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證 → 證證”轉(zhuǎn)換方式進行查詢。
《國語辭典》:實證(實證)  拼音:shí zhèng
1.中醫(yī)通常指病邪亢盛。如急性熱病高燒、口渴、煩躁、無汗、便秘、苔黃乾燥、胸腹脹滿、脈實有力等,或體內(nèi)機能障礙引起的氣血郁結(jié)、水飲、停痰、食積等癥狀。也作「實癥」。
2.由科學實驗或?qū)嵉赜^察來證明假設(shè)的真實性。
《國語辭典》:邏輯實證論(邏輯實證論)  拼音:luó jí shí zhèng lùn
發(fā)源于奧地利維也納學派,為二十世紀哲學主流之一。認為哲學的主要工作只是在建立一套完整的邏輯系統(tǒng),使能以正確的方式表達出清晰的觀念,而這些觀念只限于邏輯可以驗證的知識,并無法討論有關(guān)信仰與倫理的問題。
《國語辭典》:實證主義(實證主義)  拼音:shí zhèng zhǔ yì
主張以科學的方法,建立經(jīng)驗性的知識,認為事實必須透過觀察或感覺而得。由法國哲學家孔德所創(chuàng)。
《漢語大詞典》:無驗(無驗)
(1).不靈;沒有效果。 晉 葛洪 抱樸子·論仙:“凡世人所以不信仙之可學……正以 秦皇 、 漢武 求之不獲,以 少君 、 欒太 為之無驗故也。” 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三:“﹝ 崔慎由 ﹞左目生贅肉,欲蔽瞳人,醫(yī)久無驗。”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三:“有 馬氏 者家,忽見變異……歲餘不止,禱禳亦無驗?!?br />(2).沒有實證。后漢書·寇恂傳:“無驗之罪,足以蠲除。”
《漢語大詞典》:虛坐
(1).空的坐位。 晉 潘岳 《寡婦賦》:“奉虛坐兮肅清,愬空宇兮曠朗。廓孤立兮顧影,塊獨言兮聽響。” 晉 陶潛 《悲從弟仲德》詩:“流塵集虛坐,宿草旅前庭?!?span id="7wk9gns" class="book">《三國志·吳志·虞翻傳》“ 權(quán) 悵然不平”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吳 韋昭 《吳書》:“ 禁 雖為 翻 所惡,然猶盛嘆 翻 , 魏文帝 常為 翻 設(shè)虛坐。”
(2).謂非進餐時的坐法。相對于“食坐”而言。禮記·曲禮上:“先生書策、琴瑟在前,坐而遷之,戒勿越。虛坐盡后,食坐盡前?!?孔穎達 疏:“虛坐盡后者,凡坐各有其法。虛,空也,空謂非飲食坐也。”
(3).無實證而定罪。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刑名·檢驗》:“人贓見獲者方與強盜同辟,若贓無見獲,不盡法嚴追,又安能虛坐一概論死乎?!?/div>
《漢語大詞典》:智地
(1).智士聚積之處。 北魏 溫子昇 《為廣陽王淵讓吏部尚書表》:“抑揚智地,用捨時流,實當年之準的,乃一世之權(quán)衡?!?br />(2).佛教指實證真理的境界。 唐 劉禹錫 《唐故衡岳大師湘潭唐興寺儼公碑》:“我行覺路,徑入智地?!?唐 劉禹錫 《送僧元暠南游》詩序:“深入智地,靜通還源,客塵觀盡,妙氣來宅?!?/div>
《漢語大詞典》:證入(證入)
佛教語。謂以正智如實證得真理。《水滸傳》第九七回:“席間 公孫勝 對 喬道清 説:‘足下這法,上等不比諸佛菩薩累劫修來,證入虛空三昧,自在神通。’” 明 宋濂 《寶蓋山實際禪居記》:“沙門年既壯,出游叢林,歷叩諸師,久未能證入。” 明 李贄 《復焦弱侯書》:“非如 王先生 字字皆解脫門,既得者讀之足以印心,未得者讀之足以證入也。”
實證諸法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參見:十金剛心)
【三藏法數(shù)】
謂菩薩于諸法實相之理,非實非虛,非有非無,悉皆真實證知,故云實證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