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五官
【佛學大辭典】
(術語)生老病死之四者,與現(xiàn)在之王官。灌頂經一曰:「破是歸戒名為再犯,若三犯者為五官所得便。」玄應音義四曰:「五官,謂生老病死及現(xiàn)在縣官,亦名五天使者。」
五官王
【佛學大辭典】
(異類)十王經所說十王之第四。司秤罪人罪之輕重者。十王經曰:「五官業(yè)秤,向空懸,左右雙童業(yè)簿全,輕重豈由情所愿,低昂自任昔因緣?!?/div>
五道冥官
【佛學大辭典】
(雜名)十王經曰:「六道冥官?!刮宓懒溃_合不同,冥官為十王之眷屬。
瓦官寺
【佛學大辭典】
(寺名)在金陵鳳凰臺,又作瓦棺寺。晉哀帝所創(chuàng)立。見佛祖統(tǒng)紀五十三。天臺智者住此前后八載。
寺官
【佛學大辭典】
(職位)稱寺院之役員。西土稱之為凈人。比丘尼傳曰:「告寺官,寺官共視?!?/div>
伍官王
【佛學大辭典】
(雜名)十王之第四。司掌大海底正東沃燋石下合大地獄。此重地獄,縱廣五百由旬。另設十六小地獄。查核罪人事犯大小推入合大地獄受苦。另再判發(fā)何小地獄受苦。滿日送解第五殿察核。
官難
【佛學大辭典】
(術語)橫受王法之害。九橫之一。藥師經曰:「橫被王法之所誅戮?!构囗斀浭唬骸笝M遭縣官?!?/div>
冥官
【佛學大辭典】
(術語)冥界之官僚也,為炎魔王界所屬之人。焰羅王供行法次第曰:「一切冥官冥道道僧尼。」
僧官
【佛學大辭典】
(職位)僧官之公任始于支那。后秦姚萇以僧為僧正,后魏皇始年中以法果為沙門統(tǒng),是支那僧官之始也。見僧史略中。【又】(雜語)以僧為在家者之官也。事物紀原七曰:「自隋文帝以沙門彥琮為翻經館學士,后始命僧以官。及唐又以不空為開府儀同三司試鴻臚卿。宋朝會要曰:太宗時法賢,雍熙四年加試光祿卿階朝散大夫。注太祖朝僧元藹亦加朝散大夫階也?!?/div>
翻譯官職
【佛學大辭典】
(術語)翻譯名義集三曰:「宋僧傳云:譯場經館;設官分職,可得聞乎?曰:此務所司,先宗譯主,即齋葉書之三藏,明練顯密二教者。是也,次則筆受者,必言通華梵,學綜有空。相問委知,然后下筆。西晉偽秦已來,立此員者,即沙門道含玄賾,姚嵩聶(女涉切)承遠父子。至于帝王執(zhí)翰,即興梁武太后中宗,又謂之綴文也。次則度語,正云譯語,亦名傳語。傳度轉令生解矣,如翻顯識論,沙門戰(zhàn)陀譯語,是也。次則證梵本者,求其量果,密以證知,能詮不差,所顯無謬矣。如居士伊舍羅,證譯毗奈耶梵本,是也。至有立證梵義一員,乃明西義得失,貴令華語下,不失梵義也。復立證禪義一員,沙門大通曾充之。次則潤文一位,員數(shù)不恒,令通內外學者充之,良以筆受在其油素,文言豈無俚俗,儻不失于佛意,何妨刊而正之。故義凈譯場,李嶠韋嗣立盧藏用等二十馀人。次文潤色也。次則證義一位,蓋證己譯文所詮之義也。如譯婆沙論,慧嵩道朗等三百人,考證文義,唐復禮累場充其任焉。次有梵唄者,法筵肇啟,梵唄前興,用作先容,令生物善。唐永泰中,方聞此位也。次有???,清隋彥琮覆疏文義,蓋重慎之至也。次有監(jiān)護大使,后周平高公侯壽為總監(jiān)檢校,唐房梁公為奘師監(jiān)護,相次觀楊慎交杜行顗等充之,或用僧員,則隋以明穆曇遷等十人,監(jiān)掌翻譯事,詮定宗旨也?!?/div>
鹽官
【佛學大辭典】
(人名)杭州鹽官縣鎮(zhèn)國海昌院齊安禪師,海門郡人,姓李氏,生時神光照室,出家后,聞大寂行化于龔公山,詣之。大寂一見器之,命入室。密示正法。見傳燈錄七。
鹽官犀牛扇子
【佛學大辭典】
(公案)鹽官一日喚侍者。與我將犀牛扇子來。侍者云:扇子破矣。官云:扇子既破。還我犀牛兒來。侍者無對。投子云:不辭將出??诸^角不全。雪竇拈云:我要不全底頭角。石霜云:若還和尚即無也。雪竇拈云:犀牛兒猶在。資福畫一圓相。于中書一牛字。雪竇拈云:適來為什么不得出。保福云:和尚年尊。別請人好。雪竇拈云:可惜勞而無功?!挂姳處r九十一則,種電鈔十,從容錄二十五則。
宰官應
【三藏法數(shù)】
謂若諸眾生,愛治國土,剖斷邦邑,菩薩即于彼前,應現(xiàn)宰官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