賦《歸去來》。”后用以歸隱之典。 宋 梅堯臣 《田家語》詩:“卻詠《歸去來》,刈薪向深谷?!?br />(2).回去。 唐 杜甫 《發(fā)劉郎浦》詩:“白頭厭伴漁人宿,黃帽青鞋歸去來。” 唐 顏真卿 《贈裴將軍》詩:“一射百馬倒,再射萬夫開。 匈奴 不敢敵,相呼歸去來。”
(3).詞牌名。雙調(diào),四十九字、五十二字二體,仄韻。 清 王奕清 《詞譜》卷七:“《歸去來》調(diào)見樂章集詞二首,因詞有‘歌筵舞,且歸去,休惆悵,好歸去’句,取以為名?!?/div>
《國語辭典》:歸去來兮(歸去來兮)  拼音:guī qù lái xī
來,語助詞,無義。歸去來兮即回去吧的意思。《文選。陶淵明。歸去來辭》:「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
《國語辭典》:賦歸(賦歸)  拼音:fù guī
歸鄉(xiāng)、還家。宋。朱熹〈宿密庵分韻賦詩得衣字〉詩:「明朝驛騎黃塵里,莫待迷途始賦歸。」
分類:辭官歸里
《漢語大詞典》:賦歸來(賦歸來)
見“ 賦歸去 ”。
《漢語大詞典》:賦歸去(賦歸去)
晉 陶潛 為 彭澤 令,不愿“為五斗米折腰”,辭官歸隱,并賦《歸去來兮辭》:“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后因以“賦歸去”為辭官歸隱之典。 唐 王維 《奉送六舅歸陸渾》詩:“酌醴賦歸去,共知 陶令 賢?!币嘧鳌?賦歸田 ”、“ 賦歸來 ”。 宋 邵雍 《誨答堯夫見寄》詩:“應(yīng)笑無成三黜后,病衰方始賦歸田?!?宋 晁補(bǔ)之 《八聲甘州·揚(yáng)州次韻和東坡錢塘作》詞:“謂 東坡 、未老賦歸來,天未遣公歸。” 宋 葉夢得 《滿江紅·重陽賞菊》詞:“問何須、特地賦歸來,拋 彭澤 ?!?/div>
《漢語大詞典》:賦歸田(賦歸田)
見“ 賦歸去 ”。
《漢語大詞典》:賦歸去(賦歸去)
晉 陶潛 為 彭澤 令,不愿“為五斗米折腰”,辭官歸隱,并賦《歸去來兮辭》:“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后因以“賦歸去”為辭官歸隱之典。 唐 王維 《奉送六舅歸陸渾》詩:“酌醴賦歸去,共知 陶令 賢?!币嘧鳌?賦歸田 ”、“ 賦歸來 ”。 宋 邵雍 《誨答堯夫見寄》詩:“應(yīng)笑無成三黜后,病衰方始賦歸田。” 宋 晁補(bǔ)之 《八聲甘州·揚(yáng)州次韻和東坡錢塘作》詞:“謂 東坡 、未老賦歸來,天未遣公歸。” 宋 葉夢得 《滿江紅·重陽賞菊》詞:“問何須、特地賦歸來,拋 彭澤 ?!?/div>
《漢語大詞典》:兵廚(兵廚)
三國 魏 阮籍 聞步兵校尉廚貯美酒數(shù)百斛,營人善釀,乃求為校尉。見三國志·魏志·阮籍傳 裴 注引《魏氏春秋》、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任誕。后因以“兵廚”代稱儲存好酒的地方。 宋 蘇轍 《戲作家釀》詩之一:“ 嗣宗 尚出仕,兵廚可常到?!?宋 呂頤浩 《與程晉道書》:“自到此,每月釀四五斗,雖氣味濃香不逮兵廚,自有野醪真趣?!?宋 劉克莊 《木蘭花慢·趙叟生日》詞之六:“欲舉一杯壽酒,卻愁破費(fèi)兵廚?!?金 元好問 《月觀追和鄧州相公席上韻》:“緑泛兵廚酒,紅依幕府蓮。”
《國語辭典》:步兵  拼音:bù bīng
1.徒步作戰(zhàn)的兵種,為陸軍主要兵種,具有多種性能,尤以近戰(zhàn)及獨(dú)立戰(zhàn)斗為其特色。步兵又可分為徒步兵、裝甲步兵與空降步兵。
