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47—826 【介紹】: 唐僧。金陵人,俗姓范。年幼即有出家志,往雍京安國寺受具足戒。憲宗元和十三年止于毗陵義興芙蓉山,所居感化,自此江南多悟禪理者。敬宗寶歷元年至宛陵禪定寺,二年告歸齊云山,尋示寂。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六 傳宗科(四)
生金陵范氏。年才一紀。即事牛頭山慧忠禪師出家。往雍京安國寺受具。戒。未幾謁太寂禪師于洪府。而獲法印焉。元和十三年。止毗陵之義興芙蓉山。感動悅隨。戶屨盈萬。居士龐蘊。三到其地。一日行食與居士。居士接食次。毓云生心受施。凈名早呵。去此一機。居士還甘否。居士云。當時善現(xiàn)。豈不作家。毓云。非關(guān)它事。居士云食到口邊。被它敚卻。毓便下食。居士云。不消一句。居士又問。馬大師著實為人處。還分付吾師否。毓云某甲尚未見它。作么知它著實處。士云只者見知。也無討處。毓云居士也不得一向言說。士云。一向言說。師又失宗。若作兩向三向。師還開得口否。毓云。直是開口不得??芍^實也。居士撫掌而出。相國崔公群出鎮(zhèn)宣城。以禪定請居之。寶歷元年至禪定。明年歸齊云山。九月示滅于山院。享年八十。僧臘五十八。十月塔葬院庭。大和二年。相國韋處厚以事聞上。詔謚大寶禪師。塔號楞伽。越州刺史陸亙撰碑文。
宋高僧傳·卷第十一 習禪篇第三之四
釋太毓。姓范氏。金陵人也。年才一紀志在出家。乃禮牛頭山忠禪師而師事焉。于是勇猛精進求其玄旨。法器外朗神?內(nèi)融。雖明了一乘而具足萬行。往雍京安國寺進受具戒。袖然出眾。加復威儀整肅妙相殊特。如大海之不可測。如虛空之不可量。巡禮道場攝心凈域。雖智能通達不假因師。而印可證明必從先覺。遂謁洪井大寂禪師。睹相而了達法身。剎那而頓成大道。于時天下佛法極盛無過洪府。座下賢圣比肩得道者。其數(shù)頗眾。毓與天徹禪師大宣教禪師大智禪師。皆昆仲也。既而南北觀方曾無告憚。俾廣聞見閑養(yǎng)圣胎耳。元和十三年止于毗陵義興芙蓉山。故得名于山焉。毓為緣作因有應(yīng)無著。故所居感化所至悅隨。道俗相望動盈萬數(shù)。自此江南之人悟禪理者多矣。時相國崔公群坐失守出分司。后為華州由三峰出鎮(zhèn)宣城。其地雖邇其人則遐。崔公深樂禮謁。致命誠請。毓以感念而現(xiàn)大悲為心莫不果欲隨緣游方。順命寶歷元年至于宛陵禪定寺。所以隨順而揚教也。至明年告歸齊云山。九月合朔色相不動而示滅于山之院。享年八十。僧臘五十八。是日也天地如慘草木如摧。鳥獸悲啼云泉斷咽。緇徒士庶孺慕充窮。十月棲神于院之庭。從其宜也。弟子至孚契真清斡等??釒熓緶缍髮W徒存。太和二年。相國韋處厚素尚玄風道心惇篤。以事奏聞。天子爰降德音褒以殊禮。追謚號塔名。越州刺史陸亙摛翰論撰焉。
釋寶達 朝代: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二十六 感通科
杭州靈隱寺僧也。素以持誦秘祝。獲效于世。故其所居之院。有印沙床照佛鑒等法器。浙江之潮。視天下尤險壯。秋高氣盛。則波濤湍激。至敗堤防。冒城郭。為生民患。于是達禱禳之。忽夜見偉人玄冠朱衣。擁徒從造前。謂達曰。弟子蓋吳之伍員也。昔以復仇雪恥之志。寓憤怒于天地間。以隳凌品匯。則其獲譴訶于善類多矣。茲賴師以慈憫悲悼之誠。使患解脫纏蓋。則庶幾以升濟矣。言訖而隱。后西岸果沙漲。人謂達所感致焉。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一 感通篇第六之四
