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寶鏡三昧歌
【佛學大辭典】
(書名)洞山大師所作。比心于明鏡也。會元十三洞山章曰:「因曹小辭,師遂囑曰:吾在云嚴先師處,親印寶鏡三昧,事窮的要,今付示汝?!箤氱R才命論曰:「心徹寶鏡?!棺⒃唬骸阜蛐囊澡b物,庶品不遺。洞徹幽明,同乎寶鏡。」
寶嚴經(jīng)
【佛學大辭典】
(經(jīng)名)摩訶衍寶嚴經(jīng)之略名。
寶鐸
【佛學大辭典】
(物名)又云風鐸,檐鐸。今懸于堂塔之檐端之大鈴也。法華經(jīng)曰:「金鐸琴箜篌?!?/div>
寶鑰
【佛學大辭典】
(書名)秘藏寶鑰之略稱。
釋迦多寶
【佛學大辭典】
(佛名)釋迦如來與多寶如來也。多寶塔中并坐之二佛也。釋迦坐右,多寶坐左。(參見:多寶塔)
歡喜藏摩尼寶積佛
【佛學大辭典】
(佛名)文殊菩薩之本地。文句二上曰:「悲華云:寶藏佛言:汝作功德,其深甚深,愿取妙土。今故號汝名文殊師利,在北方歡喜世界作佛,號歡喜藏摩尼寶積佛。今猶現(xiàn)在,聞名滅四重罪,為菩薩影響釋迦耳。」
二種三寶
【佛學常見辭匯】
自性三寶和別相三寶。佛法僧三寶在自己的心性上現(xiàn)出來,叫做自性三寶;佛法僧三寶有各別的形相,如佛有法報應三身的分別,叫做別相三寶。自性三寶是體,別相三寶是用。
大寶積
【佛學常見辭匯】
經(jīng)名。宣說大乘之理為大,圣財充滿為寶,攝諸法門為積。
別相三寶
【佛學常見辭匯】
佛法僧三寶分開來各別現(xiàn)相。
理體三寶
【佛學常見辭匯】
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即佛寶,佛性中,具足一切凈法,即法寶,無違諍義,即僧寶,此名理體三寶。
總相三寶
【佛學常見辭匯】
佛法僧三寶都在一個會上現(xiàn)相,不是在幾處分開現(xiàn)相,叫做總相三寶。
信所依止之三寶
【佛學次第統(tǒng)編】
信三寶者:
一、信佛 信佛為大導師,堪作依止,不信其馀邪師。
二、信法 信法可依之修行,不信其馀邪法。
三、信僧 信僧可為同行師友,不信其馀外道邪眾。
信所依止之根本及三寶
【佛學次第統(tǒng)編】
大乘起信論云:略說信心有四種,云何為四:
一者、信根本 所謂樂念真如法故。
二者、信佛 信佛有無量功德,常念親近供養(yǎng)恭敬,發(fā)起善根,愿求一切智故。
三者、信法 信法有大利益,常念修行諸波羅密故。
四者、信僧 信僧能正修行,自利利他,常樂親近諸菩薩眾,求學如實行故。
無事不登三寶殿
【俗語佛源】
佛教有三大內(nèi)容,即教主釋迦牟尼為「佛寶」,經(jīng)籍教義為「法寶」,弘揚佛法的僧團為「僧寶」,合稱「三寶」。「佛」,梵語佛陀之略,意為覺者,特指釋迦牟尼?!阜ā?,梵語達磨的音譯,泛指經(jīng)、律、論三藏和戒、定、慧三學?!干?,梵語僧伽之略,意為僧團、和合眾,即受戒出家的佛教徒?!溉龑殹狗悍Q佛教。如南陳·徐陵《東陽雙林寺傅大士碑》:「紹隆三寶,弘濟四生。」「三寶殿」即佛殿。寺門中的規(guī)矩,上佛殿時必須恭敬肅穆,進行禮拜、誦經(jīng)、供養(yǎng)等,不得隨意在佛殿里閑逛、閑聊。俗語中有「無事不登三寶殿」,如《何典》第四回:「我無事不登三寶殿,要問你可有一件東西?」意思是無事不來,既來便有事相求。(李明權(quán))
如入寶山空手回
【俗語佛源】
比喻在良好的機遇、條件下卻一無所獲。語本《心地觀經(jīng)·離世間品》:「如人無手,雖至寶山,終無所得。無信手者,雖遇三寶,無所得故。」此中「寶山」,比喻佛法寶藏;「信手」比喻對佛法的信仰之力。有手,才能入山探寶而回,同樣,有信力,才能得到佛法的真諦。佛法的實踐以「信」為前提,分信、解、行、證四個階段。好比入山取寶,必須用手。元·楊顯之《酷寒亭》楔子:「正是當權(quán)若不行方便,如入寶山空手回。」郭沫若《蘇聯(lián)紀行·前記》「我真有點『如入寶山空手回』的樣子?!挂埠喿鳌笇毶娇栈亍?、「寶山空手回」?!端囷L堂友朋書札·惲祖翼二》:「凡開嘉興泖河,筑紹興石塘,積谷籌賑、有益于民之事,亦次第辦竣,尚非寶山空回矣?!顾巍埛狡健端蜕嫌窝└]》詩云:「便從古道揚眉去,莫到寶山空手回?!梗ㄓ碚衤暎?/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