2.職官名。步兵校尉的簡稱。參見「步兵校尉」條。
《國語辭典》:步兵校尉  拼音:bù bīng xiào wèi
職官名。為漢武帝所置京師屯兵八校之一,掌上林苑門屯兵?!稘h書。卷一九。百官公卿表上》:「步兵校尉掌上林苑門屯兵?!埂独m(xù)漢書志。第二七。百官志四》:「步兵校尉一人,比二千石?!购喎Q為「步兵」。
《漢語大詞典》:阮氏酒
晉書·阮咸傳:“諸 阮 皆飲酒, 咸 至,宗人間共集,不復(fù)用杯觴斟酌,以大盆盛酒,圓坐相向,大酌更飲?!焙笠蛞浴叭钍暇啤睘榕c家人共集暢飲之典。 唐 岑參 《送崔全被放歸都覲省》詩:“來傾 阮氏 酒,去著 老萊 衣。”
分類:家人暢飲
《漢語大詞典》:蒼官(蒼官)
松或柏的別稱。 清 曹寅 《戲題》詩之三:“生小蒼官豁眼青,可堪丹粉上銀屏?!?清 厲荃 事物異名錄·樹木·柏:“經(jīng)外雜抄、 樊宗師 《絳守園亭記》、《后山栢詩》,皆以栢為蒼官。又《表異録》以松為蒼官?!?/div>
分類:
《漢語大詞典》:冠掛
謂帽子被東西鉤去。《淮南子·原道訓(xùn)》:“ 禹 之趨時(shí)也,履遺而弗取,冠掛而弗顧?!?漢 崔駰 《達(dá)旨》:“與其有事,則褰裳濡足,冠掛不顧,人溺不拯,則非仁也?!?/div>
分類:帽子東西
《國語辭典》:掛冠  拼音:guà guān
比喻辭去官職。參見「掛冠」條。唐。岑參與高適薛據(jù)登慈恩寺浮圖〉詩:「誓將掛冠去,覺道資無窮?!?/div>
《國語辭典》:掛冠(掛冠)  拼音:guà guān
漢王莽殺子,逢萌以為禍將累人,乃解冠掛東都城門而去。見《后漢書。卷八三。逸民列傳。逢萌》。后比喻辭官?!赌淆R書。卷五四。高逸列傳。杜京產(chǎn)》:「泰始之朝,掛冠辭世,遁舍家業(yè),隱于太平。」宋。歐陽修 送襄陵令李君詩:「民淳政簡居多樂,無苦思?xì)w欲掛冠?!埂度辶滞馐贰返诎嘶兀骸缚蠢鲜琅_這等襟懷高曠,尊大人所以得暢然掛冠?!挂沧鳌笒旃凇?、「掛衣冠」。
《國語辭典》:掛衣冠  拼音:guà yī guān
辭去官職。參見「掛冠」條。金。王寂〈日暮倚杖水邊〉詩:「蒼顏華發(fā)今如許,便掛衣冠已是遲?!?/div>
《國語辭典》:掛冠  拼音:guà guān
比喻辭去官職。參見「掛冠」條。唐。岑參與高適薛據(jù)登慈恩寺浮圖〉詩:「誓將掛冠去,覺道資無窮?!?/div>
《國語辭典》:掛冠(掛冠)  拼音:guà guān
漢王莽殺子,逢萌以為禍將累人,乃解冠掛東都城門而去。見《后漢書。卷八三。逸民列傳。逢萌》。后比喻辭官。《南齊書。卷五四。高逸列傳。杜京產(chǎn)》:「泰始之朝,掛冠辭世,遁舍家業(yè),隱于太平?!顾?。歐陽修 送襄陵令李君詩:「民淳政簡居多樂,無苦思?xì)w欲掛冠?!埂度辶滞馐贰返诎嘶兀骸缚蠢鲜琅_這等襟懷高曠,尊大人所以得暢然掛冠?!挂沧鳌笒旃凇埂ⅰ笒煲鹿凇?。
《漢語大詞典》:了事癡(了事癡)
猶言辦事迷。指醉心政事。語出《晉書·傅咸傳》:“生子癡,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作癡,復(fù)為快耳!” 宋 楊萬里 《冬暖》詩:“暫閑何似長閑好,無事非關(guān)了事癡?!?宋 陸游 《冬日》詩:“幸是原無了事癡,偷閑聊復(fù)學(xué)兒嬉。” 宋 陸游 《題直舍壁》詩:“文書那得廢哦詩,羞作羣兒了事癡;付與后人評此老,一丘一壑過 元規(guī)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