釋寶達者。不知何許人也。遁是名山高乎道望。號剎利法師。以持密咒為恒務(wù)。其院中有印沙床照佛鑒。往者浙江也。驚濤巨浪為害實深。其潮大至則激射今湖上諸山焉。達哀其桑麻之地悉變?yōu)榻K煺b咒止?jié)裰?。一夜江濤中有偉人。玄冠朱衣導從甚繁而至。謂達曰。弟子是吳伍員。復仇雪恥者。非他人也。師慈心為物。員已聞命矣言訖而滅。明日寺僧怪問。昨夜車馬之喧為誰。具言其事。其冥感神理多此類也。自爾西岸沙漲彌年。還為百姓殖利。時所推稱翕然敷化。后罔知所終。 系曰。印沙床者何。通曰。有道之士居山必非寶器。疑其范筑江沙巧成坐榻歟。照佛鑒者何。通曰。即鑒燈耳。以其陸鴻漸貞元中多游是山述記。記達師節(jié)儉而明心之調(diào)度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濟南鄒縣人。憲宗元和時官太常博士。撰有《元和姓纂》。
全唐文·卷七百二十二
寶。濟南鄒縣人。元和時官太常博士。
杜寶符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京兆萬年人。杜黃裳子。憲宗元和初,官河南府參軍。文宗大和中,官至祠部郎中。九年,守太子少詹事,封新興縣男。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姓名不詳。敬宗寶歷時浙東進舞女2人,敬宗藏之金屋。宮人語曰:“寶帳香重重,一雙紅芙蓉?!笔乱姟?a target='_blank'>杜陽雜編》卷中。《全唐詩》收此2句。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97—875 【介紹】: 唐僧。宣城人,字申之。俗姓陳。年二十往福州兜率戒壇受具足戒。后游長安,受三學大德,益廣見聞。武宗會昌中廢教,暢上表論諫,并撰《歷代帝王錄》。奏上弗聽。宣宗大中中入內(nèi)講道,賜紫。懿宗賜號法寶。有《顯正記》等。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二十三 義解科(三)
字申之。宣城陳氏子也。甫九齡。即依涇縣水西寺之清逸上人。教授經(jīng)法。年十九。獲薙落。滿歲受具于福州兜率戒壇。尤知究習律藏。越中之游厭足異聞。乃趨京師西明寺從慧正師。遍討律師宣公行道勝跡。遂受三學大德之職。會昌廢教。眾議宜上表以諫。庶幾上聽而停罷前詔。于是兩街僧錄靈宴辯章等。共推暢為首。悉錄歷代帝王事。進奏弗聽。大中初。賜紫伽梨。詔充內(nèi)外壇大德。咸通間。詔充追福院首領(lǐng)。兼總持寺維那。署上座。脩懺悔法。加佛號一萬五千并請以本生心地觀經(jīng)一部八卷。入藏。詔許之。乾符初。賜號曰。法寶。二年三月二十一日卒。壽七十九臘五十九。其年四月二十五日。窆于長安縣高陽小梁村。四年尚書禮部侍郎崔沆勒文其碑。次頌德。
宋高僧傳·卷第十七 護法篇第五
釋玄暢。字申之。俗姓陳氏。宣城人也。暢爰在弱齡便持異操。戲則聚沙為塔摘葉為香。年九歲于涇邑水西寺。依清逸上人教授經(jīng)法。年十九削發(fā)。二十歲往福州兜率戒壇受具足戒。聽掇律科深得宗旨。新繒細縷一染色佳。而往越中求聞異說。仰京室西明寺有宣律師舊院多藏毗尼教跡。因棲惠正律師法席。自入京華漸萌頭角。受京城三學大德益廣見聞。方事講談遽鐘堙厄則會昌廢教矣。時京城法侶頗甚徬徨。兩街僧錄靈宴辯章同推暢為首。上表論諫。遂著歷代帝王錄。奏而弗聽。由是例從俗服。寧弛道情。龍蛇伏蟄而待時。玉石同焚而莫救。