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1711—1799 【介紹】: 即愛新覺羅·弘歷。清朝皇帝。世宗第四子。雍正十一年封和碩寶親王。十三年八月嗣位,次年改元乾隆。即位后驅(qū)逐在內(nèi)廷行走之僧道;釋放被幽禁之允(胤)禵等,恢復(fù)允(胤)禵等宗室身份;又將宗室諸王所屬旗人,均改為“公中佐領(lǐng)”,即歸皇帝掌握。對漢族知識分子,采用籠絡(luò)與懲罰并行手段,既于乾隆元年開博學(xué)鴻詞科,三十八年開《四庫全書》館;又大興文字獄,前后大案不下數(shù)十起,并借修書之便,銷毀或竄改大量書籍。對西北方面,平定準噶爾部,消滅大小和卓木勢力,解決康、雍以來遺留問題。在位時六次南巡,多次進行鎮(zhèn)壓土司叛亂、農(nóng)民起事戰(zhàn)爭,耗費大量錢財。晚年任用和珅,吏治腐敗;陶醉于“十全武功”,自稱十全老人,對敢于指斥時弊之官吏,常嚴加斥責(zé)。同時,對各省虧空嚴重、督撫多不潔身自愛之狀,知之甚詳。五十八年,接見英國特使馬嘎爾尼,拒絕英國所提出之侵略性要求,然并未引起任何警惕之心。六十年,宣布明年禪位皇十五子颙琰。次年正月,舉行授受大典,自稱太上皇帝,仍掌實權(quán)。在位六十年。謚純皇帝。晚晴簃詩匯·卷二
高宗純皇帝,世宗憲皇帝第四子。在位六十年,建元乾隆。內(nèi)禪尊為太上皇帝。葬裕陵。有《樂善堂全集》、《御制詩》初集、二集、三集、四集、五集、余集。黃鶴樓志·人物篇
愛新覺羅·弘歷(1711—1799) 即清朝乾隆皇帝。乾隆帝是中國歷史上實際執(zhí)掌國家最高權(quán)力時間最長的皇帝,在位六十年,期間社會穩(wěn)定,經(jīng)濟發(fā)展,文化繁榮,其文治武功頗為后世稱譽。乾隆帝熱衷詩詞,據(jù)說一生作詩4萬多首。乾隆帝雖未曾親至黃鶴樓,但所作《南苑行宮題仇英黃鶴樓圖用崔顥韻兼效其體》謂“高樓江夏今好在,我欲尋之嘆路悠”,《黃鶴樓歌題鄒一桂畫》謂“黃鶴樓高古名跡,向所俯仰徒存思”,表達了切切的向往之情,于此亦可見當(dāng)年黃鶴樓名聲之盛。
人物簡介
【生卒】:?—1777 【介紹】: 清滿洲鑲黃旗人,鄂謨托氏。乾隆十三年,自翻譯舉人授內(nèi)閣中書。歷任山西、江蘇巡撫,查奏前晉撫和其衷、前兩淮鹽政高恒、普福及運使盧見曾等貪污案。后任云貴總督,督運入緬軍糧。解任后,以勒索知縣王錫銀四萬余兩事敗露,被捕論斬,死于獄中。
人物簡介
【生卒】:1719—1792 【介紹】: 清江蘇上海人,字鴻書,號劍亭,晚號容圃。乾隆二十二年進士。歷官刑部主事、國子監(jiān)司業(yè)、陜西道監(jiān)察御史。五十一年,以劾大學(xué)士和珅家人劉全不法等事,革職留任。尋復(fù)原官。仁宗殺和珅,乃追贈副都御史。晚晴簃詩匯·卷八十八
曹錫寶,字鴻書,號檢亭,又號劍亭,上海人。乾隆丁丑進士,改庶吉士,授刑部主事,歷官御史,贈左副都御史。維基
曹錫寶(1719年—1792年),字鴻書,一字劍亭,清朝江蘇上海人??滴跷迨四辏?719年)出生。乾隆初年,以舉人資格考授內(nèi)閣中書,擔(dān)任軍機處章京。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考中丁丑科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改刑部主事。曾任山東督糧道。官至陜西道監(jiān)察御史。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錫寶利用和珅陪乾隆到熱河避暑的時機,參奏其家丁劉全,指斥其“倚勢營私”,此舉意在彈劾和珅。吳省蘭、吳省欽兄弟聞其事,即向連夜向和珅告密。和珅命劉全消滅所有證據(jù)。結(jié)果錫寶被“革職留任”。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去世。和珅治罪后,加恩追贈副都御史銜。有子曹江。
人物簡介
【介紹】: 清漢軍人,本姓楊,字席珍,一字律齋,號古愚。乾隆二十四年舉人,任高平知縣,官至兵部侍郎。有《椿蔭堂稿》。晚晴簃詩匯·卷八十八
