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詞典
密宗
《國語辭典》:密宗  拼音:mì zōng
一類佛教修行教法。一般認為密宗是七世紀以后婆羅門教融入大乘佛教的產物。強調三密加持,即手結印契、口誦真言、觀想本尊。將對佛、菩薩的信仰結合了空義與止觀的修行方法,所以修習者應先具備大乘顯教的基礎才能進而修習這類教法。流行于中國唐代及西藏、臺灣、日本等地。也稱為「秘密教」、「密教」、「金剛乘」、「真言宗」。
《漢語大詞典》:密教
大乘佛教后起的一派,相對于“顯教”而言。 唐 開元 年間由 善無畏 、 金剛智 等傳入 中國 。自稱受于法身佛 大日如來 親證的秘密法門和真實言教。主要經典為《大日經》《金剛頂經》《蘇悉地經》。兩部秘法為“胎藏界”與“金剛界”。儀軌嚴格復雜,須由上師秘密傳授,才能修行。主要修法是通過“三密相應”(結印、持咒、觀想)而達到身、口、意“三業(yè)清凈”,乃至“即身成佛”。流行于 中國 西藏 等地區(qū)的,稱為“藏密”(俗稱“喇嘛教”);傳入 日本 的,一般稱為“真言宗”。 唐 獨孤及 《佛頂尊勝陁羅尼幢贊序》:“故諸法生於假名,非智無以調伏故,大音傳於密教,茫茫五濁,客塵覆之?!?/div>