殆夫武皇厭代宣宗在天。壞戶重開炎崗息熾。暢于大中中凡遇誕辰入內(nèi)談?wù)摗<促n紫袈裟充內(nèi)外臨壇大德。懿宗欽其宿德蕃錫屢臻。乃奏修加懺悔一萬五千佛名經(jīng)。又奏請本生心地觀經(jīng)一部八卷。皆入藏。暢時充追福院首領(lǐng)。又充總持寺都維那。尋署上座。暢講律六十座。度法者數(shù)千人。撰顯正記一十卷科六帖名義圖三卷三寶五運三卷。雖祖述舊聞標題新目。義出意表文濟時須。乾符中懿宗簡自上心。特賜師號曰法寶。二年三月二十一日示滅。俗齡七十九僧臘五十九。弟子賜紫惠柔大德師遂宗紹。以其年四月二十五日。窆于長安邑高陽鄉(xiāng)小梁村。四年丁酉歲尚書禮部侍郎崔沆與暢交分殊深。著碑述遺跡焉。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六 傳宗科(四)
廬江潘氏子。史不載出家落發(fā)之始。元和中。游蘄之黃國。愛其峰巒奇秀。石壇平坦。乃掛錫焉。久之附樹蓬茨以容身。忽有人。援藤蘿披草萊以至。見普遲回不忍去。普驚問曰。何知而至。曰某于山麓。仰見山巔。紫氣盤礴。意必有異人。故至此爾。近遠聞之。日益趨附。不數(shù)年。其徒殆千數(shù)。普屢辭曰。老僧獨居。無可利益。君等亦無所匱乏。何相求之酷也。弟子廣嚴卒構(gòu)鉅剎。得其法者。莫知其數(shù)。將終集眾告曰。吾其去矣。爾曹善住珍重。肉身不壞。因涂繢之。存至今。
宋高僧傳·卷第十三 習禪篇第三之六(正傳十七人附見六人)唐東京封禪寺圓紹傳
釋法普。姓潘氏。廬江人也。貌古情寬擁敗納觀方元和中。因見黃崗山色奇秀其峰巉崒其林郁密中有石壇平坦而高峙。乃放囊掛錫于中班荊。久之尋附樹架蓬茨。僅容身而已。未幾有人自小徑而至見普驚怪。問云。何緣至此。曰某本行山麓。見巔頂騰漲紫氣盤紆可愛意此山有尤物。故來耳。諦視普遲回而去。山下行者聞而尋焉。禪學之徒不數(shù)年遽盈百數(shù)。普卻之曰。老僧獨居無物利人。君等亦無所乏。由是星居之庵多矣。弟子廣嚴等構(gòu)成大院。禪客翕如傳其法者無算。一日集眾辭云。吾其終矣。汝曹善住珍惜。加趺坐胡床而卒。其身不壞散。后以香泥涂繢之。至乾符中重立碑頌云。次洛京華嚴寺釋休靜。不知何許人也。屬洞山禪道風行。靜往造之。抉擿所疑若雷復于本位焉。北返于洛邑開演。因赴內(nèi)齋。諸名公皆執(zhí)經(jīng)諷讀。唯靜并其徒俱默坐。帝宣問。胡不轉(zhuǎn)經(jīng)。詶答響應(yīng)。仍皆屬對悅可帝情。尋回平陽示滅。收舍利四處樹浮圖。敕謚寶智大師。塔號無為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14—887 【介紹】: 唐平州盧龍人,字上圭。藉蔭為千牛備身。善擊毬,以毬見武宗,擢金吾將軍,進檢校工部尚書、涇原節(jié)度使。務(wù)耕力,聚糧二十萬斛,號良將。僖宗中和二年,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天下租庸副使,封汝南郡王。后部將劉浩、刁頵與度支催勘使、太子左庶子薛朗叛,寶出奔至常州,為錢镠迎至杭州,旋卒,一說被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01 【介紹】: 五代時蘇州人,一說秦人,字廷寶。少習星緯天象之術(shù)。唐昭宗大順間登進士第。后入浙。家貧,常乞于市。錢镠知其名,客待之,叩以天象,辭以不知。欲置于幕中,又固辭。及镠母秦國太夫人卒,請為墓銘,仁璧堅不肯屬草,镠怒而投之于江中,溺死。