虔禮寶,字席珍,一字律齋,號古愚,漢軍旗人。乾隆己卯舉人,官至兵部侍郎。有《椿蔭堂存稿》。
人物簡介
夏瑚(?~?),字寶成,浙江仁和人。監(jiān)生。清乾隆廿三年(1758)由閩縣知縣調(diào)任臺灣知縣。廉能勤敏,善治獄,受民詞不定期,不限格式。有所鞫,集兩造于庭立剖之,民環(huán)觀者如堵也。凡所聽斷,旁及者不問。故在任三年無積案,亦無冤獄。初,臺地俗好游蕩,中土人來者,客死甚夥,寓槥于南北厲壇。其眷屬有音耗不聞?wù)?,因以運致為難。乾隆二十四年(1759)夏瑚飭禁臺民停柩,并清理舊時寓槥及瓦罐,凡有姓名籍貫可考者皆送返原籍,其無可考者就義冢埋之,共清理三百五十六具。其后每歲三月,當(dāng)海波平靜之時,例送若干具以為常。其處事縝密類如此。乾隆二十五年(1760)六月護理淡水同知,乾隆二十八年(1763)實授其職。當(dāng)時言獄訟者,皆思夏侯焉。彭國棟《廣臺灣詩乘》評其詩:「詩境雖不甚高,亦古人之遺也?!埂紖⒖寂韲鴹潯稄V臺灣詩乘》,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楊永智撰)
人物簡介
【介紹】: 清江蘇青浦(今上海青浦區(qū))人,字敩虞,一字穆堂。乾隆二十五年進士,累官監(jiān)察御史,丁憂歸,不復(fù)出。以詩文詞曲自娛,與杜綱友善。有《五經(jīng)揭要》、《南北宋填詞譜》、《自怡軒詩草》。
人物簡介
【生卒】:?—1784 【介紹】: 清滿洲正紅旗人,伊爾根覺羅氏。乾隆四年翻譯進士,授內(nèi)閣中書。歷任湖廣總督,東閣大學(xué)士兼禮部尚書,閩浙總督。喜讀宋儒書,曾為上書房總師傅。卒謚文敬。
人物簡介
【生卒】:1727—1789 【介紹】: 清江蘇山陽人,字寶誠,號吾山,亦作??山。乾隆進士。尋擢通政司參議,官至刑部右侍郎。治獄以明察平允見稱于時。有《茶余客話》及《七錄齋集》等。晚晴簃詩匯·卷八十一
阮葵生,字安甫,又字寶誠,號??山,江南山陽人。乾隆壬申舉人,由內(nèi)閣中書官至刑部侍郎,有《七錄齋集》。
人物簡介
德寶(?-1789) 索綽絡(luò)氏,字仲容,一字潤亭,號定圃,又號龐村,卒謚文莊。滿洲正白旗人。乾隆二年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官至禮部尚書,屢充鄉(xiāng)試、會試考官。曾奉敕纂修《音韻述微》、總辦《樂律全書》。有《樂賢堂詩文鈔》等。
人物簡介
釋達珍,字寶林,別號師崖。姓劉氏,撫州人。幼好靜居,若習(xí)禪觀。年二十,棄家入括蒼山石門洞,依宗海染剃。因于洞口慶云峰上,飛瀑源頭,結(jié)茅為庵。進院之夕,山中神鐙,滿放光明,圓大如斗,照曜林谷,升降流轉(zhuǎn),遠映城市。官吏驚怪,遣員察驗,典史姚君銜命而往。溫州普明寺素庵法師,聞風(fēng)問訉,遇于山中。是夜,庵前大樹上,懸空數(shù)十圓光,燦如白日。素庵因謂姚君曰:“《般若記》 云:佛子出世,有大因緣?;驒C前顯跡,自見神光。此子因緣非小,必為佛門津梁?!币再视浽唬骸敖翊斯饷髡諣T身,菩薩信有宿生因。他年定是靈山客,撥轉(zhuǎn)如來正法輪?!闭涠Y謝,素庵曰:“當(dāng)期遠大,毋久淹此。”珍以三年為請。爾后安處,亦無他異。后往普明,聽講《金剛》、《彌陀》諸經(jīng),即以頭陀行修般舟三昧,飲水食澹,脅不至席。觀方至高旻,受記于昭月,遂嗣法焉。乾隆二十六年,主當(dāng)陽萬善。三十二年,主大雄山崇福。三十八年,主獅崖彌陀。四十年,主高旻。四十二年,主北嵩巖法輪。已而退入臺山,憩于華頂妙峰庵。四十五年,縣令張公與紳耆合詞,請住國清,就庵延攬,勢不獲卻。其時國清,年久廢朽,荒敗不堪。珍至,整飭頹綱,紹隆先軌,廟貌佛乘,屹然有紀。五十一年,主大田白蓮。五十二年,主黃巖慶善。廿馀年間,八坐道場。所至興起,學(xué)侶景從,得法十馀人,皆一時柱石。以乾隆五十五年四月八日示寂。先是,弟子道宗請至國清傳戒,歸庵,坐說偈日:“世尊下降,老僧涅槃。指天指地,一等捏瞞。”披衣詣龕,洎然而化。壽六十,臘四十,塔于東塢,有語錄數(shù)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