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字廷寶,吳郡(今江蘇蘇州)人,一作關(guān)右人。少學老莊,擅星象之學。昭宗大順二年(891)登進士第,入浙謁錢镠。镠聞其名,待以客禮,問以天象,璧以非所知辭。又欲辟其入幕,并請撰《羅城記》,均堅辭不從。镠怒,遂沉之于江。事跡散見《新唐書·藝文志四》、《詩話總龜》卷四七、《西湖游覽志余》卷二一、《十國春秋》卷八八。仁璧工詩,《新唐書·藝文志四》、《宋史·藝文志七》均著錄《吳仁璧詩》1卷,已散佚?!?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1首、斷句4聯(lián)。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51—902 【介紹】: 唐蘇州海鹽人,字寶光。少時累舉不第。后隨錢镠起兵,以功授指揮使。昭宗乾寧四年,以功遙領(lǐng)常州刺史。遷越州指揮使。光化三年,徙守湖州。天復二年,徐綰、許再思叛,鑲智往討之,為其所害。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851—902 字寶光,其先河東(今山西永濟西)人,后避地澉川,遂為蘇州海鹽(今浙江海鹽)人。少時累舉不第,隨錢镠起兵,以功授指揮使。昭宗乾寧四年(897),以功遙領(lǐng)常州刺史,遷越州指揮使。光化三年(900)徙守湖州。天復二年(902),徐綰、許再思叛,瑰智往討之,為其所害。生平見皮光業(yè)《海鹽屠將軍墓志銘》、《十國春秋》本傳。《全唐詩》存其《詠志》詩2句,《全唐詩外編》補全此詩。
全唐詩續(xù)補遺
環(huán)智,字寶光,海鹽人。少負勇略。吳越王兵拒黃巢,環(huán)智仗劍從之,時與謀議,授指揮使。天復二年,徐綰、許再忠叛,刺史高彥遣子渭同赴難,抵靈隱,為伏兵所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63—922 【介紹】: 五代時鄆州人,字瓊美。初事朱瑾為牙將。后仕后梁,累官保義軍節(jié)度使。李存勖兵圍邢州,寶降,遂仕后唐,累拜檢校太尉、同平章事。后討張文禮于鎮(zhèn)州,戰(zhàn)敗,退趙州,慚憤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僧。福州長溪人。節(jié)操精苦,時稱頭陀。初參雪峰義存,轉(zhuǎn)游五岳及南北名剎,遍訪名師。昭宗光化中入南岳,馬殷奏請賜紫。住持報慈東藏,署號寶聞大師。卒于南岳。撰《續(xù)寶林傳》、《南岳高僧傳》,皆不存。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福州長溪(今福建霞浦)人,一說永泰(今屬福建)人。唐代僧人。節(jié)操精苦,時謂“頭陀”。初參雪峰義存,轉(zhuǎn)游五岳及南北叢林,遍訪名師。昭宗光化中入南岳,楚王馬殷奏請賜紫,住持報慈東藏,署號寶聞大師。卒于南岳。撰有《續(xù)寶林傳》4卷、《南岳高僧傳》?!?a target='_blank'>祖堂集》卷一一、《宋高僧傳》卷一七、《景德傳燈錄》卷一九有傳,后二書存詩偈4首?!度圃娎m(xù)拾》據(jù)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八 傳宗科
福州長溪人。操行精苦。奉養(yǎng)尤儉素。人以頭陀稱之。登雪峰即領(lǐng)指。無底滯。乾化中。住岳之慈報寺。一日詣三生藏。見燈鏡光影涉入。嘆曰。先達圣人具不思議智慧方便。而使華嚴法界。主伴互融之指。昭示目前。又豈區(qū)區(qū)世間小巧。所能為哉。后有于道觀中。設(shè)此器者。勁作頌五章非之。續(xù)寶林傳南岳高僧傳。皆勁筆。開平中楚王馬氏奏賜紫衣。號寶聞大師云。
宋高僧傳·卷第十七 護法篇第五
釋惟勁。福州長溪人也。節(jié)操精苦奉養(yǎng)棲約。破納擁身衣無繒纊。號頭陀焉。初參雪峰便探淵府。乾化中入岳住報慈東藏。亦號三生藏。中見法藏禪師鑒燈。頓了如是廣大法界重重帝網(wǎng)之門因嘆曰。先達圣人具此不思議智慧方便。非小智之所能。又岳道觀中亦設(shè)此燈。往因廢教時竊移入仙壇也。有游岳才人達士留題頗多。勁乃嘆曰。盧橘夏熟寧期植在于神都。舜韶齊聞不覺頓忘于肉味。嗟其無識不究本端。盜王氏之青氈以為舊物。認嶺南之孔雀以作家禽。后世安知。于今區(qū)別。乃作五字頌。頌五章。覽者知其理事相融燈有所屬。屬在乎互相涉入光影含容顯華嚴性悔。主伴交光非道家之器用也。楚王馬氏奏賜紫署寶聞大師。梁開平中也。勁續(xù)寶林傳蓋錄貞元已后禪門祖祖相繼源脈者也。別著南岳高僧傳。未知卷數(shù)。亦一代禪宗達士文采可觀。后終于岳中也。 系曰。物涉疑似難輒區(qū)分。勁公志鑒燈若遺物重獲歸家也。后之人必不敢攘物歸家也。故曰。前事不忘后世之元龜也。
補續(xù)高僧傳·習禪篇
寶聞大師惟勁。福州人也。素持苦行。不衣繒纊。惟壞衲度寒暑。時謂頭陀焉。初參雪峰。深入淵奧。復問法玄沙之席。心印符會。一日謂鑒上座曰。聞汝注楞嚴經(jīng)。是否。曰不敢。師曰。二文殊如何注。曰請師鑒。師乃揚袂而去。唐光化中。入南岳。住三生藏。藏中有鏡燈一座。華嚴第三祖賢首大師所制也。師睹之。頓悟廣大法界重重帝網(wǎng)之門。佛佛羅光之像。因嘆曰。此先哲奇功。非具不思議善權(quán)之智。何以創(chuàng)焉。乃著五字頌五章。覽者悟理事相融。后終南岳。師著述。有寶林傳四卷。紀貞元后。禪門繼踵源流。又制七言覺地頌。廣明諸教緣起。又著南岳高僧傳。皆流傳于世云。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33 【介紹】: 五代時人。性雅淡稽古。初為朱友謙從事。后唐莊宗即位,以為知制誥,歷中書舍人、刑部侍郎、知貢舉,累遷吏部侍郎。
全唐文·卷八百四十三
文寶。昭宗朝諫議大夫顗子。初依河中朱友謙為從事。后唐莊宗即位。擢知制誥。歷中書舍人刑部侍郎左散騎常侍。知貢舉。遷吏部侍郎。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76或880—921 【介紹】: 五代時雁門人,字國寶。史敬思子。初為晉王李克用先鋒,屢敗朱溫軍,以功累遷貝州、相州刺史。貞明七年討張文禮于鎮(zhèn)州,中流矢,卒于軍。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40 【介紹】: 五代時并州人,字國寶。性勇悍果敢,折節(jié)下士。初從李存勖以戰(zhàn)功補為小校,后唐莊宗同光二年,累擢忻州刺史,嚴束部屬,郡民安之,大有聲績。末帝即位,擢為陜州節(jié)度使,加檢校太保。入后晉,移鎮(zhèn)晉州,累為諸衛(wèi)上將軍,官至檢校太尉,爵西河郡開國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